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很喜欢“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句来自印度的谚语。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富含哲理,意义非凡。</h3> <h3> 其实,它和我国的佛语"舍得"有同工异曲之处。也就是你的施舍或付出越多,你得到的福报也就越多。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个人能否正确对待"舍与得",也体现了其思想境界的高低。</h3> <h3>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独立地存在,都需要互相帮助。记得我上世纪80年代出差在上海,一天买早点,因大额的全国粮票摊主不能找零正发愁时,旁边一位好心的女士,主动为我支付了粮票。几两粮票虽然微不足道,但作为异乡客人的我,深深地感到了上海人的热情与友善,我至今铭记在心 </h3> <h3> 当然,我这辈子得到过别人,包括朋友、同事、亲人许许多多的帮助。将心比心,我如果能够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感恩,自己也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h3> <h3> 例如2015年上半年,我肝内长了一个3x4厘米的肿瘤,经几家医院专家诊断,都认为是肝癌。我当时拒绝了住医院和手术治疗,而采取了中医的保守治疗。经过两年的中医治疗,肿瘤虽有所缩小,但仍未治瘉。 </h3> <h3> 尔后的2017年上半年,我所在的同学群有一位同学突然透露,某同学女儿患肺癌住院,希望同学们能捐款援助。我虽然两年吃药治疗花费10多万元,后果如何还不得知?但将心比心,我此时更能体会到一个患癌女儿和母亲的心情,便毫不犹豫地从微信上先汇了一千元给她。</h3> <h3> 捐款后,同学群有个别知道我病情的同学非常感动,就在群里公开了我的真实病情。这位女儿患癌的同学也很感动,决定只收每位同学200元。 我是这次同学中捐款最多的,为了不辜负我的善意,便接收了我400元的捐款。</h3> <h3> 其实这位同学与我初中只是一个年级,并不同班,虽然50年后聚过一次会,彼此完全没有印象。捐款后,同学们不仅相互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增进了友谊。我也将自己的抗癌经历与她进行了交流,有同学代表去看望她们母女时,还鼓励她的女儿向我学习,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h3> <h3> 一年多过去了,这位同学的女儿经过治疗,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并有了好转。我自己前后经过三年的治疗,不但肝内肿瘤已经钙化,而且几十年的乙肝也好了。</h3> <h3> 回忆这三年的抗癌经历,我付出了很多,但更应该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如我女儿女婿的同事、朋友,得知我的病情后,纷纷帮助寻医问药,令我十分感动。还有在网上我学到了许多抗癌知识,让我增强了战胜癌症的勇气与信心。</h3> <h3> 为了与癌症作斗争,我在网上搜阅了大量的资料。虽然网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尤其中西医争论较大,但我还是认同一些观点的。比如癌症不是绝症,只是一种慢性病。</h3> <h3> 我父亲87岁时死于癌症,我的朋友、邻里死于癌症的也不少。过去我和许多人一样,对癌症有种恐惧感,认为一旦患上癌症就必死无疑,有种谈癌色变的感觉。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保守治疗,就是因为看到经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一些癌症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不但没有康复,而且走得很痛苦。</h3> <h3> 事实上,有许多癌症患者长期带瘤生存; 癌症患者本身有5~10%的自瘉率,甚至被医院判了死刑后,又活了下来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癌症有多种类型: 有的恶性程度高; 有的恶性程度低; 还有个人的自身免疫力不同,其治疗康复的效果也不一样。</h3> <h3> 我在网上,还学习了许多增强自身免疫力的健身方法,如练气功站桩、做艾炙等。尤其是 每天乘坐公交车,到有山有水的森林公园去行走,既愉悦了心情,又增强了体质。</h3> <h3> 最终能够战胜癌症,获得康复,我不敢说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结果,但至少帮助别人,精神上获得了愉悦。一个好的心情,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这是当今医学专家们一致认可的。</h3> <h3> 总之,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人都需要帮助与关爱。但愿每个人都能够献出一点爱,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