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控“部编教材”的教学理念,加深教师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8月29日,湖州四中与志和中学共计四十余名语文老师展开了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暑期校本培训活动。活动安排紧凑,针对性强,老师们在交流中共同学习、进步。<br></h3> <h3> 新教师代表涂倩云老师选取了《干校六记》、《野火集》和《文化苦旅》三本经典名著分别提取出了教育之“暖”、教育之“刚”以及教育之“学”,将她的暑期读书报告化作了一卷深刻的语文教学启示录。
</h3><h3><br></h3> <h3> 另一位新教师李婷老师则选择了《给莉莉的信》一书,以其中的第三、第五及十四封信分别探讨了关于亲情、友情和教育的感悟,充分展望了自己在未来教育工作中教书育人的重任。<br></h3> <h3> 第三位交流的是施杨老师,她介绍了《红楼夜话》一书的目录、小引等细节上的亮点,并对贾宝玉、贾母和元迎探惜这几个人物进行分析,由文学感悟生活,丈量人生。而后,罗岑老师另辟蹊径,选取了《疯狂阅读》这一杂志,并细心整理了杂志中的热门名作家、优秀文章,诚挚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实为众位老师推荐了一本绝佳的阅读材料。 <br></h3> <h3> 杨阳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所喜爱的苏沧桑作家的《守梦人》一书,动情分享自己对作家写作心路的感悟,更将自身教育经验和思考结合其中,让人对纪实文学的叙事哲理与美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金欢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唐诗的偏爱,向大家介绍了《蒋勋说唐诗》一书的内容与独特文学思路,为老师们的古诗理解和教学注入了新思想,带来了新的方向。<br></h3> <h3> 读书交流会后,青年教师们积极参加了青年教师整本书阅读设计比赛,比赛形式为笔试,老师可选取初一至初三年级任意一本必读名著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充分考察了青年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有利于教师们在之后教学工作中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至此,上午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研培训活动结束。<br></h3> <h3> 自下午一点半开始,首先进行的是2018浙江语文中考析题交流活动。参加活动的是来自湖州市第四中学语文组的全体教师以及志和中学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的是来自四中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六名极富经验的优秀语文教师。六位老师从浙江省中考语文的几大题型入手,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语文中考题的解析讲述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启发了在场的所有语文教师。<br></h3> <h3> 初一年级组的王飞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2018湖州中考名著阅读题分析。王老师以2018湖州卷的阅读题为例,为我们讲述了湖州卷的三个特点。一、与时俱进、克难求进;二、去伪存真、以考促读;三、答案多元、落实考点。让在座的老师深刻体会到湖州语文中考正在追求着打破固有考试模式化、寻求真切的阅读体验的考试目标。<br></h3> <h3> 另外初一年级组的徐艳霞老师与我们分享了2018年湖州中考古诗鉴赏。徐老师比较了历年来湖州卷的古诗阅读题,指出了中考卷的古诗阅读量正在增加,但难度并没有提升。她也以幽默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倡导有余力的师生皆可尝试创作古诗来培养和提高领悟古诗的能力。<br></h3> <h3> 初二年级组的周志红老师分享了2018年宁波中考卷的五、六两题,讲述了目前以评价为导向,推进名著阅读的趋势。周老师精辟地提出了名著必须要真的、有策略的、整本的读出她的名的观点,这也与当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br></h3> <h3> 而初二年级组的另一位老师章晓俊则与我们分享了她对于“分层赋分”理念的见解。从分析答题策略到探究命题意图,最终得出了答题功夫远在技巧之外的真知灼见。
</h3><h3><br></h3> <h3> 初三年级组的严玲玲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文言文阅读浅探。严老师分析了湖州卷中考文言文阅读历年来的发展变化,结合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提炼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几大要点,即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积累是银,掌握规律是金,融会贯通是点石成金。<br></h3> <h3> 而初三年级组的姚杰老师则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于中考作文题的心得。姚老师为我们归纳总结了目前中考作文题命题的三大特点: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二、减少阅读障碍,体现人文关怀。三、思辨生活滋味,感悟人生哲理。从而为我们指出了中考语文作文的两个关键是接地气和讲思辨。</h3><h3><font size="3"></font></h3> <h3> 几位教师毫无保留的分享为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的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浙江语文中考析题活动顺利结束后,备课组组长又带领各年级教师制定了备课组计划,确定第一单元教学重点。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对开学后的相关教学事宜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便于新学期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br></h3> <h3> 校本培训活动至此圆满结束,对于在场所有的语文教师来说,此次交流学习,无疑是迎接新学期新教材的一剂强心良方,鼓励着大家充满信心地携手并进。(俞思佳 徐彦斐 编 钟丹枫 陈勇斌 摄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