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卫功立</div><div> “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调整船帆”,这是加拿大的一句谚语。德国著名教学法专家希尔伯特·迈尔在《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一书中将这句话作为书的书的结尾来阐述自己的课堂教学观点。他把教学比喻成为逆风航船,在岸边时我们学会了怎么对付风:我们可以让小船以“之”字形逆风航船;可以在退潮时让船搁浅在沙滩上,等到潮水来了,就可以直接从原地出发,直接扬帆远航。可见,教学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师生互动、对话、生产的生命生长形态。</div><div> 个人从来不太赞同国内一些同行竭力鼓吹高效课堂之类的教学妙方,始终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审视这些热热闹闹的背后是不是以一种极端否定另一种极端。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希尔伯特·迈尔说“优质课堂教学的特征是经过实证研究检验的,有利于学生在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上持续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课堂教学特征”,这个观点和我们广为普及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致的。从笔者所读过的教育学著作来看,课堂是没办法高效和速成的,,优质课堂教学仅仅是一种“理论构想”,而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之间永远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并不描绘的是现实,只是我们认真判断的抽象化表达,有着一厢情愿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风向变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那样就会远离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船帆,继续朝着要去的方向前进。</div><div> 当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效课堂这样的忽悠和鼓吹席卷而来,很多教师就像“乌合之众”一样似乎找到了一种万能的钥匙。当希尔伯特·迈尔经过课堂观察和实践提出了“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后,加上我们再读一读法国学者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美国学者乔伊斯的《教学模式》之后,我们对课堂就会更加审慎,“教无定法”,无论是哪位学者其实都在表达这么一个观点,都在主张“教学方法多样化”,都在主张“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当下的中国教育,奇谈怪论甚多,很多甚至一呼百应,究其原因,还是和一线教师缺少专业阅读有关。“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现在热衷于名师的培养,实际上庄稼是自己生长的,有着诸多因素,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庄稼就会按照我们的愿望丰收,教师培训和培养的整体效果是“广种薄收”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教师整体的觉醒和自我成长,任何的主张和改革都是“隔鞋搔痒”。</div><div> 从以改变“填鸭式”教学而走向合作交流,实际上有些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讲解也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有一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极端的,也是不符合生命多样性和多元共生的原则的。基于此,我们更不能随便拜倒哪个山头门下,“转益多师是我师”,不断吸收前人的经典著作中的论断,同时基于问题不断反思和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见解和风格。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就是调整船帆来适应风向走向目标。“当事实改变,我们的立场也必须随之而改变”,切不可食古不化,更不能固执己见而作茧自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