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序一:神龙</h3> <h3>序二:仙鹤</h3> <h3>紫禁之巅</h3><h3><br></h3> <h3>长城</h3> <h3>序三: 福晋</h3><h3><br></h3><h3>公主贝勒府的福晋们</h3><h3>因为有你们才有了格格贝勒们</h3><h3><br></h3><h3>凡王府红福晋风采一</h3> <h3>凡王府红福晋风采二</h3> <h3>红福晋九龙树许愿</h3> <h3>琪格格府秀福晋风采一</h3> <h3>琪格格府秀福晋风采二<br></h3> <h3>豪贝勒府丹福晋风采一</h3> <h3>豪贝勒府丹府福晋风采二</h3> <h3>彤格格府灵福晋风采一</h3> <h3>彤格格府灵福晋风采二</h3> <h3>馨格格府凤福晋风采一</h3> <h3>馨格格府凤福晋风采二<br></h3> <h3>紫禁之巅——凡豪亿馨琪</h3><h3><br></h3><h3>公元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三日至公元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凡王府、豪贝勒府、琪公主府、馨格格府、彤格格府,畅游紫禁城花絮……</h3> <h3>天坛,先人对天地的敬畏</h3> <h3>蓝绿金黄相间的琉璃瓦片体现着古人的智慧。</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br></h3> <h3>祁年殿,12天干,24节气,36天罡,……,处处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br></h3> <h3>来,让郭爸来和你们讲讲,此次凡王子、豪贝勒、琪公主、馨格格、彤格格,几位小主们紫禁城之旅吧……</h3> <h3>胡同,北京的标志。“扬州的巷子,北京的胡同。”这是老百姓的路,好运胡同,我们一起走过。</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胡同,也叫“里弄(lòng)”“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但苏州称为“巷弄”。<br></h3><h3>北京有多少胡同呢?老字号人说:“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意思是说多得数不清。胡同浩繁以千计。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所以具数目也不一样。就元朝来讲,从《析津志辑佚》中记载:“三 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 条,其中二十九条直接称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 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br></h3> <h3>长城,北京的龙墙,我们都是好汉。</h3><h3>知识点</h3><h3>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利比亚沙漠边缘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中国的万里长城,英格兰巨石阵,中国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圣殿))。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紫禁城,皇权的标志</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br></h3> <h3>允执厥中,王子格格们,此四字,做好了,你的人生便无往而不利。公允、坚持、努力、平和勿贪...……,你需要一生去修炼</h3><h3><br></h3><h3>知识点:</h3><h3>允执厥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ǔn zhí jué zhōng,意思是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是故宫中和殿中间的悬挂匾额。
允执厥中
yǔn zhí jué zhōng
释义
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
出处
《尚书·大禹谟》<br></h3> <h3>好了,来看看我们的入学堂前的紫禁城开心之旅吧,看完升旗,正阳门,红日升空。</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1]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br></h3> <h3>凌晨2点30分,我们从睡梦中起床,去观看神圣的升旗仪式,有国才有家</h3> <h3>庄严的天安门</h3><h3><br></h3><h3>知识点:</h3><h3>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br></h3><h3>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br></h3> <h3>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是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从事升降国旗工作和升旗台警卫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1] 国旗护卫队以护卫国旗为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以展现当代大学生团结进取、积极的精神风貌为目标。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前身为武警天安门国旗班,从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国人民解放军卫戍区部队,正式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和国旗哨位守卫任务。199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与天安门国旗班“国旗卫士”荣誉称号。1991年5月1日,国旗班扩编为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完成历史使命,转隶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每月第一天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96名,平日升国旗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66名,更好体现威武雄壮的气势和阵容。<br></h3> <h3>肃穆的人民大会堂</h3><h3>知识点:</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br></h3> <h3>我们一起许下美好的愿望</h3> <h3>带上奶奶,陪伴哥哥,和妈妈一起留下难忘的回忆</h3> <h3>零晨的夜色记录下了豪贝勒一家虔诚的爱国情怀</h3> <h3>天安门广场</h3><h3>我为你起舞——忆彤格格</h3> <h3>天安门广场
我为你起舞——梦琪公主<br></h3> <h3>天安门广场
我为你起舞——馨妤格格<br></h3> <h3>宝贝们,妈妈为你们骄傲</h3> <h3>忆彤妈妈——时尚灵巧</h3> <h3>梦琪妈妈——书香尔雅</h3> <h3>馨妤妈妈——端庄大气</h3> <h3>凡凡妈妈——纯洁娴静</h3> <h3>当然还有老郭我和我亲爱的人-丹丹——小家碧玉</h3> <h3>我敬爱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相濡以沫</h3> <h3>是他们给了妈妈的生命,孩子们,你要永远懂得感恩……</h3> <h3>2018.8.27,那一天,豪贝勒府丹福晋来到这个世界,豪爸为豪妈精心安排了生日会,美好的祝愿!!</h3> <h3>感谢在紫禁城遇见生日,遇见你们,遇见所有的美好</h3> <h3>我们一起享受美食,一起逛胡同,一起开心,一起长大</h3> <h3>两小无猜,青梅竹马</h3> <h3>我们一起攀登长城</h3> <h3>一起走过开心的童年</h3> <h3>伉俪一</h3> <h3>伉俪二</h3> <h3>伉俪三</h3> <h3>前门大街,大栅栏,全聚德,紫禁城,故宫,天坛,我们一起走过</h3> <h3>天地日月,我们一定要尊重自然</h3> <h3>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理解博大的中华文明。相声、曲艺、……人类修心养性的生活</h3><h3><br></h3><h3>知识点:</h3><h3>相声 [xiàng sheng]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著名相声演员有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 马季,侯耀文,苏文茂,郭德纲等。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h3><h3>
京剧</h3><h3>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br></h3><h3><br></h3> <h3>清华大学——水木清华北大是莘莘学子的学业标杆,带孩子们感受一下。</h3><h3><br></h3><h3>知识点:</h3><h3>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h3><h3><br></h3><h3>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校官网
http://www.tsinghua.edu.cn
中文名
清华大学
外文名
Tsinghua University
简称
清华
创办时间
1911年
类别
公立大学
类型
综合
属性
211工程(1995年入选)
985工程(1998年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入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09年入选)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3年入选)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6年入选)
全国重点大学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5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
本科专业
78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48个
科研工作站3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
院系设置
20个学院、58个系
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歌
《清华学校校歌》
校庆日
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院校代码
10003
主要奖项
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29项(截至2016年底)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79项(截至2016年底)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10篇(截至2013年底)
知名校友
习近平,胡锦涛,杨振宁,邓稼先等<br></h3> <h3>北京大学</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1][2][3]。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北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九校联盟[7]、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8]、亚洲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br></h3><h3>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0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4个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校官网
http://www.pku.edu.cn
中文名
北京大学
外文名
Peking University
简称
北大、PKU、Beida
创办时间
1898年(戊戌年)7月3日
类别
公立大学
类型
综合
属性
九校联盟(C9)
985工程
211工程
2011计划
亚洲大学联盟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研究生院
专职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本科专业
129个[15]
博士后
流动站47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8个
二级学科25个
院系设置
理学部、社会科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人文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跨学科
校庆日
5月4日
知名校友
李克强、杨振宁、邓稼先、朱自清、屠呦呦、李彦宏、俞敏洪等
两院院士
98人(含非专职)<br></h3> <h3>回音壁,神奇的创造</h3><h3>知识点:</h3><h3>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反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br></h3> <h3>正阳门</h3> <h3>天坛</h3> <h3>故宫博物院</h3><h3>知识点:</h3><h3>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3><h3>故宫博物院的建院基础-紫禁城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故宫博物院的建院和开放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后寝(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前朝(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清铜镀金写字人钟,钟表馆陈列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内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宫禁,接管了故宫,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组成。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物”,有理事9人。下建古物馆、图书馆。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了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br></h3> <h3>慈宁宫</h3><h3>知识点:</h3><h3>慈宁宫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1]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2]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h3><h3>慈宁宫位于北京故宫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br></h3> <h3>皇阿哥</h3><h3>知识点:</h3><h3>
阿哥就是指儿子。而贝勒是清代宗室的爵位,还有贝子、郡王、亲王之类的。阿哥也可以是贝子,也可以被封贝勒,郡王,甚至亲王。
补充:
八阿哥的爵位是贝勒,1698年17岁时被封,所以别人称呼他八贝勒,将相当于现代称呼别人局长、经理之类的。一废太子时被降爵,后来又恢复贝勒称号。
而老四是于1698年和老八同时被封贝勒,当时他21岁(虚岁),1709年那个时候被封为雍亲王。<br></h3><h3>世子是历代对诸侯储君的称呼,出现较早,阿哥是对皇室皇子的称呼,亲王、贝勒、郡王、贝子是清朝特有的爵位。
具体区别:
世子是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某某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其后历代沿袭称,一般用于继承王爷、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为世子,多由嫡、长充任。
阿哥是满族父母对儿子的称呼,清代皇帝之子均为阿哥,按长幼皇长子称大阿哥。最初大阿哥,并没有皇位继承人之意,康熙帝所立太子为二阿哥胤礽。清末光绪帝无子,慈禧太后乃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准备继承帝位,此时大阿哥方有皇位继承人之意。
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和硕亲王(亲王)、多罗郡王(郡王)、多罗贝勒(贝勒)、固山贝子(贝子)、奉恩镇国公(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爵位不同,俸禄有所差别,宗室爵俸禄: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br></h3> <h3>格格贝勒</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汉人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br></h3> <h3>紫禁城</h3> <h3>文武百官之道</h3><h3>知识点:</h3><h3>文武百官
泛指古代当朝的所有官员,所谓文武一词主要为划分的维度;而百官指的就是数量很多的意思。
文武百官
清朝的官位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br></h3> <h3>神兽</h3> <h3>仙鹤</h3> <h3>金銮殿</h3><h3><br></h3><h3>知识点:</h3><h3><br></h3><h3>建筑级别
“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凤”属于鸟中之王,取“凤”也是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狮子”始传于佛教,据《传灯录》载:“释迦佛生时,手指天,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獬豸”《异物志》中载:“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是公正的象征;“狻猊”,也是龙子之一,非龙又非兽、似狮又似马,因它形象似雄狮,用作镇兽;“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斗牛”是古代传说的一种虬龙,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动物。

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中和殿”有七样“保和殿”有九样,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但是都要按级递减。<br></h3><h3>
历史传说
“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名叫“鸱吻”,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它是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一位“龙子”,关于这一龙子,自古有种种传说。一说是由于这一龙子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镇火之意;二说屋脊两端的兽俗名为“吞脊兽”,其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它的背上还插着一把利剑,只有剑柄露在体外。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是因为这一龙子“擅离职守”,逃回南海而死,死后把它镇于屋脊上;三说是龙王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可是,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谁也不肯相让,哥俩最后商量,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屋脊上。<br></h3> <h3>梦琪爷爷奶奶福寿安康</h3> <h3>爷爷告诉你们,古人的工匠精神……一步一步</h3> <h3>筑基础 </h3><h3><br></h3><h3> 太和殿</h3><h3><br></h3><h3>知识点:</h3><h3>金銮殿俗称太和殿,属于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br></h3><h3>太和殿顶与全国各地许多宫殿顶上的装饰不同,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殿顶的正脊和岔脊(亦称“垂脊”)上的装饰,不仅使用了黄彩琉璃瓦制作的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岔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北京“金銮殿”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据《大清会典》里记载,最前面的是“骑风仙人”,后面排列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对于这十样形象各异的走兽、各自均有“来历”。<br></h3> <h3>通天下</h3> <h3>宝贝们,马上就结束我们的紫禁城之旅了,你们的王子公主梦,要在你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一一实现,做自己生活中真真正正的王子公主格格贝勒开启自己的人生之路。“允执厥中”,一要记住,简单的坚持,就是伟大!!!</h3><h3><br></h3><h3> </h3><h3> 东海书于北京至杭州列车共勉</h3><h3> 2018.8.29清晨6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