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婺源归来不看村,位于景德镇东北面的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我们与老同学一家从景德镇驱车来到六十公里外的婺源,一路上都是淅淅沥沥的雨声。</p> <h3> 恰逢七夕,当然首先慕名来到天然鸳鸯的栖息地一一鸳鸯湖,由于并不是鸳鸯栖息的季节,大小情人照了张照片就匆匆赶往清华镇。</h3> <h3> 彩虹桥,位于清华镇,因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彩虹桥两岸,群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在这里树以溪水为镜,欣赏着自己的倩影。溪水因为树木、云影而富有情致。</h3> <h3> 夏日烟雨中的婺源,虽没有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金秋彩色的枫叶,但游人极少,不管是山峦田野,还是河流、村庄农舍,处处都被绿色环合,生机盎然,充满生命的热情与活力。<br></h3> <h3> 古老村落,或隐现于广阔的田园中,或倒映在清澈湖面,如同一幅柳绿花明的水墨丹青。</h3> <h3> 一条清溪从大山深处徜徉而来,哗啦啦流过村子旁,缓缓迈出山谷,奔向远方。<br></h3> <h3> 在婺源,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个村庄充满了诗情画意。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就像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br></h3> <h3> 婺源这里的山不高,隐隐地起伏,山上种植着大片大片的茶园,大彰山出产的婺源绿茶,是绿茶中的珍品,山恋把村庄环抱在怀中。婺源的水不深,潺潺地流出山谷,环绕着座座村庄。婺源的村庄小而宁静,百来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溪水边,勾勒出一幅幅山水画。</h3> <h3> 婺源县全县都是徽派建筑,“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特别是它的马头墙,呈品字形向上突兀而起,引伸出为官、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之意,形成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h3> <h3> 保存完好的青石板路沿着清溪笔直伸向村中。<br></h3> <h3> 徽派建筑的财神殿是必须要进一下的。<br></h3> <h3> 婺源古村大多都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自古以来文人辈出。<br></h3> <h3> 在风雨中,我们继续前行,踏进卧龙谷。(金庸笔下的卧龙谷)<br></h3> <h3> 走进卧龙谷,看到最多的是水的身影,听到最多的是水的声音。溪水是一条柔美的丝条,一个个彩色深潭在你的脚边,在你的头顶,盘桓狂吼。<br></h3> <h3> 卧龙谷,两壁险峭,蜿蜓深幽,一进谷口,传来的是水声,时而悠扬委婉,时而铿锵激昂;见到的是水色,洁白似雪,清碧如镜。在细雨的伴陪下,尽是水的气息在流动,尽是水的蒙柔在渲染。</h3> <h3> 细雨中漫步山间,呼吸着空气中那浅浅的茶香,体味那份久违的纯朴与恬静。<br></h3> <h3> 在婺源留宿体验一下徽派建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订的是紫阳镇上的一套别墅式的民宿,2搂4间套间两家人住正好。房间宽敞整洁舒适,设备完善,装修有情调,周边配套很完善,生活方便,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比我们好太多太多了。:</h3> <h3> 紫阳镇上所有建筑都是徽派的,连学校也是。江南民居青砖、粉墙、黛瓦、马头墙,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这里的中国风体现得尽致淋漓。</h3> <h3> 婺源的月亮湾位于紫阳镇与李坑之间,狭长的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如弯月,沿途路过月亮湾,留一张它的美景。<br></h3> <h3> 李坑的格局简单的说,就是一阁一庙一亭一桥两河两街,几处老宅子,很多店铺子。短短的小河,河水油腻昏黄,没有太多惊喜。</h3> <h3> 汪口也是婺源东线的徽州古村落,离李坑不远。开车路过汪口时,感觉景致不错,就随意拍了2张,做个留念。<br></h3> <h3> 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座落于婺源县,因其为前领导人的故里而闻名。欣赏这座古镇,要从“萧江宗祠”开始,沿着“江姓”的脉络去聆听故事。<br></h3> <h3> 古镇入口即是规模庞大的“萧江大宗祠”,据说是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尽显王室气派。祠堂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形态逼真,清丽高雅。</h3> <h3> 江湾古镇由于前领导人的故里的缘故现是婺源唯一的5A级景区,现商业气息浓厚,但仍值得去寻找的文化味道。<br></h3> <h3> 学一回前领导人,来个摆拍。</h3> <h3> 婺源,素雅淡然,安居独处,与世隔绝,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小溪蜿蜒而过,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流水让人魂牵梦萦。<br></h3> <h3> 婺源的篁岭景区地处石耳山脉,由索道空中进入村落游访,村落被周边数万亩梯田簇拥,层层叠叠的梯田衬托着错落有致粉墙青瓦的农舍,四季皆有各种的颜色,漫山遍野的大红、新绿、嫩黄……篁岭,这个云端上的村落,就连名字也颇有意境。</h3> <h3>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微派民古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整个山间房屋晒架上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绘就出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br></h3> <h3> 篁岭保存良好的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古村落风貌及民情民风,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从重叠叠,甚是壮观。</h3> <h3> 村落对晒秋怀有火辣辣的爱,把那丰收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出了生活的热爱,晒着对未来的向往。玉米晒出了黄金的色彩,菊花晒出了芬芳的情爱,辣椒晒出了热烈的情怀,红薯晒出了生活的蜜甜。<br></h3> <h3> 篁岭景区住着许多原住民,以前鲜为人知的山旮旯焕然成了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人家。据说来看的人多了晒不过来,干脆雇请专人负责晾晒,以保证大家都能看到这最美的乡村符号。<br></h3> <h3> 村落里的“天街”像一条长带将精典古建筑串接,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仿佛一幅缩写版“清明上河图”出现在眼前<br></h3> <h3> 婺源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与山水环绕的其他古村相比别有风味。<br></h3> <h3> 两座高大的钢索斜拉桥横跨在两山之间,在蒼翠的大山深处如两道彩虹,为偏乡僻壤增添了几分现代色彩。桥上铺设了玻璃棧道,走在上面让往来的游人心跳不已,名字很美一一垒心桥。<br></h3> <h3> 宏村座落于黄山市黟县,始建至今已有800余年。宏村保存着完好的村落形态,精典的徽派民居,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绕,如浓墨重彩,似泼墨写意,犹如一幅幅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画里的村庄”。<br></h3> <h3> 离开篁岭后,直奔宏村,那是一个徽派古村地属安徽了。夜宿在宏村的民宿,民宿是老三层房子重新装修的,古朴整洁舒适,长长的巷子,青石板的小路,雪白墙面黛色的瓦,下了大半夜的雨,滴哒的雨声伴着入眠,感觉宁静舒心。</h3> <h3> 宏村,雨后的清晨,空气中飘着飘渺的雾气,穿梭在宏村,白墙、青瓦、高高的马头墙,踏在青石条的小道上,伸出手抚摸两边高耸的山墙,淡淡的霉腐味钻入鼻中体会着悠长的历史的味道。晨光中,一池是碧绿的荷叶,衬托出湖边整齐的民居更显苍凉和悠远。<br></h3> <h3> 宏村的清晨云雾缭绕,犹如仙境。<br></h3> <h3> 古老的宏村,美丽的建筑,自然是得到各位美术艺术家的青睐,宏村是全国闻名的画家写生创作基地,无论是画中国画的,还是油画的,在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的约定,那就是一定要到宏村来画上一画。每逢春夏之交,来自全国各地学艺术的学生,架起一排排的画架,画出幅幅精美的画卷。</h3> <h3> 徽州的古村落都有着脱俗的气质,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守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依山傍水,像是中国水墨画中走出的地方,徽派的建筑更是极具特色。<br></h3> <h3> 南湖,月湖是宏村精华所在,人在湖边走,宛如画中游。<br></h3> <h3> 我们穿行在小街小巷,即使走进最偏僻的小弄堂,寻找当地的各种小吃美食,“好再来’的小烧饼,《舌尖上的中国》推介香煎毛豆腐,臭桂鱼,太平猴魁,麦芽糖,新酿的果酒……细细品味徽菜的特点,不过吃惯粤菜清淡口味的我并不太适应太咸且总带有霉味的重口味。</h3> <h3> 宏村因一部电影《卧虎藏龙》而闻名中外,不过正因为这样,这里给人感觉开发过度了。婺源,篁岭,宏村三个古村落相比,宏村更大气,篁岭更奇特别致,而婺源的恬静精致与自然风景结合更完美,我最喜欢的是婺源。</h3> <h3> 地处江西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留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民风纯朴,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存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让人来了就想留下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