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欧 三国之自然人文景观给我的印象太深,以致不用图文记下来恍惚都有所缺失的感觉。此次北欧之行,去体验差异、享受风光、感悟人文、尝食美味、欣赏品质,了解哥特式、文艺复兴式等的经典建筑及教堂中的基督信仰文化。 </h3> <h3>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大教堂位于议会广场,是一座路德派教堂,建于1852年,结构精美,气宇非凡,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上的精华。</h3> <h3>议会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白教堂)的淡绿色圆拱和乳白色教堂非常引人注目,是赫尔辛基市的象征地标和经典建筑。</h3> <h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1894年):以纪念他给予芬兰充分的自治。</h3> <h3><br /></h3><h3>赫尔辛基红教堂即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Uspenskin katedraali)外观是金绿圆顶和红砖墙,内部有典型的东正教华丽装饰,绘画都是由俄国画家完成,完全保留了传统东正教堂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俄罗斯对这个国家历史的巨大影响。</h3> <h3> 岩石教堂最能反映芬兰人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它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间的教堂,它的内壁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岩石,顶部的墙体是炸碎的石块堆砌而成,看似松散、杂乱,但每一块石头都是精心选砌的,屋顶采用圆顶设计,有一百条放射状的梁柱支撑,镶嵌上透明玻璃,日光如流水般从屋顶泻下,金碧辉煌的拱顶又隐隐约约反射着圣坛上的烛光,交相辉映,藏巧于拙,水滴从岩缝中渗出,嘀嗒作响,如珠落玉盘,余音袅袅,使整个教堂极赋艺术感染力。</h3> <h3>塔尔图是爱沙尼亚最古老和著名的城市,塔尔图大学位于该市,学生几乎占了城市人口的20%以上,因此塔尔图也有爱沙尼亚大学城之称。塔尔图大学是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的母校,爱沙尼亚主要领导人和商业界领袖80%毕业于此,被称为爱沙尼亚的启蒙之母,在欧洲享用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h3> <h3>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雕塑,而最浪漫的则是接吻雕塑,这些接吻雕塑在艺术家的手中完全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浪漫,在塔尔图市政厅前的街心花园也有一座学生之吻的雕塑,是世界上十大最著名的接吻雕塑之一</h3> <h3>塔尔图座堂山的山顶,一座恢宏的教堂残迹,一部分被改为博物馆,一部分依旧保存着遗迹,教堂全部用砖砌建造,极为气派。</h3> <h3>这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桥和天使桥了</h3> <h3>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分为新城和旧城,旧城拥有多种风格的建筑,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式建筑。维尔纽斯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城市,号称"立陶宛的耶路撒冷",各种教堂达40多个。由于维尔纽斯老城保持着古老的历史风貌,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成列为世界遗产。</h3> <h3>圣彼得保罗教堂,建于1408年。大多数教堂都是以上帝的一位门徒的名字而命名,但这座教堂不同,用了两位弟子的名字: 圣彼得, 圣保罗,可见它的重要性。</h3> <h3>东正教圣灵教堂</h3> <h3>圣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 Vilnius)是立陶宛维尔纽斯老城的罗马天主教堂,位于维尔尼亚河(Vilnia River)的右岸。它是维尔纽斯老城主地标性的建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宛中的明珠,是立陶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h3> <h3>据说,拿破仑东征时路过此地,被圣安娜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曾想将它"放在手掌中带回巴黎"。整个结构复杂,顶端有主塔,又有若干个小捧护,如众星捧月,极为壮观。</h3> <h3>维尔纽斯唯一保留的中世纪古城门 一一 黎明门。城门内的圣母玛利亚小礼拜堂保存着黑、金相间的圣母像,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教皇保罗二世都曾来此祈祷。</h3> <h3>巴洛克式教堂,内饰非常漂亮,既金壁辉煌又典雅大气。</h3> <h3>圣安中东大教堂</h3> <h3>三十字架(立陶宛语:Trys kryžiai)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三十字丘(又名Bleak Hill,立陶宛语:Plikasis kalnas)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从这里可以远眺整个城市的风景</h3> <h3>从维尔纽斯出发到拉脱维亚里加,途经一个朝圣地十字架山。十字架山真的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这里不是墓地,但漫山遍野都是各式各样的不错十字架,基督教徒们视其为神奇之地,整个景观真的非常的壮观。</h3> <h3><br></h3><h3><br></h3><h3>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一座美丽安静的古城。被称之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北方的巴黎"。里加老城的风釆。浓缩了整个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因其丰富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h3> <h3>进入里加老城,迎面而来的是座红色花岗岩塑像一拉脱维亚红色步兵像。是纪念一战时前苏联军队中一支骁勇善战的拉脱维亚步兵团。</h3> <h3>里加的自由纪念碑</h3><h3><br /></h3> <h3>圣彼得大教堂是老城内最著名最高的尖顶教堂。</h3> <h3><br /></h3><h3>三兄弟之屋位于教堂广场的背后,是里加老城中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的典范,这三幢建筑分別代表里加在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迄今里加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有趣的是三兄弟屋,窗户大小不一,早建的窗小,因当时要征阳光税,取光多交税多所以窗小。后来取消此税了,窗户都开大了。</h3> <h3>走走逛逛,一幢很漂亮的白色绿顶建筑,却叫做"痛苦的圣母教堂"。</h3> 教堂顶端的风信鸡是里加的重要的标志,是<span style="font-size: 17px;">这里居民的避邪之物</span> <h3><br></h3><h3><br></h3> <h3>里加圣雅各伯主教堂,是座罗马天主教教堂。红砖的圣十字礼拜堂建于15世纪初叶。</h3> <h3>介于梅拉伦湖(Malaren)和波罗的海(the Baltic Sea)之间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城区分布在十四个岛屿之上,由五十多做桥梁相连。有人欲将其称为"北方威尼斯"。</h3> <h3>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位于市中心的梅拉伦湖畔,建筑两边临水,一座巍然矗立着的塔楼,与沿水面展开的裙房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个建筑犹如一艘航行中的大船,宏伟壮丽</h3> <h3>一排石柱顶起半圆拱上厚实的墙体,墙体转角处高高耸立的塔楼上有三个镀金的皇冠,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丹麦、瑞典、挪威)三权统一时代</h3> <h3>市政大楼的"蓝色大厅"根本没有蓝色,不过是设计者当初的想象。每年诺贝尔颁奖仪式后来这里举行宴会;</h3> <h3>大堂内的管风琴有10270支音管,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之中最大型的。</h3><h3><br /></h3> <h3>二楼议会大厅的屋顶是高大、空旷的梁架结构,像一艘倒扣的大船,侧面透空,寓意着"打开天窗说亮话",议会没有秘密</h3> <h3>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议员们开会的地方</h3> <h3>二楼"金色大厅"确实金光灿烂,一千八百万片金色马赛克装点。壁画象征着瑞典走过的历程,中央的女神宣告瑞典处在世界中心。</h3> <h3>从议会厅窗口可欣赏梅拉伦湖的风景<br></h3> <h3>斯德哥尔摩王宫 :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北部的瑞典王宫。斯德哥尔摩王宫的历史始于中世纪,虽然现时王室已经搬出到郊外的卓宁霍姆宫,但斯德哥尔摩王宫仍是瑞典国王的官方居所。<br></h3> <h3>在大广场的正北面,便是大名鼎鼎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此楼建于1773年,曾是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从1914年起瑞典科学院每年就在二楼决定谁是诺贝尔奖的幸运儿。</h3> <h3>广场上有一口水井的纪念碑,这是斯德哥尔摩最早的水井原址。</h3><h3><br /></h3> <h3>老城里的王宫建筑宏伟,气势不凡,俨然是一座大国君王的宫殿。</h3> <h3> 皇后岛属于瑞典皇家领地,距市中心15公里,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 卓宁霍姆宫("卓宁"是瑞典语"王后"的音译,"霍姆"即"小岛")、位于斯德哥尔摩梅拉伦湖畔,湖光水色,梦幻一般的宁静世界。</h3> <h3>图书馆</h3> <h3>后花园</h3> <h3>从后花园看的皇宫</h3> <h3>瑞典的"凡尔赛宫"</h3> <h3>中国宫, 说实在的这座中国宫在中国人看来,有点不伦不类,倒有点西亚风格。仔细寻找,才看到屋檐下的人头像戴着清朝的官帽,这算是一点中国元素吧</h3><h3><br /></h3> <h3> 我们的旅途结束了,我们的美篇也结尾了,但这是一次难忘的行程。以后的日子,有关于此次北欧之行的记忆还会被不断唤醒。<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