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响应国家倡导的保护环境的主题,为配合省市提出的全域无垃圾的政策,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升华和践行杉树三班班级精神中“向善前行、向上生长”的班级理念,班级内将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h3><h3>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保护环境,从每一片垃圾开始;爱我家园,从每一次弯腰开始。</h3> <h3>活动内容:捡拾华亭县境域内主要街道的垃圾,并统计垃圾的种类、产生的人群和主要垃圾聚集地,并思考垃圾产生的社会原因,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寻找乱扔垃圾的原因,并形成报告的形式,并引发倡议书,通过宣传,努力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环保贡献积极的力量。</h3> <h3> 九点钟,太阳已经脱离温柔,正逐渐着迸发锐气。太阳光照在身上,像有股子热气袭来,人也总想逃到阴凉之处。在教室,班主任阐述了活动策划的想法、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要求,我们在学校青年广场前合影之后,从学校青年广场出发。出发之时,条幅绷直有力,班旗迎风招展,同学们激情饱满、斗志昂扬,谈笑声中雄赳赳跨出校门。</h3> <h3>我们沿着学校门前的道路朝前走着,由于集体走出校门、走向大街的活动我们还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同学们都比较兴奋,以至于我们走出校门很长一段距离却忘记出发的初衷,没有人弯腰捡拾垃圾,即使有些同学意识到了什么,可第一个弯腰需要很大的勇气。“是的,我们可是花儿年龄般灿烂美丽的生灵,我们是那种象牙塔中的佼佼者,可以沉迷于逻辑演绎中的严密,可以沉醉于唐诗宋词里面的艳丽,可以穿时尚的衣服舞动青春的风采,可真要在大街上捡拾垃圾,这就是要打破我们的认知。”直到在拐弯处,班主任把我们分成两组,分别是马路的左右两边,在班主任的督促下,我们不能再有理由逃避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不自然的弯腰。我们以为我们身子柔软,可弯腰捡拾可真不那么容易。</h3> <h3> 两道绿色的风景线分别立于街道的两边,沿着街道两边顺势而下。绿的衣裳、红的条幅,几十个人一起齐刷刷的弯腰,眼睛像探照灯般探寻着垃圾。路人会诧异,会看我们在干什么?循着我们的身影他们又会看到我们的条幅:“保护环境,从每一片垃圾开始;爱我家园,从每一次弯腰开始。华亭一中杉树三班宣。”恍然大悟,原来是宣传保护环境的。不都是赞许,或许有不屑、麻木、视而不见,甚至有嘀咕我们吃饱着撑着没事干,可无论如何,只要他们看到了,或许他们再扔垃圾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点犹豫。当然会有很多赞许,这也让我们心中甜蜜,可这赞许绝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弯腰扔去、也弯腰捡拾。</h3> <h3> 刚开始,我们眼中的街道却异常的干净,没有飘飞的塑料袋、没有绊脚的矿泉水瓶、没有风中起舞的废纸屑、没有柴草树叶,我们纳闷,垃圾去哪里了呢?我们还会以为,人们的素养提高了,真的没人乱扔纸屑垃圾了。可我们又不难发现,每隔几十米远就会遇到一位穿着红马褂的大娘或者大爷,他们一手提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正弯腰打扫着。再细看,垃圾并没有全部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蔽。手轻轻拨开绿化带的草丛会发现隐藏的塑料袋,在花园的道沿下会有很多烟头,在冬青的根部隐藏很多废纸,在花柏球的球顶会有彩色的广告纸飞扬,西瓜皮、苹果芯、梨把把、雪糕棍棍这些时兴的垃圾也赶来凑热闹,横七竖八的躺在道沿上等待我们捡拾。</h3> <h3>很多同学很热心,他们不仅捡拾垃圾,还主动大方的与环卫工人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垃圾的种类;</h3> <h3>最美宣传者——薛欢</h3><h3>交谈与询问</h3> <h3>分工与协作</h3> <h3></h3><h3>最美捡拾者——马静</h3>很多同学很用心,捡拾的很仔细,它会把草丛中的垃圾一个不拉的消灭掉. <h3>最美捡拾者——朱昊东</h3> <h3>最美捡拾者——贾宗瑞</h3> <h3>最美捡拾者——李琦</h3> <h3>最美捡拾者——潘莹</h3> <h3>最美捡拾者——吴兰琪</h3><h3>很多同学很专业,只见他们带着帽子、口罩、手套,既是环境保护的卫士,又是专业的捡拾者;</h3> <h3>最美捡拾者——刘亚萍</h3> <h3>最美捡拾者——孟玉璐</h3> <h3>最美宣传者——姚嘉诚</h3> <h3>最美摄影者——马馨语</h3> <h3>最佳拍档——李雯、李芙蓉</h3> <h3>垃圾重灾区</h3> <h3>最美宣传者——夏海霞</h3> <h3>最美捡拾者——宋雄利</h3> <h3>汗从脸上流下,流进眼睛却不能用脏手去擦;腰弯的次数多了,已经有点酸痛;脚走路多了,已经有点胀痛;骄阳依然越来越烈,考验着我们的意志;我们远离了娇气,竟在消灭一次次秽物时净化着身心。</h3> <h3>最美捡拾者——党荣荣</h3> <h3>最美捡拾者——吴兰琪</h3> <h3> 旗帜依然飘扬,我们依然欢声笑语。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小孩看到我们捡拾垃圾,竟主动的拾起自己脚下的垃圾扔进垃圾桶。看到垃圾,弯腰捡拾,放进随手携带的塑料袋中,这宛然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行动已逐渐成为习惯。</h3> <h3>最美宣传者——刘怡雪</h3> <h3>最美捡拾者——石尚岳</h3> <h3>向环卫阿姨致敬——李娟</h3> <h3>在一起就会了不起</h3><h3>最美捡拾者——张富康、周哲、岳娜、杨雪、张佳宁、张健宁、王彤、潘恩哲、郭潇、张志强</h3><h3><br></h3> <h3>最美捡拾者——兰建坤、陈小伟、李琦</h3> <h3>奇迹九组(宋雄利同学撰写的报告《从垃圾分类看居民生活》):</h3><h3><一> 街道垃圾以烟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吸烟者大多是中老年男性,烟头可以看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兰州烟,这种烟品牌普遍,其中以黄兰州最多,还有蓝兰州,这种烟价格不高,所占比例最大,除此之外还有少数黑兰州,这种烟每盒20元,吸这种烟的人群应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那么吸烟者中以中层水平消费者为主,还有少数低水平和高水平消费者。</h3><h3><二> 果皮类垃圾分布于街边沿路,草坪边,树下,实践中发现果皮没有腐烂,推断应是近两天所扔,扔垃圾的地方距离垃圾箱较远,总体而言,垃圾箱分布大体合理,那么,居民的环境意识的确有待提高了。垃圾箱附近20米,腐臭的垃圾在阳光的灼烧下气味更加浓烈,极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生活。</h3><h3><三> 塑料类垃圾比较常见,多数是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塑料袋用于装垃圾比较广泛,还有小吃后丢弃的小塑料袋。夏季天气炎热,但很少见到雪糕的袋子到处乱扔,吃雪糕人群多数为青少年儿童,实践中也很少见到零食袋等垃圾,可见青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是比较好的。</h3> <h3>李娟:各域垃圾不尽相同,马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大多遍布烟头,废纸屑;电缆线箱上有易拉罐,瓶盖;公交车站普遍有吃喝留下的垃圾,可能为乘客等车时制造;道路边的树丛中白色污染,果皮较多;树坑里的烟头常见;莲花湖公园里的游人留下的娱乐性垃圾普遍存在于活动区域内,小孩玩具零食居多;水果摊贩,小吃摊前有较多的白色塑料袋。并发现很多像烟头等小垃圾甚至在垃圾桶旁侧,据分析,可能有很多人并未养成垃圾入桶的习惯,对于失手未丢入的垃圾熟视无睹。</h3><h3>张富康:这些肆意破坏环境的垃圾,他们的大军主要有:烟头、白色塑料袋、零食袋、卫生纸等等,其中烟头最为猖獗,他们从各个方向进攻美丽的街道,其面积大到随处可见,此情此景,我在深思: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之多?答案就在路边的行人和停靠的车辆身上,他们会随手扔并且向车窗外扔,为垃圾大军扩大力量。</h3><h3>薛欢:一路上,我还有从环卫工人的口中了解到:店铺造成的垃圾难以清理,如修车厂的大垃圾箱旁常有大包大包的垃圾随意堆放,新店门口的鞭炮屑清理起来费时费力等。有时甚至会从马路上行驶的车窗外飞出各种垃圾,这些现象都应该让看到的人发起深思。环卫真的是一个起早贪黑的辛劳工作,每天五点半起,八个小时一轮班,早的话晚上九点半才能回家休息。他们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靠力气挣钱吃饭,我们更应该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h3><h3>罗斌江:城区内烟民众多,大街小巷之中烟头随处可见;随手乱扔垃圾现象较之以往已有一定改善,目前主要出现在一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或无垃圾桶可寻的人群;部分公交车站旁会有塑料袋、奶茶杯之类的垃圾;有些店铺举办活动鞭炮齐鸣,地上满是爆竹纸屑。</h3><h3>刘亚萍小组撰写的报告中谈到了心得体会:</h3><h3>态度由不好意思渐渐转为了情不自禁,脸上的汗水见证着我们的每一次弯腰,手中的垃圾袋承载着我们的每一次付出。或许一次弯腰无法带给我们什么名誉,无法为我们创造财富,但是,它带给了我们最质朴,最无华的切身感受,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简单,却又很难的思维方式——真诚。</h3> <h3>牛鹏程撰写的报告中写到:</h3><h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很大,人们往往喜欢在表面上说说环保这个活动,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弯下腰去捡垃圾。捡垃圾是件很让人丢面子的事,甚至觉得它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但是在做完这次活动后,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也许是亲身经历过了,也许······我投入之间觉得,捡垃圾变成了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看着一路走过去的路都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干净,内心甚是喜悦。当许多人在看我们捡垃圾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的眼神不是鄙视与不屑,而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和感激的眼神。</h3><h3>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城市清洁工人的辛劳,也明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的责任,我们属于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这个城市的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文明靠大家。我们爱社会这个大家,爱城市这个城市,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的爱护环境,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保护环境。</h3> <h3>吴兰琪同学在《社会实践报告之捡拾垃圾》的报告中写到</h3><h3>对于街道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街道较之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路面清洁,很少有大型垃圾出现。这让我不经反问:是人们的素质提高了?还是环保工作加强了力度?经过一路所见所闻,还有对环保工人的询问。我想我已经知道了答案,是环保工作加强了力度。</h3><h3>政府加强了对街道环境工作的整治,明显的改善了街道面貌。其次,环保工作加大工作量。经询问在大部分人还在梦乡的时候,环保工人已经开始工作了,而且在彻底打扫后,他们还需要不断的补救,清理新产生的垃圾。</h3><h3>反观人们的素质,因为街道的垃圾已经被环保工人清理干净,而绿化带的垃圾太隐蔽反而不太会被发现。但如若细心观察便会发现绿化带中的垃圾令人咂舌。其次树木旁的烟头也是一奇景,因烟头体积小且不易被发现而且数量极多,因此不出两步便会遇到烟头。这足以显示人们的素质还有待提高。</h3> <h3>最美捡拾者——郭潇、宋雄利</h3> <h3>优美的风景需要我们用爱去营造,和谐的社会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依靠爱去搭建。捡拾垃圾不仅是一种环保行动,更是一种构建文明的行动。</h3> <h3>向善前行、向上生长。我们不期待一次活动,能触动多少人,能杜绝乱扔垃圾的现象,能引来社会多大的轰动与变革,我们只是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多传播点正能量,尽自己最大努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生态文明环境,我们只能保证在我们能努力的范围内做好自己。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这个社会将会成为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h3><h3><br></h3><h3>杉树三班:2020届三班,其由四十五名农村学子组成。杉树三班由上海杉树基金会资助,是华亭一中有史以来的第一届杉树班,也是农村学生组成的一个实验班。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做向上生长的阳光学子,而在品质上追求善良。善良不仅是我们的名片,更是我们的品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