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3c2015"> </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3c2015"></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b> </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旅行花出去的钱,</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在有些人看来是“打水漂”,</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因为得到的东西太隐形。</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但热爱旅行的人</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从来不需要解释旅行的价值。</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对他们来说,</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旅行是生活,</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 也是体验。</b></font></h3> <h3>2006 8,5号,飞机抵达荷兰已经是夜晚时分,八月的夏日温度降到16°,凉爽的让人颤抖。郊外的静谧被我们这些外乡人惊扰了,朦胧中我们进入了乡间别墅式度假酒店。</h3> <h3>酒店温馨淳朴,玻璃瓶中的一束粉花、竹编的花架、角落里的红木鞋,看上去很随意,但是一股淳朴温暖的田园气息却扑面而来……</h3> <h3>碎花地毯,古董镜子,墙上小画,砖墙白门,小屋小景,温馨别致。</h3> <h3>电视📺节目播出的是美国电视台采访电影《断背山》的主创人员,后来得知希斯莱杰突然去世,不禁感慨世事无常人生多变。</h3> <h3>时差作怪,一夜无眠。凌晨既起,走出房门。昨夜黑暗笼罩的一切,轻轻的被撩起了面纱。一切都是我所喜欢的大自然的气息,铁桶里的野花、墙边的木鞋、粗糙的石雕、精巧的门窗、红红的小径……那一刻,我醉了。</h3> <h3>秋千、吊兰、桌椅、果树……,呼吸一下略带湿润的新鲜空气,新的一天从充满田园气息的阿姆斯特丹郊外开始了</h3> <h3>乡间小路旁,一幢幢尖顶小屋映入眼帘,没有院墙围栏,只有一簇簇花草树木,窗明几净异常整齐。</h3> <h3>荷兰人一般都比较讲究清洁、整齐,习惯在每天早晨将住房打扫收拾干净,甚至一个村子里擦地板的老妇人,随身带的清洁工具有毛刷、硬帚、垃圾钩、擦钢粉、钢砂纸之类不下一二十种。荷兰人的家具、室内装饰闻名于世,所以荷兰人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家中摆设。</h3> <h3>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东面与德国为邻,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地处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国土总面积达41864平方千米。<br></h3><h3>荷兰国土南北最远端相距约300千米,东西最远端距离约200千米,总面积为41864平方千米。沿海有1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海岸线长1075千米。十三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荷兰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br></h3> <h3>不远处有一个大牧场,荷兰的奶牛质量上乘名闻遐迩。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畜牧业仅次于丹麦。</h3> <h3>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h3> <h3>走在填海造就的大坝上,迎着略带咸味儿的海风,感到一股透彻心肺的清爽。太阳☀越出了海面,似青春少女鲜活热烈充满朝气。听着海浪🌊撞击大坝的声音,看着海上喷薄而出的太阳☀,时光似乎静止了……</h3> <h3>餐厅也是如此田园,一花一草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用心为之,营造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氛围。无处不在的鲜花的点缀,清新淡雅恰到好处。</h3><h3>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荷兰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有“欧洲花园”的称号。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年出口额达100亿欧元,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60%。</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font></b>(尼德兰)</h3><h3>从15世纪开始,尼德兰(Netherlands)这个名字就开始被使用作为国名。但是与英国或法国不同,这个名称并不是起源于民族名称,而是由地名转化而来。严格来说,荷兰是指尼德兰(Netherlands)中一个地区的名称,也就是北荷兰省与南荷兰省两地的合称。在七省联合共和国时代,荷兰被用来转喻代指尼德兰(Netherlands)整体。另一个常见的俗称,称他们为Dutch,用于称呼荷兰的主要族群,也就是荷兰人(Nederlanders)。这个单词源自英语,由德意志(Deutsch)这个单词分化出来,最早来自拉丁语:Theodiscus,本义为部落的,或人民的。</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国旗</font></b></h3><h3>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蓝色表示国家面临海洋,象征人民的幸福;白色象征自由、平等、民主。还代表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红色代表革命胜利。
</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国徽</font></b></h3><h3>是一顶红色貂皮懈”的蓝色饰带,两只跨立的金狮翘着尾巴,口吐红舌护着一面蓝色盾徽。盾徽顶部是威廉一世御玺上所用的王冠;后面中央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金狮,右前肢挥舞着一把出鞘的利剑,左前肢挥动一束金色箭翎,它们象征着国王权力。华盖如开启的幕布,下部嵌有一条写着威廉亲王誓言“坚持不懈”。
</h3><h3><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国花</font></b>——郁金香。</h3><h3>荷兰郁金香的历史是从一位名叫克卢修斯的园艺学家开始的。16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千方百计从出使土耳其的奥地利大使于中得到了原产亚洲的、美丽的郁金香,并带着郁金香来到了荷兰,使这种花很快地遍及荷兰各地,一度掀起了郁金香热。</h3> <h3><b><font color="#ed2308">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font></b></h3> <h3>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013年荷兰女王退位,王储继位。荷兰120年来首次迎来男性君主。</span><br></h3> <h3>1999年,荷兰王储威廉亚历山大在阿根廷度假时与马克西玛邂逅,她的大方、开朗和美貌征服了威廉王子的心。马克西玛也被深情的王子吸引。当年在纽约一家德国银行工作的马克西玛,为了能与王子见面方便,2001年初离开纽约来到布鲁塞尔并成为这家银行在这里的代表。
马克西玛与王储的婚事经历了不大不小的波折。由于王妃的父亲曾在阿根廷前军人政府担任部长,他们的结合曾受到荷兰政界的批评。
双方婚姻遭到议会左翼人士的强烈反对,王储威廉甚至向民众表示愿意放弃王位来迎娶马克西玛。
2002年,荷兰王储威廉亚历山大与他钟爱的阿根廷姑娘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在阿姆斯特丹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br></h3> <h3>2016年4月27日,荷兰,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与三个女儿现身庆祝“国王节”。</h3> <h3><b><font color="#ed2308">阿姆斯特丹</font></b></h3> <h3>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市区人口约110万。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这表明了该城市的起源:一个位于阿姆斯特尔河上的水坝,即今水坝广场址。 12世纪晚期一个小渔村建于此,而后由于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在荷兰黄金时代一跃而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在那个时代,该城是金融和钻石的中心。19和20世纪,该城扩展,许多新的街坊与近郊住宅区形成。<br></h3> <h3>17世纪被认为是阿姆斯特丹的黄金年代。荷兰商船从阿姆斯特丹开往波罗的海、北美洲和非洲,以及今天的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和巴西,由此构建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基础。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发行的大量股票为阿姆斯特丹商人所拥有。这两个公司所夺得的海外属地后来演变为了荷兰的殖民地。阿姆斯特丹也在此时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办公室开始出售自己的股票,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br></h3> <h3>17世纪后期,荷兰先后与英国、法国交战,在海上荷兰败于英国(英荷战争),在陆地荷兰败于法国(法荷战争),从而衰落下来。
1795年荷兰被法国占领,荷兰共和国灭亡,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傀儡政府巴达维亚共和国。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h3><h3>1806年,拿破仑之弟路易·波拿巴任国王,荷兰被封为王国。</h3><h3>1810年并入法国。
1814年脱离法国,翌年,荷兰和比利时、卢森堡成立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h3><h3>1848年成为君主立宪国。一战期间保持中立。二战初期宣布中立。
1940年5月被德国军队侵占,王室和政府迁至英国,成立流亡政府。
1945年恢复独立,战后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北约和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br></h3> <h3><b><font color="#ed2308">博物馆广场</font></b></h3> <h3>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荷兰最大的博物馆,宫殿式建筑气势恢宏,这座哥德教堂式的博物馆建于1885年。馆内藏有大量世界知名的艺术珍品。该馆最引人注目的收藏莫过于17世纪“黄金时代”的荷兰绘画,其中包括伦勃朗、韦梅尔、弗朗斯·哈尔斯以及扬·斯滕等人的艺术杰作。</h3> <h3>荷兰王室为了防止所收藏艺术品散失,1800年在海牙设立皇家艺术展览室。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时,将其迁至阿姆斯特丹并增加了收藏,1808年建立博物馆。<br></h3> <h3>1885年建造新哥特式风格的新馆,入藏了行会、大公、市民的藏品。该馆设260多个陈列室,分绘画、雕刻、装饰工艺、荷兰历史、亚洲艺术、版画等部门展出。其中,绘画部门所占比例最大,是该馆的核心部门。<br></h3> <h3><b><font color="#ed2308">梵高博物馆</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有两栋令人惊叹的建筑构成,</font>以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而备受瞩目。其中最知名的应属“群鸽”与“向日葵”。这里经常举办展览,介绍梵高生前平日生活以及如何作画。<br></h3> <h3><font color="#010101">建筑大师格利特·里特费尔德的杰作</font></h3> <h3>在与梵高情同手足的弟弟提奥和毕生致力于让梵高的作品为世人所知的弟妹乔安娜都死去后,与梵高同名的侄儿,即提奥的儿子文森特梵高,继续着父母的未竟事业,保管着梵高遗留的画作和家书,并积极地奔走使梵高的画作得以陆续地对外展出。
二战后,由于担心这些画作散落无着,文森特以捐出所有的收藏为条件向荷兰政府请求提供永久的收藏场所。
1960年,梵高基金会Vincent van Gogh Foundation成立。1962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供土地、国家负担经费,使梵高博物馆得以于1963年开工。
梵高博物馆落成于1973年的原馆是由建筑师里尔维德(1888~1964)起始规划的,他死后由别人继承工程。
文森特积极地参与了设计,并履约把保管在他住了四十年的家中的梵高作品全部捐出。
终于在1973年6月,梵高博物馆正式开放,并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一处名胜。
终年88岁的文森特,有幸在过世前5年目睹了博物馆的落成,并很欣慰自己能为伯父的作品找到一个妥善的安置处。<br></h3> <h3>二十多年后的1997年,由于参观人数的不断攀升,旧馆日渐难以承受负荷,日本的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遂出资创建新馆。
1987年,时任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代表取缔役的后藤康男,曾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以相当于39,921,750美元的价格标得画有15朵葵花的梵高《向日葵》系列之中的一幅,开创过梵高作品的价格纪录。</h3> <h3>新馆Exhibition Wing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人黑川纪章设计,同时旧馆也由建筑师马丁·凡·厚设计改建。新馆和改建后的旧馆同时于1999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h3> <h3>梵高笔下的向日葵🌻</h3> <h3>他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他爱用向日葵来布置他在阿尔的房间。他曾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精神情感。<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达姆广场</font></b>(又称水坝广场)</h3> <h3>阿姆斯特丹的心脏、肚脐的达姆广场是阿姆斯特丹历史的发祥地,是荷兰最有名的广场。<br></h3><h3>阿姆斯特丹的“达姆广场”地处市中心,建于1648年,是作为阿姆斯特丹政府而兴建的,王室迎宾馆。王宫的地基使用了13659根木柱,曾从中取出过一根进行检测,发现建筑毫无下陷的危险。1810年法国统治荷兰时成为拿破仑的行宫,由范朋克负责设计的拱形游廓,宫内大厅设“法座”,四壁是大理石雕刻。特别是宫内的家具,是荷兰第一位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h3> <h3>盛大活动时的场面</h3> <h3>大约在1270年渔夫们在这里建立起了村落,这就是阿姆斯特丹的雏形.经过多年成为了城内最理想的娱乐中心。整个六十年代,大坝广场是全欧洲嬉皮汇集的地方。白天广场上总是聚集着年轻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膝坐在国家纪念碑的石阶上,重寻追忆时代的意义。这个城市的名字就来自于“大坝”二字:住在北方临海的某民族就在位于这广场的地方上建起了堤防,拦住了阿姆斯特河,他们想开发新的、富有的土地,借着这个堤防,他们的新愿望终于能达成。阿姆斯特河的沙洲从此不再受海水涨潮的影响而被覆盖在海水下面。中世纪,这座广场位于面向大海的位置,无数的船只就从这里出海到北方。然而,阿姆斯特河却消失在地下,被当布拉克(Damrak)及洛今(Rokin)街道覆盖着。</h3> <h3>来自网络的水坝广场全景图片</h3><h3>中间的大柱子是为了纪念荷兰独立而树立的。每年5月4日是荷兰的独立日,所有官方、军方的政要都会来到这里,纪念这一日子。当然平常的话,这里是很多游客休闲的地方。大家喜欢在这里晒太阳,看街头表演,听街头艺人唱歌,感觉生活特别悠闲。<br></h3> <h3>荷兰的园艺渗透到各个角落。这是一家首饰店的后花园,面积不大但布局考究,草木修剪的非常整齐,白色的鲜花显得环境高贵典雅,映衬了首饰店的品质。</h3> <h3>小憩的好地方</h3> <h3>园林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能在各个地方体味到花草带来的身心愉悦。</h3> <h3>虽朴实无华却温婉可人</h3> <h3><b><font color="#ed2308">阿姆斯特丹火车站</font></b></h3> <h3>屋顶跨度约40米,由英格兰德比(Derby)制造。火车站的建筑形式为荷兰新哥特式,令人惊叹。1889年10月15日正式启用<br></h3> <h3>从中央火车站入口处可以看见两侧各有一座塔楼,其中面向火车站时右侧塔楼为钟楼,左侧塔楼的“针”总是呈上下方向却是风向标。因为对于经常驾帆船、用风车、与风打交道的荷兰人来说,了解风向和知道时间一样重要。</h3><h3>作为阿姆斯特丹重要的交通枢纽,两座“钟楼”是其标志,只要经过阿姆斯特丹就一定会经过中央火车站。</h3> <h3>阿姆斯特丹计划在2030年之前火车站周围开辟21500个新自行车停车位,除此之外阿姆斯特丹还打算修建两座自行车停车浮岛,每座岛可停放2000辆自行车。<br></h3> <h3>从中央火车站往DAM广场走,这条大街叫做DAMRAK,沿途有很多餐馆,酒吧,旅游纪念品商店等等。<br></h3> <h3>荷兰在对待麻醉剂、性交易、同性婚姻和安乐死等问题上的开放政策,引起世人关注。
在荷兰大麻是合法的,荷兰的coffee shop不是喝咖啡的地方,是抽大麻的地方。大麻做的糖果啊,饼干啊,都是合法销售的。</h3> <h3>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过407.5人/平方千米。</h3> <h3>荷兰人时间观念强,他们习惯将自己的所有活动和日程安排写在记事本上,他们不喜欢迟到的行为。荷兰人的表达方式很直接,当你不同意对方的需求或是不值得不想为别人做一件事时,荷兰是一个完全可以说“不”的国家。</h3> <h3>作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荷兰是一个“矮小的巨人”,因为它同时也是全世界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男子的平均身高超过180厘米,女子的平均身高超过170厘米。<br></h3> <h3>说到工作,荷兰人基本上不加班,该度假就度假,商店早上10点开门,下午6点关门,只在8小时内工作。工作者每年都有23天的年假,部分人以缩短工时代替加薪,可有36天年假。尽管如此,荷兰的经济力还是排在世界的前端。在荷兰,无法承受工作压力也算工伤,许多人(将近100万)因此在家休养。</h3> <h3>享受一下慢生活的惬意</h3> <h3>荷兰被誉为“欧洲的花园”,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却始终保留着自己独有的风俗特色,对荷兰人民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信仰。<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的建筑</font></b></h3> <h3>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h3><h3>(A)双折线屋顶;</h3><h3>(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h3> <h3>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 1880 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 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h3> <h3>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h3> <h3>据说房子正面和窗户都是细长的是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精明的荷兰人为了节省税都尽量减少正面的面积。</h3> <h3>由于门面狭小所以装饰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顶的山墙上。仔细观察会发现各家的山墙都不同。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需从窗户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h3> <h3>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h3> <h3><b><font color="#ed2308">自行车🚲王国</font></b></h3><h3>荷兰有自行车超过1600百万辆!平均每人约有1.2俩自行车。<br></h3> <h3>在荷兰,人们骑自行车出行是很普遍的事情,它的自行车出行率在世界远远领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在荷兰的马路上都会设有自行车专用车道,它对自行车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的自行车发展史</font></b><br></h3><h3>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荷兰也经历了汽车数量激增的时期,汽车的增加使得自行车出行困难,交通事故还频频发生,空气环境也变得很差了。直到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石油危机,荷兰政府改变政策,决定鼓励大家骑自行车出行,改变了荷兰的自行车骑行基础建设,从那个时候开始荷兰人就开始热衷于自行车骑行。</h3> <h3>它的自行车停车场也十分有名,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还特意修建了很多的停车场,三层的停车场在荷兰很常见。荷兰的面积不是很大,空间有限,在马路上大家都会遵循“自行车优先,汽车后行”的规则,大家的观念就是自行车永远都是对的,你骑着自行车过十字路口的时候,骑车会自觉的停下来等你通过。</h3> <h3>现在在荷兰的街头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出行的男女老少,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都有。小孩稍微大一点就可以学习骑自行车,然后骑着自行车出门。学生90%都是起自行车上下学。骑自行车不分贵贱,前荷兰女王就酷爱骑自行车。</h3><h3>在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城市,70%的旅行是通过骑自行车完成的。</h3> <h3><b><font color="#ed2308">阿姆斯特丹运河</font></b></h3> <h3>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h3> <h3>阿姆斯特尔河在市中心分流进许多小运河,最终流入了IJ湾(IJ Bay)。<br></h3> <h3>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河网交错,河道纵横。有大小165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道。河道上泊有两千多家“船屋”,虽然是船屋但设施齐全。<br></h3> <h3>乘玻璃船游览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体会水城的独特韵味。游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间,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传统民居建筑。</h3> <h3>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运河有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绅士运河等。<br></h3> <h3>欧洲的古色古香到了荷兰达到了某种极致,已具有某种宁静氛围。<br></h3> <h3>阿姆斯特丹比威尼斯有更多的河道,比巴黎有更多的桥梁。阿姆斯特丹拥有1612座桥梁,其中包含8座历史悠久的吊桥。<br></h3> <h3>荷兰官方说,完成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作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艺术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荷兰“黄金时代”时期阿姆斯特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ZaanseSchans)</font></b></h3><h3><br></h3> <h3>是有居民居住、开放式的保留区和博物馆,位于 阿姆斯特丹北方15公里。古老的建筑生动描绘了17、18世纪的荷兰生活。<br></h3><h3><br></h3> <h3>桑河(Zaan)区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250年前,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它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仍然有5座风车还在以着传统方式运作,在五座风车中,有三座向游人开放。</h3> <h3>恬静的风车村,保留着中世纪特色的风车,田间小屋错落有致,恍如童话世界一般。</h3> <h3>中世纪的村民小木屋,高高的大风车临风微动,叶片十字形,架在一座座旧式碾房基座上。</h3> <h3>三百年前,荷兰人曾以风车为动力磨面,保存至今,成为一道风景线。</h3> <h3>艳阳高照,云朵飘浮,广袤农田,翠绿草坪,风车舞动,🐮牛儿吃草。</h3> <h3>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勤劳的荷兰人硬是凭一股拼劲,一代代地在海水中筑堤垒坝,然后把海水一点点地舀淘排出,直到把它变成一块块的良田牧场。</h3> <h3>阳光温润而美好,这个摩登而古朴的乡村向每一个游客展示着荷兰的美。<br></h3> <h3>微风习习,空气清新,深深吸气,沁人心脾。
</h3><h3><br></h3> <h3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rgb(60, 32, 2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走在蜿蜒的田间小路上,听风车的微鸣,不由得陶醉其中。</h3> <h3>荷兰地处北欧,冬天湿冷漫长,壁炉取暖是冬季的必须,因此家家户户都有高大的壁炉烟囱。</h3> <h3>四望平畴沃野,绿草如茵,民居木屋,古色古香,朴质典雅,红瓦白窗棂,鲜亮秀美。</h3> <h3><span style="color: rgb(74, 55, 33);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justify;">在这里,人与自然完全相融,空气中永远有一种新鲜与悠扬。</span></h3> <h3>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特立独行的去做自己。尝试让自己变得更自由一点,才是意义本身的乐趣。<br></h3> <h3>人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当你和自然融为一体时,烦恼消失了,内心纯净了。</h3> <h3><b><font color="#ed2308">木鞋制造厂</font></b><br></h3> <h3>工人师傅为游人现场表演制鞋过程:一块白色杨木在机器上反复刨旋,几分钟就制出一只木鞋。而在过去靠手工要用几个小时。加工好的木鞋胚子,晾干后经过润色,就成了一双双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成品木鞋。</h3> <h3>荷兰地势低洼,到处是水,农民要在地里干活,弄湿了鞋,泡坏了脚,干起活来非常不便。于是有人发明了这种叫木屐的木鞋套,套在脚上,也就减轻了潮湿的烦恼。</h3> <h3>色彩斑斓的各异木鞋挂满了墙壁</h3> <h3>木鞋加工作坊已经变成了木鞋工艺品厂了,色彩斑斓的木鞋成为了荷兰的另一道风景。它们深得游客们的喜爱,也因此走进了世界的各个角落。</h3> <h3>电子设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更新换代,当时的装备,现在已经被淘汰到九霄云外去了。为了节省相机📷的空间,我们少拍了不少美景,真是扼腕叹息。社会就是在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追求中进步的。</h3> <h3><b><font color="#ed2308">偶像木鞋</font></b></h3><h3>这两双木鞋可以称为是“偶像木鞋”,游客们都是它们的铁粉,争先恐后与之合影。</h3> <h3><b><font color="#ed2308">巨无霸木鞋</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人气爆满的“巨无霸”木鞋,几乎到此观光的游客都要拍一张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标志,它已经成为了</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风车村的名片。</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我把它们带回了家,每当看到它们我的脑海里便闪现出荷兰的一切,海水、大坝、运河、风车、木屋、木鞋、</font><font color="#010101">自行车🚲;鲜花、园林、</font><font color="#010101">牧场、</font><font color="#010101">奶牛、野鸭……,再次去荷兰,一定在春天,我要看</font><font color="#ed2308"><b>郁金香</b></font><font color="#010101">🌷,我要去</font><b><font color="#ff8a00">羊角村</font><font color="#010101">,我要</font></b></h3><h3>……</h3> <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旅行从来不是必须的</b></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而是一种想要去体验的欲望,</b></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种在路上的心情。</b></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享受美好的,</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也承受糟糕的,</b></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用双脚走路,</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用眼睛欣赏,</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ed2308"><b>告诉自己:</b></font></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b><font color="#39b54a">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font></b></h3><h3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text-align: justify;"><b><font color="#39b54a"></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