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行走……
从魔都上海一直走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
喜马拉雅群峰的千年冰封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桃花源里的格桑花映红大地,
江河之水源远流长 天地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珠穆朗玛峰,行走的过程有着北坡和南坡,不管此生是任何结局,每个人都为了寻求心中的“太阳”,披荆斩棘,在去珠峰的道路上不断的在攀登……
阳光是美好的,生命是美丽的……
我在前行的路途中见到生命的美德/生活的信仰/为理想直至终生的一批人们……
我在作品中便用心灵尝试着创作《我与太阳有个约会》… 从江南走到高原,又从高原走回江南,上上下下,慢慢行走了六个年头……
从现代到宋元,又从宋元到现代,上上下下五千年,来回淘了三遍,一晃便是三十五个年,弹指一挥间哦……
五十四个年头,就剩下了一片“白山黑水和一抹金色阳光”……
因为一片《江南》
因为一片《高原》
哦,我是中国山水画的粉丝,不折不扣的……
一张画完成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
我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殉道者,
或许一直“执迷不悟”,对着一张纸“发呆”
或许,涂涂抹抹,直到永远
黄山的早上,阳光升起,云海翻滚……
一路上,烟云缥缈间,奇松/怪石,忽隐忽现在其中……
黄山是我们师徒三代都喜欢的地方……
师爷刘海粟大师十上黄山 ,
仙师楼浩之大师晚年每年夏天都到黄山避暑
我嘛,把夏季画室搬进了黄山
我们三代都爱黄山…… 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我喜欢游历,我的第一次远行便是长江三峡……
瞿塘峡的壮观,水域的威力,深深地吸引了一个小女生的心……
源远流长中,又一次翻过了华山,来到壶口,见到了奔腾而来的黄河,又跑去了贵德,见到了平如镜面,蓝蓝的黄河水……
母亲河,课本中的图画,深深刻录在我的心头……
好哦,长江……
好哦,黄河……
我心中的高山流水……
四季时间,就如同纺织姑娘手中的梭子,不停转动,永不停息……
四季中的七彩,是日月凌空,洒满大地的金色阳光,普照着地球家园……
赤橙黄绿青兰紫……
地球家园,如同一块画布,日月如同七彩颜料,风雨雷电,如同画笔,在日历中慢慢展开,慢慢隐去……
《家园·四季图》系列,便由心而出,跳越于我的笔间,张开在我的纸上……
中国文化人的渊源
梅兰竹菊 我的心语
梅兰竹菊 夏日高枕,一觉为“知了”吵醒……
睁眼,便是一片“荷塘”……
因为《家园·荷塘图》,
一直穿行在西湖,八卦田的荷塘边,躺样在环溪莲花村300亩荷塘间,游于其中,开心快乐……
我的眼前,莲花朵朵一片……
含苞的,半露的,开放的,红橙黄紫白,粉粉的,柔柔的,温柔一片……
阳光下,出淤泥而不染,出水芙蓉…… 画随心出
——画家王滢山水画创作与品味
文/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 赵幼强 “书为心画,画为心印”这是汉代杨雄对书画艺术本质精典的论述,作为清四僧之一的山水画大家石涛主张“一画”即“心画也”,对后世影响巨大。所谓“心画”,简单的说是将自然万物的景象,通过胸中造化流露出来,变成可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其追求的是一种“以物喻人”、“以物抒情”、“以人格物”、“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从这一艺术理念出发,古今文人画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特别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精意于构筑“心境”与营造“心象”。文中介绍的女画家王滢,便是其中以此理念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文人画家。同时她作为海派大师刘海粟的再传弟子,著名画家楼浩之的入室弟子,擅长借鉴海派的创作手法,赋予传统山水画一种“古意”与时代气息并发的艺术品味,其山水作品作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画入心境”之美。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画家王滢认识的。今年夏日,应朋友相邀去浙江平阳考察,在那里遇识了王滢女士,她请我们到在平阳下榻的宾馆看她的作画和作品,一种清新和别具一格的山水画风格让我感到新奇。次日,大家又一起到黄山游览,途中和黄山上我又了解到王滢女士绘画经历和创作思想,她向我们谈起了她的艺术经历和绘画创作的思想,回到杭州我曾几次参观她的创作画室和欣赏其作品,期间交流了一些绘画艺术的认识,很是投合。了解了其人,观赏了其画,王滢女士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位成熟干练、创作旺盛、心高画远、江南才女画家。 现50出头的王滢女士, 80年代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后赴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前沿深圳特区,因学的美术专业,在那里搞设计和策划等,都很得心应手,在深圳10年的奋斗中,留下她辛勤策划和创作设计优秀作品和完成了一些可称颂大项目,将永远铭记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但就在她事业成功后,并没有选择留在深圳,赚更多的财富过安逸的生活,毅然怀着对绘画艺术的钟情和执着回到了杭州。并将她在深圳10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和结累的经验移入了她的艺术创作中。如策划项目中的一些经营思想,以及装潢中的精心设计布局等理念,应用到了她的绘画创作中。所以看王滢的山水画,具备了一种当年潘天寿先生那种擅于经营、驾于布局的艺术能力,在欣赏她的大幅山水画时,尤为明显。 走进王滢女士画室,书架上,除唐宋元明清学术画集齐备外,还有各种专门艺术画册和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画册等,一看就是一位重学术、重理论的文人画家。她不仅从书本画册上去汲取画画创作的营养,而且特别注意跑博物馆、美术馆看古今各种书画作品。曾有一幅辽宁博物馆馆藏的一级品《明文征明兰亭修契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她反复去那里看了多次。还有上海博物馆曾举办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苏州博物馆曾举办的《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王滢女士早早作了充分准备,带着事先做好的功课与笔者一同前往观摩。董源、巨然、马远、夏圭、黄公望、王蒙、沈周等名作让她流连忘返,照相机在她的手上一一记录下这些珍贵资料。望着她那认真观赏的治学态度,比较目前中国现实中有几多画家能静下来从事艺术的学术研究,在资本严重透支书画艺术背景下,画家更多的是忙于画画赚钱,能坐得住、沉下心来作学养的,实不多见,去博物馆看名作充实和提高画家创作能力的也许更少了。王滢女士那么做,得益于楼先生的教诲,应该是幸运的选择,因为绘画质量的优劣,终有一个标准,在目前社会浮躁的世态下,很多忽视艺术修养而暂时获利者,终究是一时之利,而王滢女士的治学、修养、画画 王滢女士曾邀我去杭州永福寺会馆看看刚创作完成的巨幅《新年祥云图》,当天工作虽然很忙,下班后我还是怀着敬慕的心情去观赏她的新作。巨幅《新年祥云图》,在一宽敞房间壁上安祥的悬挂着,远远望去山水气势恢宏,强烈冲击着人们视觉,画中层叠的山峰祥云萦绕,并辉映了整个山体峰谷之空间,寓意着祥云给自然人间带来的永福;布满山脊、嶙峋叠石的树木花草茂密葱郁,间有直泻的瀑布;依山缓缓的流水与隐于山间之河流,喻示生命万物蜿蜒不绝;画之右下方竹林茂盛,远近山林中掩映的佛寺,与祥云之意相呼应;整个画面寓意着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共处,生机无限,让人心旷神怡。此画蕴含了王滢女士对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精髓继承,平缓的山峰、山体轮廓,山上树石等采用点、短线和小块擦笔皴等为之,这些艺术技法都源于她对中国古代文人画大师董源、黄公望、王蒙、沈周等用笔用墨用皴的熟练运用,但王滢女士拟古而不泥古,在传统文人山水画尊崇“水墨至上”以外,大胆将色彩介入其画中,画面上竹的茎干叶子等用红褐色,树林花草也参以黄色,祥云敷以淡红色,寺院屋面是黄裼色,这些色彩合理而精彩的参入水墨画之中,使画面在保留传统文人山水画格调的同时,赋予了画面更强的视觉艺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楼) 主办单位:
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
北京《中华儿女》杂志
中国文化传承全国民族文化才艺展示系列活动组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
北京盛世艺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
北京陶然花园酒店
开幕式时间:2016年5月7日上午10:00时正
展览时间:2016年5月7日
展览地点: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楼)
地址:北京西城区文津街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