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摩洛哥对于我,一直与法国毗邻的摩纳哥傻傻有点分不清,直到2016年摩洛哥对中国免签后,看到关于它的消息多了,才开始渐渐了解,原来神秘的一千零一夜在那里,浪漫的卡萨布兰卡在那里,广阔的撒哈拉也在那里,于是心生向往,却也从未想过这么快就去感受。去年妈妈和我就曾想冲出亚洲,走时而签证来不及,所以只能去免签或者落地签的国家,这时,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就是摩洛哥,这个神秘多彩的国度。卡萨布兰卡、拉巴特的白色浪漫,马拉喀什的红色热情,撒哈拉的金色唯美,舍夫沙万的蓝色清新,都深深吸引着我,所以,摩洛哥,我来了!<br></h3> <h3>经过了17个小时的万里飞行,终于到达了第一站:卡萨布兰卡,我们熟悉它,是因为《卡萨布兰卡》浪漫的爱情,而摩洛哥人引以为傲的却是哈桑二世清真寺,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座海上清真寺,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看,它多么美丽又雄伟!<br></h3> <h3>清真寺的大厅可以用气派恢弘、大气磅礴、金碧辉煌来形容,确实值得卡萨布兰卡人骄傲!我和妈妈也都不约而同地拿起了手中的相机。<br></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在这里拍一组剪影特别唯美。</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层叠的阿拉伯拱门也很唯美!</h3> <h3>晚上去了“瑞克咖啡馆”,《卡萨布兰卡》里男女主人公重逢的地方,很漂亮的一个咖啡馆,柔和的灯光下,一杯普通的饮料也会变得别有一番风情。<br></h3> <h3>电影里的咖啡馆只是好莱坞布景,并不真实存在。在2004年,由《卡萨布兰卡》的影迷出资,模仿电影中的场景完美复制了瑞克咖啡馆,使我们才能在卡萨布兰卡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情怀。<br></h3> 我与同团的小胖弟弟正在优雅的环境中风卷残云地吃着晚餐。(太不优雅了!)<h3><br></h3> <h3>感受浪漫的氛围是重点,可以让我忽略牛排又老又绵的味道。(当然,土豆泥味道不错)<br></h3> <h3>第二站:马拉喀什,精致的马约尔花园静静地等待在那里,让我们驻足欣赏,第一任主人法国艺术家马约尔和第二任主人YSL品牌创始人圣罗兰先后打造出了这座“印象派花园”,明艳的“马约尔蓝”是这里的主色调。一入眼便让人感受到它的惊艳。<br></h3> <h3>这里有马约尔从世界各地收集的100多种仙人掌,形态各异,感觉高可摩天,低可入尘!我还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仙人掌,这么多不同品种!
<br></h3> <h3>这是我的妈妈,她很漂亮,不是吗?</h3> <h3>这里有法式的风情,也有阿拉伯的特色。<br></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都可以因为一句问候成为朋友。</h3> <h3>库图比亚清真寺,它是马拉喀什地标性建筑,建于1195年,是北非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在修建尖塔时,放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据说至今为止仍香气扑鼻,对于这香味我也在心里问自己,到底有还是没有,如果问小沈阳,一定会回答,这个可以有(。ò ∀ ó。)!<br></h3> <h3>走累了,坐上帅气的小马车,不过在似火骄阳下坐小马车的感觉也是醉了!<br></h3> <h3>第三站:瓦尔扎扎特。离开马拉喀什,途中翻越非洲阿特拉斯山脉,到达了位于瓦尔扎扎特的阿依本哈度村 ,始建于公元8世纪,摩洛哥柏柏尔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也被称为最美古村落。其中的房子很多都是由泥土和稻草做成,而经历了这么多年都屹立不倒,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木乃伊》《权利的游戏》《角斗士》等大片都在这里拍摄过,前段时间热播的《红海行动》也在这里取过景,真正的网红影视拍摄地。<br></h3> <h3>站在这里有种傲视群雄的感觉,不禁让我想起了影视剧里的君主看着自己的江山时的满足的表情,这让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那些君主喜欢看着自己的江山变得越加壮观。</h3> <h3>就是太热,太热,太热了!温度远比40度高!</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还去参观了影视城,这里产生过特别多的大片,《埃及艳后》《角斗士》《达赖喇嘛》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h3> <h3>中午在古村落的这家塔吉锅餐厅用餐,当地的柏柏尔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们的脸真的好长呀。<br></h3> <h3>但是说实话,就算这家塔吉锅是被公认的最好吃的一家,但是我觉得无论哪里的塔吉锅都很难吃</h3> <h3>塔吉锅,真的……</h3> <h3>第四站:梅祖卡。离开瓦尔扎扎特,又向梅祖卡进发,去往三毛最喜爱的撒哈拉,经过7小时车程,终于到了,入住梅祖卡酒店,这个阿拉伯山洞风的酒店房间让我开始有了一千零一夜的感觉(。・ω・。)ノ♡<br></h3> <h3>在这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段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一个游泳池,实在是让人惊喜又感觉有点惊讶。</h3> <h3>准备出发,前往往撒哈拉沙漠看日落,我们都裹成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模样。</h3> <h3>坐上骆驼啦!</h3> <h3>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br></h3> <h3>第五站:伊芙兰小镇。离开了酷热的撒哈拉,来到了气候宜人的北非“小瑞士”伊芙兰小镇,顿觉清凉许多,还需要穿长袖。要是我们所有去玩的地方都这样气候宜人就好了。<br></h3> <h3>北欧式的尖屋顶,浓浓的瑞士风情,恍然置身于阿尔卑斯山脚下。若不是时间不允许的话,我真想在这多住几晚上。<br></h3> <h3>友好的摩洛哥人民,脸上充满着友善的微笑。</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在小镇住的酒店不大,但却处处透露着精致,但床很小,但是这里来住的通常都是欧洲人啊,我们问导游为什么,他说这是因为欧洲人喜欢趴着睡,所以说四肢要按着床边垂下去,所以说才这么设计的。</h3> <h3>第六站:梅克内斯,参观了皇家马厩与粮仓,300多年前阿拉维特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建造,在当时主要用途是存放供给皇家御马用的粮草和部分皇室专用的粮食,其中马厩的屋顶在1775年大地震的余波中,遭到了损毁,从此渐渐荒废。<br></h3> <h3>一起来比枪!</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第七站:沃鲁比利斯,讲述着</span>公元1至2世纪罗<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马帝国铁骑征服摩洛哥的往事。</span>岁月沧海桑田,一切都成为历史,只剩下这些<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断壁颓垣,</span>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无尽的叹息!</h3> <h3>第八站:菲斯古城,从酒店眺望整个菲斯古城,夜晚看可真美丽!<br></h3> <h3>布卢日蓝门是进入菲斯古城的正式道路,城门向外一侧镶嵌满了蓝色的马赛克,极富伊斯兰风情!<br></h3> <h3>神学院里阿拉伯风情一览无余,安达卢西亚清真寺的大门也是这样的富丽堂皇。
<br></h3> <h3>古城小巷中的可爱小猫。٩( 'ω' )و </h3> <h3>鸽子粪皮染场,这味道真是“香气四溢”!幸好有派发的薄荷叶。</h3> <h3>第九站:舍夫沙万,一座15世纪遗留下来的北非小镇,原本土墙破旧不堪,无人问津。居民把所有墙壁、门窗、甚至台阶都涂成浓郁的蓝色,再加上可爱的喵主子,瞬间变成一个浪漫的、梦幻的新世界。<br></h3> <h3>
至于为什么是刷成蓝色,一种说法是因为这里的柏柏尔人忍受不了北非夏天的高温,把房子外墙全部刷成了蓝色,增添荫凉的感觉,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另一种说法是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天空和天堂,寓意着上帝的保佑,所以当受到宗教迫害的犹太人来到这里避难,便把自己居住的房子刷成蓝色,于是小城里的居民纷纷效仿,很快,舍夫沙万便被蓝色所包围。<br></h3> 一学声猫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喵星人向你奔来。<h3><br></h3> <h3>在舍夫沙万的网红地点打卡。</h3> <div class="section" style="padding: 10px 50p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font-size: 16px;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div class="text well" style="margin-top: 15px; margin-bottom: 15px; text-align: justify; word-wrap: break-word;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h3>第十站:丹吉尔。位于丹吉尔的“非洲之洞”,洞口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透过被海水冲刷穿凿出的洞口,浩瀚的大西洋就在你的眼前!<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div></div> <h3>
200元迪纳姆钱币上印的卡斯巴灯塔,位于丹吉尔西面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西边是大西洋,东面是地中海,听说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大西洋和地中海不同色彩的海水在此交汇。大西洋、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今天终于看到了,还很有些小激动!<br></h3> <h3>情不自禁比个耶!</h3> <h3>第十一站:艾西拉,有着浓浓文艺气息的涂鸦小镇。(实际很搞怪)<br></h3> <h3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widows: 2;">看得出来这里的人们多么热爱生活,油桶、木条都可以成为装点生活的一份子。</h3> <h3>真羡慕那些生活在地中海旁的人们,每天都能想游就游,想在沙滩上跑就跑,不像我们还得花钱。</h3> <h3>10天的行程,从卡萨布兰卡开始围绕摩洛哥行走了一圈,再到拉巴特,总行程2000多公里,沿途有人文,有峡谷,有沙漠,也有大海,我们累并快乐着!再见了,唯美的摩洛哥,再见了,多彩的摩洛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