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葛洪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朱明洞景區,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牌匾由屠呦呦親筆題字。以葛洪文化、羅浮山中醫藥文化為基礎,該館主要以動畫、VR、4D電影等聲光電技術手段以及300余件歷史文物,主要展示葛洪夫婦生平事跡、著作、醫學的貢獻。以實物或體驗的方式將葛洪養生文化呈現在廣大遊客的面前,讓遊客親身體驗,為廣大遊客直觀科普中醫文化知識提供平台,並用手繪的方式充分展示葛洪中醫藥文化。</h3> <h3>博物館第三層主要介紹了兩位女性生平事跡及其文化成果。一位是我國第一位女針灸家、葛洪之妻鮑姑。</h3><h3><a href="https://mk.mbd.baidu.com/tys4997?f=c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鮑姑</a></h3> <h3>另一位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br></h3><h3><a href="https://mo.mbd.baidu.com/im82xbq?f=c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屠呦呦</a><br></h3> <h3>葛洪的中醫藥學著作《肘後備急方》,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提供研究靈感,幫助她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為解決治療預防瘧疾這一世界醫學難題作出貢獻。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h3> <h3>在葛洪博物館啓動儀式上,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教授的老同事,中國中醫科學院原副院長楊保華,現場將屠呦呦教授編著並蓋上親筆簽名印鑒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一書,贈送給葛洪博物館作為藏書。</h3> <h3>據瞭解,依託國家第四次中草藥資源普查,博羅縣將初步建立中藥資源數據庫,並納入全省及全國中藥資源數據庫,為全面、有效保護中藥資源,推進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br></h3> <h3>目前,該縣依託藥材資源豐富、傳承羅浮山「洞天藥市」歷史、全縣中成藥企業較多的優勢,計劃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省藥學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在羅浮山成立中醫藥研究所,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推動該縣中草藥資源的科學再度開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