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不仅仅是葡萄熟了

唐金峰

<h3>说到吐鲁番,人们就会想起关牧村的那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游过吐鲁番才只道吐鲁番不仅仅只有葡萄熟了。</h3> <h3>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严格来说属于东疆。是全国著名的干热区,古称火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h3><h3> 土地总面积69713平方公里,总人口63.73 万人,辖1区2县,171个行政村。拥有若干举世无双的景点。</h3> <h3>由于行程紧,吐鲁番旅游只安排了一天时间。早餐后从乌鲁木齐出发,路过世界最大的风电厂——达板城风电站</h3> <h3>路途中阴雨蒙蒙,照片不太理想。</h3> <h3>东出乌鲁木齐不远,在博格达山北麓的一片绿州之中,有一个人工打造的古镇,就是达板城。一个小村庄因军垦战士王洛宾的“达板城的姑娘”一首歌红遍全国。一个小村进而达板城镇,进而乌鲁木齐市达板城区,人口4万。</h3><h3>歌曲的力量。行程紧不看也罢。</h3> <h3>盐湖,正在开发。据说胜过以色列的死海。人可以浮在水面。</h3> <h3>这里是有名的三十里风区,满地青色的砺石,公路上下行道相距几十米而设。隔不远建有横向避风道。曾有大巴车将整个车顶吹掉,车漆打光。火车吹翻。</h3> <h3>此地不仅寸草不生,泥土、沙子以及小一点的石子全部被风吹跑。路旁的绿植,是人工滴灌种植的,为的是减轻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加以竹片围栏保护才得以暂时存活。</h3> <h3>汽车爬上山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h3> <h3>翻过1000多米的博格达山脊,向南一路下坡,下降至0米左右的坡底就是吐鲁番绿州。</h3> <h3>吐鲁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土黄色和绿色相映</h3> <h3>维族民居</h3> <h3>吐鲁番地区特色的房子,下层居住,上层的凉房风干葡萄。</h3> <h3>有些凉房建在空旷的田间地头路旁</h3> <h3>人造景点,游客稀少</h3> <h3>路旁,大片大片的葡萄田一望无际</h3> <h3>交河古村位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亚尔果勒村,毗邻交河故城,占地20000余平方米,是一个展示维吾尔原生态民俗风情和交河历史文化的旅游景区,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院群。</h3> <h3>  景区内维吾尔民俗陈列馆与传统民居交相辉映,立体地展示了维吾尔人历史变迁、生产劳动、民居建筑、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风貌,其中不少是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地原生态文化展示。<br></h3> <h3>烤馕</h3> <h3>乐器</h3> <h3>居家</h3> <h3>铜艺</h3> <h3>街道</h3> <h3>典型的维族土质房屋</h3> <h3>院落</h3> <h3>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br></h3><h3>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以西约13公里的一座30米高的岛形黄土台地上, 因牙尔乃孜沟河水分流绕城下。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 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h3> <h3>交河生土</h3> <h3>交河故城保存千年,一是得益吐鲁番的干燥气侯,二是得益于生土。这种高钙土,遇水成胶,干燥后如石。</h3> <h3>该城采用是减地留墙的施工方法。也就是说各种建筑是古代人们在台地上,从上向下挖出来的,是人们在生土地上雕刻出来的城市。</h3> <h3>地下打井取水</h3> <h3>南城门</h3> <h3>道路</h3> <h3>官舍</h3> <h3>堡垒</h3> <h3>民居区</h3> <h3>交河故城寸草不生,却生长了一株巨大的野西瓜。原来是来此参观的游客们不断用矿泉水浇灌生长的。己成为交河故城的一大景观。</h3> <h3>大自然真是神奇的,透过镜头可以看到,城内寸草不生,城外河对岸郁郁葱葱。</h3> <h3>环绕交河故城行驶,仰望三十多米高的台地,寸草不生,河对岸的另一侧柳树成行,葡萄满枝。</h3> <h3>AAAAA级景点——葡萄沟。</h3> <h3>葡萄沟,位于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br></h3> <h3>景区内的葡萄架</h3> <h3>古树</h3> <h3>依据传说建设的房屋</h3> <h3>阿凡提的家</h3> <h3>扮演巴依老爷的老者</h3> <h3>巴依老爷豪宅</h3> <h3>能歌善舞的女孩</h3> <h3>农田里的葡萄架</h3> <h3>晾晒葡萄的房子</h3> <h3>木架子上很多刺,用于挂葡萄。放上大床可以承凉休息。</h3> <h3>午餐——新疆大盘鸡</h3> <h3>坎儿井——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h3> <h3>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h3><h3>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四周的山峰,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br></h3> <h3>葡萄沟从火焰山引水的坎儿井走势沙盘</h3> <h3>坎儿井的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br></h3> <h3>坎尔井一般用发起人命名。</h3> <h3>这条名艾斯卡尔.阿吉的坎儿井己使用了470多年。</h3> <h3>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仍然在造福子孙后代。</h3> <h3>火焰山,吐鲁番盆地的中北部,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h3><h3>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h3> <h3>听到过吐鲁番的朋友讲,吐鲁番热的让人受不了。有的时候宁愿在车上吹空调,也不愿下车游览。</h3><h3>巧的很,我们去的那天,阴天下着小雨,不过雨下到地上马上蒸发了。导游讲,吐鲁番降水极小,她当导游十多年,来吐鲁番无数次,这样的天气第一次遇到,特别是从未见过火焰山下雨。<br></h3><h3><br></h3><h3></h3> <h3>沙盘</h3> <h3>全景照</h3> <h3>师徒四人取经雕塑像。</h3> <h3>记入吉尼斯记录的温度计。</h3> <h3>维族小姑娘与她的小马</h3> <h3>留个影吧,新疆之行最后一站。难得的好天气。</h3> <h3>吐鲁番还有一处重要景观,中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一154.31米。在吐鲁番盆地的南边,距离太远,时间来不及,不能一睹芳容。小有遗憾。</h3> <h3>我们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吐鲁番。</h3><h3>吐鲁番是多样的,有厚重历史,有独有的文化,有举世无双的风景。吐鲁番不仅仅是葡萄熟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