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井冈山

李金英

<h3>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1000余人,到达井冈山地区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中国革命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h3> <h3>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h3> <h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h3><h3><br></h3> <h3>  井冈山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井冈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旧址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祠堂、书院、店铺或民房。</h3><h3></h3><h3><br></h3> <h3>  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分五路第三次"围剿"井冈山。上井红军造币厂厂房被敌人全部烧毁,造币设备也被敌人破坏。因而,这个红军造币厂实际只存在了半年多时间,就由井冈山的失守而结束。但是,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的建立和"工"字银元的发行流通,成功的帮助了当年井冈山革红军造币厂景色 命根据地的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也为此后的湘赣革命根据地造币厂和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它在中国革命政权的货币发展史上是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h3> <h3>  黄洋界位于距茨坪西北十七公里,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h3> <h3>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h3> <h3>  当时,井冈山上兵力极少。在井冈山下宁冈县组建仅三个月的红军第三十一团,以三十一团一营仅两个连的兵力,凭借黄洋界天险之势与敌决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红军战士把从前缴获后在井冈山红军修理厂修理的一门敌军的迫击炮抬到黄洋界上,向敌军发射了三发炮弹。第三发炮弹正好在敌军的指挥所附近爆炸。敌军原以为红军主力已下山,忽见红军有大炮轰击,便认定红军主力已返回井冈山,吓得魂飞胆丧。当夜,在云雾弥漫之下,敌军全部逃之夭夭,不敢再犯井冈山。</h3> <h3>  十几天后,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返回井冈山。在得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毛泽东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一著名诗篇。</h3><h3> 山下旌旗在望,</h3><h3> 山头鼓角相闻。</h3><h3> 敌军围困万千重,</h3><h3> 我自岿然不动。</h3><h3> 早已森严壁垒,</h3><h3> 更加众志成城。</h3><h3> 黄洋界上炮声隆,</h3><h3> 报道敌军宵遁。</h3><h3><br></h3> <h3>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筹建于1958年11月,于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竣工开放,属于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h3> <h3>  井冈山五指山,100元人民币以此为背景图案</h3> <h3>  井冈山自然风光异常壮丽,龙潭向你展示了五级瀑布。</h3> <h3>  仙女潭是五潭中形态最美的,在瀑布落水口有一块卷髻状苍石,水流分成两股迂迥,在苍石下又合成一股直冲而下,远看第五潭瀑布,好像一位身着大袍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线条轮廓极其分明。</h3><h3><br></h3> <h3>  挹翠湖,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中心,为茨坪主要景点公园,湖四周为林荫大道所环绕,环境十分幽雅,也是憩息玩赏的极好场所。该景点占地面积129亩,内有茶室、亭榭、盆趣园等游赏景点。园内有水面86亩,著名书法家陆俨少为之题写"挹翠映波",因而命名"挹翠湖"。湖心岛上山石谲奇,蕙兰争艳。倚栏小憩,颇有唐代诗人所描绘的"闲云潭影日悠悠"之趣。</h3><h3><br></h3> <h3>  四周为茨坪的林荫大道所环绕,环境十分优雅,恰如其名,将翠绿拉入怀中,安静地感受这山中湖泊的翠、绿之美。同时不禁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h3> <h3></h3><h3> 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h3><h3> 久有凌云志,</h3><h3> 重上井冈山。</h3><h3> 千里来寻故地,</h3><h3> 旧貌变新颜。</h3><h3> 到处莺歌燕舞,</h3><h3> 更有潺潺流水,</h3><h3> 高路入云端。</h3><h3> 过了黄洋界,</h3><h3> 险处不须看。</h3><h3> 风雷动,</h3><h3> 旌旗奋,</h3><h3> 是人寰。</h3><h3> 三十八年过去,</h3><h3> 弹指一挥间。</h3><h3> 可上九天揽月,</h3><h3> 可下五洋捉鳖,</h3><h3> 谈笑凯歌还。</h3><h3> 世上无难事,</h3><h3> 只要肯登攀。</h3><h3>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酣畅淋漓的抒发了诗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h3><h3><br></h3> <h3>  习近平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陈列室和忠魂堂,习近平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b><u>  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u></b></font></h3><h3><br></h3> <h3>  感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