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潮州人之二——中元节

江中流

<h3> 都市里的潮州人之二——中元节 江中流 2010-4-13 23:33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耽误了好久,以至于今年的清明节已过,还在写关于去年中元节的感想。 去年的七月十五,我一早便叮嘱老婆要到菜市场买点卤水鹅,晚上下班时候,就听我老婆说起:“今天差一点买不到卤水鹅,卖鹅的小伙子都乐晕了,说今天卖了几十只,都让附近的潮州人买去了”。 是啊,这个档口附近的福田中心区楼盘,是潮州人聚居的地方。对传统习俗尚存的潮州人心中,七月十五是个大节气。 儿时,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生活了几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七月十五这一天的“热闹”。这一天的中午,全村几百人都会出动,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在村头进行“路祭”。七月的蝉鸣、榕树的荫蔽、竹影的婆娑、塘风的清凉,充斥着七十年代的美。小孩们自然不放过成群结队捣乱的机会,一会儿捉迷藏疯跑让泥沙路尘灰滚滚、一会儿嘲笑着那一家祭品的稀少,每每引来了大人一声声地呵斥。 到后来,才知道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佛教徒的中元节主要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孤魂。潮汕地区很多地方是佛、道共信,故七月十五这一天既是拜祭先人,又普渡孤魂。每逢“鬼节”,大人们都要严正地警告小孩子们,不能打闹、独自外出,小心被鬼魂相邀而去。 回想起来,那时候农民的物质生活都很紧张,但中元节,几乎家家都备了或鸡或鹅或鸭之类的上好酒菜,隆重的程度丝毫不逊于春节。以至于左近的乞丐们每每不期而至。人们也仿佛变得格外的慷慨,半个鸡蛋、一碗米饭、两个艾粿,平时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都送给了异乡的漂泊者。在这一天,整个村庄都变得分外的和谐,对逝去人尚且如此恭敬,对活着的人似乎就应该更加珍惜。 三十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以至于现在听到深圳的潮州人还保留着七月半过节的传统时,不禁泛起几分自豪、几分欣慰… 然而,现在住在都市里的潮州人,大多在中元节里品尝家乡的风味之外,或许已没有拜祭先人的礼节,更不会有路祭的仪式了。 中元节所流传的,是孝道的传统、以及对苦难往生的普度,似乎有抚古昔今,感恩先辈,怜悯孤魂,同情弱者的教化意义。但愿住在中心区豪宅里的人们,不要渐渐地淡化了民俗的传承、忘记了过去的苦难,对需要同情帮助的弱者施以关怀,或独善其身或兼济天下,那么,卤水鹅的味道就会越来越香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