白纹伊蚊

【茹茹】

<h3>白纹伊蚊,也被称为亚洲虎蚊,属于双翅目蚊科,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白纹伊蚊既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也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它可以传播很多病原体,包括登革热、罗斯河病毒和西尼罗病毒。</h3> <h3>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是中国重要的媒介昆虫,在国外常被称为亚洲虎蚊(Asian tiger mosquito),是有白斑和银白斑的黑色或深褐色蚊虫,属于“清水容器型”蚊子,俗称花斑蚊。<br><br>白纹伊蚊是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从前端向后伸达翅基水平的小盾片前而分叉。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br><br></h3> <h3>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吸血。下午活动高峰比上午明显,雌蚊是非常活跃和凶猛的吸血者。卵的抗旱力很强,孑孓在所有类形的细小积水处(树洞、竹筒、空罐、轮胎、水洼等)孳生,成蚊在胸背和脚都有白色间条成蚊栖息在树丛,蚊虽喜在室外活动,但亦会飞进室内,雌蚊在日间吸食血(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内),飞行能力不强(约100米),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等。 <br><br>白纹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而且其幼虫具有“嗜静”的特性。水环境安静、阴凉,不易受打扰,最适合这种伊蚊产卵以及孑孓存活。<br><br></h3> <h3>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的传播媒介,该病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br><br>白纹伊蚊也福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福州港与登革热常年高发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在人员、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方面往来频繁。更于1999年发生了登革热的大流行。福州市的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具备了蚊类孳生的优良条件。 <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