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策划:李夏冰、张雪梅</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辑:李夏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影:李夏冰、部分同学</h3></font></h3> <h1> 当岁月在我们的指间悄然走过,那些往事和记忆是否依然鲜活。人生如梦;岁月如歌,人生之路并不平坦,而是跌岩起伏,如同一首歌,有欢快的音符,也有忧伤的节奏……</h1><h1> 似水流年,岁月如歌,抹不去父母无私的呵护……</h1><h1> 铭记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可敬的农垦前辈们一一"疆一代"。回想往事,我们的父辈有的是1949年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入疆,新疆和平解放。有的是1950年到52年,相继有近8000余名湘籍和52年到54年山东籍女兵,她们来到新疆,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也有的是六十年代来新疆支边的青年,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边疆,扎根边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h1><h1>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这一年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决策,同年,新疆的10.5万驻军官兵,连同家属在内共17.5万人集体就地转业,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一师1960年初进入塔里木盆地开荒,我们的父辈就是那个时期的一师前辈。</h1><h1> 他们对祖国无限忠诚,有报效国家,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尊章守纪,尊老爱幼,沉稳朴实,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以及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h1><h1>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风沙,斗酷暑,在塔里木河两岸的亘古荒原上,用辛勤汗水开发建设出万顷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换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h1><h1> 60多年过去,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己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是建设新疆的大功臣一一我们的父母。</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母在进疆初期,遮风挡雨的家。《地窝子》</p> <h1>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父母。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如果母亲是雨,那我们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们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们生长的根,我们是母亲您理想的果。父母的爱,是一种对儿女天生的爱,自然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h1><p class="ql-block"><br></p> <h1> 感恩父母,虽然所有的话都显得是那么苍白,但我们仍然赞美父母,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诚恳的祝福着。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却无以回报……</h1><p class="ql-block"><br></p> <h1> 有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人欲惜而爱无存,我们不要留下什么遗憾在自己的生命中,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父母,所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次新疆之行,我看到我们这些同学健在的父母,就想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做个美篇吧,留住这段记忆。使我们不要忘了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60年代十一团团部</h1> <h1> 长寿墙:以下照片是我们部分同学,健在父母的生活照。共35人(其中男8人女27人)</h1><p class="ql-block"><br></p> <h3>牛范芝1919年6月10日(许兆海母亲)</h3> <h1>以下三张长寿墙是父母都健在的。</h1><h3><br></h3> <h1>以下长寿墙按出生日期序号</h1> <h1> 以下是各位老人的基本资料:按出生年月日排列。</h1><p class="ql-block"><br></p> <h3>牛范芝100岁;1919年6月10;十一团采购站。(许兆海母亲)</h3> <h3>许秀兰92岁;1927年1月22日;十一团加工厂。(秦万里母亲)</h3> <h3>冯兰英95岁;1924年3月12日出生;十一团医院(郑金敏母亲)</h3> <h5>赵祥亭93岁、1925年5月21日出生,库尔勒退休(赵东宏、赵世勇父亲)</h5> <h3>谭芳珍86岁;1932年12月14日;十一团十连。(张福强母亲)</h3> <h3>朱学明85岁;1933年7月29日出生,十一团团部机关(朱徐、朱珠父亲)</h3> <h3>盛华玲85岁;1933年8月15曰;十一团七连。(李开明母亲)</h3> <h3>林玉香85岁;1933年8月20日;十一团幼儿园。(李冬梅母亲)</h3> <h3>张菊英85岁;1933年10月8日;十一团三连。(李银风母亲)</h3> <h3>张立才85岁;1933年11月8日;十一团集体队。(张慧玲父亲)</h3> <h3>王学勤85岁;1933年7月8日;十一团加工厂。(唐建场母亲)</h3> <h3>李树支84岁;1934年10月18日;十一团工程连。(李新阳父亲)</h3> <h3>白玉珉84岁;1934年11月10日;十一团团部。(白刚父亲)</h3> <h3>李好学83岁;1935年1月31日;阿克苏地区文化局。(李冷父亲)</h3> <h3>郑翠英83岁;1935年4月7日;十一团医院。(刘旻母亲)</h3> <h3>夏自安83岁;1935年10月5日;江阴利港水利农机站。(夏菁父亲)</h3> <h3>李玉梅83岁;1935年12月30日;农一师医院。(付铭母亲)</h3> <h3>张景云82岁;1936年1月26日;十一团修理厂。(刘伟母亲)</h3> <h3>朱兰芝82岁;1936年4月10日出生(渠清、渠深母亲)</h3> <h3>赵天蓉82岁;1936年6月20日;十一团集体队。(张慧铃母亲)</h3> <h3>方秀玉82岁;1936年10月11日;十一团团部。(胡克里母亲)</h3> 徐仁玉82岁;1936年10月30月,十一团团部机关(朱徐、朱珠母亲)<h3><br></h3> <h3>解嘉丽82岁;1936年12月25日;阿克苏地区农行;(李夏冰母亲)</h3> <h3>鲁秀兰81岁;1937年2月4日;十一团八连。(邵建场母亲)</h3> <h3>于桂梅81岁;1937年2月9日;十一团水管所。(姜长利母亲)</h3> <h3>鹿敏捷81岁;1937年3月5日;十一团团部。(李玉萍、李建华母亲)</h3> <h3>陶淑珍81岁;1937年4月4日;十一团六连。(廖照军母亲)</h3> <h3>曹秀云81岁;1937年4月15日;十一团兽医所。(张秀梅母亲)</h3> <h3>何玉清81岁;1937年7月10日;十一团团部。(白刚母亲)</h3> <h3>杨秀英81岁;1937年7月20日;十一团八连。(殷毅敏母亲)</h3> <h3>陈明举80岁;1938年1月20日;新疆柯坪县城建局。(陈钦新父亲)</h3> <h3>黄桂英80岁;1938年6月19日;十一团林牧站。(夏菁母亲)</h3> <h3>云玉梅80岁;1938年7月3日;十一团加工厂。(何文琴母亲)</h3> <h3>曾增79岁;1939年10月6日;十一团中学。(贺莉母亲)</h3> <h3>龚启兰76岁;1942年2月15日;阿克苏五中。(李冷母亲)</h3> <h1>以下是各位同学和父母的生活片:</h1> <p class="ql-block"> 去十一团看望老人,我给何文琴母亲、刘亮母亲、姜长利母亲、胡克里母亲、秦万里母亲与同学们合影留念。</p> <h3>各位同学与5位母亲合影留念。</h3> <h3>张廷玺、何文琴敬老人,祝老人健康长寿。</h3> <h3>五位老人合影</h3> <h3>张富强与老妈合影。</h3> <h3>李冷的父母共同阅读,分享阅读的乐趣。</h3> <h3>李冷父亲李好学,挥毫写意。</h3> <h3>李冷母亲给重孙纳鞋底。</h3> <h3>何文琴与我夫人叶冬青与何文琴母亲合影。</h3> <h3>李夏冰夫妇,与张廷玺一家合影留念。</h3> <h3>何文琴及妹妹与母亲在一起。</h3> <h3>贺莉与母亲合影留念。</h3> <h3>贺莉同学全家福合影留念。</h3> <h3>李夏冰夫妇看望贺莉母亲留影</h3> <h3>许兆海、殷毅敏、俞翔看望贺莉母亲留影。</h3> <h3>付铭及大哥付健小弟付强和母亲合影。</h3> <h3>付铭一家与母亲合影。</h3> <h3>张雪梅姐妹看望李夏冰母亲合影留念。</h3> <h3>李夏冰全家与母亲的合影留念。</h3> <h3>陈钦新与弟弟陈西林与父亲的合照。</h3> <h3>李冬梅、李银风看望陈钦新父亲陈明举与陈钦新及妹妹陈丽娜合影留念。</h3> <h3>郑金敏带母亲野外春游。</h3> <h3>郑金敏全家福。</h3> <h3>郑金敏一家合照。</h3> <h3>王洪陪岳父大人刘旻父母散步。</h3> <h3>刘旻与父母在一起。</h3> <h3>李冬梅全家的合照。</h3> <h3>许兆海、殷毅敏、殷毅杰看望李冬梅母亲。</h3> <h3>姜长利和弟弟妹妹同母亲合影。</h3> <h3>渠清、渠深给母亲过生日合影。</h3> <h3>张英与李新阳父母合影</h3> <h3>殷毅敏与母亲合影。</h3> <h3>张雪梅、李开民夫妇看望殷毅敏母亲。</h3> <h3>张雪梅与李开明夫人看望刘伟母亲。</h3> <h3>邵建场和母亲在一起。</h3> <h3>殷毅敏及妹妹殷毅杰看望邵建场母亲。</h3> <h3>殷毅敏、刘伟及母亲全家照。</h3> <h3>殷毅敏和秦万里母亲合影。</h3> <h3>殷毅敏、刘伟看望许兆海母亲。</h3> <h3>李银风与母亲合影。</h3> <h3>李银风、胡建新夫妇陪母亲旅游合影。</h3> <h3>李银风母亲做鞋忙。</h3> <h3>唐建场母亲也不示弱,也在忙活着。</h3> <h3>唐建场母亲找回从前的感觉。</h3> <h3>唐建场全家福。</h3> <h3>唐建场子妹与母亲合影留念。</h3> <h3>历史的见证:李玉萍、李建华过去的全家福。</h3> <h3>李玉萍、李建华与妹妹全家与母亲合影留念。</h3> <h3>赵东宏、赵世勇与父亲全家福。</h3> <h3>刘旻、李冬梅、李玉萍和李玉萍母亲合影。</h3> <h3>李夏冰夫妇、张雪梅夫妇及妹妹张雪英与李玉萍母亲合影。</h3> <h3>同学们聚餐合影留念。</h3> <h1> "百善孝为先”,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浦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我们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我们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我们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我们将不愧为共和国的“疆二代"……</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谢谢欣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9月1日</h1><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 ">李夏冰一一写于青岛</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