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者阴山

青青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图:他、作者在者阴山上。何文才 摄)</b></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凝视者阴山——</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个戍边人和他身边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寻觅青春的足迹之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杨叙正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岁月的长河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站在阳台上,久久地眺望着远方。那天,他兴致勃勃地翻箱倒柜,找到了一本封面有红色花纹的影集,然后端详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妻子喊他吃饭了,他也没听见,接连催他三遍,他“嗯”了一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从影集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张者阴山概貌的黑白照片,凝视着、凝视着,仿佛从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花季!</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凝视者阴山,他找到了那生命中的起跑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3年12月28日,他结束了一个月紧张而又短暂的新兵集训,坐着解放牌大军车和战友们从云南省麻栗坡县八布乡起程,冒着南疆百年不遇的大雪,来到了距者阴山最近的连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只不过当时的者阴山还被白眼狼叼在嘴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还未走进连队,就听到了欢迎的锣鼓声。那些前几年入伍的老兵们在风雪中笑了,脸上开满喜悦的花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他跟着班长在泥地里一步一滑地进了篱笆墙的油毛毡房。放下背包铺床,看到刚用生木料做成的床板,被打进泥土里的4棵木桩支撑着,心里阵阵发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天夜里,耳边传来“呜呜”的抽泣声,不知是哪个新兵哭了。他没有哭。他14岁离开校门,在家栽过秧,挞过谷,犁过田,打工拉过板车,抬过一米多长的条石……年方17吃过苦,能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将他接进军营的是一个班长,名叫白崇林。白班长去他家进行过家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将他从立正、稍息教起的带兵班长名叫聂万荣。聂班长俊朗,笛子吹得悠扬婉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慢慢地,他了解到:连队现在的驻地叫杨万乡,位于文山州麻栗坡县辖区内。1982年9月,全连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调防来中越边境的,没有规范营房,班里值日时要去井里挑水就不足为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个月的临战训练,不分昼夜……在连队后山,他与另一个同年入伍的新兵先后挖了两个猫耳洞。一个是给炮兵团挖的,一个是自己蹲的。炮兵开进早了易暴露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轰、轰……!” 自卫还击的炮声震耳欲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84年4月,他和连队同年参军的80多名新兵,紧跟着连队干部、班长和老兵们冲进了硝烟……这是生命航船新的起航!</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者阴山主峰局部</b></p> <p class="ql-block"><b> 二</b></p><p class="ql-block"><b> ——凝视者阴山,他看到了那鲜活的路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昏,夜幕降临。他和战友们的任务一样:当夜每人背3次弹药至者阴山脚下的一个天然大岩洞里。</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战前的弹药临时储存点。</p><p class="ql-block"> 每人一次背两箱弹药,重90斤。从杨万乡边检站出发单边就十多里,净是山路,不准打手电,摸黑行进。</p><p class="ql-block"> 他看到排长刘崇德仅穿着背心和短裤,驼着弹药走在全排最前面……</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凌晨,他和战友们扛着弹药、担架,顶着空中呼啸的炮弹再次从连队驻地向者阴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他踩着刘排长的脚印,和担架组的战友在一名主攻部队班长的引领下,从16号高地敌方绕道去到12号高地。</p><p class="ql-block"> 霎时,他震惊了:斜坡上,殷红色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山茅草,刚压倒的山茅草显得乱七八糟;主攻部队的官兵横七竖八倒在那里,死的死,伤的伤;他呼了口气,竭力欲让自己镇定下来,却闻到了硝烟中浓浓的血腥味。</p><p class="ql-block"> 有个伤得不轻的战士横躺在进攻临时开出的茅草路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能……挺住,抬、抬前……边的……”他双眼湿润了!</p><p class="ql-block"> 他和担架组的战友跨过那名受伤战士的身躯,到前边抬着另一个伤势更重的战士,不时跨过一根根绊发雷钢丝线,绕过一颗颗经雨水冲刷裸露在地面的压发雷,极为艰难地向山脚蠕动……仍在激烈争夺的主峰10号高地上,敌火力点不时射来排排弹雨,为担架组送行!</p><p class="ql-block"> ……在前进时,前有排长;在抢救时,先救战友……这是生命中定格的榜样!</p> <p><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杨叙正、辛福民,者阴山独立营营长甘贵华、战士刀承贤在者阴山上远眺。</b></p> <p class="ql-block"><b> 三</b></p><p class="ql-block"><b> ——凝视者阴山,他触到了那感恩的心跳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边防四连当时配属31师作战。</p><p class="ql-block"> ……那晚,个小体弱的他,背第三次弹药返回的路上,倒在草丛边昏迷不醒,被不知名的原11军31师的两个战士抬上骡背,扶着送回了杨万乡边检站。</p><p class="ql-block"> 救起他的两名战士是31师工兵营的。</p><p class="ql-block"> 工兵营也有运送弹药的任务,但其用了当时征服边关山路较为管用的运输工具——骡子;而身在边防连的他因连队没骡马,被累得半死不活!</p><p class="ql-block"> 连长陈庭喜急忙取下身上的军用水壶,给他灌了一通白糖开水后,扯开嗓子吼道:“妈的个X,这个兵还要不要嘛?”</p><p class="ql-block"> 31师的军医疾风般跑来,检查后说:“劳累过度……!”连长叫来了本连的指挥车将他拉回连队。</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晨,他终于醒了!</p><p class="ql-block"> 战友,救回他的一条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难忘的日子:1984年8月28日。从这天起,他和全营的战友们就从31师92团的肩上接过了者阴山防御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刚上者阴山时,遍地弹痕,草木衰败,瘠土灼热……他和战友们全都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中国舞蹈家协会慰问团远涉千山万水上了四连阵地。在连指挥所下边半山腰上,慰问团为官兵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后,提议让大家都上台来同欢同乐。</p><p class="ql-block"> 官兵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突然,人群里冒出一个厚重的男高音:“同志们,都上来吧!”</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边说边上了台。紧接着,三三两两的战士们才跟着上前几步,来到一块泥巴地中间,与慰问团成员手拉手开始了联欢……</p><p class="ql-block"> 当阵地官兵与慰问团交融在一起时,乳白色的浓雾游移开了。</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见演出场地左侧高处有个正在警戒的哨兵,就快步上前,与哨兵握了握手,说:“小同志,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谢谢首长!”</p><p class="ql-block"> “家是哪里的?”……</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还高兴地与哨兵合了张影……</p><p class="ql-block"> “男高音”下山后他才得知:那位喊话的身着迷彩服、高大而挺拔的中年军官,就是原11军31师师长,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前不久指挥官兵横扫者阴山之敌,取得“代价小战果大”辉煌战绩的廖锡龙将军!</p> <p><b style="font-size: 15px;">被誉为“战士之声,战地之花”的《者阴报》。</b></p> <p class="ql-block">  ……敌人不甘心丢失了老山、者阴山,疯狂报复,不断在老山地区对我方阵地发起攻击,并对者阴山地区进行袭扰或炮击。</p><p class="ql-block"> 为了配合战区大格局作战,者阴山独立营于1985年春节前临时组建了拔点作战分队。</p><p class="ql-block"> 分队由副营长、副教导员分别担任队长、指导员。各连组一个排,连长任排长,排长任班长,战士由军事素质好的正副班长组成。</p><p class="ql-block"> 四连长杨世双任他所在排的排长,一排代理排长刘忠武任他所在班的班长。</p><p class="ql-block"> 直接了当地说——这是一支“敢死队”!</p><p class="ql-block"> 之前,者阴山官兵纷纷写了请战书。因而,他被选入了拔点作战分队。</p><p class="ql-block"> 原计划强化训练一个月后出击。</p><p class="ql-block"> 白天,在营前指对面的高山上进行训练;晚上,时有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次晚会上,跟踪采访拔点分队的沈阳军区作家刘兆林、《解放军报》记者钱钢、省军区创作室杨树芳也参加了。</p><p class="ql-block"> 钱钢面容白皙,看上去30来岁,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出来实习,很活跃,教大家唱了首新歌《新鞋子、旧鞋子》。</p><p class="ql-block"> 刘兆林没准备,就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杨树芳悄声对他说:“别看刘兆林不爱言语,编故事可厉害了!”</p><p class="ql-block"> 是的,刘兆林的中篇小说《啊,素伦河谷的枪声》,当时就享誉军内外,后来拍成了电影……刘兆林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这次是来者阴山釆风的。</p><p class="ql-block"> 睡觉。</p><p class="ql-block"> 有天下午,他在拔点分队奉命正课时间睡觉。此后再也没受领过类似任务。</p><p class="ql-block"> 干粮和橘子罐头都发了,预定晚上出击。</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他一觉醒来,战斗却没有打响。</p><p class="ql-block"> 原来,由于老山方向出了意外,者阴山方向的配合拔点作战也随之取消了。</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看出,为何不少颂扬老山官兵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会将者阴山纳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缘于“两山”是孪生兄弟,收复时仅隔两天:老山4月28日收复,者阴山4月30日收复,同在1984年,又处于一个大的战区方向。</p><p class="ql-block"> 所以,收复老山、者阴山作战胜利纪念章上的“两山”图景,永远地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 钱钢就曾在《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发过一篇《老山之春》的通讯,将者阴山四连副指导员杨忠和战士一起熬夜办战地油印小报的事迹写入了文中——</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记者一大早见杨忠副指导员双眼通红,了解方知:副指导员夜里和战士油印《阵地简讯》至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 他的英雄梦就这样破灭了!</p><p class="ql-block"> 当然,若战斗打响,他也有可能化作山脉!</p><p class="ql-block"> 回到阵地不久,他意外地收到《解放军文艺》杂志社寄来的一本书,打开一看,是钱钢新作《唐山大地震》单行本。</p><p class="ql-block">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并感慨:"钱钢真是个有心人,远在北京还记得者阴山上的普通一兵!"</p><p class="ql-block"> 参加拔点作战分队前,他可能受李存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情节的启发,就将仅有的三、四十元钱交给从成都陆军学院到者阴山见习的陈排长,托陈排长帮买件军大衣寄给他的父亲,万一光荣了,老父亲穿着军大衣也有个念想。</p><p class="ql-block"> 他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预感。</p><p class="ql-block"> 陈排长再托学院的战友办到了。那学院战友在军大衣里的便条上附言:“收到后,写信告知——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35554部队54分队陈勇。”</p><p class="ql-block"> 不巧的是,他父亲收到军大衣后,因陈排长已结束见习返校了,写给陈勇的信被退回了重庆铜梁大珑村。他父亲被弄迷糊了……又给他来信才解开了迷团。</p><p class="ql-block"> 见习排长陈勇:小圆脸、英气逼人,满腹经纶,在者阴山前线见习时就住在他班里。</p><p class="ql-block"> 他是班长,两人很谈得来。</p><p class="ql-block"> 陈排长返校后,还给他写过信,告之他自己被选去给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担任了警卫员。</p><p class="ql-block"> 后来,也许因工作忙,或因两人都在不断变换单位而失联。</p><p class="ql-block"> 这让他一直都很愧疚!</p> <p><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省军区机关干部、作家杨树芳,《者阴报》战士记者杨叙正,三连彝族战士耍日麻子,省军区机关干部、作家董保延在者阴山主峰留影。</b></p> <p class="ql-block">  ……1986年秋季,省军区召开《边防文学》创刊讨论会,邀请两名者阴山战士代表参加。</p><p class="ql-block"> 他与同年入伍的战友辛福民匆忙起程。</p><p class="ql-block"> 两人从麻栗坡县城转乘夜班车到昆明时天未亮。看到别人去火车站售票窗口买票,他俩也去买,售票员说在外面公路上买。</p><p class="ql-block"> 来到公路上,没见到卖票的。无奈,他俩走一路问一路,步行到省军区时己近上午12点钟。</p><p class="ql-block"> 两个农村兵,当兵前都没去过县城。到了部队没几天就上了者阴山,山上蹲了几年后到省城,不知道城里有公交车,不晓得公交车在公路边上车时投币就行。</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从者阴山去省城的兵,正如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塑造的人物那样,憨透了。</p><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他俩和与会人员一起,聆听了省军区司令员王祖训、政委赵坤、政治部主任喻中桂有关办好文学刊物及创作文学精品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见到了常在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的省军区文学创作骨干:杨树芳(仙逝)、欧之德、沈石溪、胡静华、董保延、花晓平、尹瑞伟、赵晓澜…… 《战旗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何少华(仙逝:获“范长江新闻奖”,著《人生价值启示录》)、记者杨统时,省军区新闻干事李鑫。</p><p class="ql-block"> 与会官兵观看了根据守备一师政治部主任吴传玖,发表在报刊上的小说《最后的遗愿》拍摄的电视剧。这个体现云南前线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电视剧,其独特之处在于由边防官兵自创自编自导自演。</p><p class="ql-block"> 在讨论会上,他发言说:“电视剧中,反映边防前线官兵的故事很实、很感人!”……他随师政治部干事陈宗光走进影院,观看了电影《芙蓉镇》……他像吃了一次精神营养大餐!</p> <p><b style="font-size: 15px;">解放军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克玉上将题写报名的战地油印小报——《者阴报》。</b></p> <p class="ql-block">  杨树芳再次上者阴山应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还有省军区机关干部董保延。之前,他在原昆明军区《国防文艺》杂志上,读过其写者阴山战区战士蒋培勇负伤不下火线的报告文学——《战士,你的名字叫强者》。董保延后来著有《沧桑看海》,他拜读后,说:“耐看!”</p><p class="ql-block"> 他一直跟着跑遍了大小阵地。</p><p class="ql-block"> 在12号阵地,釆访了排长盛十万。</p><p class="ql-block"> 盛排长是贵州金沙县人,一张口,满脸笑意,上下眼皮立马靠近,留出一条缝:“我们排的阵地看起来巴掌大,但必须得守卫好、建设好……”</p><p class="ql-block"> 12号阵地不高,上去需经一兀立岩石。盛排长和战士们将阵地弄得花开独枝,12名官兵自誉为“12条好汉”……</p><p class="ql-block"> 杨树芳返回昆明不久,以者阴山前线战地生活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没有标高的结合部》在《边防文学》杂志刊出后,被收入了长征出版社发行的一本小说集里。</p><p class="ql-block"> 其作家笔力强劲时,英年早逝。他惜之痛之!……</p><p class="ql-block"> 在收复者阴山3年多后,师新闻报道组长王立力、“战士记者”张礼文从文山来到者阴山,釆写了通讯《者阴山,英雄山》发在成都军区《战旗报》一版。</p><p class="ql-block"> 他阅读后,心里热热的!</p><p class="ql-block"> 北京、天安门…….盛十万来了——代表者阴山官兵而来!</p><p class="ql-block"> 四连守卫着十来个阵地,极艰苦,但官兵们戍边斗志高昂。连队团支部因势利导,大家战天斗地,戍边设施迅速改善,欢快的歌声萦绕者阴山……团支部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p><p class="ql-block"> 连队副指导员盛十万代表者阴山官兵到北京领奖,并作了先进事迹报告。</p><p class="ql-block"> 还是义务兵的他下岗归来,立即涂鸦了消息稿。</p><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3日,《战旗报》以《先进团支部代表进京作报告》为题,在一版头条进行了报道。</p><p class="ql-block"> 上级机关领导还询问营长甘贵华,撰稿人是哪儿的记者。甘营长笑答:“者阴山‘土记者’……”</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写了通讯《团旗,在战土心中飘扬》,与他同年入伍、同苦同乐的战友刀承贤,连夜赶洗了官兵们在阵地上联欢的图片,于同年7月28日在《云南日报》一起见报,图文并茂。</p><p class="ql-block"> 整天守在者阴山上,想理次发都难。师参谋长蒙利兴悉知守山兵的难处,到者阴山蹲点时特意带上理发剪。</p><p class="ql-block"> 蒙参谋长给他理发时,边理边和他聊天,乐呵呵地说:“我家属看不惯我头发长,我每次回家前都得先看一下头发,看能否让家属看着顺眼……”</p><p class="ql-block"> 首长与士兵,在者阴山上多么融洽!</p><p class="ql-block"> 1987年7月,他当兵4年第一次探家,在收拾行李时,营长甘贵华见他两手空空就要回家,就将当时挺好的一条红塔山香烟塞到他手里!</p><p class="ql-block"> 他深感那不仅仅是一条香烟的事,更多的是一个营长对士兵的关爰!</p><p class="ql-block"> 此前,他将每月十几元攒下的津贴一起寄回去补贴了家用。眼下,突然需回家一趟,可连路费也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急难时,他厚着脸皮找到四连司务长何明君。何司务长把往返路费借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我打张借条?”</p><p class="ql-block"> “条啥条哟?别打了!”</p><p class="ql-block"> 这难道不是一个干部对战士、对战友的信任吗?!</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路过昆明,天黑了,还没找到住处,却在街上意外地碰到了省军区新闻办河南籍连职干事李鑫。</p><p class="ql-block"> 李干事只说了句:“走,到我那儿住去!”</p><p class="ql-block"> 他去了,感受到了亲如兄弟的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在阵地上,他好想有张彩照寄回家。</p><p class="ql-block"> 上阵地没几个月,原昆明军区文化部干事蔡朝东到者阴山釆访,并给不少官兵拍了彩照,他因站岗值守没照上,颇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蔡朝东回去后,依据自己在老山、者阴山前线收集的体现官兵们“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事迹和资料,在全国多地作了题为《理解万岁》的报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其长达3小时的报告录相。</p><p class="ql-block"> 他在者阴山上收看后,很受鼓舞!</p><p class="ql-block"> 在他戍守边关的日子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成都军区新闻摄影干事李友诚、师新闻报道组长王立力到前线釆访,实现了他想照张彩照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拿着自己的彩照,他觉得摄影好神奇啊!</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成都军区文化部干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边疆,来到连队代职副指导员,在阵地上举办了摄影培训班,和战士们一起建起了“战地摄影室”,为他解开了摄影之迷。</p><p class="ql-block"> 边疆还在代职期间以官兵们对者阴山炽热的爱为背景,在坑道里写出了影视文学剧本《山茅草》,先后在云南省军区《边防文学》和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上发表,并拍成了电视剧。</p><p class="ql-block"> 他看了,感到阵地生活也出彩!</p><p class="ql-block"> 一桩桩,一件件暖心往事……这是岁月沉淀出的感恩之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左起:首批《者阴报》战士记者辛福民、杨叙正、刀承贤在者阴山上。</b></p> <p class="ql-block"><b> 四</b></p><p class="ql-block"><b> ——凝视者阴山,他感受到了那生活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坚守23号阵地前沿时,回族班长李秀森带着他同住一个坑道、同睡一张床。床下虽是滴水和泥泞,可心里却是温暖和阳光!</p><p class="ql-block"> 身居“滴水洞”,他对未来进行了思考:自己离校早,基础太差;一无学历,二无背景,三无钱财;要向前,必须再次起跑!</p><p class="ql-block"> 他在写给大哥的信上说,那些印有很多开放美女照、易涣散斗志的杂志不要……</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收到了大哥杨绪方从江西省铅山县驻地军营寄出的《新华字典》、《高考优秀作文选》,以及哥嫂在部队结婚时的喜烟喜糖!</p><p class="ql-block"> 从湖南省湘潭市第15中学考入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刘歆,情似亲兄妹,给阵地上的他寄去了自学书籍和中秋月饼!</p><p class="ql-block"> 同班战友王华晚上下岗后,就将自己的夜光表交给他站岗时好掌握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坚守12号阵地时,有次他因急事要独自一人去十多里外的杨万街,为防敌特工,排长吴华安冒着极大的风险将自己使用的五四式手枪交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在坚守15号阵地时,他是班长,全班战友关系密切,亲如兄弟!</p><p class="ql-block"> 同是义务兵时,同乡战友杨明钢,从100多公里外的老山前线风尘仆仆地来到者阴山上,与他共叙昔日同窗情、今日战友爱!</p><p class="ql-block"> 回家探亲路过距者阴山几十里的八布乡时,同年入伍的战友刘林,特意给了他几个红烧猪肉罐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硝烟岁月里,祖国各地的慰问信、慰问品和慰问团齐聚老山、者阴山!</p><p class="ql-block"> 戍边虽苦心犹甜,一路豪歌一路景……这是军旅最美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他驻守边防期间,历经了战火洗礼,生死相依,同甘共苦……他看到了者阴山的秀美,然而,他更多的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那时军营的纯洁美、以及当代戍边人那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他用自己的视角储存了许多官兵经历过或未经历过的并不完整的美篇! </p><p class="ql-block"> 他是谁?他,是一个曾经守卫者阴山的士兵,一个很幸运的兵。此时,他好像一根线,将戍边往事连缀起来——感恩过去,感谢今儿,感召明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合上影集,想起老首长、原云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梁蜀生告诉他的一段视频故事:二战欧州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乘坐专用军车赶路途中,因善念而搭送两个需要帮助的路人,却让自己躲过了一场谋杀。视频结语更令人深思——“一个人越替他人着想,越有生命力,越有能力,越有祝福!”</p><p class="ql-block"> 他抚摸着影集上扇形的金色大字——</p><p class="ql-block"> 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念</p><p class="ql-block"> 成都军区</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春节</p><p class="ql-block"> 他站起来,朝着者阴山的方向再次凝视,一个个牺牲、致残、离世与健在战友的身影迅疾闪现,一阵热浪骤然涌上心怀,猛烈地撞击着思想的海岸——</p><p class="ql-block"> 绽放出岁月长河中绚丽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