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暑假之南昌,厦门。

海豹女

<h3>出发的途中。<br></h3><h3>在机场,她很兴奋,她大口的吃着牛排、意面,她给我讲,上次和同学一起在这家餐厅吃饭的趣事。 在飞机上,她把小桌板来回打开,问我,舱顶的小电视是怎么没有了,她并没有看见有人过来收呀。</h3><h3>我们先后去了卫生间,她出来时,调皮的对我说:“女士,我已为您把马桶垫铺好了,请您慢慢享用。” 她要自己拉箱子,一路不停的跟我讲话,她很兴奋,她是个孩子,有着好奇心。 &nbsp; <br></h3> <h3> '1</h3><h3>南昌号称“小火炉”,又热又闷又蒸,我们第一站,“八一”纪念馆。 暑假的纪念馆很热闹,人很多,大都像我一样,带个孩子。<br></h3> <h3>途中见它,停了下来。</h3> <h3>南昌地铁。</h3> <h3>"八一"纪念馆门口,当个小红军,找找感觉。</h3> <h3>江南第一名楼“滕王阁"。</h3><h3>文以楼出,楼因文显。</h3><h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h3><h3><br></h3> <h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能靠想象,只要心中有。</h3><h3><br></h3> <h3>赣江夜游。</h3><h3>大船江中游,两畔高楼随着音乐,剧情,灯光闪烁,变成大屏幕,上演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汤显祖之《牧丹亭》,还有滕王李元婴爱蝶、戏蝶的故事。</h3><h3>如果没有来之前的备课,就只能看热闹,只是当灯光秀来看了。</h3> <h3> 2</h3><h3>这次去厦门,是听身边的人说得太多,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厦大,芙蓉隧道……</h3><h3>孩子的同学们,都涌向那,告诉她,那里很好。</h3> <h3>听着音乐,看着窗外,最美的风景在途中。</h3><h3>赴厦门。</h3> <h3>第一站,鼓浪屿。</h3><h3>订了船票,提醒我要提前一小时排队检票,加上不熟悉路况,提前两个多小时到轮渡中心。</h3><h3>满满的人,不亚于春运的火车站。</h3><h3>侯船室的楼上,买了两份又贵又难吃的饭。</h3><h3>等候上船,排队,排又挤又热又长的队。</h3><h3>不过,这时,心情还是激动的,毕竟“鼓浪屿",闻名遐迩。</h3> <h3>这次坐船登岛,让我感觉像电视,电影里那种大战乱中的平民大逃难,拉着行李,携老扶幼,呼儿唤女,以家庭,熟人为单位,抢着上船,下船,慢了就会被屠杀掉。</h3> <h3>终于登陆了。</h3><h3>我们跟着人流,寻找已经预订好的客栈,马路两旁各种小店,叫卖声,还有人群的噪杂声。</h3><h3>这就是传说中的“琴岛",话说此岛是中国家庭拥有钢琴密度最高的地域,漫步小岛,随处闻优美的琴声。</h3><h3>可惜琴声是听不到了,原驻民都搬走了,出租了房屋当客栈了。<br></h3><h3>感觉与云南丽江,成都宽窄巷子,本质没什么区别,商业,嘈杂。</h3><h3><br></h3> <h3>在岛上买了个芒果。</h3> <h3>第二天早上,人少点,还有点感觉,去参观了几个纪念馆,还不错。</h3><h3>十九世纪后期,西学东渐,又随着各国驶馆入驻"鼓浪屿",岛上原驻居民,尤其的当时的孩子们,受到启蒙,学了英文,弹起了钢琴,涌现了几位影响近现代的杰出人物。</h3><h3>正值大雨,碰到两个馆,进去参观了。</h3> <h3>这位是马约翰先生。</h3><h3>在清华可以教化学,教英语,却选择毕生致力于我国体育事业。</h3><h3>他的故事很多,但最让我触动的是他的眼神,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他的容貌在变,不变的是眼神,乐观,坚定,勇敢。</h3> <h3>这位是建国初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一林巧稚,誉为"万婴之母"。</h3><h3>二十世纪初从鼓浪屿走出的倔强女孩,一生未婚,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妇女,儿童。</h3> <h3>钢琴博物馆,钢琴对十八世纪的欧洲贵族,首先是家俱,再是乐器,再是复杂机械。</h3> <h3>郑成功纪念馆。</h3> <h3>纪念馆门口照的。</h3> <h3>坐在酒店门口,准备再次体现"大逃亡"式轮渡。</h3><h3>一半下大雨的缘故,一半不想凑热闹,岛上几个热门景点,都没去。快快下岛,等到四五点下岛高峰,还不知怎样呢。</h3> <h3>下岛之前照两张相,这次出门很遗憾的地方,我们没有准备漂亮的衣裙。</h3> <h3> 3厦大之旅 &nbsp; 厦大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不时有人兜售矿泉水,水果,还有黄牛党,说是每人十块钱,不用排队,直接进校。 进去之后,门口“集贤楼”几个展馆还不错,大致看了看,因为这几天看多了展馆的缘故。 再往里走,风景确实挺美,如它的口碑“中国最美大学”,热带植物很丰富,高高的棕榈树,独木成木的大蓉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总之,满满的热带风情。 再往里走,传说中的厦大芙蓉餐厅,正是饥肠辘辘,就随着人流上去 。 一上楼,步入餐厅门口,一股恶心感袭来,满满的人,满满的人端着看似劣质的食物,碰来挤去,孩子说,妈,咱不吃了,我恶心。 不是我俩矫情,一来人太多,再来餐厅门口,在食客面前正在处理剩菜剩饭,怎能不恶心想吐?临走扫了一眼,一小盘水果28元。 以致于那好吃的孩子,我无论说再带它去哪吃饭,她都说,我不饿 ,我恶心。 不远处,就是传说中的,厦大必到地,厦大必游地——芙蓉隧道。 破旧阴暗的隧道两旁,确实有学生的一些原创画,还过已和游人的各种涂鸦混在了一起,显得墙壁又脏又乱,隧道里当然是满满的人,满满的嘈杂,我们进去不到五米,赶紧逃了。 以致于孩子回来说,原来说厦大最美,面朝大海,把厦大列入我的备选大学呢,现在好了,我才不会去上那嘈杂的大学呢。 <br></h3> <h3>在厦大,又累又饿,没心情照相。尽管很美,景色差线如图。</h3> <h3>去了中国文创村——曾厝垵。 没有发现怎么个"文创”,就是个城中村,如图: 隔着屏幕,有没有闻到一股烂鱼臭虾味。 话说来厦门,吃在这,住在这,最方便,谢天谢地,我没有选择住在这里。 <br></h3> <h3> 4说说厦门的住宿。 抵达我在网上订的那个民宿,已是晚上十点多。 不说我打车的周折了吧,比起那么差的环境,都算不了什么。 民宿是孩子在网上看中的,图片很漂亮,不然吸引不了孩子,很浪漫,名叫“海边听浪客栈”, 我再一看网评,4.8分,再看下评论,离海边最近位置,环境好,老板热情,尽是好听的,我就付款了。 到了之后,是环岛风景区边上的的一个破旧的城中村,被门口接的小伙子,带进脏乱的小巷子,上了三楼,到了小旅店,我俩面面相觑,半天没回过神,这就是我们众里寻它的“海边听浪客栈。” 孩子说,她感觉她像《疯狂动物城》里,朱迪刚到纽约那个小旅馆一样。 我说,你要学会,能享受好的,也能忍受差的。 不过,来不及多想,我们就急切的奔向了海边,在夜色里,我们听浪,捡贝壳。 我给了最差评,说是不知道这4.8的分的好评是怎么来的。 接连住了两个晚上的酒店,都是图片与实际不符,但还行。 幸好我在网上只订了三个晚上的,后来在沙滩玩的时候,邂逅一对情侣的求婚仪式,发现漂亮的海边度假酒店很不错。 网上一查,还有房,价格贵了点,但能接受,果断付款,搬了新家。 也是这家酒店 ,让我们在厦门留下了快乐的回忆。 早上,正是涨潮,我们跑到海边,让浪花拍打脚踝,我们一步步走向海的深处,让一层层的浪把我们推到岸边。我们是海滩上最勇敢,入海最深的人,我们是海边的“弄潮儿”,我们要“浪遏飞舟”。</h3><h3>可惜玩得最好的时候,我是不带手机,全身心和孩子玩的。 &nbsp; &nbsp; <br></h3> <h3>晚上,她玩沙子,我海边听浪,看着明月。</h3> <h3>5植物园之行</h3><h3>快要走的半天,我们沒选择胡里炮台,中山街,去了植物园,看看我们不曾见过或少见的热带植物。<br></h3> <h3>见过这样大的荷叶吗?</h3> <h3>到处都是北方家里养的绿萝,枝粗叶茂。</h3> <h3>科普馆里细细看。</h3> <h3>这样的椰果。</h3> <h3>绿萝</h3> <h3>下面植物能认出吗?我们把它养在室内。</h3> <h3>我说她是"北方大土妞",扎着我小时候的“婉君头”,白袜子搭凉鞋。</h3><h3>我一说,她立马要脱了袜子。(穿袜子是因为脚被磨了)</h3> <h3>仙人掌区。</h3> <h3>各种各样的棕榈树。</h3> <h3>大榕树</h3><h3>在厦门见到一种树,他的枝头向上是茂密的绿叶,向下却垂着许多“枯枝”,再细细一瞧,那些枯枝是从树干、枝杆向下垂的根,有的被人修剪的很整齐,悬在空中,有的垂直向下,一直到地面,扎进土里,又长出新的树来,新树长高,长粗、长壮,长到和他的母亲树相互缠绕在一起。</h3><h3>独木成林的大榕树。</h3> <h3>要离开了,留个影。</h3><h3>厦门之美,要自己去发现,等到发现了,都要走了。</h3> <h3><br></h3><h3>个人游记,个人体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