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日本印象

熊老师

<h1><b>  难得孩子们孝顺,我们老两口和儿子一家及媳妇的妈妈,女儿一家及女婿的爸妈,再加上女婿在长沙医科大读研究生的侄子一行12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老小团”,于2018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长沙直飞大阪,开始了10天日本自由行。</b></h1><h1><b> &nbsp;</b></h1><h1><b><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历史的原因,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极差。提起日本人,我们就会本能地想起“日本鬼子”、“侵略”、“美国马仔”…这些词,甚至旅行前还不敢声张,生怕被贴上亲日的标签!但这次日本行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了日本民族和社会,不得不承认,若抛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政治和民族仇恨,日本民族确有很多长处,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中国人几乎都对它怀有各种复杂的情绪。一方面痛恨它曾经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伤害,而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它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各种进步,感叹他们战败后的神速发展。一路上看到前往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仍很旺的趋势,我总在思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而对日本人的生活理念以及精神文化,感触最深。</span></b></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 </h3> <h1><b>  “旅游团”全体人员在大阪大阪城天守阁前合影留念</b></h1> <h1><b>京都平安神宫日本天皇的御花园</b></h1> <h1><b>大阪港</b></h1> <h1><b>京都嵐山公园</b></h1> <h1><b>公园日本人力车</b></h1> <h1><b>京都嵐山公园周总理诗碑</b></h1> <h1><b>  年龄偏大,选择自由行是明智的。因为有儿女陪同,加之日语文字本就是由中国传入,现发展为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语言虽听不懂,但路上的广告、标志等招牌看后基本上也能揣测个八九不离十,所以我们出行倒也并不觉得十分不便!</b></h1> <h1><b>我们下榻的京都民宿。</b></h1> <h1><b>日本的民居都是小门庭,低围栏,安祥宁静。大街小巷极少监控器,真正的夜不闭户(我们在京部民宿房主就告诉我们外出和晚上睡觉大门可以不用上锁)!</b></h1> <h1><b>日本国家老龄化严重,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从80岁提高到目前的84岁,女性则从86岁提高到90岁(但几乎看不到日本老人在养生保健)。日本对老年人、残障人考虑细致和人性化。例如大街上的过路天桥基本上都有专用电梯上桥面,老人和残疾人厕所都装有报警器,只要按下去,立马就有管理员飞快赶来,厕所随时备有立溶水的厕纸,坐便器都有保暖功能。</b></h1> <h1><b>  日本人非常注重环保,无论是在较为人多的银座,还是在静寂的神庙;无论是在喧哗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处处都是那样干净和整洁,马路上除了零星的几片散落树叶,没有废纸没有烟头,更没有小广告和涂鸦,外出回家,鞋面上可称得上一尘不染。大街小巷甚至连垃圾桶都很少见,游人只能用袋子把垃圾带回酒店,让酒店工作人员去处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污染时期已经过去,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就被分为瓶盖、瓶身、标志三类。日本的垃圾车每天只回收几种垃圾,今天回收厨房垃圾,明天回收纸质垃圾,后天回收玻璃垃圾…。垃圾处理手册上的条款非常多,日本人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b></h1> <h1><b>飞机场候机大厅中的分类垃圾桶</b></h1> <h1><b>民居旁的垃圾回收告示</b></h1> <h1><b>京都清水寺内的分类垃圾桶</b></h1> <h1><b>垃圾回收时间公告</b></h1> <h1><b> 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大。但一路走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镇和农村,总觉得大街小巷上行人很少,即使在一些景点,也没有游人如织的现象,甚至停车场也空荡荡的。寻问司机,解释是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除了上班族,多喜欢宅在家里),不知道原因是否如实。</b></h1> <h1><b>大街</b></h1> <h1><b>小巷</b></h1> <h1><b>过街天桥</b></h1> <h1><b>大阪市中心区的一个停车场</b></h1> <h1><b>大阪步行街购物门店(多中国游客)</b></h1> <h1><b>购物归来</b></h1> <h1><b>京都老城区(穿着和服的,多为中国游客)</b></h1> <h1><b>街头小坐休憩</b></h1> <h1><b> 日本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大,生态环境良好,一切是那样和谐、宁静和祥和!</b></h1><h3><b><br></b></h3><h3><b> </b><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奈良公园的鹿群</b><br></h3> <h1><b>  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个大的宗教和许多小宗教。他们对于宗教信仰的心态非常平和,有人统计过各宗教信徒的总数,竟是人口总数的近2倍,就是说日本人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乃至多种宗教。所到之处,遍布日本寺庙和神社。</b></h1><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1><b>京都清水寺</b></h1> <h1><b>京都伏见稻荷大社</b></h1> <h1><br></h1> <h1><b>京都平安神宫。 主祭神是第50代桓武天皇和第121代孝明天皇</b></h1> <h1><b>平安神宫内神苑是一座“池泉环游式的庭院”</b></h1> <h3><br></h3><h1><b> 神社一般都不设香火,人们到神社去,一般是先在神社前的水池边用一个长柄木勺净手,程序是先左手拿木勺舀水洗净右手,再换右手拿木勺舀水洗净左手,然后右手拿木勺舀水到往左手,用左手盛水漱口。然后到屋脊两边翘起的神社拜殿前,往带木条格的善款箱里扔些零钱。</b></h1> <h1><b>奈良春日大社</b></h1> <h1><b>信徒奉献的室外常夜灯</b></h1> <h1><b>信徒奉献的室内常夜灯</b></h1> <h1><b>大阪大阪城</b></h1><h1><b><br></b></h1><h1><b><br></b></h1><h1><b><br></b></h1><h1><b>大阪城天守阁</b></h1><h3><b><br></b></h3> <h1><b>大阪城护城河</b></h1> <h1><b>天守阁阁顶</b></h1> <h1><b>四大天王寺</b></h1> <h1><b>寺内银杏果</b></h1> <h1><b>由于地震原因,日本一般城市屋层都不高。但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市内还是不乏高楼大厦、高级酒店和娱乐休闲场所。</b></h1> <h1><b>在日本酒店,不用等待清洁工检查房间,只要房卡退回前台,就能马上离开。因为你首先被假定为一个“诚信”的人。如果设施有所损坏,你自会主动报告。这种信任让人温暖!</b></h1><h1><b><br></b></h1><h1><b style="line-height: 1.8;">我们住宿的酒店</b><br></h1><h3><b><br></b></h3> <h1><b>大阪城市夜景</b></h1> <h1><b>东京塔</b></h1> <h1><b>东京影漫城—海贼王主题公园</b></h1> <h1><b>大阪港</b></h1> <h1><b>大阪南港野鸟园</b></h1> <h1><b>环球影城游乐园</b></h1> <h1><b>亚洲最大海洋馆</b></h1> <h1><b>第一次发现,魚类也有休息和睡眠!</b></h1> <h1><b>  日本岛国面积有限,各地发展水平基本均衡。又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多年。自来水打开就能直饮,食品安全不用担忧,地铁、高铁无需安检,只要晴天便是蓝天白云……。&nbsp;</b></h1><h1><b> 日本的自然风光不算很吸引人,与中国那些著名风景地相差甚远。但它的优势在细节,在人文,在管理,在国民素质上。</b></h1><h3><b> &nbsp;</b></h3><h3><b> </b><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抛开国仇家恨,日本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