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诗画》

潼关

<h3>  曾有朋友建议,去趟新西兰吧,那里到处有“诗画”。为此,我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今年8月初参加了中青旅的旅游团,踏上了南北两岛的“寻画“之旅。</h3><h3> 8月初,是新西兰的冬季,也是雨季,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但是去了以后才知道,只要“人品"好,这正是去那里旅游的最佳时段,为什么?请往下看。</h3><h3> (打开美篇看见你)</h3> <h3>  新西兰多山,南阿尔卑斯山横亘南岛的西部,从丘岭到海拔三千多米的最高峰,地势跌宕起伏。8月虽是雨季,但雨只在山下降,山上只下雪,并且雨多在夜间下,第二天往往是蓝天白云,于是便有了许多“新生"的“雪山”。它们虽不及喜马拉雅山那般奇峻雄伟,但也令人悦目、震撼。据地导说,除了冬季,是看不到这么多“雪山"的。</h3> <h3>  这是一处南阿尔卑斯山雪峰,我们在行车途经时正赶上日出,有幸拍到了这幅“日照金银山“。</h3> <h3>  风,搅动了山顶的云和雪。</h3> <p>  新西兰虽然是海洋性气候,但也有“万年冰川"一福克斯冰川。我们有幸遇到好天气,得以乘坐直升飞机直飞峰顶冰雪世界。</p><p> 以下图片是在直升机上照的,如果不看说明,您会以为这是哪里?</p> <h3>  令人想不到的是,冰川上竟有如此平坦宽阔的雪原。</h3> <h3>  冰川上的直升机停机场。(此图片系翻拍广告)</h3> <h3>  “湖光山色“是新西兰风景的特色,这里湖泊众多,大而深,就连新西兰的行政区划也是按照湖泊(水源分布)来设定的。那些蓝绿色的湖泊,象一块块宝石,映衬着蓝天白云和雪山,夺人眼目。</h3><h3> 遗憾的是,因为是随团游,时间和住处无法选择,那些令人眩目的湖上的日出日落无法拍到。</h3><h3> 蓝色通透的堤卡波湖,湖面的远处是南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库克山。</h3> <h3>  湖畔不远处,是著名的“牧羊人教堂",因我们去时游人很多,始终沒有找到好的拍摄位置,团队就要集合离开。</h3> <h3>  湖畔的野鸭成群结队,不惧游人。</h3> <h3>  湖边的朽木在向人们讲诉着往事…。</h3> <h3>  身在这样的景色中,人不免会触景生情。</h3> <h3>  秀丽的湖畔景色。</h3> <h3>  “米尔福德峡湾"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地之一,乘船游走在湾中,两侧是长满草木、陡峭的绝壁,那湾蓝色的湖水从翠绿的“高墙"中涌过,团团片片的白色云雾在上空缠绕,魅力奇特。</h3> <h3>  “峡湾”两岸有多处这样的瀑布,非常壮观。</h3> <h3>  两岸的山峰不时被云雾缠绕。</h3> <h3>  瓦卡蒂普湖畔伸进湖面的栈桥。</h3> <h3>  一只天鹅飞过湖面。</h3> <h3>  但是在雾气大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湖光"而不见“山色“,我们在蒂阿瑙湖边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形,反而因此拍出了几幅背景干净有味的片子。</h3> <h3>  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火山灰土质,为新西兰的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就了她的畜牧业发展。那片片广褒的牧场和成群的白羊、黑牛和花鹿等,绘出了“随便摄取便是油画“的美景。</h3><h3> 这是前往《霍比特人》影片拍摄景地游览时,在乘车中转站路边拍摄到的牧场景像。似碧玉上面撒下粒粒白色的珍珠。</h3> <h3>  新西兰城市都建有大片的绿地,为民众提供健身的便利条件。这是奥克兰市区的一片绿地。</h3> <h3>  奥克兰附近被称为“地热之城"的罗托鲁亚山上,肥沃的火山灰质土壤,滋养着茂盛的植物。</h3> <h3>  据说趴在草地上,能更好地欣赏奥克兰市区景色。😀</h3> <h3>  火山坑旁悠闲的游人。</h3> <h3>  蒙娜维尔庄园内景。</h3> <h3>  庄园内盛开的花朵。</h3> <h3>  应当说,新西兰最美的景色之一,当属《霍比特人》拍摄外景地一北岛的马塔马塔景区。当初,为这部梦幻般的传奇巨片的拍摄选中此地,不能不说是独具慧眼。</h3><h3> 景区的部分景色。</h3> <h3>  景区有许形态各异的“霍比特人”居住的小屋。</h3> <h3>  有的屋外挂着很考究的用品、饰品。</h3> <h3>  景区中有几棵据说已生长百年的巨树。</h3> <h3>  “霍比特人”个子不高,但他们的酒桶一点不小。</h3> <h3>  这座小房子房前有水车,应当是个作坊。</h3> <h3>  油画般的乡景。</h3> <h3>  景区为鸟类设置了许多“餐饮处",真是爱心满满。</h3> <h3>  新西兰有众多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植被覆盖率很高,旅游团专门安排我们行走其中著名的“美洲红木林步道”,在负养离子含量极高的林中散步,人都感觉年轻了不少。😀</h3> <h3>  树形笔直、树高参天的美洲红木。</h3> <h3>  几缕阳光不知如何钻进来,光顾丛林中的“精灵"。</h3> <h3>  “后起之秀"</h3> <h3>  值得一提的还有“毛利文化中心"的地热景区。炽热的地下水和蒸气使得景区云雾缭绕,置身其中,如入仙境一般。</h3> <h3>  此行顺带拍了一些人文片子,不是要点,但“基督城“的“纸板教堂"还是很有特色的。新西兰是地震多发区,2011年2月,这里发生了一次破坏力较强的地震,城区建筑大面积毁坏,185人死亡,原有的歌特式教堂也在地震中倒塌,但教堂内无一人伤亡。震后为了尽快重建教堂,有关工作人员根据资料请来日本“紧急建筑师”坂茂设计出“纸板教堂"。建材实际上并非纸质,而是水泥、木材、钢铁与纸共用加装聚酯屋顶合成,设计很有特色。</h3> <h3>  教堂正门左侧摆放了185把白色的坐椅,以此特殊的方式,纪念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h3> <h3>  教堂的屋顶及门饰。</h3> <h3>  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教堂中有这样椅背的椅子。</h3> <h3>  著名的“摩拉基大圆石"景区,位于新西兰南岛濒临南太平洋的奥马鲁镇。大圆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它们聚合磨滚成球状,又被“运“到了岸边,确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两只海鸥在礁石上歇栖。</h3> <h3>   海滩漫步。</h3> <h3>  “两眼泪汪汪",很像吧。😛</h3> <h3>  面对沧海桑田,人的心胸也许一下子能开阔许多。</h3> <h3>  一辆越野车驶上海滩,形成了一种莫名的对比…</h3> <h3>  临近返程的时间,突然想看看奥马鲁小镇。第二天特意起得较早,很幸运,拍到了艳丽的早霞。</h3> <h3>  路边有趣的广告牌。</h3> <h3>  与旭日争辉的街灯们。</h3> <h3>  天色渐亮,可以看到路边民宅庭院中盛开的鲜花,这是茶花?有朋友说是高山杜鹃。</h3> <h3>  桃花也开了满树。8月初,新西兰是冬春交替的时节,百花来迎春了。</h3> <h3>  街灯灯罩上,是海鸟们歇脚的好地方。</h3> <h3>  就要离开新西兰回国了,道声再见,堤卡波湖,再见,新西兰。</h3> <h3>  此篇特别鸣谢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和便利的郑导和司机白先生。</h3><h3> 8月初到新西兰,最好是自由行。因随团游,许多可遇不可求的景观不得不放弃,有些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