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二》- 班芙行

Hong Lin

<h3>2018年7月13日</h3><h3>原计划在阿拉斯加游轮结束的当日,前往班芙进行自驾游。可惜阴错阳差,旅馆没有订妥,只好退而求其次,及时参加了一个旅游团。上午8点半离开游轮,两个小时后,加拿大皇室假期公司的旅游车便到达港口。从这一刻起, 我们正式成为温哥华 - 班芙6日旅行团的成员。</h3> <h3>旅行团特意安排了半天的西雅图市内游。直至下午3点才动身前往温哥华,当晚投宿在列志文的一家旅馆。</h3> <h3>7月14日 晴</h3><h3>温哥华的早晨,晴空万里。我们一行45人,乘坐皇室假期的德式旅游大巴,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班芙之行。</h3> <h3>班芙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建于1885年,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公园。它地处阿尔伯特省,占地 6641平方公里,盘卧在落基山脈的群山峻岭之中。班芙国家公园得天独厚,拥有首屈一指的自然景观。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第一站是希望镇(Hope),距离温哥华154公里。风景如画的小镇位于数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来往游人落脚的最佳地点,也是一日游的天堂。这里还是好莱坞的多部电影的拍摄地点,最著名的是由史泰龙扮演兰博的 “第一滴血”。横贯公路边的希望镇,被视为探索班芙美景的门户。</h3> <h3>飞沙河(Fraser River)是加拿大第五大河流,全长1475公里,得名于西蒙 · 弗雷泽。西蒙原是苏格兰裔皮毛交易商和探险家,在受聘于西北公司期间,探索了洛基山脉以西的地域,发现了飞沙河。他在当地设立了皮毛交易站和首批欧洲人基地,令英国得以巩固其在北美西部地域的主权。1808年,飞沙河正式以西蒙 · 弗雷泽的姓来命名。每年秋天,数千万条色彩斑斓的三文鱼,从太平洋千里迢迢的洄游到飞沙河产卵,历经生命延续的壮举,为飞沙河带来蔚为壮观的场景。</h3> <h3>加拿大冰酒酒庄。冰酒的味道果真名不虚传,沁香与甜美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产生绵长的回味。即便是滴酒不沾的我亦很难等闲视之。</h3> <h3>冰酒厂的葡萄园,果树不高,但果实累累。真正的冰酒必须采用一种天然的制作方法。根据加拿大冰酒 VQA 的规定,葡萄一定要在藤上经过冰霜冷凍。只有冰冻发生在发酵之前,才能产生更浓缩的葡萄汁。摘采葡萄的时间要求在上午10点前完成,摘采和压榨温度均不能超过零下8摄氏度。严格按照以上条件制作的冰酒,具有高酸度平衡的清爽甜味。当然真正的美酒总是昂贵的。</h3> <h3>欧肯纳根湖 (Okanagan) 是峡湾湖,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年轻一族所钟爱。在旅游旺季,房价可不便宜,而且一房难求。欧肯纳根湖占地348平方公里,湖水极深,在离岸10米处,水深达百米,十分罕见。<br></h3> <h3>传说在欧肯纳根湖有一个湖怪,叫 Ogopogo。十九世纪以来时有出现,被描述为一条约15米长的海蛇。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决定在湖边建一个模型。一旦有真正的目击者,政府必奖励50万加元,同时政府还专门立法,以保护尚未现身的湖怪。听起来很有趣,这恐怕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湖怪保护法了。</h3> <h3>在与艺术家讨论制作湖怪模型时,镇政府有些犹豫,只愿意出资10万加元。于是,这条丑陋的湖怪便出现在欧肯纳根湖边,当他们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与艺术家讨价还价时,已经太迟了。<br></h3> <h3>基隆拿镇(Kelowna)和 佛农镇(Vornon) 属于半沙漠地带,阳光很充足,盛产樱桃、葡萄和平果,被称为哥伦比亚省的水果篮子。我们尝了当地的黑樱桃,还在这家蜂蜜农场,品尝了誉满全球的蜂蜜。</h3> <h3>灰熊镇(Revelstoke)成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坐落在黑熊和灰熊的栖息地中。自加拿大横贯高速公路建成后,旅游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冬季的滑雪是最大的亮点。</h3> <h3>晚饭在灰熊镇的一家中餐馆进行,镇上正举行露天音乐会。</h3> <h3>一抹斜阳停留在山颠上,河水在晚霞中静静的流淌。我们沿着 Revelstoke 河漫步,享受着大山里无边的恬静,偶尔也闻 “鸟飞起落卧松边” 。</h3> <h3>7月15日 晴</h3><h3>清晨,阳光赋予灰熊镇鲜活的生命力,只见玉湖倒影水如天。</h3> <h3>群山环绕的黄金镇(Golden)连接着多个国立和省立公园,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来往游客的中转站。我们在黄金镇用西式午餐,这儿的甜点很不错。</h3> <h3>餐馆的后山是一座典型的水成岩山峰,山上的树线(Tree Line)异常清晰。树线通常在海拔2100-2300米之间,该高度以上寸草不生。洛基山树线的形成要追溯到万年以前,当时的冰川高度就在海拔2100-2300米左右。冰川退却之后留下了一些堆积物,经过千百年的沉积演变,形成土壤的成分,为植物生长创造必要的条件。观察树线还可判断出山的高度。</h3><h3><br></h3> <h3>加拿大洛基山脈 (Rocky Mountain)拥有五个国家公园和迷人的高山城镇,是加拿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落基山脉形成于一亿年前,主要由沉积岩和頁岩、砂岩、石灰岩等,经过浅陆內海沉积而成。 在過去的八千萬年里,侵蚀作用一直在改变山的形狀。在洛基山地区,大多数山脈的坡度为50-60度,山的平均高度为3千米左右,也有许多山峰高达4千多米。</h3> <h3><br></h3> <h3>冰原大道 (Icefields Parkway) 全長232公里,蜿蜒穿过班芙和嘉士伯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沿着冰原大道进入原始的高山湖泊和广阔的冰川峡谷,饱揽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观;无论是乘车或是自驾,在这条大道上行走,本身就是一次体验加拿大国宝的最有价值的旅行。</h3><h3><br></h3> <h3>在冰原大道的两旁,最醒目的莫过于连绵不断的大山了。稍远处的峦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近处的山峰纷纷杨杨,直击眼球,令人目不暇接。</h3><h3></h3><h3><br></h3> <h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关于山脉有着无数的学问,根据山形有不同,其分类名目繁多。比如犬齿型山脉的外形很尖利,有一組參差不齐的斜坡;鋸背山往往是背面陡峭,前面較為平緩。因前山被积水长期浸蝕,造成大量的碎石堆积在山腳。还有背斜式、向斜式、城堡式等等,不一而足。</h3><h3><br></h3> <h3>弓湖 (Bow Lake)</h3><h3>弓湖是一座冰河湖,坐落在冰原大道旁。海拔1920米,面积 3210平方米。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显出深浅不一的翡翠色,楚楚动人。</h3> <h3>弓湖山,雄伟而不失飘逸。</h3> <h3>达納第加旅館 (Num-Ti-Jah Lodge)依山傍水,沿着湖边的步道,跨過一座木桥便可到达。旅馆的紅色屋頂在丛林和绿水边,显得格外抢眼。</h3> <h3><br></h3> <h3>城堡山</h3><h3>城堡山的海拔高2766公尺,坐落在弓河河谷大道旁,是一座奇特的山峰。山体的上层是石灰岩、中层是古生代時期的貝頁岩、下层是白雲岩构成,层次鮮明。由于山壁長期被風化,形同古堡斑驳的砖牆,象一座中古世紀的歐洲城堡,魏然聳立。</h3> <h3>法老山的灵感一定来自《基督山恩仇记》吧!</h3> <h3>乌鸦爪冰川 (Crowfoot Glacier)</h3><h3>顾名思義,乌鸦爪冰川的形狀就像乌鸦的三个爪子。自1840年起,冰川就因溫室效应不断退缩。1940年,其中一個鸟爪最终因为冰雪融化而斷裂。从此三爪的乌鸦爪冰川,变成断指乌鸦爪冰川了。据统计,1948年到1953年期間,洛基山脈的冰川以每年55米的速度消融。【注】在车上只抓拍到山的侧面。</h3> <h3><br></h3><h3></h3><h3></h3> <h3>哥伦比亚冰原(Columbia Icefield)是北极圈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冰原遗址,形成于第二次冰河时期。它跨越班夫和嘉士伯国家公园的边界,延伸到哥伦比亞省,面积为230平方公里。哥伦比亞冰原的斯諾多姆山是北美水文的最高点,也是一个分水岭。融化的雪水从这里开始,一部分沿着哥伦比亚河流入太平洋,一部分沿着阿薩巴斯卡河流入北冰洋,另一部分则通過北萨斯喀彻溫河流入大西洋。 </h3> <h3>阿萨巴斯卡冰川(Athabasca Glacier)</h3><h3>哥伦比亚冰原每年的平均降雪量为7米,大量的积雪顺势向山外涌动,形成了连着冰原的冰川群,就像冰原的脚指头。阿萨巴斯卡冰川是哥伦比亚冰原的六个指头中最著名的一个。它地处嘉士伯国家公园,长6公里,冰层深300米,地点开阔,是世界上唯一可通过公路进入的冰原之一。</h3><h3>较容易接近。</h3> <h3>午后,我们按照预定的时间到达冰原服务中心。尽管来参观冰原的游人很多,但是管理和安排却是有条不紊。游客们首先乘坐服务中心的摆渡车到达冰川的山脚,然后改乘特制的巨轮雪车上冰川,去观赏千万年的冰河奇景。</h3> <h3>冬季冰冻三尺,一切观光活动停止,直到次年三月份才重新铺路。为了保护冰原,每年上冰川的路线均不一样。铺路的主要材料为冰川的堆积物,为了保护冰层,路面必须保证有相当的厚度。</h3> <h3>司机大卫是一个帅气的大学生,他气定神闲的驾驶《冰上探险号》,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当车子驶下32度大斜坡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好在大轮车有特殊的防滑锁定装置。<br></h3> <h3>巨轮车带着我们,乘风破浪驶上冰川。越靠近冰川,越发被它的壮丽所震撼,冰河仿佛从天而降。</h3> <h3>一整天的努力就为了这一刻。放眼望去,皑皑雪峰屹立在天际,晶莹的雪水潺潺流淌,置身于这亘古的自然奇观之中,真的很幸运!</h3> <h3>头顶蓝天,脚踏冰原。亲身感受冰原的雄伟,亲身体验行走冰川的刺激,很有几分自豪。</h3> <h3>目前,加拿大特制的大轮雪车一共有22辆,其中一辆在南极参加科考,其余的均在此地接送游客。雪车厚重结实,车轮的直径为1.5米。</h3> <h3>高先生特意带了空瓶来装冰原上的纯净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古老的冰层密度极高。通常,红光极易被吸收,而蓝光无法穿透厚厚的冰层,在晴空下呈现出一片夺目的冰蓝色。</h3> <h3>山顶上的冰盖看起来只有一薄层,实际上足有百米厚。画面下方的灰土墙就是冰川消退后留下的冰川堆积物,或称冰碛。历经数百年,冰碛才能逐步形成土壤成分,长出青苔,小草和灌木。大自然的变化极其缓慢,却永不停息。</h3> <h3>徒步登冰原的 “特种部队”。</h3> <h3>加拿大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冰河期,最近一次也在万年以前。试想象一下,整个山区都被高达2200米的冰雪封存着,长达千百年。万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能从容观赏这历史长河中的一幕,怎不叫人感动!</h3><h3><br></h3> <h3>远山上的残雪象一只灵动的蜥蜴。</h3><h3> </h3> <h3>离开冰川,再度搭乘摆渡车前往冰川天空步道,步道和观景台位于贾斯珀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境内。贾斯珀国家公园成立于1907年,是加拿大落基山脉最大和最原始的国家公园。(网络照片)</h3> <h3>天空步道紧挨着悬崖,全长500米,离地面280米,透明的弧形天空步道横空伸出悬崖30米。站在天空步道上,可尽情远眺哥伦比亚冰原,俯瞰深邃的辛华达的峡谷,山舞银河,极为壮观。通过透明地板,偶尔还能俯视雪羊在峭壁上觅食。这里被公认为是了解生态学、地质学和冰川学的绝佳地点。</h3><h3><br></h3> <h3>从哥伦比亚冰原到班芙镇的路上,经常看见一道铁丝栏杆横在树林和公路之间。导游告诉我们,因为动物要跨过公路到飞沙河饮水,引发不少交通事故。为了保护双方,国家公园决定建铁丝栏杆和地下通道,让动物们走地道过公路。为解决经费问题,他们找到保险公司,最后保险公司妥协了,同意拿出相当于保费的钱来建栏杆。栏杆建好后,新的问题发生了。一方面高角鹿们不愿意走地下通道,另一方面,地道俨然变成一些大动物守株待兔的地方。于是,公园拍板,建动物天桥。当经费再度成为障碍时,万般无奈的公园只好自己存钱。从2002起,每4年存下的钱刚好建一座天桥。如今四座动物天桥成为公路上的一大景观,来往的司机的确看到灰熊大摇大摆的天桥上出没。听了这个故事,我又一次被感动。能不为国家公园的敬业精神感动吗?能不为他们宁可自力更生,也不轻易伸手的精神点赞吗?</h3> <h3>班夫鎮 Banff </h3><h3>小城依卧在雄伟的伦多山下,美丽的弓河绕城而过。街道整洁,各类商铺林立,像一个欧洲小镇,富有异国情调。</h3> <h3>城中的建筑物既保留着19世纪的风格,也穿插着现代的时尚与清新,非常的养眼,是一个让人想永远停留的地方。晚上我们入住班芙镇的班芙旅馆。</h3><h3><br></h3> <h3>今晚没有晚饭供应,让大家自行品尝班芙美食。对于我们来说,中餐自然是首选,然而寻遍整个小镇只有两家中餐馆。本以为人多餐馆少,生意自然兴隆。但老板却告诉我们,在此经营餐馆其实不易,主要是请不到雇员。因为当地政府对于住房和人口的控制非常严格,必须有工作的人才有资格在此租房。所以老板两口子必须有一个出去打工,获得租房资格,另一个人独自开餐馆,加之雇用的人手有限,自然人手不够。虽然南来北往的旅游车很多,但是整团包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导游说,因为皇室假期是老客户,才能給我们安排一顿早餐而已。不过,有白粥和咸菜!</h3> <h3>班芙镇成立於1883年,是班夫国家公园内主要的商业中心,基本上是每一位班芙游客的必到之处。不少人仰慕班芙的美景,想在此买房定居,往往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因为公园内极少建新房,愿意卖房的人更是凤毛麟角。2007年,班芙镇的总人口為8,721人,永久居民不到8千人。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总人口还不到一万。这一切皆因为加拿大政府对于国家公园的严格管理和保护。</h3> <h3>7月16日 晴</h3><h3>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起了个大早,趁早餐之前到班芙镇郊外观看弓河瀑布。此时旭日东升,空气清新,几乎没有游人。弓河瀑布有数叠,眼前看到的瀑布只是其中的一叠。静静流淌的弓河在不断起伏的河床上,来了一个个华丽的转身,顿时水急浪涌,发出阵阵吼声。五十年代,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电影《大江东去》在此取景,弓河瀑布因此闻名。此刻,耳边仿佛响起《大江东去》这支不朽的名曲,欢快的弓河正滔滔东流。</h3> <h3></h3><h3>古朴端庄的班芙温泉饭店 (Banff Springs Hotel) 象一座中世纪的古堡,俯视着波涛滚滚的弓河瀑布。这座典型的英国式城堡建于1886年,有18层楼,788个房间,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严谨幽雅的古典美。一百多年过去了,古老的酒店仍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是洛基山地区最出色的人文景观之一。在旅游旺季,每一晚的住宿费为700-800美元不等,据说即便团购也要500美元。为了打消自己的怀疑,我以游客的身份,查询2018年9月13日的房价,结果那天只剩下一个房间,价格为522美元。</h3> <h3>这是弓河边上一个被熊破坏的电话亭,不仅电线被摧毁了,铁皮也被敲得变了型。公园特意把电话亭留在此地作为警示,让人们小心。国家公园有規定,遊客必須与熊保持適當的距离,当熊出現時,游客不能下車也不能靠近,因为熊一旦伤害了人类,就会遭到射殺。</h3> <h3>露易丝湖(Louise Lake)距离班夫鎮55公里。在美景如云的班芙公园內,露易丝湖是最著名的一处。它象一颗綠宝石,超凡脱俗,在山谷中静静的美着,让所有人为之动容。188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四女儿露易丝公主,随丈夫远赴加拿大担任总督,美丽的湖泊最终得以公主的尊号来命名。</h3> <h3>一边享受在湖上泛舟的无限美妙,一边欣賞远山近景,好不风光!醒目的划艇点缀在幽深的湖面上,显得趣意盎然。</h3> <h3>露易丝湖是維多利亞冰川消融时产生的冰河湖,由冰积石形成坝体。雪水在下流的过程中夹带了许多岩石和沙砾,残渣沉入湖底,细微的矿物质颗粒却悬浮在水中。当阳光穿透湖水,散射在漂浮的矿物质上,形成变化莫测的颜色。有时呈现一种深沉的宝石绿,有时又象翡翠,人称 “牛奶翠玉”。</h3> <h3>阳光下,维多利亚冰川风姿卓约,在湖中的倒影脉脉含情。露易丝湖水始终温柔含蓄,不动声色。最惬意莫过于坐在湖边,静静的欣赏....</h3> <h3><br></h3> <h3>最美的新娘,最美的景致。</h3> <h3>豪華的露易丝湖山莊別墅 (Chateau Lake Louise)。</h3><h3>沿着湖边小路一直走到尽头,约为5公里,在那里隔湖眺望山庄,看到的画面绝对是极品。可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走去,只好借助一张网络图片,与你分享。</h3> <h3>露易丝湖城堡酒店和班夫溫泉酒店都是由太平洋铁路集团建造的,为的是吸引游客前往班芙旅游。60年代,加拿大横贯公路通车后,洛基山的公园群名声鹊起,百萬遊客通过公路涌向班芙。旅游业的兴起给洛基山的生態系統带来了一定的破壞和影响。1990年,加拿大公園管理局启动了一個為期兩年的研究項目,頒布了一系列的措施,严格控制旅游设施和游客的数量,以保护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br></h3> <h3>梦莲湖(Moraine Lake)距离露易丝湖仅15公里,位于溫克切马山谷 (Wenkchemma Peaks)。海拔1,887米,長度1500米,宽270米,是座較小的湖泊。比起名气更大的露易丝湖,梦莲湖丝毫不显逊色。湖水呈现浓郁的藍宝色,就象梦中情人,令人销魂。</h3> <h3>从梦莲湖畔的小山坡上,俯瞰梦莲湖,别有一番风姿。环绕湖边的步道伸向蜜蜜的針叶林,長約2.6公里,是寻幽探險的好去处。</h3><h3><br></h3> <h3>梦莲湖畔的十峰山,山势挺拔,巍峨多姿,群峰在湖中的倒影各显千秋。宝石蓝湖水与墨绿色的針叶林相映生辉,一种空灵美,摄人心魄。1969年,这一景色被用作加拿大20元纸币的图案。</h3> <h3>永结同心,生生世世永远厮守。</h3> <h3>人间瑶池,养在深山盼客来。</h3> <h3>露易丝湖滑雪场(The Lake Louise Ski Resort)是加拿大最大的独立雪场,上百条滑道遍布四座山峰。滑雪场到了夏天便摇身一变成为缆车观景中心,是团体旅游最热门的景点之一。</h3> <h3>上山时满眼是绿,正在我们感觉优哉游哉的时候,突然看到前方草地上有一只黑熊。黑熊上方的游客显然已经发现了,正当他们瞄准拍照的时候,黑熊早就跑远了,反而被我们拍了个正着。</h3> <h3>因为原始深林保持完好,洛基山素有「熊的國度」之称。按照国家公园的规定,为了保证野生动物的安全和生存能力,游人绝对不允许随便给动物投食,违者重罚。</h3> <h3>登上滑雪山的观景台,整个露易丝山谷豁然再现。与之前在湖边的画面完全不同,维多利亚山脉显得阳刚浑厚,露易丝湖象一块小家碧玉,含羞闭目,享受着群山的呵护,正是卧听寒流雪山白。</h3> <h3>下山的景色极为丰富,奔腾的雪山,辽阔的天空,起伏的森林.... 我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露天电影场,随着缆车的移动,一步一景,大有“安得乘风临绝顶”之势。 </h3> <h3>最后一颗钉 (The Last Spike)</h3><h3>飞鹰坳 (Eagle Pass) 是当年太平洋铁路东西横贯的接驳点。1885年11月7日,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Donald Smith 在这里砸下了最后一颗纯金的道钉,标志着东西两岸铁路相连,铁路正式竣工。</h3> <h3>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h3><h3>加拿大的历史是一条铁路的历史。当年哥伦比亚省在谈判加入加拿大联邦之时,唯一的条件是要求联邦政府在10年内修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使之与加拿大东岸相连,否则就要退出联邦。加拿大政府迫不得已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件,将工程交给太平洋铁路公司。修建铁路时,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悬崖峭壁上要凿出15条主要隧道。工人们在绝壁上凿洞,搭栈道,点炮崩山,真是险象环生!上万名劳工中绝大部分是华裔。当年,每公里铁路的平均造价为50万加元,而华人劳工一天的工钱连伙食费才1.5加元,很多华人长眠于此。</h3> <h3>太平洋铁路总长3050公里,从温哥华一直延伸到蒙特利尔,像一条锁链,把加拿大东西两岸紧密联在一起,谱写了加拿大的历史。(网络照片)</h3> <h3>7月17日 晴 </h3><h3>甘露市 (Kamploopzhou) 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城,市中心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颇具古典气息。甘露市是哥伦比亚省的交通枢纽,汤普森河的南北两大支流在此相遇。悠久的原住民文化历史,产生了十七个原住民部落社区,洒落在这片古原的各个角落。</h3> <h3>台原风貌。</h3> <h3>甘露市周围湖泊众多,阳光充足,这里的沙漠气候和土质特别适宜种植人参,被称为北美西洋参的故乡。我们参观了一间人参工厂,了解当地人参的习性,还购买了5年的西洋参。</h3> <h3>离开甘露市,踏上了归程。匆匆的班芙之行,象是给班芙的一个初吻,令人难以忘怀。那些宝贵的世界遗产和隽永的画面不断的在眼前浮现,令人思绪万千。班芙,永远的班芙!我们记住了你的容颜,记住了与你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h3> <h3>7月18日 晴</h3><h3>今天是温哥华 - 维多利亚一日游。一早,随旅游团来到温哥华港口,乘跨海轮渡前往温哥华岛。海岛气候温和,风景秀丽。</h3> <h3></h3><h3><br></h3> <h3>维多利亚市(Victoria City)是哥伦比亚省的首府,面积为19.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一年四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h3> <h3>哥伦比亚议会大厦面朝着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湾。</h3> <h3>参观举世闻名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布查德花园 The Buchart Gardens。</h3> <h3>布查特花园位于维多利亚市区北边,是布查特家族的私人花园。1903年,年轻的布查特一家在此经营水泥事业,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09年矿场因为采伐殆尽而彻底废弃。</h3> <h3>布查德夫人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将废弃的采石场建成一座美丽花园。在以后的110年时间里,布查特花园经过四代人的辛勤努力不断扩大。目前已占地22公顷,包括日式庭院、下沉花园、玫瑰花园、意大利花园以及地中海式花园。2004年,布查特花园在建园一百周年之际,被认定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每年都迎来百万游人。</h3> <h3>这是苏州市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赠送给布查特花园的龙喷泉(Dragon Fountain),以纪念维多利亚市和中国苏州市缔结姊妹城市35周年。</h3> <h3>7月19日 晴</h3><h3>六天的温哥华 - 班芙行终于落下帷幕。我们踏上了返程,返程同样充满愉悦,当你满载着收获、感动和满足。</h3> <h3>头一次参加皇室假期的旅行团,感觉不错。特别是导游 Roy Chen,从业30年,经验丰富。只要车子一开,他便口若悬河,从当地风俗到历史典故,从时事新闻到精神文明,无所不谈。让我们在游山玩水中受益匪浅,也改变了我们对于旅游团的某些偏见,非常难得。连日来,我们也深得老天爷的眷顾,天天都是艳阳天。据说仅在十天之前,班芙地区曾风雨交加,气温骤降。总之,我们非常幸运。</h3> <h3>午后,皇室假期的旅游小巴再度把我们送回西雅图。到了机场,时间尚早,存好行李,乘轻轨回到市里,在贝尔维尤广场与《鼎泰丰》餐厅不期而遇。《鼎泰丰》台湾总店享有米其林二星的桂誉,被纽约时报评选为“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鼎泰丰》的享誉世界的台湾小笼包,为我们7月的阿拉斯加和班芙之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End)</h3> <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ih3t23?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诗与远方 阿拉斯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