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我们的奶奶

最美年华

<h3>  奶奶走了几天了,但我依旧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因为我感觉奶奶始终还在我的身边。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它不会因为你不愿接受就不存在。从今以后,等我回到老家,再也看不到那张慈祥的面孔,再也听不到那充满疼爱的声音,再也感受不到那股熟悉的味道。等待我的,只有那空空的没有奶奶的房子,只有那张空空的没有奶奶的椅子。</h3> <h3> 【篇一:早为人妻,养子艰难】</h3> <h3>  奶奶,名叫吕爱圣,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农村,家中共六个兄弟姐妹,排行最小,奶奶一生积德行善,育有六儿两女,享年91岁。奶奶15岁便嫁给了比自己大十五岁的爷爷,爷爷腿脚不好,在村里卖茶水维持生活。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生活十分窘迫,家里孩子多,养家糊口何其不易,可想而知!</h3><h3> 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奶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孩子们先吃,就算这样孩子们也是经常饿肚子;做饭的条件艰苦,吃饭用的水都是一桶一桶地从井里担,担出来的水混着泥浆,需要镇定许久才能饮用,烧饭时甚至连柴禾都没有,有时还要用潮木头去烧,做一顿饭就要如此吃力。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从别人那里捡来的,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不知补了多少,换洗时连多余的衣服都没有;住的就更别提了,家里的房子都是用捡来的小砖头混着泥土打成土坯,然后再盖成房子,房顶用树枝盖着叶子搭成,一到下雨的时候,屋子就会漏雨,雨停了,房间还在漏雨,潮湿的被褥奶奶都是自己盖,把干燥的被褥留给孩子盖。</h3><h3> </h3> <h3> 村里规定不允许做生意,村队上考虑我们家的特殊情况,特别准许奶奶摊煎饼维持生计。那时,奶奶起早贪黑,不顾劳累地摊煎饼,白天还要去地里干活、拾粪便挣工分,夜里还要在煤油灯下纺纱织布,喂奶看孩子成了唯一的休息时间,常常是饭还没有吃就又要出去干活。要干的活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都是哥哥姐姐在家带弟弟妹妹。过去的生活太难了,难得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用奶奶的话讲,就是讲上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啊!</h3> <h3> 【篇二:关心儿媳,照顾病儿】</h3> <h3>  奶奶18岁生下大伯,好不容易等到大伯娶妻生子,大娘却因精神状态不好生病了一段时间,不会照顾自己,连家里的饭都做不熟。寒冷的冬天里,奶奶把自己的棉裤拿给大娘穿,为了让大伯家的日子好过些,奶奶卖掉了自己珍藏的水壶,那是奶奶陪嫁时的嫁妆,但是为了孩子,她什么都愿意。怕大娘的儿子受饿,便把孩子接回家,给他喂奶。我爸是奶奶最小的儿子,也是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仅仅比大伯的儿子大一岁,但是奶奶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奶先喂给大伯家的儿子吃,等他吃饱了再给我爸吃。结果大伯家的儿子喂得白白胖胖,我爸爸却时常吃不饱,瘦瘦的。到后来,我爸爸还时常向奶奶抱怨,你看,小时候总让我饿肚子,现在才会这么瘦!我知道,爸爸并非真心地埋怨奶奶,而是心疼奶奶的不易。九三年的时候,大伯因脑溢血瘫痪在床,这一躺就是八年。本来不好过的日子就更加雪上加霜,奶奶一日三餐就给大伯家送饭,风雨无阻,下雨天不知摔过多少次,从我记事起,就每天端着碗给大伯家送饭,每一餐饭,都饱含了奶奶对儿子深深的爱与牵挂。</h3> <h3> 【篇三:中年丧夫,老年丧子】</h3> <h3> 奶奶57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留给了她一个贫困的家和八个儿女。奶奶又要为儿子筹办婚事,又要为女儿择选人家,家大难管,一桩桩一件件,都使本来贫困的家更加捉襟见肘,但是奶奶还是坚持着。奶奶74岁时,瘫痪八年的大伯去世;又过了一年,二伯因脑血栓也驾鹤西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接连的打击让奶奶痛心入骨、伤心欲绝。但家人需要她,这个家需要她,她只得把难过藏在心里,坚强地生活,奶奶是一个何等了不起的人!</h3> <h3> 【篇四:家境好转,家人和睦】<br></h3> <h3>  家庭情况的好转,归功于二伯的帮扶和支持。二伯上学时成绩优异,被选配到县里的食品公司上班,因为才华出众,精通样板戏,吃上了商品粮。二伯时时刻刻挂念家里,想带着兄弟姐妹们走出贫困,他用自己的工资甚至借钱,帮着弟弟们学手艺,开店子,外出做生意,让贫困的家慢慢好转。如今,各位大伯都生活幸福,生意兴隆,大伯家做家政服务,二伯家的哥哥们和五伯做表业生意,三大伯家开饭店开超市,四大伯家修补轮胎,我家开理发店,家庭都美满幸福,事业蒸蒸日上。</h3><h3> 家里的每个人对待奶奶都非常孝顺,有好吃的好用的都第一时间想到奶奶,兄弟们情深义重,姐妹们相亲相爱,妯娌们其乐融融,上敬老下爱小,村里人都讲奶奶是个有福气的人,终于苦尽甘来!</h3> <h3> 【篇五:五世同堂,天伦之乐】</h3> <h3>  我们家五世同堂,人口达七十多人,是全村数一数二的大户,也是人人称赞的和睦家庭。奶奶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只要有奶奶在,我们就感觉心里踏实和无比幸福。每逢奶奶过生日之际,孩子们都会回老家给奶奶拜寿,其乐融融,热闹非凡。我们喜欢把奶奶称为老太君,因为她就是我们家中最有威望的人。我们愿意始终依偎着她,因为她是我们最爱的人。</h3> <h3> 【篇六:身心交病,日薄西山】</h3> <h3> 奶奶一直身体很好,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可以生活自理,甚至自己做饭。她喜欢听戏,可以一个人待在家里,坐在椅子上可以守着戏曲频道看一整天。然而看似健康的奶奶今年突然病倒了。奶奶最好的一个朋友,我们称她为大奶奶,今年95岁,因病去世了。这件事情对奶奶的打击很大,大奶奶出殡那天,奶奶突然瘫软在椅子上,幸亏我哥当天在奶奶家,不然后果难以想象。</h3> <h3>  从那以后,奶奶呕吐不止,不能进食,时常感觉手抖心颤,浑身无力,只能躺在床上,就算走路也要有人搀扶,再也不能独立行走。 后来,大伯们把奶奶送到医院,结果查出,奶奶得了房颤。医生说,奶奶年龄大了,身体器官老化,体能不足。在医院里住了十几天,没有再呕吐,便回家休养。奶奶回家进食还是不能太多,只静心养着,但凡有力气的时候家人便会搀扶她推着轮椅走着,状态好时,奶奶可以推着走几圈,但体力不支的时候,奶奶常说,让我躺下,我走不了了。每次看到这时,心里都感觉酸酸的,以前的奶奶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常爱走路,现在奶奶真的老了。趁着产假,我带着孩子在老家待了三个月,也陪了奶奶三个月,我珍惜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因为我知道和奶奶这样长时间地再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了。</h3> <h3> 好景不长,奶奶坚持了一个月,又发高烧再次入院。这次奶奶在医院住了两个月,才开始还能进食,后来再也吃不了东西,每天只能靠输营养液来维持,整整一个多月未进食。大伯大娘、姑姑、爸妈每天从家到医院轮着照顾奶奶,二姑更是寸步不离,日夜照顾,不顾辛劳。大家都心甘情愿,没有一个人埋怨,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外甥外甥女,能来看的都来看了,我们的家群也是每天更新奶奶的动态,每个人都关注着,祈祷着。后来的几天,奶奶突然能吃饭了,家人都非常开心,想着奶奶可能身体好转了,然而这一切只是奶奶的回光返照,距离她离世的前两天,一直头脑清醒的奶奶昏迷不醒。医生说奶奶的状态不好,言下之意,是让家人回家准备后事。</h3> <h3> 【篇七:寿终正寝,与世长辞】</h3> <h3>  奶奶在中元节凌晨三点多钟走了,走得很安详。奶奶就是这样委屈自己,就算她离开,也不想给子孙们再添麻烦,不愿让我们再多跑一趟。</h3><h3> 凌晨两点,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奶奶快不行了,没过多久,哥哥又打电话给我,让我赶快回家。听到消息后,我再也睡不着了,一心想着回河北看奶奶。我知道,我看不见奶奶最后离世的模样,但是我只想早一点看到疼我的奶奶。好不容易赶上最早一班车赶到长沙,兜兜转转到了高铁站已是九点。无奈遇开学期,座位紧张,只买到下午的票,最后和老公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半钟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往奶奶家,一走进院子,我再也绷不住了,我跪到奶奶的冰棺前,痛哭不止。这是我最爱最爱的奶奶啊,我今后再也看不到她!妈妈掀开冰棺上的白布,让我看奶奶最后一眼,我用手擦着冰棺上的一层白雾,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冰棺,我看着奶奶,静静地躺着,头戴发冠,面部依旧那样慈祥。我泪流不止,难以自控。妈妈说,娘,小欣来看你了。是啊,奶奶,小欣来看你了,你睁开眼睛再看看孙女吧!你怎么就舍得把我们都丢下,自己就离开了呢?妈妈看着我难受,想把布盖上,我说,妈,就让我多看奶奶几眼吧,以后我再也看不到奶奶了!</h3><h3><br></h3> <h3> 第五代——玄孙</h3> <h3>  出殡前一天晚上,我们用绚烂的烟花,感谢奶奶奉献的一生,烟花绚烂,是奶奶无比灿烂的一生,也是我们儿孙们万千的祝福。然而烟花再绚烂,持续的时间再长,也会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奶奶终会离开我们,留下我们深深的留恋与牵挂。出殡当天,特意请来了表演队为奶奶表演,舞狮子,舞飞龙,燃烟花,放鞭炮,风风光光送奶奶最后一程。</h3> <h3> 【篇八: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h3> <h3> 奶奶是苦难的人,因为她一生操劳辛苦,养儿育女,为家付出了一切;奶奶又是幸福的人,因为我们家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后辈孝顺。奶奶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但是奶奶请你放心,我们依旧会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做一个善良有爱、坚强勇敢、勤劳节俭、宽容大度的人,对家庭充满热爱,对亲人充满关怀,对长辈充满尊敬,对后辈充满爱护。您,永远是我们内心的温暖支撑,永远是我们不舍的心灵归属。</h3> <h3>  太君飞升仙归去,儿孙叩别泪沾襟!一生慈爱人称颂,三世不忘念亲恩!一一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奶奶,唯愿奶奶天堂安好!奶奶,我们永远爱您!</h3> <h3> 记于2018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十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