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8月27日第二次进藏自由行</h3><h3><br></h3><h3> <font color="#1564fa"> 一、 “地球的第三极”核心</font>
世界上除了有北极、南极,还有第三极:世界的高极青藏高原。 第三极并不仅仅指珠穆朗玛峰,而是指的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对“地球第三极”的提法也2000年以后的新概念,曾经是地理老师的我,也是在过去的地理知识里没有接触过的新提法和新观点。</h3><h3><br></h3><h3> 在地球上凸显一块高度,在青藏高原上感受离穹隆很近,所以人们相对于南极和北极,把青藏高原称为“高极”。文学作品都这样描写西藏: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西藏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也是核心区域。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22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居第二,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卢森堡5国面积的总和。去一次西藏,相当于走了五个国家。
世界第三极有四个特点:海拔世界最高;气温与南北极同样寒冷;很多地方与南北极一样,渺无生命;温度日差较大。如果与南北极相比,青藏高原的地表形态似乎更丰富多样。
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四大著名山脉亘古开今;
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的发源地,在这里汇聚;
苯教、印度佛教、藏传佛教, 各种文化在这里相汇交流交融;苯教是西藏原始社会最原始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地质上典型的冰川形态,土林的地貌让路人仿佛进入了外星球世界;
比世界同纬度的平原,太阳幅射资源多出一倍,甚至更多;到西藏一般的墨镜是抗不住这种太阳幅射。
湖泊占全国湖泊总面积30%。
草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有着丰富的101种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1.5亿吨的中型油田,是一个丰富的聚宝盒。
作为第三极,千年历史中没有人惊扰青藏高原,使她得以安然地生活在雪山深处,成为美丽而神秘的地方。西藏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独特的藏民族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天人一体”人文景观,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她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br></h3> <h3>2010年在珠峰大本营,平均海拔5000米。</h3> <h3> 2010年,我曾与旅伴自驾沿滇藏公路行驶20多天,目标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谁知那一年的雨水将路冲坏了,我们只到了阿里的古格遗址,继续向西的道路全部关闭。带着一丝遗憾返程,没想到7年以后再次如愿以偿了。</h3><h3>
<br></h3> <h3>2010年在进入西藏的界碑上留影</h3> <h3>自驾路上大塞车</h3> <h3>自驾回望的道路</h3> <h3>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业拉山</h3> <h3>与在西藏林芝广州援藏干部合影</h3> <h3>当然,去西藏是要有勇气的。可是去过西藏后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听到很多去过西藏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去过还想去!似乎有一种牵扯和意境。听听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一世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首诗: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谁的隐私不被回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开合有度
菩提的果实奏响了空山”
只有身在“高极”,才能有如此独特的情怀和魅力。
藏人的另类有时真让你哭笑不得。
我的一位闺蜜曾与我提起她在西藏工作经历:那是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纪念日,闺蜜临时派往西藏专门负责中央领导的接待工作,当地政府派了藏人配合闺蜜工作,从早上九点一直等到下午五点,藏人珊珊迟来。告知第二天早上六点上班,闺蜜六点到班监督,谁知道,给中央领导准备的牛奶全部被来上班藏人喝光了。没办法,第二天闺蜜凌晨五点上班,才管住了中央领导的早餐!闺蜜说,藏人的思维方式似乎很淡然,事事无忧。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其他都是闲事。
所以,在拉萨的八角街上虽说人头涌动,但很安静,很详和。
<br></h3> <h3>藏族大妈用高压锅给我们煮面条</h3> <h3>与藏家成员合影</h3> <h3>八角街上一位藏族大爷在挂满经幡的香炉转圈祈福</h3> <h3>五彩斑斓的经幡,</h3><h3>在风的伴奏下高歌,</h3><h3>让空间旷野充满了灵动,</h3><h3>寄托藏人美好的愿望。</h3> <h3>到处可见的玛尼堆,</h3><h3>是生命的象征,</h3><h3>灵性的力量。</h3> <h3>藏人家中的转经筒,</h3><h3>伴着六字真言:</h3><h3>唵嘛呢叭咪吽</h3><h3>手持旋转,</h3><h3>是藏人与佛教心灵间</h3><h3>巧妙的沟通。</h3> <h3>转湖的藏人</h3> <h3>藏文化的魅力</h3><h3>凝聚着</h3><h3>高原祈福</h3><h3>古老的</h3><h3>各种影象,</h3><h3>如一股清流,</h3><h3>让人流连忘返!</h3> <p> 欣喜,我是第二次进藏,这次能有先生做为陪伴同行,特幸福!也许这一世,最美的风景,是我和你一次又一次的陪伴和守忘。我们一起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看着皎洁的月亮,我们一起倾听,空灵的旷野那一宿宿梵唱和颂经的真言,佑我们喜乐平安。</p><p><br></p><p> 开心,本次的旅友全是发小。其中有一位发小是当年广州的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去西藏插队将近2年,后在西藏林芝农牧学院读书,毕业后仍留在了西藏,前后在西藏生活11年,这是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富庶最远的地方。作家王力雄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的描写:“藏文明是藏人在西藏高原的高海拔上建立的“高”文明,唯有藏民族在那“高”的严酷中,与缺氧、低温、狂风、冰雪、强辐射为伴坚守了几千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藏人,西藏高原就没有人类生活,也就不归属于人类。”我们的发小是广州去的汉族知青,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学习、生活,不简单,也不容易!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坚持下去。何况,发小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他的父母和我父母同住大院里,是楼上楼下的邻居。</p><p><br></p><p> 还有一位同去发小,曾是深藏不露的检察官,长期严谨的工作环境,造就他的思维慎密,本次路线也是他参考很多资料而提出方案建议,他的身体表面上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壮,可却是着魔似的一次又一次往西藏跑,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同学,都觉得很惊讶。从他身上看到了坚强和毅力的闪光!</p><p><br></p><p>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p><p><br></p><p> 当生活趋于平静时,回顾各自所走过的路,你会发现有很多的人生,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山大海,而是恬淡的芬芳馥郁,总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也是我坚持写作的源泉……</p><p><br></p><p> 缘份,给我们开车的廖师傅,是藏二代,父亲是解放西藏的18军的军人,进藏司机的教官。廖师傅的童年、青年时期都在西藏渡过的,一直在西藏开车。 后来与广州去的女知青结婚,来到广州安家落户,成了广州女婿了。</p><p><br></p><p> 我们这次到西藏,有他们保驾护航,心里定定的。</p><p><br></p><p> 八月底出发,避开了西藏的雨季,避开了暑假的人流,廖师傅建议从北往南走,正值青海新疆入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熙熙而来,还有香甜爽口的瓜果秋收.....</p> <h3>发小作为知青,</h3><h3>76年进藏第三天</h3><h3>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前留影</h3> <h3>发小重返西藏,</h3><h3>与当年在西藏插队的</h3><h3>生产队长尼妮的合影</h3> <h3>发小在波密米堆冰川留影</h3> <h3>在西藏长大的廖师傅</h3> <h3>在西藏,廖师傅什么样的车没开过!</h3> <h3>最后确定的去程路线这样走:</h3><h3> 从广州开车出发,
广州~贵阳~重庆~汉中~西宁~大柴旦~哈密~和田~狮泉河~日喀则~拉萨……
这条路线有几个重点:
1、贵州的红枫湖景区,发小的同学从西藏返城,在此开了田园风格的民宿,去体验体验。
2、汉中秦岭国道210和108,穿过秦岭古道。感受秦岭的大气和壮美,这条路在地理上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也是当年刘邦项羽之争古战场之一,“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取之于其中的陈仓路。自驾在这条路上可以感受到自然和人文并重。</h3><h3>
3、走中国最美的独库公路,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大柴旦,看水上雅丹地貌景观,“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貌似翡翠的湖群,胡杨林等等...
4、随后从新疆叶城进入西藏阿里。西藏阿里的景致是西藏最美的景致,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主要可以概括为:“6景、5措、4河、3寺、2峰、1路。”
<br></h3><h3>6景:扎达土林(土林地貌)
古格王国遗址
阿里暗夜公园(星空观测)
羌塘(野生动物)
皮央和东嘎遗址(西藏的莫高窟)
普兰(边境三城交汇)
5措:玛旁雍措(圣湖)
拉昂措(鬼湖)
公珠措(天神遗落凡间的蓝宝石)
班公措(一半咸一半淡湖)
扎日南木错(美如画卷)
4河:象泉河
马泉河
狮泉河
孔雀河
3寺:托林寺</h3><h3> 即乌寺
科加寺
2峰:冈仁波齐峰
纳木那尼峰
1路:阿里大环线
阿里-日喀则-拉萨
拉萨-日喀则-阿里
整个阿里3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只有9万多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少的地方。
到了拉萨,下一步怎么走?走滇藏公路还是川藏公路,经验丰富的廖师傅和发小们还要根据前序的车辆发来情报和路况再定。自由行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了。
</h3><h3><br></h3> <h3>2010年拍摄的冈仁波齐峰,据说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的天气。本次去能否拍到阳光下的冈仁波齐,看运气。这是藏人心中的神山,代表着吉祥和护佑。</h3> <h3>古格遗址</h3> <h3>2010年拉萨布达拉宫</h3> <h3>从这个角度看布达拉宫</h3> <h3>土林地貌</h3> <h3>羊卓雍措</h3> <h3>班公湖</h3><h3>在境外是咸水</h3><h3>在西藏境内是淡水</h3> <h3>2010年进珠峰大本营等待取票,一张票200元。</h3> <h3>其实,站在公路上</h3><h3>看远处珠峰更清楚</h3> <h3>西藏人脸上典型的高原红</h3> <h3><br></h3><h3>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br></h3><h3>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h3><h3>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h3><h3>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h3><h3> </h3><h3> </h3><h3> 2018,西藏我又来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