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月行

水晶葡萄

<h3>北京城有两座学府——北大和清华,清华里有“清华园”自不必多言,北大校内有“朗润园”, 其典故出于唐太宗所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松风水月仙露明珠,自然界一切的美好为何不用心体验?今年暑假的行程就从北京开始。<br></h3> <h3>八月的北京城郊暑热未减,于长城烽火台上塑风而立,及目是苍松翠柏掩映之下的蜿蜒苍龙。远远深入山林的那头仿佛消失在了历史的彼端,今人踩着脚下的台阶兀自感叹: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八月飞雪千树万树的梨花,如今也只有空自让苍松间阵阵清风低诉衷肠,远去一段悲壮。<br></h3> <h3>八月的南京城内,秦淮河夜灯市如昼,桨声棹影菱歌泛夜。依稀有旧时乌衣巷的梁燕呢喃,伴着倾国倾城的美人们脂腻香消。元曲里唱的是“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昨日富贵,今日水月,敲碎一池月碎自不可打捞。<br></h3> <h3>从北京到南京,行一千多公里距离,从紫禁城到六朝古都,历一千多年岁月。历史太过厚重,厚重得让人非要编一个故事来求取缓解,从两京回来之后应朋友之邀往苏州西山小憩,第一次听朋友说了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末年某朱姓帝王逃匿至太湖,山长水阔终不知其去处,然明朝气数已尽,终究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西山就此得名 。贾宝玉说除四书五经外杜撰得太多,苏州的西山金庭本就是钟灵之地,除却这些杜撰,依旧可以风致绰约明媚不可方物。<br></h3> <h3>西山民风淳朴,本地人多知足乐居,最是排遣倦意的佳地。许是两京游得太累,倦意太深,蜷缩进当地的松月山房民宿后便不想再动弹,房间落地窗前便是浩渺太湖,彼时日落,金辉遍湖,此刻金乌余晖之下的太湖像是一位带着满身荣耀隐没于历史长河的帝王。倚在房中落地窗前卧榻上便可得遇这场唯美的谢幕之景,何其有幸。<br></h3> <h3>很多时候感慨现在的我们的生活只是机械得重复着集体潜意识里留下的行为模式,便想着如何遁逃。松月山房里原木色的家具间会透出淡淡的松香味,看似不经意的小摆设小盆栽多则凌乱少则寡淡,一切不增不减刚刚好的样子。不增不减,也应该是心应有的样子呵,看来在这里可以用形色稍稍慰藉一下自己久已麻木的感官。<br></h3> <h3>松月为我们准备的饭菜是以太湖湖鲜为特色的苏帮菜肴,又是本地新鲜采摘,保留着食材最初的味道,在一饭一蔬中返璞归真。更难得店主是钢琴老师,在我们晚饭时即兴演奏了两曲。乐曲流淌过窗下的书架,墙上的古琴,想是这大概就是岁月静好的模样。饭毕信步去往湖畔,湖风习习,星空点点,有女客披浴袍游之,概因民宿离湖畔很近甚是方便,也算是兴之所至率性而为。<br></h3> <h3>房中沐浴之用品皆具松木清香,沐浴后倦意袭来一夜好梦。梦里松月齐聚,不知今夕何夕,许是行得太远,走得太累,看那兴衰成败是王侯将相的际遇,而我只想要和你一日三餐,一年四季,足矣。<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