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长安古韵,陕北风情

清风

<h3>秦川八百里,上下五千年。滚滚红尘帝王都,悠悠岁月百姓城,自古帝王州,屈指可数长安。</h3> <h3>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br></h3> <h3>西安钟鼓楼广场夜景,流光溢彩,让人心醉!</h3> <h3>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br></h3> <h3>在皎洁的月光下,在金璧辉煌的钟楼前留个影。</h3> <h3>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br></h3> <h3>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小吃街区。回民街所在北院门,为清代官署区,因陕西巡抚衙门在鼓楼之北,故名北院。19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改造,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br></h3> <h3>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先后被批准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种精妙的建筑设计可谓独具特色,包含着美学、民俗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种种文化内涵。高家大院,在我国不止一处,多指历史人物或名人故居等。在西安就有两处高家大院:其中位于北院门144号的是高岳崧的故居,兴隆巷42号高家大院则是高培支旧居。涿州城内鼓楼北大街362号也有高家大院,主人是高晓轩。<br></h3> <h3>高家大院戏台,定时有木偶,皮影等民间艺术表演,是了解陕西民俗的好地方。<br></h3> <h3>肉夹馍是古汉语“肉夹于馍”的简称,中国陕西省传统特色食物之一。<br></h3> <h3>陕西美食:西安小麻花 让传统美食更时尚 。<br></h3> <h3>回味悠远,古都余韵西安羊肉泡馍 </h3><h3><br></h3> <h3>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广场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雕象</h3> <h3>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就在里面展示。 <br></h3> <h3>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 秦陵铜车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 </h3><h3><br></h3> <h3>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 御手一名,车士两名。<br></h3> <h3>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陕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秦人气息。尤以陕西华县皮影最为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br></h3> <h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h3> <h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表演</h3> <h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摔碗酒</h3> <h3>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下了大巴车,此时,站在购票处可以看见前面矗立的一座气势恢弘的牌坊高 18米,宽 35米,应该是西部地区目前最大的一座牌坊。如果有了解牌坊文化的应该知道,中国传统的牌坊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这座石牌坊上面雕有以华山神话传说为素材的图案,包括观棋烂柯、劈山救母、吹箫引凤等著名的神话故事。牌坊正面刻有“太华胜景”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华岳雄风”四个大字,分别集自马王堆、及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传世手迹。牌坊立柱上所镌对联为“跨天堑平步青云横空出世闲赏玉莲花,穿通途举头红日登峰造极壮揽太华风光。” 旌表索道建设造福后人以及人们渴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br></h3> <h3>天威咫尺牌坊,为生铁铸造,是按照西岳庙内天威咫尺石牌坊等比复制而成。天威咫尺牌坊为明万历年间所建,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精雕细刻,人物、走兽均显得灵气洋溢,与横额题字苍劲端庄的风格相映成趣。<br></h3> <h3>西峰是华山最秀丽险峻的山峰,海拔2082米,华山主峰之一。峰顶翠云宫前有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名莲花峰。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br></h3> <h3>北峰是华山主峰之一,在我看来,除了西峰,就是北峰的风景比较美了。 北峰四面悬绝,有若云台,所以北峰也叫作云台峰。 北峰的地势很险要,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r></h3> <h3>  金天宫金天宫又称白帝祠,在南峰松桧峰头,是华山主峰上祭祀华山神的主庙。<br></h3> <h3>华山摩崖石刻之一万众在旁</h3> <h3>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br></h3> <h3>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6],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图中黄帝陵为郭沫若所书。<br></h3> <h3> 黄帝手植柏位于陕西省中部黄陵县轩辕庙院内,高20余米,胸围7.60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 相传黄帝手植柏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h3><h3><br></h3> <h3>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座落在庙院最北边。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立。</h3><h3><br></h3><h3> <br></h3><h3> <br></h3> <h3>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坐北朝南,最早建于汉代,占地约9.33公顷。庙院长140米,宽84米。主要建筑有庙门、诚心亭、碑亭和人文初祖殿。院内有古柏16棵,最珍贵者当属“黄帝手植柏”与“汉武挂甲柏”。庙址设在桥山之 麓。唐代正式将祭祀活动列为国祭,并开始重修扩建黄 帝陵庙。<br></h3> <h3>轩辕祭祀大殿,庄严神圣,天圆地方。<br></h3> <h3>拾阶而上,只见刻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h3> <h3>黄帝陵是纪念性质的建筑,并非轩辕黄帝真正的陵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也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地方。<br></h3> <h3>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位于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 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br></h3> <h3>犬型山水交响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在壶口岸边震撼开演!<br></h3> <h3>延安,一座北国边塞的古城,一方贫瘠而又神秘的黄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一部光照日月、启迪后人的经典。 在1935年至1948年的十三年间,革命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党在这里从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从这里高高举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过不寻常的经历;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故事。<br></h3> <h3>2018年8月25日,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再一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br></h3> <h3>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br></h3> <h3>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br></h3> <h3>杨家岭毛泽东同志旧居</h3> <h3>杨家岭朱徳同志旧居</h3> <h3>杨家岭周恩来同志旧居</h3> <h3>杨家岭刘少奇同志旧居</h3> <h3>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这里召开。从此,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座历史性的标志。<br></h3> <h3>迈进延安枣园革命圣地景区,最醒目的莫过于形象逼真、风范永恒的革命领袖红色铜像群雕,这里巍然竖立着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的伟岸雕像,令人驻足仰望、敬佩不已,更是络绎不绝、人潮沸鼎的红色旅游摄影留念之经典标志性景点!<br></h3> <h3>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h3> <h3>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 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大唐芙蓉园于2002年开始建设,2004年落成,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1月17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