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三朝观,白云千秋红石梁

高立(橘红东山)

<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010101"> 巴东县信陵镇的红石梁村和三朝观村,位于老城南郊。由于地域依附于千年巴东老城,“近水楼台先得月”、“偎花瑶琴善解音”,是故,积淀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第一,她有一条路。即一条古路:即春秋战国时期草创,后世逐次开拓,基本形成了连通川鄂城乡的路网。</font></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010101"> 岁月流转到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九月,斯时,湖广总督张之洞饬令施南、宜昌两府及其下属相邻的东湖(今宜昌市的夷陵区)、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宣恩、来凤七县,在这张古老的路网上改造出一条施(南)一一宜(昌)人行大道和一条施(南)一一巴(东)人行大道(这条施巴人行大道人称其为“盐大路”,也有人称其为“银大路”,为便于叙述,以下统称“银大路”)。 “银大路”有160华里在巴东境内,起自巴东老城陈家码头江边的“钱包石”(钱包石为巴东江中十二石之一,已于1997年淹没在三峡库区水位线下),上行穿过鲁家巷,从巷中摩崖石刻《楚峡云开》转弯,穿过红石梁,穿过三朝观,经大连坑、蛤蟆口、阡山、风吹垭、茶店子、山尖观、绿葱坡、耀英坪后,在大支坪界牌垭汇入施宜人行大道。 第二,有一颗树。即巴东真香茗茶区的一棵古茶树。 第三,有一座墓。即墓主人是辛亥革命元勋“巴东双雄”之一的高尚志将军。<br></font></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010101"> 第四,有一座观。即十公里处三朝观基址遗址。</font></h3><h3 style="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010101"> 且为诸位一一道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下图为水位线175米以上的红石梁社区)</font></h3> <h3> 从这里拾级而上,开启我们“一条路(银大路)、一棵树(古茶树)、一座墓(高尚志将军)、一座观(三朝观)”寻幽探访之旅。</h3><h3>(下图为红石梁加油站,左右各有一条水泥路和小路均可上红石梁)</h3> <h3>银大路红石梁路段。石阶上长满的青草,以独有的方式标记着当年的银大路</h3> <h3>银大路上的青石板。千百年未曾变样</h3> <h3>前方的山峰为三朝观遗址基址所在</h3> <h3>红石梁上的石头房,颇有些年代了</h3> <h3>银大路上的民居</h3> <h3>银大路上的民居。(摄影:刘波)</h3> <h3>向国华老人的院子。紫荆花下晒玉米,给人诗意的遐想。</h3> <h3>板壁屋。如今很难见到</h3> <h3>屋旁这条路通往十公里三朝观遗址所在</h3> <h3>  点击放大,可看到一座石桥。父老传言,此处原为木桥,桥西崖壁上曾有摩崖石刻“天地良心”。&nbsp; <br></h3> <h3> 为了初步弄清高尚志将军墓址和《巴东县志》记载“真香茗”古茶树遗址,县政府办副主任刘波组织部分专家、信陵镇胡主任、红石梁村委会焦仕赞书记、杨明武主任向当地老人了解情况。</h3> <h3>左:向心力、高源章、谭胜魁</h3> <h3>  图中红衣老人为世居红石梁的村民向国华,生于1944年。上世纪六十年代红石梁“真香茗”茶场的场长。&nbsp; &nbsp;</h3><h3> 他告诉我们,古茶树主干约现在保温瓶般粗大。可惜被当年驻防的国民党军队训练时当靶子用枪炮轰毁。几十年前,红石梁村民们在金字山下新开茶园,种植和生产巴东真香茗,年产百余斤成品茶,时价一度卖到138元/斤。至今那面山上还能采到鲜茶叶。</h3> <h3>向国华老人为我们讲述民间故事,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红石梁有一座庙,名叫红庵寺。因和尚无德,被当地百姓烧毁。<br></h3> <h3>也正是向国华老人,给我们指了高尚志将军埋葬的地点。 <br></h3> <h3>这里是一棵树,一座墓重要定位点。</h3><h3><br></h3> <h3>图中老人为向心力。他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元勋高尚志将军的侄孙。他为我们讲述“巴东双雄”之一高尚志的事略: 《我所知道的有关高尚志将军的二三事》 “小时候,我们家堂屋挂着姑爷爷高尚志的半身照片。照片里的他穿着西服,器宇轩昂。&nbsp;家里还珍藏着封他为陆军中将的委任状。委任状装在一个精致的长圆筒中,取出展开,装祯精美的委任状是手写的,有袁世凱的亲笔签名。因为文字堪称书法珍品,故曾被县文化馆书法展览时借去展出过。由于当时认为袁世凱是坏人,展览时就把袁的签名遮盖了。&nbsp;巴东文史资料中还提到了黎元洪追封高尚志为陆军上将。&nbsp;</h3><h3> 姑爷爷的遗物中有两把指挥刀,一把长一些,一把短一些。我小时候读书时常和小伙伴偷偷跑到楼上,打开剑销,抽出剑身观看,只见寒光闪闪,小的一把剑身有一点锈渍。这两把指挥刀经常被巴东一些单位借去作宣传演出的道具。可惜这些珍贵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抄走了,听说开始放在县政府一个屋内,但未保管好,被人拿走了。以致于湖北省辛亥革命纪念馆中未见到过高尚志的任何记录。&nbsp;辛亥革命纪念文集中,权威专家描写过武昌起义次日的清晨,高尚志和其他两位起义指挥者巡视遍地瓦砾的战场。而武昌首义的发起人之一高尚志,却未能在纪念馆中留下踪跡,这是历史和家乡人民的遗憾。&nbsp;</h3><h3> 今恩施清水长廊上有纪念高尚志将军的浮雕和文字。</h3><h3> &nbsp;1911年,高尚志与夫人向效兰(1884年冬月14—1954年冬月24&nbsp;)结婚。向效兰是我父亲向伯欧的姑母,因为高尚志夫妇没有子女,就把我父亲过继给他们。高尚志观念颇新,不让我父亲改名换姓,但对我父亲视若己出,培养我父亲到上海去读书。父亲9岁多就到了高将军在上海外滩的家中,在上海读了初小、高小和南洋中学。&nbsp;据父亲写的自传等资料记载,高尚志遇害年份应是1920年。&nbsp;1920年初高尚志受孙中山之命,以大元帅府参议名义,从上海去四川调停靖国军內部之间的矛盾,3月17日在巫山被害。我小时候听我姑奶奶说过,高尚志威信较高,黎天才担心产生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指使人暗杀了高。&nbsp;</h3><h3> 高尚志遇难后,遗体由卫士送回巴东安葬在土地堂。黎天才电报中也说″饬财政处长孙鸿斌妥为厚殓"。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轰炸巴东,高尚志的坟墓和坟墓周围国民党军碉堡都被日冦的飞机炸毁。&nbsp;姑奶奶向效兰后来一直由我父亲瞻养,1954年冬月廿四去世。入殓时身着民国时期颁发给将军夫人的服饰,很是端庄华丽。二姑奶奶也想作一套自己去世时用,父亲说这不是自己想做随便能做的,是有规定的。姑奶奶也安葬在土地堂,地点是她和高尚志的″小丫嬛"彩莲伯伯的田头。当年彩莲伯伯常来我家串门,她的儿子与我小学同学。&nbsp;</h3><h3> 向心力 2018.7.19”<br></h3> <h3>记得我父亲高源章说,2014年去世的郭洪鹏老人生前曾在向伯欧家中帮过多年的忙,郭亲口讲过:高尚志将军遇害后,遗体停放在老县城故址上(高将军的故址座落在街道北沿、龙船码头东大约二十丈左右,后建为县邮政局办公楼),当时的国民政府为其开过追悼会。后来有一次在中山堂追悼高将军,巴东县各界祭奠时悬挂的挽幛就有上百幅。&nbsp; <br></h3> <h3>疑似<span style="line-height: 1.8;">墓件一一石鼓</span></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px;">  当地一姓李的老者说,高将军墓损毁后,将军的尸骨曾一度曝于荒野。是他把将军两根腿骨收起专门埋葬在这棵树下。 </span><h3> 在红石梁地方上,向六十岁左右的村民问起高尚志的时候,当地百姓多回答“不清楚”,而当提起高鹤龄的时候,老百姓立马就会说“高鹤龄哪,晓得晓得”。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站在此棵树前,原县博物馆馆长,现任</span>巴东县神农茶文化研究会(组委会)负责人向<span style="line-height: 1.8;">勇大哥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因高将军无后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无法进行DNA比对鉴定,就不能提供有力的佐证。如果有亲手埋骨头的老人口述资料或但现场指点,基本可以确定是高将军的坟,再我县的相关史料和围落的墓件来看,埋在这周围可能性较大。具体仍需进一步考证。</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搜索附近,还发现一处由数块石墓碑、墓条石搭建的小棚,随手拍了一块墓碑的照片,发现刻有“嘉庆”两字。</h3> <h3>具有年代感的石刻。“农业学大寨<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字样。</span></h3> <h3>  经受岁月风雨侵蚀,承受马蹄铁和打杵子践踏的青石板路,至今依然是一部天梯 (三朝观村境内)<br></h3> <h3>这树茂草丰的山岭曾有一座古道观一一三朝观。</h3> <h3>没有路,也要走上去</h3> <h3>三朝观村书记李鸿大哥作向导。</h3> <h3>清嘉庆年间,巴东县学严承启写了四首关于三朝观的诗。</h3><h3> 一</h3><h3>计饮茱萸又一年,登高拟合到华巅</h3><h3>半空落叶都飘雨,一路寒花欲上天</h3><h3>白雪竞推双扉外,黄州遥隔大江边</h3><h3>举杯不得东篱菊,惆怅西风北稚川</h3> <h3>二</h3><h3>记得攀花到舞筵,三朝老桂不知年</h3><h3>似曾月殿惊瑶曲,谪向禅门作树仙</h3><h3>他日酒空和露饮,今朝香不为人传</h3><h3>只余数朵重开粟,犹抱寒晖洒茗前</h3> <h3>李鸿大哥介绍了三朝观村组织村民维修银大路(三朝观路段),也给我们指了三朝观头天门丶二天门、三天门的大概位置。</h3> <h3>谁能想到这座铁塔下,正是三朝观基址呢</h3> <h3>建造三朝观的砖石随手可得。这是散落草丛的砖瓦。</h3> <h3>站在山顶,山城景色尽收眼底,白云拂面,蓝天可触,脚底生风,顿觉意志浩然,渺渺乎身凌太空。</h3> <h3>江流回环曲折,峰峦夹江壁立,又山青水秀,波平浪静,高岚深谷,瑰丽多姿。</h3> <h3>远处峰峦壁立,宛如画屏</h3> <h3>梯田层层,屋舍俨然</h3> <h3>江流回环曲折,高岚深谷,相映成趣</h3> <h3>说话间,山雨欲来,一行人原路返回</h3> <h3>回到村委会,再聊聊三朝观村的历史人文、旅游规划</h3> <h3>村委会对面,有一个砖窑。同行的大哥开玩笑说这是一处好片场,拍抗战剧不用起筒子楼</h3> <h3>雨过天青,华灯初上,把酒问月处,绿树葱笼,烟霞掩映,赏心悦目。</h3> <h3>幸遇彩虹。</h3> <h3>愿三朝观得以复建,三朝观村前程似锦,一路繁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