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938年,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与时任广西教育厅音乐督学的满谦子先生,在桂林创办了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
1946年,艺师班与私立桂林榕门美专合并,成立了“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马卫之、满谦子、阳太阳先后出任校长。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学校的美术科、音乐科分别并入中南美专与中南音专。
1958年,新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两所学校,广西艺专名列其间。
1960年,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设有美术系、音乐系、戏剧系和中专部。
1972年恢复招生后,系部调整为美术系、音乐系、艺术师范系和中专部,增设工艺美术系。
2002年,学校又先后成立了桂林中国画学院、舞蹈系和艺术文化系,并将原有系部合并调整为现有的二级学院及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br></h3> <p class="ql-block">上图:八条辫子 42cmX29.5cm 1947年</p><p class="ql-block">款文:静四弟,江苏人,多情好艺,广西省艺专之《雷雨》演出,伊饰四凤,天真纯洁,入情入味。余认(为)全剧演员以其最为出色,志此表钦慕。卅六年夏绘杨惠、钟露茜、高仪贞、张静西四女弟,时客桂林独秀峰下。建侯。</p> <p class="ql-block"> 上图:广西艺术学院院歌</p> <h3>广西艺术学院前身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于1938年在桂林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
艺师班学习结束时,同年7月,曾刊印一本同学录,刊印教职员及同学的名单,徐悲鸿先生亲笔题字“亲爱精诚”,表达徐悲鸿先生扶持推动广西艺术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也成为广西艺术学院的校训。
1944年
艺师班因日寇入侵桂林于1944年11月而停办,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年代里,艺师班以短暂的时间、简陋的设备,连续招收四届共200多名学生,为广西播下了一颗颗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种子。
1945年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疏散各地的学校先后返回原地复校, 12月17日,艺师班率先恢复招生。
1946年
1946年1月初,广西省政府788次会议作出决定,将龙潜、关山月、马万里等人创建的私立桂林榕门美专与艺术师资训练班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广西艺专),以艺术师资训练班所在地王城正阳楼为校址,马卫之、满谦子、阳太阳先后出任校长。广西艺专成立后,师资力量得到加强,艺术活动开展活跃,为广西艺术事业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
艺专培养的解放后第一批艺术大学生毕业,他们参加统一分配,奔赴各地工作。
1953年
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的调整部署,广西艺专部分教师和没有毕业的学生一起合并到武汉,美术科并入中南美专,阳太阳出任美专副校长;音乐科并入中南音专,马卫之出任音专的工会主席和器乐系主任。满谦子则留在桂林组建省音乐工作室(后迁南宁)。广西艺专自1946年成立至1953年撤销合并,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近200人(音乐70余人、美术120人)。学生们分布在省内外的单位,有不少学生成为新中国艺术单位和艺术师资的骨干力量。
1958年
新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两所学校,广西艺专名列其间,陈烟桥、陈良等艺术家为艺专的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克服了没有校址,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暂借广西民族学院校园办学,开设有音乐系(主任陈良)、美术系(主任陈烟桥)和戏剧系(满谦子兼主任,后由罗明负责),学制暂定为两年。同时开办舞蹈班,学制六年,招收小学毕业生或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入学。
1960年
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岳平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满谦子为副院长。同年9月,学校由广西民族学院迁入南宁市南湖北岸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校址办学。校名“广西艺术学院”的字体,经领导研究决定,采用鲁迅先生的字体。
1977年
学校恢复考试招生制度,派出教师到各地、市设点,考试录取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对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搞好原有科系班级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多层次的办学方针。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