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富阳区灵隐寺——常广

一切随缘

<h3>乾隆深山题碑,杭州两个灵隐。 一个在西湖边,一个在万市镇平山村。平山村的灵隐寺当初叫洞山灵隐寺,现在叫富阳灵隐寺,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早杭州灵隐寺近100年。<br></h3> <h3>说到富阳灵隐寺,少不得要带上灵隐洞。 灵隐洞,当地人称之洞山洞,洞山洞是一个石灰岩天然溶洞,洞高20米,洞宽10米,洞深众说纷纭,旱水二洞,外合内分,座西北,朝东南,山水环绕。洞左面磨台峰,右面仙牛岗,背靠鳌山,面朝葛溪,正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易经》地理。<br></h3> <h3>山谷红枫一片,翠竹半坞,晨有画眉报晓,暮有夜莺催眠,真个洞天福地,大自然造化叹为观止。 明崇祯九年,徐霞客游览洞山洞后,这样记载:洞山洞,环坞一区,石峰嶙峋,黑如点漆,丹枫黄杏,翠竹青松,涧如错绮;水穿壁而下,濯石为雪;时凌寒绝溜,黑崖白峡,处处悬白练------这是徐霞客对洞山洞外景的描述。 入洞又有记载:一入幽洞,洞口高悬,蝙蝠扑面飞,水声澎湃,回音如雷;洞内忽窄忽宽,七道峥嵘剑门,洞顶钟乳密布,洞底仙田成畦,塍界分明,水满其中,永无涸溢;二十丈,忽一转而北,一转而南,北者为干洞,拾阶而上,如登阁殿,三十丈;转南,又辟一小阁。<br></h3> <h3>老灵隐寺常广法师与居士们洞前合影</h3> <h3>晚唐,太和六年,著名诗人罗隐出生于洞山洞。相传,罗隐母亲,娘家在洞山洞旁的罗宅村,怀孕在身的罗母回娘家,一日腹痛如绞,分娩在即。封建习俗,出嫁之女不能在娘家生产,情急之下,避于洞山洞分娩,产下罗隐。因这一段隐情,罗隐取名隐,洞山洞易称灵隐洞。 灵隐洞有“仙人洗洞”奇观。有人这样形容:洞山灵隐奇事多,钱江大潮上山坡。大晴天,突然间洞中隆隆作声,如黄河咆哮,水流汹涌而出,水色浑浊,水气腥臭,历时二、三时辰不等。后人称为“仙洞鸣泉”,为新安八景之一。 晋代道学家葛洪,号抱朴子,晚年炼丹洞内,亦为当地百姓治病,妙手回春,深受百姓敬仰,自称“白鹤仙人”,因而,洞山洞有仙人洞传说。<br></h3> <h3>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释常广</h3> <h3>乾隆皇帝御赐的两块碑文</h3> <h3>欲观天下第一景,只有亲自上灵隐。 富阳灵隐寺,起于汉,三国时期(公元229年),东吴大帝孙权做60大寿时,诸葛瑾奏本“主上年迈可服长生丹”。葛洪接受炼丹,他跑过几个地方,均觉山地精气稀薄,后来找到洞山洞,觉得有仙气,便造道观炼丹,历时20多年,每年向孙权献丹,孙权服后效果颇佳,寿逾古稀。后主孙亮赐葛洪为“葛仙”。后来,灵隐洞泉水流经的溪涧称为“葛溪”。 安绿山叛乱,河南睢阳失守。公元758年,太守许远回海宁探亲,游洞山洞,发现该地山势非凡,洞天福地,人间仙境,就自出白银100两,在洞前旷地起造睢阳祠,塑一尊观音佛像,求菩萨保佑,以收复睢阳。 宋后期,金兀术进犯中原,有个文秀姑娘逃难至洞山洞,建白云观,雕观音石佛一尊,旁书:开山比丘文秀干,八万网干人缘。 清康熙年间建灵隐庵。 民国12年,建大雄宝殿、观音阁,全寺佛像17尊,僧众百余。 武肃王钱镠曾三上洞山睢阳祠拜佛,第一次是攻打越州董昌前,求出兵旗开得胜;第二次是征战凯旋,官封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上寺还愿;第三次是50寿庆,拜佛睢阳祠,并修建道路。 明朝国师刘伯温攻打陈友良,兵经新登,上洞山睢阳祠拜佛,求菩萨保佑,取得建德乌龙山大捷,返回时再临睢阳祠,赐石猴鼎香炉。 清朝咸丰太傅潘世恩为禅寺题“洞山禅院”匾额并书楹联:“路入洞天临福地,峰飞灵鹫隐禅关。”书法森严、流畅灵动,为山寺添荣耀、生光辉、壮气象、彰空灵。 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颁圣喻“保护洞山灵隐产权”,立御碑一块。 然,洞山灵隐集道、释一处的千年古刹于文革时期毁损。但仍被众多佛教徒视为祖庭,前来烧香拜佛,香火不断。 <br></h3> <h3>为了十方信众有个清净的禅修场所,为了再现老灵隐寺昔日的辉煌,重建工作在筹备中!望广大信众共发菩提心功德无量! 常广合十🙏🙏🙏<br></h3> <h3>常广法师的书法作品</h3> <h3>常广法师的书法作品</h3> <h3>常广法师的书法作品</h3> <h3>常广法师的书法作品</h3> <h3>常广法师的书法作品</h3> <h3>犹如仙境的老灵隐寺</h3> <h3>犹如仙境的老灵隐寺</h3> <h3>犹如仙境的老灵隐寺</h3> <h3>梦幻般的老灵隐寺</h3> <h3>犹如仙境的老灵隐寺</h3>

灵隐寺

常广

山洞

洞山

灵隐洞

书法作品

法师

睢阳祠

富阳

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