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序言:推广阅读路漫漫,让你我携手同行,当暖灯聚集,彼此就有了前行的力量……</h3> <h3> </h3><h3> 感恩最美的遇见</h3><h3><br></h3> <h3>遇见盛会: 十二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 研习营(成都班)</h3><h3>遇见时间: 8月20~26日</h3><h3>遇见地点: 美丽成都</h3><h3>遇见同行: 全国各地小学教师、阅读推广人、 阅读研究专家以及儿童阅读公益组织人士等近四百人<br></h3><h3>遇见课程: 七大主题——儿童阅读理论、统编 教材教学、主题阅读、图画书阅读、专题性阅读、整本书阅读、儿童吟诵</h3><h3>遇见缘由:广州满天星公益邀请郁南县儿童阅 读联盟部分学校的种子教师共7人参加研习营</h3> <h3>种子教师们怀着感恩、期待的心情,带着教学中的疑惑,走进了书香逸动的研习营。</h3> <h3> </h3><h3> 回味最美的课程</h3> <h3>8月20日上午,在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徐世赟老师的主持下,本次研习营正式拉开帷幕。 徐老师说:每一次相聚,都是温暖美好的。为了阅读,为了孩子,越来越多的人在心里点燃了那盏灯。如今,这些灯彼此靠近,彼此照亮……</h3> <h3>儿童教育专家、成都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成都教科所附属学校校长杨霖女士为研习营致辞:“爱是教育的真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份爱。”</h3> <h3>两次入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的解学英老师为大家分享自己的点灯之旅:“书有光,读最美。我们的改变,可以使学生改变。愿我们的阅读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h3> <h3>来自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七小学的阅读推广人田萍老师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一样,把人带去远方……”“校园多了书香气,男孩有挺拔的脊梁,女孩有温婉的微笑。”两位来自一线的阅读老师的实践分享、心得分享让老师们感到非常亲切、实在。</h3> <h3>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对伍松老师进行现场访谈,讨论儿童阅读中教与学的问题,带给现场老师们不少的启迪。随后徐老师发表了演讲《从母语出发,以阅读抵达》。“我们的母语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而且必须和儿童的天性合作,唤醒和激发儿童母语学习的潜能。”“教师是母语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儿童母语学习的促进者。”“我们要先把统编教材做好,带入儿童阅读课程,然后引导儿童进行自主阅读,并成为终身阅读者、终身学习者。”徐老师的分享给在座的阅读点灯人一个深刻的启示、明晰的指引——从母语出发,以阅读抵达。亲近母语,阅读是最好的途径。</h3> <p class="ql-block">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伍松老师在现场分享了他访问台湾的感受,讲述了台湾教育改革的成功之处,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育的启示。他说:“如果要他选择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广阅读。推动儿童阅读,至少需要两代人。”伍松老师的坚持,让人钦佩、动容……</p> <h3>四川古蔺县中城中学陈新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阅读研讨课——《我的动物朋友》。课后,该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2015“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罗怀海老师进行了点评分享:“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课?有趣、简约、有效。我们可以采用王荣生等老师的建议——化目标为内容、化内容为问题、化问题为活动。”是的,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课?罗老师的话给我们带来了思考……</h3> <h3>徐世赟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精简课时与有效统整教学》。“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重点而不是教课本。”“集中教学内容,提炼一课一得;精简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统整教学内容,链接课内课外。”</h3><h3><br></h3> <h3>随后,徐老师又与大家分享了《主题阅读与课内教材的统整性探索》。他说:主题阅读是对教材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需要借助主题阅读课程让孩子们学会联系各种知识、联系自己和他人,学会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徐老师的阐述,对老师们如何利用教材,如何进行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的主题阅读整合教学,增强了实践的信心。<br></h3> <h3>专职儿童阅读推广教师、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区儿童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彭志辉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图画书的认识和多年来探索图画书文图秘密的经验。她说:回顾自己多年在图画书中遨游,想到的唯一一个词就是“好玩”。确实,对于儿童来说,学中玩,玩中学,就是最好的学习状态。</h3><h3><br></h3> <h3>彭老师从四方面——“什么是图画书、图画书的基础知识、阅读图画书的意义、图画书的进一步探索”带大家真正去认识图画书。后来,在彭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寻找《石头汤》中的文图秘密。老师们积极举手上台发言。彭老师说:“图画书教学应该掌握这样的基础:回到儿童,回到阅读,要简单有趣”。彭老师的“简单”真不简单,精辟!<br></h3> <h3>深圳市如意小学副校长、获得第四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的胡红梅老师,为我们做整本书阅读的课程阐述。一至六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每天登记阅读清单,每周两节班级读书会,每位孩子每周一次阅读树读书报告单,每学期一次阅读树嘉年华活动。并以《兔子坡》为例,给出了一系列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在分组设计交流环节,胡老师为老师们精心准备了不同的道具,设计了——“找证据阐述主题的团扇组“ “展示经典语录的折扇组” “用气泡图、思维导图等展示作品角色、情节的小伞组” “表演情景剧的围裙组”。老师们分组合作,踊跃展示。</h3> <h3>胡老师还为大家分享了讲座《每个客厅书香流动》。她自己设计家里的所有书柜,让孩子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随手取到书,随时进行舒服地阅读。她说:“童年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放弃或者失调了,后面几十年可能都无法弥补。”“一个愿意去阅读的人,才会精神灿烂,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他的生命才可以绽放成一座花园。但一座花园是不够的,我们从小小的团队聚合在一起。今天的亲近母语会场,是一个小小的磁场,我们在这里吸收能量,回去做辐射,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的花园都灿然开放。”胡老师的优雅大气,学校、班级、家庭的阅读规划、阅读课程,满满的干货;胡老师聊天式的讲座,娓娓道来,让老师们如沐春风,如磁石般被深深地吸引……<br></h3> <h3>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舒凯老师一开始带大家诵读《史记》片段,并现场采访《史记》课程小学员猜猜,猜猜对答如流,真是小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不可低估呢。为猜猜小朋友点个赞👍。</h3> <h3>简单的采访结束后,舒凯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他带领孩子们开展的蜀道课程、博物馆课程、《史记》课程等课程研究和实践。舒老师的专题分享,唤起了老师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怀。在展示环节,新兴的老师代表在台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六祖文化”,赢得了阵阵掌声。</h3> <h3>近年来一直努力在班级推进经典诵读、吟诵教学课程化的小安老师,带领老师们走近《日有所诵》,走近金子美玲,选取了金子美玲的三首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星星和蒲公英》《这条路》进行教学和分享。她说:“阅读金子美玲的意义,也许就是唤起失掉的天真和童趣。”“做《日有所诵》的方式,不是固定、统一的,你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重要的是把优质的文本带给孩子。”接下来的这天下午,小安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吟诵教学课《苔》,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平仄音律,体会诗歌的内涵。从小安老师的课堂展示中,你是否得到了启发?喜欢诵读的老师,行动吧!</h3> <h3>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看云老师为大家分享了《经典诵读与班级阅读课程》。她强调,诵读是回归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日有所诵,可以让孩子感悟古典诗词的美好。班级阅读课程的建设也非一蹴而就,欲速不达,慢下来,保持每天的学习,脚踏实地,一切就刚刚好。看云老师的幽默风趣让会场笑声不断。有幸聆听看云老师的诵读分享,真是时光美好,刚刚好……</h3> <h3> </h3><h3> 努力成为孩子阅读的点灯人</h3> <h3>每天的课程都很紧凑,下课的间隙</h3> <h3>晚上,在满天星公益人士的组织下,在一个简朴的面食小店,继续开展研讨活动</h3> <h3>与新兴的老师们一起分组研讨</h3> <h3>与新兴的老师们一起分组研讨</h3> <h3>与新兴的老师们一起分组研讨</h3> <h3>围裙组,情景剧紧张编排中</h3> <h3>《兔子坡》片段情景剧的“演员”</h3> <h3>晚上,继续研讨,在环境优雅的散花书院</h3> <h3>研习营结束后,继续在会场里分组研讨、反馈,阅读点灯人,永远在学习的路上……</h3> <h3> </h3><h3> 既是结束,又是开始</h3> <h3>7个主题,31节课时,13位专家的理论阐述、经验分享……研习营结束后,主持人徐世赟老师的话语犹在耳边:”我们看到了恍然之外的明亮。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明亮带回去,照亮孩子,照进我们以后的日子里。”</h3><h3>参加研习营的老师都表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心中的一些疑惑也在课堂里得到了启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种子教师们会结合学校、班级实际,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开展适合孩子们的阅读课程,努力成为孩子们的阅读点灯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