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氏网络家谱前言</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族谱,实乃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宛如一部宏大的史诗,详尽记录着家族的起源、迁徙的轨迹,生动展现了家族生息繁衍的历程,细致涵盖了郡望的变迁、婚姻的缔结、文化的传承、族规家训的制定以及播迁的艰辛等历史的方方面面,堪称家族的“史记”与“资治通鉴”,是珍贵的综合性民间历史文献。</p><p class="ql-block"> 如今,周氏家谱已成功录入家谱族谱数据库 APP 并上线,这一举措为家族成员搭建了一座便捷的网络桥梁。从此,家族成员只需轻点手机或敲击电脑键盘,便能轻松查阅家族源流、世系脉络、字辈排序、文献记载、影像资料等丰富信息。同时,还能在线与家族成员畅快交流,共叙亲情。2018 年 8 月 27 日,项城市档案馆将周氏家谱收入馆藏,这一善举不仅为家谱提供了更为妥善的保存之所,也为周氏后人查阅家谱提供了极大便利。</p><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生活愈发富足,社会安定祥和,文化繁荣昌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愈发浓烈,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认祖归宗、慎终追远的道路,将修谱视为抒发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和精神追求,它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更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血脉之中。</p><p class="ql-block"> 此次周氏家谱与周氏网络家谱的编修,我们以传承为根本目的,用心珍藏家族的美好回忆,力求让家谱这一功在千秋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精心编修了家庭影像集锦,采用影像纪实的方式,将家庭的重要生活节点一一记录下来,并以阶段性时间为线索精裱成册。这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家谱文化的精髓,更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记录了家庭的生活轨迹与幸福时刻。这些家庭影像犹如珍贵的历史珍宝,世代相传,记录着真实的影像历史资料,其价值在别处难寻,无可替代。</p><p class="ql-block"> “沿江河以溯流源,汇小流以成江海。”我们不能忘却传统,不能迷失来路,更不能失去本心。周氏家谱,承载着我们家族的传承与文化,见证着我们家族的团结与荣耀。透过对过往生命的深情追思,我们能更深刻地感悟当下生命的意义,找到真实的自我,进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断超越自我。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中华民族之盛,为创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周俊杰 撰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3>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周姓先祖携妻带子迁至圣地周庄已历475年,历代先祖在周庄这片沃土上修房垒灶,开荒种田,经过顽强拼博,一代代裔嗣繁衍,子孙相继。谨以此缅怀先辈创业历程,激励后人砥砺前行,不忘历史,不忘初心。<br></h3> <h3> 清光绪三十年三月生,土改前有土地24亩,牲口2头(牛驴各一),草房五间,全靠农业劳动为生;土改后家中财产未变,后逐步参入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仍以农业劳动为生。一九七三年二月七日去世。<br></h3> <h3> 1935年6月15日生, 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0562部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58年6月分配到开封化肥厂历任安技科副科长、科长;1976年9月调入周口地区汽车配件公司任办公室主任。1990年10月19日22点46分因心脏病发作经医护人员抢救救治无效,在项城市人民医院不幸离世。<br></h3> <h3> 1938年7月18日生,中共党员,1962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历任省公安厅一处副科长、科长;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正处级研究员兼省公安史志办公室主任,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1989年7月25日接公安部通知,7月26日赴西安参加公安部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心脏病突然发作,经当地公安机关和医务部门精心抢救,最终救治无效,于8月28日5时40分在陕西省武警总队医院因公不幸殉职。事迹传略载入《省公安厅志》、《项城县志》、《项城人物志》。<br></h3> <h3> 1940年8月6日生,中共党员 ,淮阳高中毕业后到开封卫生防疫站工作,1962年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返乡支援农业建设,曾任曹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孙店公社农机站副站长。1997年11月10日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传承家族记忆 守护文明根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