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

青唐散人

<h3>  大学校园生活是很多人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抒写飞扬青春之歌的时代,而于我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遗憾。</h3> <h3>  自己从小就贪玩,上房揭瓦,下河捉鱼,学习时好时坏,尤其是数学,棍棒之后成绩提升很快,几天后又是江河日下。可语文成绩却很稳定,常在课堂上被故事吸引的走神,心思飞出教室到处撒欢。对语文的喜爱始于那段“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每次读着读着,眼前总会看到鲜花绿叶的原野,不知不觉中让我一颗顽劣的心缓缓平静下来,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那种感觉对当时小学生的我而言,是难以置信的,不敢相信这世上会有这么美妙的文字。直到中考结束后,大舅送我一本《朱自清散文精选》,才知道它的出处和作者,可惜后来被人弄丢了,至今还耿耿于怀。</h3> <p class="ql-block">  初中时我严重“偏科”,文科老师们对我喜爱有加,理科老师却不待见,当然是没少挨训。说真的,不是不想用心学数理化,也很认真地听讲,但一节课下来,往往一头雾水,两眼迷糊,回家后做作业更是不知所以然,不明白为什么“Ⅹ+y”就等于“Z”,太枯燥乏味,仅有的一点耐心和好奇也慢慢消逝耗尽了。可一上文史课,总嫌课时太短,内容太少,所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会把整个学期的功课先自习一遍。地理、历史、生物,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六个班)前三名,文科综合分数也在前十名左右。我也说不清楚,那些文字有着怎样的魔力,吸引我成天浮想连篇着外面的世界和远久的时代。由于童年家庭变故,母亲去世,一进入初中便开始厌学,只想早日步入社会来养活自己,做一个男人而不是大男孩,做自己喜欢的事。</p> <p class="ql-block">  中考草草了结,上高中是不可能的,待业两个多月后,我去本单位当临时工。因为是“造纸厂”,所以在废纸堆积如山的大院子里,有很多旧书和过时的书,那里便成我工作闲暇时的去处,往往捡着看完后又扔回去。第一次领到105元工资时,那种成就感是今生最珍贵最值得回忆的,很自豪,很幸福,十六岁的我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了。次日中午,就拿着5元零用钱骑上自行车,去两公里外的商场买回了惦记许久的毛笔和墨汁,参照从废纸堆中淘来的旧字帖练习写字。自己买书则是用了五、六个月的积蓄,才买回简装《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厚厚的书让我着迷的无法自拔,总觉得自己就是小说里的某个人物,可又不是。可惜后来在技校宿舍里被人偷了。当时歇斯底里的情节仍记忆犹新,也惊呆了所有室友,他们说,我和平时简直就是判若两人。为了能多买些书,三班制的工作日,我常去顶班,通宵或熬夜早已习以为常,而每个班的工资也只有3.5元,那时的精力真是太旺盛了。</p> <p class="ql-block">  单位扩招,我结束了两年的临时工生涯,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踏进正规校园。由于是本厂组办的专业班级,校方对我们并不苛求,文化课上了一年,就换成厂里的技术员讲授专业知识。对我们这些内部子弟而言,上学只是一个过场,毫无进取心。在技校,很感激语文课宋老师的教诲和引导,是她让我对文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而不是从前那种蒙头只看文字,却读不懂作者笔尖下的启发。宋老师会常常将自己的书借给我阅读,并鼓励我要学着动笔,只有自己亲历写东西,才能激发想象力。这些对日后漂零社会中的我影响颇深,也加深了对文学的热爱。当然,还要感激初中时的邓老师。在临近中考的那个学期,她把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和课外练题册,一沓一沓无偿提供给我。也深深记得,她在课堂上对我语重心长地的告诫,将来如果你能认真学语文,或许会在文学写作中有成绩,你记住我的话,要好好努力!而我却辜负了她老人家的一番苦心。</p> <h3>  荒渡了两年后,我没去领那个意义不大的技校毕业证,却得到了褒贬不一的“雅号”——“秀才”。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刚毕业,工厂便停产,五年后被一次性安置,我还未正式工作一天就下岗了。起初的四年,我摆过地滩,干过装修队的杂工和酒店服务生,也断断续续地看书,但没再练过字。每次捧起书时,心里总会有一种迷惘和失落。后来,在批发市场门口,我开了一间卖烟酒冷饮的小店,收入渐多起来,购买的书籍也随之增多,可我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当我被一路坎坷,一路风雨,用信念和毅志追求文学的“孙少平”感动后,在困顿和颓废时,会一遍又一遍地看《平凡的世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书,来振奋和宽慰自己,文字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对生活态度地取舍和选择。我个人认为《平凡的世界》就是中国当代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尽管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两个国家的名著,却相互呼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h3> <h3>  在鱼龙混杂,人群纷扰的闹市中,文学及文字让我拥有了一颗平常淡然的心,没有被乌烟瘴气引诱、迷惑和侵蚀。随着思维的成熟和拓展,性格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时至今日,仍然认为“打牌”是毫无意义的劳命伤财。我独守着内心的安宁和畅想,在小店不足三十公分的柜台上,一边练习钢笔字,一边做生意。对书写的习惯和爱好到现在还保持着,喜欢笔尖触纸的感觉。而面对键盘时,脑中所有的感觉会顿然消逝,甚至几句完整的话都觉得费劲。尽管字也没练好拼音也遗忘了,可还是不舍这种传统又显缓慢的输入方式,它不会让我提笔忘字,也不会笔划颠倒。基本每天要练字两小时左右,我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掌握,大多是从字帖里学来的。由于受空间限制,毛笔字被搁置了。傍晚后的市场和马路,还给我一个稍稍清静可以看书的环境,时间就这样日夜轮回重复着。书看多了脑子就活泛起来,偶尔也会抒发涂鸦一番,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着,但都不太满意。有一位经常给我借书的叔叔,看到我那些空洞的东西后,想引荐我去试聘报社记者,还留下了总编的电话。当时满心激动,可静下心时却陷入了极度的自悲之中,自己仅仅是半个初中生,怎么可能会进入人才济济,学识渊博的报社呢?我没有勇气,也没有底气去联系,更未想过自己会受到上苍的垂青和眷顾,终是放下了。非常感激那位蔡叔。</h3> <h3>  随着岁月的成长,我对文字的痴迷愈盛,凡是白纸黑字都会拿来阅读,报刊杂志、各类图书,人文百科、史书哲学、天文地理,只要遇到很少错过。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成了我上街的两个目的地,电视很少看,网游不会玩。在文字的天地里,我像“吃不够流浪者”,游历在不同时代的世界多个国家,穿行于挥手五干年的华夏文明和历史中。“于连、亚瑟、简爱、卡西莫多、安娜.卡列尼娜、罗伯特.乔丹、爱德华.邓蒂斯”等等,这些个性鲜明,命运各异的主人公,善恶分明,有的悲苦、有的奋进,他们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特写。“阿多斯、阿拉米斯、波尔多斯和达达尼昂”,这一组名字,每每想起都觉得诙谐幽默。从盘古、女娲、精卫到尧、舜、禹,再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天娇可汗、明祖康乾到今时,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古往今来,兴盛衰落和觉醒。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朝代更迭里,在文学的微观细致的艺术描绘里,历朝历代的人文习俗被客观的展现在眼前。“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艺宗旨与主张,体现着不同特点又一脉相承的精神。</h3> <h3>  那几年,畅销小说大多被阅读并收藏于书架,可有些深奥的书籍我不太理解也无法吸收,于是报名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人自考”,想通过系统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小店成了我的教室和家,影子就是唯一的同学,陪我白天练字或看书,夜晚又静守一旁,默默看我学习理论知识,它伴我走过蚊蝇骚扰的夏,渡过长大衣紧裹的冬。因为自己根基浅、底子薄,每门课都要仔细做笔记,专心研究习题。三年下来用过的笔记本足有二十公分高,右手中指第一个关节处的骨头,被磨得略粗有个突起。即使这样,十二门课程中《现代汉语》和《心理学》考了三遍才勉强通过。为了能学扎实学明白《古代汉语》,我买来《说文解字》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对照课文反复分析词义和语法。第一次考试刚及格,觉得不够好,第二次差三分,第三次七十分以上。现在对古典古藉的阅读和理解已不再生涩难懂,除先秦文学稍差以外,大多可无障碍阅读。三年后,我通过了所有课程,拿到毕业证书,六门课在七十分以上,普遍认为最难最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是一次通过。记得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三门功课全部通过后,我真的有些泪湿双眼,还乱写了一首《收获的时日》自勉。在学习的过程里,我学到很多以前从未理解和接触的手法、技巧和理论,观念和视角不再拘束、浅薄,内心也不再迷茫惘然,变得达观从容了很多。无论在何种嘈嘈的环境里,仍然能够心平气静地阅读和思考,不被干扰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享受着文字带来得欢愉和滋养。我不为学历文凭去参加考试,在考场上从不作弊偷苴,只享受这勤能补拙的乐趣,拿到毕业证也只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至今身旁很多同学朋友都不知道我的这段经历。</h3> <h3>  在小店的那七年,我不清楚自己的“另类行为”触碰了谁的神精,而受到取笑和嘲讽,是附庸风雅的装腔作势,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做作。遍地科班出身的大学生都在满街踢石头,何况你这个“半路出家的野和尚”。我喜欢看书写点东西,以此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免得遗落在浮躁和焦虑中,仅此而已。那位借书给我的叔叔,他看到我晚上经常埋头做笔记和习题后,很不解地说,学汉语言有用吗?以后你能当记者还是作家?还不如去学其他热门的专业,找工作也好找,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愕然无语。停顿一阵后我说,自己只是喜欢看书又看不太懂,想深学一下,将来也可以为孩子辅导语文,在和人交往时,不被人拐弯抹角骂了还傻乐,也没想那么多的。还能说什么呢?记者和作家对我来说是神圣的,遥不可及也高不可攀,自己几斤几两我心中还是有数的。</h3> <h3>  结婚生子后,为了男人的责任和担当,我慢慢将书本笔墨归置书柜,放弃了已过三门课的“本科”自考,而这一放就是八年。这八年,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像以前那样安心的去思考,去感想,因为生活也因为缺乏懂得。而在唐古拉,我遇到人生第二位“导师”——大自然。面对高山、湖泊、大江、水洼、蓝天、白云、草原时,我的心胸慢慢敞开,不再狭隘局限,真正领悟了什么是“与世无争”。人不能只顾着忙忙碌碌地垂头行走,还应该抬头去发现这一路上的各种景致和体会,人生也需要用色彩去装扮、去丰富。在苍宇茫茫的自然中,人是何等得渺小柔弱,像一根草,但更像一粒尘埃。凡尘落定,万事皆空。只有在快乐、安然中释怀,才能更加热爱生活,才能未来可期!</h3> <h3>  曾经半开玩笑的对家人说,如果那天我尘埃落定时,用《四大名著》做个枕头,胸前放上那套精装的《史记》和《朱自清散文选》就相当知足了。也从去年那场“世情未了”后,我和我的“同学”又开启了一段“大学时代”,在文字的世界里做一个不忘初心,不求奢望的“学生”,感受一路而过的“校园生活”,还有两位“导师”身传亲授的知识,再度快乐学习!</h3> <h3> 8月25日夜</h3> <h3>原创文字,谢绝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