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军之恋》 演唱者:程桂兰</h3> <h3>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常年战斗在祖国的崇山峻岭,文化生活匮乏,为了滿足基层部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铁道兵部队在师和团一级都建立起了文艺宣传队为在修建铁路沿线各铁道兵部队进行演出。
原铁道兵八師三十七团宣传队就是这样一支深受广大铁道兵指战员欢迎的一支文艺宣传队。根据原宣传股干事周其麟及宣传队何 翔同志提供的照片和记忆,并通过文字说明,叙述该宣传队在部队从云南到四川,又经陕西到河北,从成昆线转战到襄渝线,从襄渝线转战到通辽线的经历。宣传队从成立之日起,先后为部队演出了数以千场自编,自导,自演,歌颂英雄铁道兵先进事跡的歌舞说唱节目。如歌颂英雄陈滿祥龙川江舍己救战友,陈三战塌方,身残自坚的英雄壮举及时代的正能量,激励和鼓舞着铁道兵广大官兵的热情,深受部队官兵热爱和喜欢。宣传队从歌舞说唱节目到演出现代京剧沙家浜,从隧道工地表演到连队为炊事班演唱,深受战士们喜欢。极大地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推动了部队的精神文化建设。</h3><h3>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只为祖国建功立业的铁道兵部队,虽然早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序列中消失了。但铁道兵的精神永存在祖国大江南北,回想在部队的日日夜夜,那绿色的军旅生涯,让每一个曾经战斗在一起的战友们倍感思恋。今天我将这些老照片献给为部队精神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宣传队的战友们,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激情芳华,艺展军营的岁月。</h3> <h3> 一九六二年铁八师师部在安徽和县举办的手风琴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均来自八师所属各团的战士。这也是为基层各部队培训的文艺骨干。<br></h3> <h3> 铁八师三十七团干事周其麟(右2)在手风琴培训班上。<br></h3> <h3> 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常年坚持下部队,为战斗在施工第一线的广大指战员演出。<br></h3> <h3> 早在一九六四年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在湖南长沙首次参加了由铁道兵兵部举办的文艺调演并取得较好成绩。时隔几年后及一九七零年又代表铁八师参加由铁道兵兵部在北京召开的铁道兵基层文化工作交流会(即文艺调演)。在参加调演的二十多支各师及直属单位文艺宣传队中,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脱颖而出,并与其他两个兄弟师部队宣传队留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二十一周年,并有幸在天安门金水桥前参加部队兵种方块的文艺表演,并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其间还到国防部进行了汇报演出。由于演出节目受到铁道兵政治部的表扬,加之宣传队不少战士耒自地方业剧团和文化单位。所以演出的节目接近专业水准。宣传队高水平的节目演出深受地方和部队的欢迎,给部队文化建设和活跃部队文化生活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br></h3> <h3>这是一九六四年三十七团宣传队在湖南长沙参加兵部文艺调演后的合影
<br></h3> <h3> 转战成昆线后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宣传队在云南元谋的合影<br></h3> <h3> 这是我到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后与宣传队部分战友在云南元谋的合影 <br></h3> <h3> 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随部队转战到四川后在四川万源县为地方演出。<br></h3> <h3> 一九七零年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代表八师参加兵部在北京举行的文艺调演期间,在天安门广场的合照。<br></h3> <h3> 铁八师三十七国宣传队加兵部文艺调演,这是带队的师团领导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合影<br></h3> <h3> 回部队后又下连队为战士们演出,这是在下连队演出途中。</h3> <h3> 特别是一九七一年,在革命样板戏盛行的年代,各地都在学演革命样板戏,各部队宣传队也在学演样板戏,由于学演样板戏难度很大,大多数宣传队都是演出片段,选场,或清唱表演,演出整台样板戏的宣传队少之又少。但铁八师就有两支宣传队演出样板戏全剧,铁八师师部宣传队演出的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全剧和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演出的京剧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全剧。这在铁道兵部队团宣传队唯一一支能演样板戏全剧的宣传队。<br></h3> <h3> 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在受命排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期间。受到部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从人员的抽调到经费的落实,从开始的学习到排练演出,都给予最大的关心和支持。并派宣传队组建的《沙家浜》剧组的主要演职人员到万县京剧团学习。这是学习结束后与万县京剧团(现重庆万州区)的老师们的合影。</h3> <h3> 《沙家浜》第一场接应:中郭建光:何 翔饰,阿庆嫂:夏克娜饰。</h3> <h3>第二场,转移中的沙奶奶:肖淑云饰。</h3> <h3> 《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中的刁德一:杨再德饰,胡传奎:王金生饰。</h3> <h3> 《沙家浜》第五场,坚持中的郭建光:何翔饰。</h3> <h3>《沙家浜》第五场坚持中的新四军伤病员:由陈惠英,苏汉光,李才德,李建松,何建春,郭宝山,高贤栋,薛传友,雷泽林,田双跃,等扮演。</h3><h3><br></h3> <h3>第六场,授计中的陈书记,由曾凡深饰。</h3> <h3>第六场授计中的沙七龙:梁玉州饰。</h3> <h3>斤敌一场中的胡传奎</h3> <h3>斥敌场中的刁德一</h3> <h3>斥敌一场中的阿庆嫂</h3> <h3>奔袭一场中的郭建光</h3> <h3>聚歼一场中龟田的扮演者:邰玉和,刘副官扮演者:刘玉林。</h3> <h3>尾声:聚歼一场中的胜利场面。</h3> <h3>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排练演出样板戏《沙家浜》的过程中受到部队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时任三十七团政委周学进非常关心宣传队样板戏《沙家浜》的排练,从人员的组成到地方京剧团的学习都非常关心,当时由宣传股干事周其麟负责全面工作,由宣传队何 翔任导演,负责排练和训练演员,还担任剧中郭建光角色的重任,最后在全体宣传队队员的努力下,宣传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学习到排练用了不到两个月就为部队演出了。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演出的《沙家浜》从演员阵容,到舞美服装,从唱念做打到音乐灯光,与专业剧团都不差上下。在整个襄渝铁路沿线铁道兵部队和地方上都晓有名气。
<br></h3> <h3>这是三十七团政委周学进全家照,宣传队能排演《沙家浜》离不开周政委的关心和支持。</h3> <h3>《沙家浜》剧组的合照,由于宣传队部分老战士退伍,宣传队新老交替频繁,《沙家浜》演出于七二年结束使命,先后为部队和地方演出了近一百多场,深深地留在铁道兵战士们心中,难以忘怀。</h3> <h3>宣传队随部队转战到陕西紫阳,这是宣传队在紫阳县高滩镇部队所在地,参加部队辖区通车庆典现场。</h3> <h3>由于老战友退伍了,宣传队又来了批新战士,下基层连队演出是宣传队的使命。</h3> <h3>部队在陝西的任务完成后准备转战河北,这是宣传队在离开陝西前与铁道兵文工团及师宣传队领导的合影。</h3> <h3>这是宣传队部分队员在河北围场银镇团部所在地与团政治处,宣传股领导的合照。</h3> <h3>宣传队女队员,在施工现场为部队宣传鼓动。</h3> <h3>三十七团宣传股干事周其麟与宣传队何 翔在策划学习排演《沙家浜》前,在团部所在地四川万源县长埧豆坪的合影。</h3> <h3>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宣传队在《沙家浜》中扮演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陈书记和乐队的战友在重庆相聚。</h3> <h3>两位战友时隔四十多年后在成都重逢</h3> <h3>这是原铁八师三十七团宣传股翟股长与周其麟和重庆的战友在重庆聚会时的合照。</h3> <h3>为战友重逢干杯!</h3> <h3>宣传队女兵四十多年后在浙江湖州与周干事的合照</h3> <h3>向战友们致敬!</h3> <h3>在北京与久别的老领导,老战友相聚。</h3> <h3>与湖南的宣传队战友相聚在一起</h3> <h3>与《沙家浜》中叶排长的扮演者:苏汉光在一起。</h3> <h3> 忆往昔风华正茂激情涌,看今朝风流夕阳映山红。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将青春年华奉献给军旅文化的老铁道兵战友们,以步入夕阳之年,而如今战友们已成为最美的夕阳晚霞。本篇収集的资料不多,但其中的演出照及众多宣传队成员的集体合影由为珍贵。由于本篇收集的资料有限,特别是很多重要的往事和战友都没有编入美篇,为此,深感遗憾。此篇中只凭我和周干事提供的残留影像,加上文章的叙述做成美篇,以表对铁道兵八师三十七团宣传队战友们的怀念。</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