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人家

黄恒日(日日爱摄汇)

<h3>  <b>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的生活离不开牲畜。</b><h3><b> 哈萨克放牧人只要那有草,那就是他们的家,有一个简易的土坑就可以烤馕生活。淳朴憨厚的哈萨克人待人实在、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b></h3></h3> <h3>▲在新疆琼库什台哈萨克族一家人合影留念。</h3> <h3>▲哈萨克妇女正在制作面条。</h3> <h3>▲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每当冬季出猎,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草上,每次行猎,必会有所收获。</h3> <h3>▲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既是畜牧业的行家,也是捕猎能手。他们传统的捕猎武器,除猎狗外,主要是猎鹰。每当冬季出猎,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草上,每次行猎,必会有所收获。</h3> <h3>▲<font color="#010101">哈萨克族叼羊来由:据说是因为牧民们长期在大草原上放牧时,经常遇上暴风雨或者野兽来袭,羊群受惊失散,于是他们纵马赶去,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马背,驮回羊群中。 久而久之,这种别具一格的叼羊技艺在生产发展中演变为精彩绝伦的叼羊大赛。</font></h3> <h3>▲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当地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 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智慧的竞赛,既比勇敢,又赛骑术。</h3> <h3>▲哈萨克妇女利用精巧的构思,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用染配成各种色彩的毛线沿着布剪的图案,千针万线,把两层新毡缜密地缝制在一起。</h3> <h3>▲哈萨克妇女在居住点户外晾晒被褥。</h3> <h3>▲喀拉撒本”即“黑土肥皂”的意思,作为伊犁州哈萨克族七大文化遗产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昭苏七十六团哈萨克族牧民中得保护和传承,笔者有幸目睹用牛羊的油脂和骆驼刺、土荆芥两种植物混合烧成灰制作出来的肥皂全工艺流程。 </h3> <h3>▲哈萨克妇女缝合挂在毡房上半部的大花毡毯。</h3> <h3>▲劳作闲暇之余哈萨克牧民跳起“黑走马”(即哈萨克舞蹈)。</h3> <h3>▲哈萨克儿童在居住点外嬉戏、玩耍。</h3> <h3>▲哈萨克牧民在草原放牧。</h3> <h3>▲哈萨克牧民在羊圈里忙碌地剪羊毛。</h3> <h3>▲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造型别致,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毡房”。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h3> <h3>▲哈萨克牧民在搭建毡房。<br></h3> <h3>▲马匹的阉割手术可以使马儿有着更加温顺和稳定的性格,也比较容易对待处理与调教。</h3> <h3>▲在转场过程中读书写字的哈萨克儿童。</h3> <h3>▲途中偶遇两位骑士,一位骑着耕地用的黄牛,一位骑着现代交通工具,形成强烈的对比。</h3> <h3>▲哈萨克儿童在居住点外等待家人归来。</h3> <h3>▲哈萨克牧民正劈柴生火传统土制喀拉撒本”即“黑土肥皂”。</h3> <h3>▲新疆伊犁,哈萨克牧民土法烤馕,馕是新疆哈萨克牧民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h3> <h3>▲哈萨克放牧人只要那有草,那就是他们的家,有一个简易的土坑就可以烤馕生活。</h3> <h3>▲冬季雪村哈萨克族老人在烤馕。</h3> <h3>▲哈萨克牧民一家吃着丰盛的早餐。</h3> <h3>▲冬日雪村劳作归来的哈萨克牧民</h3> <h3>▲哈萨克妇女在挤牛奶。</h3> <h3>▲哈萨克妇女生火煮牛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