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挺好!

王传飞

<h3>  谁的人生都不是格式化的一生,即便精雕细琢,也只粗枝大叶而已。何况,世事本就多变,对人生变数,无需记挂于心,如果学会从天地自然的大境界着眼,就会发现很多祸福得失,都渺小的不堪一提。挂碍越少,心越自在,哪怕身处狭小陋室,依然可以遨游苍穹。<br></h3> <h3>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h3><h3> 放假,原本是孩子回归家庭、亲近自然、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对我家而言,却像一杯咖啡伴侣,甘甜而苦涩。每逢假期我们就头痛,东报一家补习班班,西报一家兴趣班,只是为了把接盘时间挨到下班。暑假我和妻子原本打算带女儿回山东老家看望母亲。天有不测风云。放假没几天,女儿竟发了荨麻疹,为了陪护女儿,我和妻子轮流休假,本城中西医看了个遍,长沙湘雅医院也去了,竟没有明显根治,我和妻子心力交瘁,整日心神不宁、坐立难安,更愧疚没照顾好女儿。我和妻子不约而同地各自学起了医术,妻子向人请教艾灸、按摩技术,我也下定决心研读中医经典。<br></h3> <h3>  失之桑榆,收之东榆。补习班读不成了,只能呆在家里。妻子就从网上选购了《科学实验王》《四大名著》《历朝通俗演义》《海错图》等十多套书籍,拆包后就直接放客厅,也不说给谁买的,见我们拿来翻阅,女儿有时就宣布主权。每看到这种情形,我们就经常偷着乐。当然,也有不好使的时候。有次妻子买了一套《四大名著》,图少文字多,女儿非常喜欢,却总读不进。没多久,妻子又购了一套连环画版的,这下不得了了,好几天连饭都顾不得吃,一下子就读完两套十几册,………说心里话,女儿还养成了阅读习惯,只要闲下来,总拿本书翻,有时习惯不好,常影响吃饭,要经常提醒,却真又读进不少新书,还时常提一些刁钻问题,令我们“难堪”,让我觉得鸭梨山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既然走不出,只好从书中领略,在心中体味了。</h3><h3> </h3><h3><br></h3> <h3>  立秋已过,暑期马上就结束了,好在得到各位医家的诊治和岳母、妻子的悉心照料,女儿的症状基本痊愈。看到朋友圈晒的旅游照片,女儿羡慕的不得了,常用期待的眼神试探,什么时候也带她去玩,我们总顾左右而言它。刚休过假,工作又忙,去哪儿时间都紧张。7月下旬,除了家里扫除、消毒的那天,一家人去了趟附近的幸福村,沿山而下在水草丛生的小溪,用手机听着音乐,划了一下午小船。就再没敢承诺过女儿什么。上周五晚上,女儿突然兴奋地喊:“爸爸,周末我们要去武功山,妈妈答应了的。”弄得我一头雾水,没点思想准备,就问妻子“有没有这事”。妻子讲,最近工作太忙,可能不经意间说的。既然答应了,就去一趟吧。这是我们家的处事原则,教育女儿也是这样:凡出言,信为先。</h3><h3><br></h3> <h3>  第二天一早,又出岔子。上午,妻子要去社区帮建。直到11点多,妻子才回家。那时,天已阴得很暗,还零星下起了小雨,我们准备做饭。看到妈妈回家了,女儿又闹着要去武功山。我和妻子一合计,去!可一盘算,要带许多东西。妻子说,走,去润达,连吃饭带购物,………当一切准备妥当,已是下午三点多了。从萍乡沿G320国道,半小时车程后,再转芦万公路半小时,直接就到了武功山景区正门售票处。交了20元停车费(含过夜),就换运动鞋携装出发,女儿兴奋极了,连蹦连跳的,两脚似乎就从未同时落过地;雨下得更大了,妻子犹豫起来;我呢,背1顶帐篷、1个气垫、1个睡袋和1壶开水,前面再抱1背包衣物,足有五六十斤,真够喝一壶的, 还没走上几步,就已大汗淋漓。 </h3><h3><br></h3> <h3>  善待“过来人”的善意。 在售票处门口,迎面走来两拨人,都劝说“山上下暴雨,不好玩!”由于第一次带女儿,妻子虽想上山,却也担心。我抬头看了看天,用手机查了查气象预报,觉得没大问题,实在不行就返回。便和妻子商量说,来一趟也不容易,毕竟四、五十公里,别人不也上去了?稍加思考后,我们还是购了门票和半程索道票。为了赶上最后一趟缆车,我们一路飞奔,还没走进索道登车室,就已是全身湿透、浑身疼痛。现在想来,我们也是够拼的,傍晚冒着雨登山。当踏进缆车的那一刻,女儿激动地要跳起来。女儿从未坐过缆车,我们还担心她会害怕。现在想来,真是多余。如果不尝试,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勇敢!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教育。只有经历了风霜雪雨,才懂得珍惜阳光花露的美好,温室里培养不出真正的精英。那天女儿很乖、很勇敢。只是由于下雨,山间雾气很重,加上有些疲惫,窗外水濛濛的,基本上没什么景色可看。第一级索道,大约有半小时光景,就到了中庵紫极宫。第二级索道已经停开,起先也没买票。</h3> <h3>  那时,天似乎毫不怜悯,小雨越下越急,我只穿了短袖和短裤,衣服、背包拧在一起,山风一吹,后背凉飕飕的,有时禁不住会打个颤栗。妻子也是背一个包,拎一个包,带着女儿在前面走,我紧紧的跟着。这一段,仍然是下的多、上的少。与山下的那两拨热心人一样,不多久就又有好友劝说,你们不要再上了,登顶要两三个小时,上面正在下暴雨,就连帐篷节都不好玩了。天哪!竟撞上帐篷节!阶很陡,雨点变急,每登一级,都要消耗很多能量。腿脚越来越沉,就像灌了铅,汗水、雨水、雾水混杂一起,粘粘的,又有点腥。望着妻子、女儿轻快的节奏,与同行的旅友有说有笑,心里十分妒忌,你们怎么也不累?还不是有我这位保护神为你们娘俩负重前行?大约登了半个小时,实在走不动了,就放下前包、后包,靠在石级一侧休息。</h3> <h3>  那一刻,仍然无风景可看,我觉得:人生如登山,心中要装着目标,但两眼不能盯着目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更实在、更管用,只要不放弃终会登顶。否则,会走得很累、很绝望。前边聊天的声音渐渐变小,我继续艰难攀登。有段山路比较湿滑,拐来拐去,不知爬了多久,终于来到第2个休息点,一家补给小店(没注意名字),一间小亭子,亭内高低不平,还有很多积水,几组破旧的木质靠背椅,供游客歇脚用,座位湿漉漉的。在那里,让女儿喝了点开水取暖,用速热快餐解决了晚餐。期间我怕女儿营养不够,还到小店买鸡蛋,老板讲5元一个,我说能否便宜点,3元钱一个。妻子提醒我说,不要讲价,运东西上山不容易。小店老板很感动,他向笑着向我们解释,雇人背食品上山,要3元钱1斤,送货高度不同,价格也另算,我便不好坚持。想想也是,我们总以山下人的思维,衡量山上的事物。交流不仅要换位思考,更要求同存异,看到别人背后的付出。休息的时候,又有几拨人下山,几乎众口一辞,竟没人鼓励我们继续。那时,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三人成虎”。阴暗丶寒冷丶疲倦,让我开始犹豫。</h3> <h3>  或许,就是最关键的几步坚持,让我们经受住了山神的考验。当我们站在石级之上徬徨不定偶然回望来路的远方时,突然发现一直乌云密布的天空,开始风吹云散,渐渐闪现一丝霞光,起初我以为眼睛出现幻觉,接着开始有人惊叫,看来是真的“风雨过后现彩虹”。原本已落过山头的残阳,在透过来路山谷的空档,正由左向右准备移入山后的刹那,透过薄雾射出红而发紫又黄蓝相间的万道光茫,让那早该昏暗的天空异常美丽丶越来越亮。女儿更高兴了,妻子早就忙着选角度拍照了,我的手机效果不佳,但也禁不这眼前的奇观,还是胡乱拍了几张,随手发到朋友圈,竟出奇的赢得了秒赞。看来,照片拍的好差,关键在景,而非设备丶技术,在人间仙境傻瓜也能拍出专家的特效。女儿边吃边欣赏雨后的美景,我试探着和女儿说:“菡菡,我们放弃吧,在山腰住一晚再走。”“坚决不,放弃是懦弱胆小的行为”女儿声色惧厉的讲。真不知她哪儿学的,跟谁学的,一套一套的,弄得我很没脸面。</h3> <h3>  折腾了一阵,背起行囊继续前行。出发时,我诗兴大发,随口吟出四句打油诗“武功考武功,登顶不轻松。见得雾出日,负重往上冲。”后面的行程,挑战更大。尽管山间的夜晚姗姗来迟,可过了八九点的山夜,夜幕还是如期降临。又半小时后,穿过山体左侧一段嘀嗒嘀嗒山泉飞溅的长长窄道,听着女儿惊叫的声音,再次爬上一个平坦的休息点,那时我已濒临崩溃,再也无法继续。但当我环山遥望四周时,突然看到了山下的万家灯火和山顶的点点灯光。我们已触摸到了高山万亩草甸的边缘了。这里,是一个三岔口,有路标,往左相对平坦,是帐蓬节活动中心,似乎可以听到那边欢快的歌舞;往右走是金顶,一路向上升,像一道无边际的天梯。虽然路程差不多,大约1000米左右,但走起来感觉完全两种心境。我们坚守初心,依就选择登顶,又半小时摸黑苦撑,走进一个跨路而建四丶五米见长的亭子,亭子矗立在平坦草甸的山基路上,四处没有遮挡,显得很是突兀,仅凭职业直觉,就否定了同行驴友“在亭子里打帐篷”的提议。风口浪尖不是居处。再说,夜间登山的人多,会很吵;万一刮风下雨,可能会被山风吹跑。那段山路相对平直,走起来也没前面累,然而满身湿透的衣服却不容易被身体暖干,暴露在空旷的山坡之下,冷的浑身发抖。 </h3><h3><br></h3> <h3>  短暂的逗留,我们赶快添加衣物后继续攀升,距离金顶约六七百处山路的左侧,有一片灯光闪闪的地方,走近才发现是一家木屋式的客棧,可以吃饭丶洗澡丶住宿。据说,十几人睡的大通间,50元1人;两张上下铺4人的标间,要200多元。我们自带装备,也没打算住客栈,只想选个扎营升帐点。看到客栈门前的平台,二十平米见方,挺好的,而且已有三丶四顶帐篷,有游客租用客栈的(好像也要花不少银子),也有游人自带的,有的里面亮着灯。我们决定也在棧前扎营,但不能私自扎营,须经客栈老板同意,和前面的帐篷一样,我们也交了20元安置费。搭帐篷时,女儿非常兴奋,我们也很高兴,毕竟这也是我在萍乡十四年多里的第一次野营,况且还是在苍穹之下丶武功之颠。虽然以前也爬过几次武功山,但都是陪同,也从未登过顶,所以并不尽兴。</h3> <h3>  扎营后,女儿似乎没有一点辛苦的样子,一直和好几个陌生的小朋友玩耍,追追闹闹个不停。妻子就进客栈,想买些热食,客厅约十平方,有吧台,可以买烟酒丶小吃,价格不菲;两张圆桌,围了十几个人,点了满桌佳肴,很热闹也很拥挤。大概,人在外旅游,大都不太讲究,开心就好。开始,我打算喝点开水,就些饼干了事。怕妻子和女儿着凉丶饿着,就让妻子点些饭菜,妻子点了份西红柿炒鸡蛋,让女儿配合速热快餐吃,女儿吃的很高兴,吃了一半就跑外面和新交的小朋友玩去了。我让妻子多点几个菜,反正都上来了,十多年也就一次,妻子舍不得。我就说“我也饿了”,妻子才同意,选来选去还是觉得挺贵,我就在旁边督促,最终点了份爆炒肥肠,好像六十多元,可惜不太烂,嚼起来很费口力。妻子刚夾了口菜,突然说“老公,今天不开车,要不,你喝杯酒?”。顿时,我激动得有点失控。</h3> <h3>  自结婚后,这十多年来,妻子为我丶为女儿丶为老人付出了太多,还有那越来越忙的工作,对自己却总吝啬!有时还常被误会,成了心结。那一刻,我发自内心觉得,江小白的确不错,“结再大,解开了,只是一条线”。事实上,我也常常反省,凡事尽心尽力,无悔于心就好,保持豁达的胸怀,坚守做人的原则,画出人生最优美的弧线。默默向妻子许下祝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把女儿培养成人,从容走过风雨,拥抱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因为,文中子也说过,人困乃正,命顺乃奇。</h3> <h3>  也许是感慨芳华飞度丶生活改善,亦或是戎马倥偬丶再临抉择。那时丶那刻,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我们聊了很久,我想了很多。到了子时,客栈要关门打烊,外面的人不能再进客栈打水丶洗漱和如厕,于是我们简单地洗了洗,叫女儿进帐篷休息。可这位小主儿,就像吃了人参,像放飞的风筝,哪里肯听,四处乱窜,别人都躺帐篷了,她就蹲在帐篷外面跟人聊,大多帐篷都熄灯了,她才极不情愿进帐篷。由于装备过硬,尽管地面很粗糙,但躺在用嘴吹鼓的气垫上,并不觉得怎么咯人,反而有种席梦思的感觉!尽管思绪万千,尽管激动不已,累了一天,为了观赏云海丶日出,还是要早点睡!</h3> <h3>  “爸爸,山上很好玩,可不可以下次再来?” “好!” “妈妈,这里很漂亮,要是每天都来就好了!” “嗯” …… 就听小朋友不停地讲话,我和妻子都没正面答话,女儿还不时推拍我们。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竟然都睡着了,实在太累了。女儿是一直没睡,我们睡得正酣,她突然吵着要上厕所,外面飕飕的山风,让我第一反应“冷!”穿上长裤丶棉衣,才敢轻轻的出门,……。出来后,我还是睡眼惺忪,光顾着女儿安全。</h3> <h3>  “爸爸,妈妈!天上好漂亮,那么多星星!”女儿突然尖叫。声音压得很低,但在幽静的山夜依然能够听到回响! “真的么?”妻子听了问到。 “是的,果然很美,我们遇到了武功之巅最美的星空!”浩瀚的天宇之中繁星满天,一眨一眨向我们招手,好似多年未见的挚友相逢一样! “老婆,这就是我小时候在家乡常见的夜晚。” “是啊,老公!我们小时候也常看到。” “是啊!由于近些年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重,渐渐让人们遗忘了夜空的美好,也因此越来越少有人仰望星空!”。迎着微凉的山风,望着神奇的夜空,女儿十分着迷,深情地问:“爸爸妈妈,山里的夜空为什么这样漂亮?”</h3><h3>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且更加疑惑,为什么我儿时的记忆竟然洒落在异乡的千仞之巅!女儿,我,两代人,三十年。同顶一片天空,却收获不同的风景。谁曾敢想?我们儿时每天都可以仰望的星空,如今却成了女儿这代人的奢侈品。虽然是凌晨两丶三点钟,全家人却心照不宣贮立遥望,傻傻地看了许久。看山下丶山顶稀疏的灯光,望那满天的星斗,二者相互辉映,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br></h3> <h3>  回到帐篷后,女儿就更睡不着了。“爸爸,明天要早点叫我起床!” “好的” “妈妈,明天一定要早点叫我噢!” “可以,早点睡吧” …… 女儿一直讲话,她太兴奋了!我和妻子故意不接话。其实,我也一样,很久很久不能入眠。从凌晨三点开始,就没间断,有好几拨人连夜登顶,男的丶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一晚上迷迷糊糊的,似乎清醒却又毫无印象。</h3> <h3></h3><h3>  早上四点钟左右,游客的声响渐大,五点钟开始有人收拾帐篷。昨天晚上,听客栈老板说,日出很美丶很短,所以不能太晚。大约五点一刻,我们准备起床,小朋友却懒得起床,说是太困了。总的来讲,除了气垫压力小点,或夜间跑气的缘故,稍微有些腰疼,其他一切还好。不像隔壁好几顶帐篷,都吵着湿气重,冷得受不了,帐篷里全是水。很庆幸,我家没有,感谢防潮垫立了大功。小朋友虽然很困,但一说要看日出,还是很快起床,穿上妻子的羽绒服,开始翘首等待。我负责拆帐篷和打包,老婆订了两碗面,大约5:50许,一切准备妥当。我环顾四周,发现客栈右翼是山谷,远方亦无更高的山峰,位置的确不错,挺适合观看日出。整个瓦蓝的天幕,就像一个大盖子,把地面扣得密不透缝,几分钟之后,天地交汇线开始发亮,渐渐变成一道白光,温柔一刀,将天际划为两层,上边红而灰蓝,下边云海涌动,白光越来越亮,瞬间转暗之后,火球突然跳出,喷出万道金光,晒向万亩草甸,红绿交向辉映,异常光彩夺目。看完日出,我们抓紧吃早餐,一人一碗面条。</h3> <h3>  清晨的山顶,是没有荫凉的,日出后很快就觉得晒。登顶的人越来越多。昨夜视限很短,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方位,也无法欣赏到草甸风光,只能望见金顶帐群发出闪烁的光亮。早间我发现,客栈距金顶还有近千米,一道天梯升向山顶,还好我们选择了扎营。</h3> <h3>  我们一边攀登,一边欣赏。海拔1600多米,10万亩草甸绵绵于高山之巅,穿云入雾,满山绿油油的,远处零星有几棵神树点缀,游人无需远赴边陲,便可领略北国风光,难怪被誉为“天上草原、人间仙境、北国风光、绿色家园”,还真是“奇山伴草甸,天下一绝。”武功山的高山草甸海拔之高,面积之广在世界同纬度名山中都是绝无仅有的。</h3> <h3>  半小时后,金顶很近了。右侧不知停用多久的索道,似乎有技术人员在检修,左侧顺坡建有一排建筑,估计是商业开发。可能是起床气的原因,小朋友兴致不高,吵闹了一段,现在刚刚恢复了乖巧的模样,见我满头大汗,非要用纸给我擦拭,宛如一剂清凉。短暂调整,补充了一下水。又攀登了十几分钟,终于实现了登顶,金顶被专门开发过,整治很平坦,有上中下三层,像年轮环环相扣,妻子和女儿说太累了,她们在外环休息,我兴奋地直接登顶!据说,梦想当官丶发财的人,一般选择绕行,不愿意登顶。我们家是唯物论者,不信那个邪!但有一点,我还是确信不疑,“读过的书丶走过的路丶遇到的人”当真会影响一个人的胸怀。站在江西极高处,立于武功之巅,四周大地臣服脚下,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你会情不自禁壮志满怀,感谢之前所有的努力。<br></h3> <h3>  登顶,一定要拍照丶摄影留念。当我们家的两位美女闪亮登顶的那一刻,我快速按下录制键,尽管技术丶设备都不咋地,但我还是留下了宝贵的瞬间。接着便是一阵狂拍,站着丶坐着丶靠着丶跳着,为了能拍几张清爽迤逦的风景,我就趴在地上,效果果然给力!就差飞起来,不过这点奢望,还是被我家那位当了多年记者的摄像大拿给满足了。武功山真美,登顶真爽!到北京的人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也敢说,不登武功山,惘活萍城十几年。</h3> <h3>  上山,令人心驰神往;下山,亦有万种风情!或许,天地化均,本就一也。有低谷,必然有高峰,有高峰,必然有低谷,无论高峰丶山谷,还是上坡丶下行,只要保持平和心境,四处永远是风景。随者,泽中有雷,刚来而下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未必不是大乘气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