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蠙城传习所(2018春——2025春)小结:</p><p class="ql-block"> 蠙城非遗文化传习所,由掘港街道关工委创办于2018年4月。现有书法、面塑、剪纸、盆景、红木雕刻、传统空竹、花样空竹、哨口风筝、工艺葫芦、竹雕、玉雕、篆刻、楹联、京剧、太极、古琴、香道、茶道、古法制茶、民间文学、民间绘画、民间古玩等20多个项目。“老匠人、老艺人、老文人、老能人、老传承人”50多名(其中行业大师、高工、专家、名人、艺术家占百分之三十以上)。</p><p class="ql-block"> 七年来,进校园、驻社区、到部队、下企业、走庭院、借广场,举办展览、展示、展演;办班、教学、传承等各种活动560余场次,受益近人次逾4.5万。传习所创办的“耕读传家”校外辅导站以及参于街道有关部门举办的党建、全民阅读等活动,四次登上“学习强国”。非遗文化传习作为县、市“关工”亮点品牌写入《南通市关工誌》,2022年被中共如东县老干部局授于“银发人才工作站”,2023年被中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授于“银发人才工作站”称号。</p><p class="ql-block"> 七年来,非遗文化公益传承年年有创新、年年有提升。2018年与教育联络组联合举办“非遗授渔”中小学教师培训班;2019年“蠙城非遗”走进南通星创和淘宝城,并在童店中学首创“修身盆景”;2020年在童店中学创建“掘港民俗和雅展览厅”;2021年在盐垣社区创建“建党百年红色非遗陈列室”;2022年与教育联络组联合创办“献礼二十大,创优五彩城”非遗作品陈列室;2023年策划创建“格古知行社”,将新老非遗文化融为一体;2024年丰富“掘港记忆”陈列品,为“街道老干部党建陈列室”提供展品,创建“童店历史文化陈列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推进地方历史文化进校园,</span>“留住乡村记忆、留住家乡情怀、留住红色根脉、留住未来人才”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2024(龙)年新人推介:</p> <p class="ql-block"> 杨晓冬,字翛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委员会理事,南通市音乐家协会古琴学会副会长,如东县古琴协会会长、如东青年古琴协会副会长,如东古琴学术研讨会(古琴学会)会长,如东一溪云琴舍、南通翛然琴庐创始人。南通市高师附小、如东县实验小学特聘古琴教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研习、教学和传播;</span>热衷于推动古琴传统文化的发展,曾成功举办过二十余场次大中型古琴师生专场音乐会以及古琴雅集,并多次举办古琴公益讲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丰富的古琴教学经验,所教授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古琴比赛佳绩。</span></p> <p class="ql-block"> 陈德明,如东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 如东县掘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先后荣获“甘肃省支教先进个人、白银市园丁奖、南通感动人物提名奖、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参加江苏省书法课堂教学荣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徐海琴,退休医生。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的美好充满热情,喜欢用手工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p><p class="ql-block"> 从小受家族传教迷上绳编,勤于学习,乐于分享。熟悉掌握了一些编织技能。遇上麻绳手工后,便爱不释手,钻研制作工艺,已完成了一批较为复杂的麻绳手工作品。部分作品参加了县非遗办举办的展演活动。有作品进入第四届大运河国际博览会,2022年《绳乎其绳之美好生活绳编组合》获南通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创作大赛二等奖。2023年《绳来绳往手工组合》获南通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创作大赛二等奖,《绳编花瓶》获南通乡土人才技能大赛金奖,被授予“南通市技术能手称号”。</p> <p class="ql-block"> 春风染绿范堤柳 时雨泽红扶海花</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1日下午蠙城非文化传习所五周年庆典暨关工年会,在掘港街道报告厅隆重举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宏斌致辞;县文广旅局局长张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海建为“格古知行社”揭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伟向灯塔社区校外辅导站授发“掘港记忆”牌匾;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骆英英宣读2018~2022年度蠙城非遗文化公益传承先进个人名单并向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县关工委副主任窦志进讲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传习会”(校外辅导总站)的宗旨:承续文明、公益传习、守护经典、创作精品。</p><p class="ql-block"> 1.传习――</p><p class="ql-block">不断推进非遗技能才艺的培训和文化传承。</p><p class="ql-block"> 2.展览――</p><p class="ql-block">一是传习会成员的作品展示;</p><p class="ql-block">二是试行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分专题(如:红色、修身、耕读、民俗、茶道、古盆等)组织藏品流动展览――拓展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p><p class="ql-block"> 3.捐赠――</p><p class="ql-block">向学校或单位捐赠地方文化藏品(包括古旧藏品和非遗作品)――弘扬本土文化。</p><p class="ql-block"> 4.创作――</p><p class="ql-block">主要是创作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最佳结合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志愿参加活的 “新五老”(老艺人、老匠人、老能人、老文人、老传承人)以及传统技能大师、高工必须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秉承“为非遗文化搭建共荣平台;为学生青年铺就追梦之路;为传统技艺开创用武之地”的宗旨和“志愿服务、公益传承”的原则<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传授非遗文化,弘扬公益精神</p><p class="ql-block"> 蠙城非遗文化传习会是“传承文化遗产,传播非遗文化”(地方优秀文化)的平台。由掘港街道(原高新区)关工委创办于2018年5月(与校外辅导总站一套班子)。现有书法、面塑、剪纸、盆景、红木雕刻、传统空竹、花样空竹、哨口风筝、工艺葫芦、竹雕、玉雕、篆刻、楹联、京剧、太极、古琴、茶道、古法制茶、香道、文学、民间绘画、民间古玩等20多个项目。“老匠人、老艺人、老文人、老能人、老传承人”50多名(其中行业大师、高工、专家、名人、艺术家占百分之三十以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荣誉顾问:潘宗和(已故)</p><p class="ql-block"> 总顾问:谢骏</p><p class="ql-block"> 高级顾问:康海群</p><p class="ql-block"> 总策划:姜扣琳</p><p class="ql-block"> 总理事――高爱华、秦小定、罗彬</p><p class="ql-block"> 常务志愿者:姜扣琳、高爱华、秦小定、罗彬、顾建宁、顾炜、刘剑锋、吴秀海、曹振华、吴文灿、陆翠萍</p><p class="ql-block"> 特邀大师:徐宗华、刘承林、许忠泉、郭建军、高爱华</p><p class="ql-block"> 如东文化名人:张秀林</p><p class="ql-block"> 如东(南通)最美退役军人:田汉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法组:谢骏、江国昕、冯宗兵、吴延卿、胡恩泉、许诚忠、曹振华、鲍德泉、周选民、陆翠萍、花红军、顾学宏、高世祥</p><p class="ql-block"> 绘画组:邬小伟、江国昕、吴文灿、罗文铭</p><p class="ql-block"> 京剧:张秀林</p><p class="ql-block"> 木雕组:徐宗华、刘承林、许忠泉、高爱华、吴秀泉</p><p class="ql-block"> 篆刻组:胡恩泉、曹振华、顾学宏</p><p class="ql-block"> 楹联组:吴延卿、谢骏、江国昕、姜扣琳</p><p class="ql-block"> 盆景组:姜海峰、姜扣琳、梁新华、沈素兵</p><p class="ql-block"> 古玩组:曹华、姜扣琳、顾炜、徐继康、姚银松、花红军、姜海峰、张祖彪、姚亚南、姜海东、蒋昌俊、陈曙梁、李青松</p><p class="ql-block"> 古典家具:徐宗华、李兵、曹华</p><p class="ql-block"> 摄影:宋明明、张振环、龚尹斌</p><p class="ql-block"> 玉雕:郭建军</p><p class="ql-block"> 竹葫雕刻:曹振华、顾建宁、顾学宏</p><p class="ql-block"> 面塑:罗彬</p><p class="ql-block"> 剪纸组:秦小定、吴海霞</p><p class="ql-block"> 空竹、花竹:吴秀海、王卫东、顾建宁</p><p class="ql-block"> 风筝、哨口:刘剑锋、马建、周庆</p><p class="ql-block"> 古琴、旗袍、香道、茶道:</p><p class="ql-block">杨小冬、秦静、花语、姜海东、姜添耀</p><p class="ql-block"> 太极:王晓晴</p><p class="ql-block"> 文学:姚银松、高保国、王晓晴、顾祖林</p><p class="ql-block"> 农耕:吴文学、姜扣琳</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徐爱莲、鲍玉建</p><p class="ql-block"> 红色传承:姜扣琳、秦小定、罗彬、高爱华、曹振华、吴文灿、刘剑锋、顾建宁、高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传习会(2018——2022)成员简介和作品:</p> <p class="ql-block"> 高保国,江苏如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首位中宣部中国作协“时代楷模”项目签约作家。其代表作有《人民英雄张思德》、《富民为乐》、《葡萄园》、《寻找张思德》等,其中《人民英雄张思德》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书目,《富民为乐》入选国家《最美奋斗者》丛书。近五年来,高保国文学创作成果颇丰,其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连续二十余次入选全国、省市重点文艺项目,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数次荣获各级政府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学奖入选编目。高保国在笔耕不辍的同时,还热心作家志愿服务,由他发起的“江海作家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中国作协作家志愿服务项目,近十年来高保国累计向社会各界捐书价值近百万元,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国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原主席范小青称其是“平民作家中的优秀代表”。高保国同志现任如东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如东县政协委员、如东县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通海心文化艺术公司艺术总监、江苏省报告文学会理事、全国青少年鲁迅文学奖组委会南通赛区执行主席。</p> <p class="ql-block"> 秦静,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会员,如东古琴协会副秘书长,如东青年古琴协会理事;中国旗袍文化协会如东总会副会长,静雅轩文化艺术交流创始人,静雅轩女神荟会长。曾多次参加由如东县人民政府、县委宣传部主办,如东县文化馆承办的音乐会及如东古琴协会、如东古琴青年协会举办的雅集;组织的古筝兴趣小组作品《渔舟唱晚》在15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名列前20获得2020年度全国文化艺术大联欢老年大学元宵节晚会线上展演奖。</p> <p class="ql-block"> 姜添耀,1988年生于江苏如东。2017年去云南临沧产茶大市潜心学习考察实践传统制茶。2020年投资一百余万元创办了云南勐顺茶业有限公司。凭借多年对当地资源和风土人情的了解熟悉,将茶厂选址在勐库万亩、八万余株原生态野生古茶树群落旁,四周群山环抱,生态环境优越。承包了周边部分古茶树,聘请当地老茶农老师傅,坚持原生态、纯手工传统制茶,并以当地最富盛名的冰岛和昔归为品质坐标。为了服务茶农处好关系引进了高端生产线设备,为当地茶农来料加工,并严格执行茶叶生产的国家标准,致力于临沧普洱茶、紧压茶加工生产,尤其是“昔归”产品在市场销售红火信誉度高。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在2022年被列为世界非遗项目,姜添耀会更好地接续传承。</p> <p class="ql-block"> 马红梅,中共党员,江苏如东人,高级视光师、高级视力康复师,如东县亮美眼康中心创办人。</p><p class="ql-block"> 2012年开始从事视力健康工作,经过不断学习探索和积累,总结出一套绿色安全、不针灸、不用药、不按摩的纯光学物理疗法,让孩子们在学习玩乐时轻松矫正,让众多学生摆脱了近视、弱视、远视、散光甚至斜视的困扰。</p><p class="ql-block"> 近5年来,与江海文化研究会、江海义工联合会、掘港街道关工委联合,热心公益护眼活动。先后向学生和义工子女捐赠医用防控镜、坐姿矫正器等,价值近25万元;向军人军属、抗战老兵捐赠生物科技防蓝光护目老花镜等护眼产品5.6万余元;向一线防疫队捐赠医用防护目镜1万元并联合各加盟店为南通地区援鄂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为其子女捐赠医用防控镜等;2022年4月开始参与公益赠书活动13期;今年三月份开始资助安徽安庆岳阳贫困学生两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骏,江苏如东人,1959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南通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如东县第四至八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原任如东县文联主席,如东县人大常委。现任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如东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南通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作品曾入展江苏书法名家晋京展,十多次获省大奖,其中一等奖三次。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等数十次国家级展赛,草书获全国书法家命题创作一等奖。《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新华日报》等报刊曾专版推介。另有作品先后被国家博物馆、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钓鱼台国宾馆及上海、甘肃、陕西、河北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以及国际奥委会、美国集邮集团收藏。200多件作品出国展览交流或被国际友人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康海群,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南通大学曙讯诗社社员、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理事及特约作家、《黄河文艺》签约作家、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东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获评“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写作骨干教师”“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供职于江苏省如东县教育体育局。</p> <p class="ql-block"> 徐宗华,1963年生于江苏如东曹埠镇,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家具行业十大工匠,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人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为手工木工、木雕工职业(工种)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轻工行业裁判员,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实训教授,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木雕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如东高新区蠙城非遗文化传习会高级顾问,南通比翼红木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如东华誉红木家具厂厂长。</p> <p class="ql-block"> 刘承林,<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7年生于如东,苏州美院毕业。</span>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苏州美院特聘实训教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工匠,江苏省技能大师,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市"四个一批"人才,江苏工匠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示范工作室领办人,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南通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工艺美术协会红木专委会委员,如东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如东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其作品溶入现代艺术元素,融古出新,生动传神,大气典雅,作品既充满乡土气息,又不失文化底蕴,《葫芦蝈蝈》》《心心相印》《番人骑象》等3件作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25件作品受到江苏省版权局版权保护,30多件作品荣获省以上大奖,《刘海戏金蟾葫芦瓶》《无丝牵挂》番人骑象》入选江苏工美艺术精品馆并被香港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入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典藏}一书。作品多次获江苏省民间工艺最高奖—迎春花奖和入围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连续多年荣获南通市“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先后在国家期刊发表著作与论文多篇。</p> <p class="ql-block"> 许忠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南通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大专学历.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的培训。1992年进入南通市巨匠艺术品有限公司工作,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学忠先生,在公司的十多年间潜心于红木立体镂空摆件的研究与创作,历经多年的磨砺,不断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立体镂空雕刻的高超技艺,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红木雕刻师。作品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在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屡获大奖。</p> <p class="ql-block"> 高爱华 1968年1月生于江苏南通,中国农工党党员,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手工木工二级技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中华木工委榫卯玩教具研发中心特邀设计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南通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学会副秘书长,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工贸技师学院雕刻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如东县政协委员,比翼红木校外辅导站站长,南通比翼红木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 张秀林,1963年4月生。京剧马派第四代传人(师从朱宝光先生)。现为南通“五建”集团鼎宏分公司技术总监,中国马派国际联盟副会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如东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海韵京剧社社长,如东京剧传承基地负责人,如东县文化名人,中国京剧和平杯双十佳名票,中国第二十届票友功勋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 郭建军,江苏南通人,1971年出生于如东。从事木雕、玉雕技艺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现有职称:</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高级技师</p><p class="ql-block">高级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广东省工艺美术技术标兵</p><p class="ql-block">佛山市高技能突出人才</p><p class="ql-block">现有称号:</p><p class="ql-block">中华玉雕大师</p><p class="ql-block">工艺美术大师</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玉雕大师</p><p class="ql-block">广东省玉雕大师</p><p class="ql-block">一零年第一届广东佛山市行业技术状元</p><p class="ql-block">现有社会职务:</p><p class="ql-block">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玉石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全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中国工艺美术玉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p><p class="ql-block">佛山平洲珠宝玉器协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广东省玉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副会长</p><p class="ql-block">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广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p><p class="ql-block">广东省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冯宗兵,1969年生,号松叶居士,别署驰父、秋岚,美术(书法方向)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国学高研班成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如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如东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法展览,曾获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嘉奖,南通市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等。《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学报》《青少年书法》《江海晚报》等多家报刊曾作专题介绍。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南通当代书法名家精品选一一一冯宗兵卷》。</p> <p class="ql-block"> 江国昕,字旭光,号江东墨舟,江苏如东实验中学资深美术教师。从事书画艺术创作四十年,专职书画教育教学三十六载 。少年时,喜书画,好文学。青年时致力于西洋画研习,尤善画伟人肖像。曾获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后主攻书法,楷从唐碑入手,兼画国画山水,于欧、褚、颜、赵研习颇深,又浸淫汉魏名碑法帖,博采众长,形成自己风格。其楷书清劲妍丽,行书雄强大度,草书碑帖交融,豪迈神奇。</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专会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国楹联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江苏省颜真卿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p><p class="ql-block">江苏紫金标准草书研究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邬小伟,男,1975年2月出生,江苏如东人,1994年毕业于南通大学美术学院,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技术能手、南通市青年美协副主席、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第六期“四个一批”人才、如东县美协副主席、如东县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一等奖,2014江苏省农民画大赛金奖。</p> <p class="ql-block"> 罗彬,1968年生,从事面塑制作20余年,作品灵动逗趣,多次代表南通市非遗项目在国内外展演并获奖。2013年被评为南通面塑市级传承人,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p> <p class="ql-block"> 姜扣琳,1955年生,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园林与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如东县花木盆景协会秘书长,如东县掘港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蠙城非遗文化传习所”创办人,“修身盆景”创始人,“格古知行社”发起人,县老年大学植物盆栽班、古玩欣赏班教员。其盆景和楹联作品多有刊发,盆景作品在全国及省市县多有参展并获奖。其黑剪刀盆景系列文章在《中国盆景赏石》杂志刊载和多家公众平台发表转载。紫砂古壶于2015年在陶都参展,紫砂古盆在全国专业论坛获奖,10件藏品录入《如东县志》、《笔香墨韵扶海潮》等书籍,4件藏品被县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吴延卿,号听石庐主。1945年生于如东丰利,自幼爱好诗文书画,尤嗜书法。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县各级各类书法展赛并有获奖。例如: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2009、2010年第二、三届中国重阳书画展获奖,2013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特等奖。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书法报签约书画家,如东县书法家协会顾问。</p> <p class="ql-block"> 刘剑锋,男,1986年出生于江苏如东。</p><p class="ql-block">2009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08加入中国共产党,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风筝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南通风筝哨口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自幼年起由于家人喜欢放风筝便自小痴迷于风筝,对风筝不断的专研、创新,多次参加大赛,获得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三等奖,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获得“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确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p> <p class="ql-block"> 吴文灿,1952年1月生于如东。大专文化,工艺美术师,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农民画家。曾在如东县文化馆创作了数十幅美术作品,参加国内外画展并多次获奖。其中《垦区新花》参加了1975年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三幅作品被江苏美术馆收藏。曾在中央工艺美术院深造,师从吴冠中、韩美林等名师。</p> <p class="ql-block">1975年创作《垦区新花》,参加全国美展并为国家美术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 许诚忠,1945年生,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东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作品多次在省市县参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 罗文铭,1954年生,现任如东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在省市县参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 秦小定,1949年10月出生。1965年插队农村,先后毕业于如皋卫生学校和南京医科大学护理自考大专。退休前任掘港中心卫生院总护士长,古池社区卫生服务站长。多年获县政府嘉奖,优秀护士称号。退休后获十佳孝顺儿女,省节能环保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3年在县老年大学学习剪纸,2018年开始,剪纸作品在全国老年大学艺术大赛获金奖,在国际老年大学艺术大赛中获一等奖,在30省市自治区老年大学艺术大赛中获二等奖等等。</p> <p class="ql-block"> 曹振华,1939年9月生,如东县文化馆馆员,1999年退休。现为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如东印社社员,如东县创新研究会会员。其“竹葫雕刻”多次在省市级展演并获奖,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出国展览并在国内报刊发表。</p> <p class="ql-block"> 姜海峰,1971年生,硕士学位。现为如东县花木盆景协会会长(法定代表人),南通鼎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热心盆景赏玩和古盆收藏。藏品多次参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 吴秀泉,1964年9月生,现为国家工艺品雕刻二级技师,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南通市和如东县非遗传承人,南通市和如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秀泉红木艺术创作工作室”创办人。作品在江浙沪、广东、琛圳多次参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 吴秀海,1968年8月生,家承父业,从事竹木空竹制作20余年,现为如东县空竹协会会员,如东县非遗(空竹)传承人。有四层、六层红木空竹,双层空竹、异型空竹、单头空竹等作品被常熟市空竹博物馆收藏。近年多次参加各项非遗活动。</p> <p class="ql-block"> 王晓晴,女,1957年生。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如东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如东县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擅长散文创作,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两百余篇,出版《晓晴文集》、《闻鸡起舞》,作品多次获奖,曾有散文荣获中国作家协会评比一等奖。对“非遗太极”颇有心得,2019年1月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p> <p class="ql-block"> 顾建宁,男,1961年生、江苏如东人。</p><p class="ql-block">业余爱好工艺葫芦传统制作。集雕刻、彩绘、烙画、掐丝珐琅等手法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花语,出生于江苏如东。自幼爱好传统文化,十九岁考入北京某艺术学院。在京城工作十九年,为著名国际4A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并在其间创立“云上茶院”,传播中国茶道以及琴、书、画。古琴研习于2004年启蒙于青年古琴家巫娜女士,后师承虞山琴家王力刚先生,改钢弦为丝弦,学习虞山吴门丝桐,并得古琴大家汪铎先生指益。2017年回归故土,创办“呦鹿书房”,致力于古琴丝弦传习。</p> <p class="ql-block"> 沈素兵,男,1965年7月生于如东。高级教师,童店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社会事业发展先进个人、江苏省教育厅教育评估院专家库成员,主持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一个、南通市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一个,蠙城非遗文化二代传人。近3年来,童店初中先后获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市文明校园、市新优质学校,已连续多年在义务教育综合评估中总分列全县前茅,多次承办市、县教育教学现场推进会,先后接待陕西汉中,南京、无锡等地来宾考察观摩2000余人次,学校6次在市以上专题会议作工作经验介绍。 </p> <p class="ql-block"> 徐爱莲,女,1975年生于如东。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国家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国家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高级思维导图训练师,如东县青年宣讲团成员,如东县未成年人家长亲职教育教师 ,“艺善享·如东万千”读书会创始人,如东县“最美阅读推广人”,2020年万千读书会在25名义工共同努力下,举办公益演讲57场次。她的教育理想是: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鲍玉建,女,1966年生于如东。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生活化讲师、如东橘子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擅长领域:短程整合式心理咨询、婚姻情感关系咨询、沟通技巧咨询、学习力底层能力提升咨询。</p><p class="ql-block"> 公益活动:为校外教育辅导站作健康教育和红色教育演讲。</p> <p class="ql-block"> 宋明明,江苏如东人,1949年出生。中国摄影家著作权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南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如东县摄影家协会会员。2003年于如东农商银行退休,助理经济师。</p><p class="ql-block">退休后爱上了摄影,2011年开始在如东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多年来获得摄影竞赛大小奖项40多次。2018年作品《漁家人》被中摄会“大众摄影杂志”录用。5次获省以上摄影竞赛奖,2017年作品《巨人屹立葵花园》和《收获》在“东湖杯”首届中国大豫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中入选。2014年作品《春到浅水湾》《老有所为》《园梦》在江苏省摄影协会举办的“印象 南黄海, 美丽新如东”,旅游风光摄影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其中,巜春到浅水湾》和《老有所为》两幅作品被如东日报录用。2018年作品巜楼市》在南通市影像记忆40年摄影展中荣获二等奖。2016年作品巜拼茶欢迎你》巜古塔》在南通市摄协会举办的“水韵南沙,五彩拼茶”摄影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古镇晨韵》巜闲庭信步》巜挑花担,迎花鼓》荣获优秀奖。2015年作品《作业》在南通市老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入选。2016年作品《一成长梦,爱相随》在南通市“福彩杯,民政魅力行”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关爱》荣获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 陈曙梁,1957年生,中共党员,中专高级讲师。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县电大副校长、新疆伊宁县第二中学校长。南通市第11、12届人大代表。爱好赏玩和革命文献资料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陆翠萍,女,77岁,爱好书法尤擅铁线篆。</p> <p class="ql-block"> 姚银松,1968年生。如东县文广传媒中心总编室主任。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福建文学》、《新华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及新闻作品多首(篇),1991年出版诗集《生命舞步》。如东民间文化丛书“绘画舞蹈”卷收入大型组诗《江海大地新民谣》100首。热爱书画收藏,收藏江苏当代名家书画作品100多件。</p> <p class="ql-block"> 徐继康,男,1973年生。爱好文史,雅好收藏(以清代文人字画为主),现在如东县文广传媒中心工作。其涉及如东地方文化和收藏的文章多有发表,著有《文园古丰》。</p> <p class="ql-block"> 曹华,1957年3月生,曾任如东县图书馆馆长,主编《如东民间文化丛书》,出版《刘宝泰函稿》、《刘宝泰楹联》等书集。喜爱古玩艺术品二十余年,并有藏品录入《如东县志》。</p> <p class="ql-block"> 张武俊,1943年生,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外语教学,后从事教育行政工作,任县教育局普教科长。退休后开始研究地方文史资料,先后参与编撰《如东大观》《如东民间文化丛书》《如东县政协志》等。部分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现任县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教育关工委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 李兵,1974年生于江苏如东。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紫檀文化研究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旧家具修复技艺),南通市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南通红木家具协会理事长。擅长中国明清家具修复与家具设计、制作,其作品多次获市、省、国家级大奖。</p> <p class="ql-block"> 顾炜,男,1970年8月生于江苏如东,高中文化,古玩艺术品职业人。</p><p class="ql-block"> 1992年起爱上古玩行业,专职从事古玩艺术品的收藏、经营和鉴赏,尤其擅长以收藏、鉴赏明清宜兴紫砂器而小有名气。经常参加紫砂行业的各种活动,藏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获得业内好评。如今有志与同道为抢救性保护传统民俗物品贡献一己之力。</p> <p class="ql-block"> 姜海东,1965年4月生。现为中铁奥莱特首席技术官,混凝土外加剂专家,高级工程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在沪通长江大桥29号墩施工中解决疑难技术获奖。业余爱好收藏,尤喜新疆和田玉及沉香文化。</p> <p class="ql-block"> 花红军,1970年生,博古斋主人。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东县书法家协会理事;如东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3年7月创办“小花书画室”,兼职从事中小学生书法、绘画培训。喜爱古玩艺术品收藏、交流,颇通鉴定,并有藏品录入《如东县志》。</p> <p class="ql-block"> 张振环,男,中专文凭。1948年10月生于如东,1968年应征入伍,1970年提干,1979年转业如东邮电局,1998年转至移动公司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时就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拍照冲洗全部自己动手。退休后在县老年大学专学摄影,作品多次被报刊杂志录用并获奖,代表作品入围国际摄影奖。业余爱好收藏和飞机模型研究,并有两项发明专利。</p> <p class="ql-block"> 张祖彪,1951年8月生,大专文化,如东县公安局退休干部(原任特警大队长)。2000年开始收藏钱币、铜器、杂件等。</p> <p class="ql-block"> 李青松,1949年生,怡志轩主。幼承家训,爱好金石书画,收藏文玩三十余年。多篇文章发表于《安徽钱币》、《南通钱币》杂志。并有藏品收录于《中国收藏》、《笔香墨韵扶海潮》等书刊。另有四件历史信函被如东档案馆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 吴海霞,女,1983年出生,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教师,多次获如东县政府嘉奖,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师德先进个人。2018年参加高新区非遗传习培训班,多幅作品获一等奖,并获优秀学员称号。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多组织辅导学生开展剪纸活动:盐垣社区公益课堂剪纸活动,我们的节日——留守儿童话团圆剪纸活动,缤纷假期暑期实践剪纸活动,重阳节走进九总敬老院剪纸活动等,获非遗传习先进个人称号,成为“传习会第二代传人”。</p> <p class="ql-block"> 鲍德泉,1945年生,南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省市县参展并获奖。</p> <p class="ql-block"> 顾学宏,1967年生,自幼喜爱书法,1988年在县城参加工作,经常到文联和文化馆观摩书法展览,业余时间认真刻苦练习书法。近年来受曹振华老师影响,在研习书法的同时学习竹、葫雕刻和篆刻。</p> <p class="ql-block"> 马建,1948年生,如东县非遗传承人。风筝哨口制作已有四十多年,其技艺娴熟、作品深受广大风筝爱好者喜爱并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尚未提供简介和作品的人员如下:胡恩泉、张德彩、周庆</p> <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22日下午,在县人民公园举办“创建文明城市,传承非遗文化”炫彩之夜大型户外活动开幕式上,县、区领导为“蠙城非遗文化传习活动中心”揭牌,向首批高级顾问和传授人颁发聘书。书法名家谢骏现场为中、小学生讲演、点评书法;红木雕刻名家高爱华、竹葫雕刻名人曹振华、剪纸艺人秦小定现场向学生传授技艺;县图书馆向有关学校赠送《如东民间文化丛书》;其他高级顾问和传授人均有作品展示并接受小记者采访和观众咨询。(详见活动报道1至5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非遗技艺培训初级班,主要为各中小学培训教师。第一期开设五门专业课:书法、绘画、雕刻、盆景、剪纸。每班收学员10至30名。授课和参训均为公益活动,授课材料由区关工委准备和老师、学员自备。</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修炼艺术的基石,艺术却是引领文化的明灯。 当你暂时离开课堂,聆听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可能会顿然开悟!通过培训学习,博览传统文化,掌握基础技艺,拓展审美视野,增强自身修养,实现文化、艺术、审美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 2021——2022年主旨:“非遗文化中国梦,经典品牌红色年”</p><p class="ql-block"> 围绕“同心报党恩,喜迎二十大”主题,展“三新”、办“三红”、创“三传”。</p><p class="ql-block"> 展三新:挖掘新潜能、发展新能人、创建新平台;</p><p class="ql-block"> 办三红:红色校外辅导站、红色实物讲习堂、红色藏品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创三传:非遗传承、耕读传家、红色传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初小结近四年来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四年来开展各种公益传承活动一百五十余场;公益培训学校教师和居民近二百人,培训青少年儿童千余人次;无偿捐赠民俗藏品和非遗作品一百余件;传习会成员的作品和公益事迹在省市县媒体、杂志多有刊载和报道并受到社会各界好评。</p><p class="ql-block"> 1.2018——2019年举办“非遗授渔”书法、雕刻、剪纸、盆景、国画教师培训班,培养结业了三十名“二代非遗传人”,在各学校组织学生传习,两年实现“非遗传习三级跳”。</p><p class="ql-block"> 2.2018年协助“五老”代表吴文学,策划“稷居”创办农耕文化园。2020年开展“耕读传家”校外教育活动,受到《学习强国》推介;2021年承办“扶海书香——读书节”活动再次受到《学习强国》推介。</p><p class="ql-block"> 3.2020年吴延卿、张振环、罗彬(何剑华已故)等五人的作品在江苏省《火炬》杂志刊载;谢骏、姜扣琳、高爱华、秦小定、曹振华、吴秀泉、吴秀海、刘剑锋、梁新华、宋明明、吴文学等人参加非遗传承和耕读传家活动的图片(10幅)被南通关工专题片录用;</p><p class="ql-block"> 4.2020年掘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举办的家风家训传承活动(传习会秦小定、姜扣琳等人参加),受到《学习强国》推介。</p><p class="ql-block"> 5.2020年开展本土文化进校园活动,顾炜、姜扣琳、姜海峰捐赠民俗藏品近百件(套),徐宗华、高爱华、吴秀泉、吴秀海、曹振华、刘剑锋等人捐赠非遗作品13件(套),受到县市媒体推介,同时助推童店初级中学修身教育、特色教育成为县市省品牌。同年春节疫情初起,传习所姜海峰、姜扣琳商量,在盆景协会和传习所组织捐款22450元。</p><p class="ql-block"> 6.2021年开展“庆建党百年,传红色经典”活动,15人创作“红色非遗”作品一百余件,进校园、走社区、下工厂、到军营展示宣讲。同时与盐垣社区联合创建“红色作品藏品陈列室”,60多件红色作品(藏品)长期陈列宣传教育。</p><p class="ql-block"> 7.2021年南通关工三十周年,“非遗文化传习所”作为品牌亮点被写进《南通关工志》。</p><p class="ql-block"> 8.2019年在童店中学修身教育中首创“修身盆景”,2021年非遗盆景项目与县博物馆成功举办“蠙城之韵”盆景古盆展览,并让“修身盆景讲堂”成功走进县老年大学。</p><p class="ql-block"> 9.2018—2021年,秦小定的剪纸作品两次获全国老年大学剪纸作品一等奖;罗彬的面塑作品分别获全国金奖和纪念奖;姜扣琳的盆景作品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p><p class="ql-block"> 10.2019—2021年,刘承林、徐宗华,高爱华等人,分别升级为江苏省技能大师、南通市工艺美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11.仅2021年,林韵堂主人刘承林,斩获全国、省、市、县各种成就及荣誉10多项。</p><p class="ql-block"> 12.2022年,传习所与街道教育联络组、社区教育中心在童店初级中学联合举办“献礼二十大 创优五彩城”陈列室。20多位老师的的“五彩”非遗作品、藏品长期陈列。</p><p class="ql-block"> 13.2022年暑期,传习所与灯塔社区、港南社区联合举办“非遗传习”活动,其现场视频参加江苏省校外教育视频竞赛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14.潘宗和老师的绘画作品“祖孙故事”,在省级“火炬”杂志刊载。</p><p class="ql-block"> 15.2022年,传习所姜扣琳、高爱华、吴秀泉等人,作为新界层人士受到统战部门的追踪报导。</p> <p class="ql-block"> 潘宗和,1937年—2023年。江苏如东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县文联副主席,文化馆馆长、书记等职,副研究馆员。书画作品多有发表、参展、获奖;部分精品先后赴十多个国家展出;行书长卷在全国展出后编入《中国书法全集》;1973年创作的国画《平凡的岗位》入选中国美展,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多种形式出版发行;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退休后有百余作品六次入编有国家名片之誉的《中国邮册》,并由中国邮政发行。</p> <p class="ql-block"> 潘宗和先生去世后,后人遵其遗嘱在其原住宅创建“潘宗和书画陈列馆”,供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非遗传习所展板:</p><p class="ql-block"> 一、2023.4.(马小现场制)</p><p class="ql-block"> 1.铁皮架绿袋画片宽85Cm,每只100余元。</p><p class="ql-block">传习所简介,罗斌,顾建宁(高爱华、秦小定各自带回)</p><p class="ql-block"> 2.铝合金高档连画片收卷式(后补,略小)。</p><p class="ql-block">格古知行社,高保国,秦静,吴文灿,吴文学,姜添耀,姜扣琳,马红梅</p><p class="ql-block"> 二、2022.12.(县老年大学文化艺术节制黑袋铁皮架画片宽65Cm)。</p><p class="ql-block">修身盆景简介。</p><p class="ql-block"> 三、2018.10.(人民公园活动制铁皮架黑袋画片65Cm)。</p><p class="ql-block">冯宗兵,姜海峰,吴延卿,邬小伟,花红军,马建,王晓晴,曹华,鲍德泉,顾学岩,许诚忠,张武俊,(何剑华已故)</p><p class="ql-block">被高爱华带回:高爱华,姜扣琳,秦小定,罗彬,曹振华,吴秀海……</p> <p class="ql-block">《林艺轩轻风》:</p><p class="ql-block"> 社会的进步,是在古人的经典基础上开创时代的经典;而不是抛开传统翻花样,更不能让西方的妖风卷走自已的根……</p><p class="ql-block"> 非遗技艺十年磨一剑——“越老越值钱”,公益传承代代见成效——“越传越吃香”。</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有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事。其实一生只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明确为何要做,学会怎样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