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初见五台山

云飘

<h3>  华为P20手机,听说是为拍照而生,在飞机上隔着玻璃拍的,蓝天、白云、光栅,拍风景还可以,拍出来的人就一定是美颜过的假人了,个人感觉不太喜欢!</h3><h3> 珠海到太原的飞机很顺利,两个半小时就到了太原武宿机场。一下飞机,立即感觉到太原舒服的天气了,阳光明媚,气温只有25度左右,而且干爽宜人!</h3> <h3>拉近镜头拍机翼尽头的南航logo。</h3> <h3>  这次暑假选择去山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望老公的姨妈。姨妈(照片中黑衣长者)今年80高寿了,她老人家50年代毕业于湘潭机电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去了太原大众机械厂,听说这个企业当年是做军品的,为国家生产导弹等先进的武器,姨妈是一个电子控制方面的专家,在业界小有名气,当年对越战争时,还亲历战场去修武器……如今住在女儿家安享晚年。有趣的是,姨妈少女时代的朋友(照片中蓝衣长者)是老公舅妈的妹妹,我们叫她彭姨,在女儿的陪同下也来山西玩,我们有幸见证了毕业后几十年没有见过面的老朋友会面的场景。看到两位鹤发童颜的姨妈精神矍铄,真让人羡慕。两位姨妈见到远来而来的我们,当然也是开心得合不拢嘴。</h3> <h3>  原计划在携程上订太原周边四天游(五台山、云岗石窟、乔家大院、平遥古城),费用大概在三千元一人错过了订位时间,只好去当地旅行团先订了一个五台山、云岗石窟两日游,当时报价才500元一人,心里不免有点忐忑,和携程相差太远了,会不会住得不舒服、玩得不痛快呢!(路边的花开得很漂亮,华为P20的大光圈拍花花草草很给力)</h3> <h3>  果然,经过漫长的等人、等车,早上6点半集合的车,到8点半终于开动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五台山风景区……这个季节出来旅游,主要是来看人的,风景区排了无数的车,有无数的人在走动,景区下着雨,走走停停,到下午1点钟,终于来到导游指定的地方用餐了,至于吃什么就不能说了,古人早就说了:一分钱一分货!</h3> <h3>  五台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截至2017年,五台山有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始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文字来自百度百科)</h3><h3> 其实我们所到的地方是五台山的台怀镇,听说这里是五台山风水最好的地方,是五个山台的中心位置,最经典最精美的寺庙都大部分集中在这里。</h3><h3> 我们的行程里包含了参观广化寺、显通寺、菩萨顶、罗睺寺和殊像寺和五爷庙。</h3> <h3>  站在台怀镇,放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寺庙。白色的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它所在的寺叫塔院寺,走到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这坐高高的白塔,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h3> <h3>  </h3> <h3>  整个下午,我们都在寺院中穿行,驻脚……首先参观的是广化寺,当然印象最深刻的也它了。(游人太多,没有办法留下一张全景照片)</h3> <h3>(这个是百度下来的图)</h3> <h3>  走入寺内,我们看到左右两边都树一根高高的幡杆,导游介绍说,皇家寺院的标志之一就是幡杆用汉白玉做的,并且上面雕了龙,很是气派。</h3> <h3>  幡杆旁边是钟楼和鼓楼,左钟右鼓,早上先敲钟,以鼓应之,晚上先敲鼓,以钟应之。</h3> <h3>  大门前摆着香炉,香炉边上的是灯炉,在烧香时,一般是先点灯再点香。香炉有圆形和方形之分。</h3> <h3>  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h3> <h3>  据导游介绍:寺院其实分两部分,在图中垂直箭头的就是寺,而斜箭头的就是院了。</h3><h3> 广华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现有殿堂6间,房间60余间。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供面善口笑的弥勒佛,背后为韦驮菩萨,两山墙间为单檐四阿顶,前出廊。佛坛上,中供文殊,侧为普贤,观音,合称“三大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里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于一块石板之上,高1米,宽0.5米,黑底白线,异常醒目,生动逼真,栩栩如生,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后殿为二层楼房,单檐硬山顶,五开间,面宽12.4米,进深9.6米。两旁为耳房,原为供奉五方文殊的殿宇,现正在按照原样恢复。广化寺昔为华严道场,继为章嘉佛爷的六处之一,在阿旺金巴的住持下将变为一座新兴的黄教寺庙。(文字来自百度)</h3><h3> 每座寺院的大至格局都是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大多寺院里都有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h3><h3>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塑像,因此得名。</h3><h3>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h3><h3> 文殊殿内中供文殊,侧为普贤,观音,合称“三大士”。</h3><h3> 寺院内没有拍照,但三座大殿古朴典雅,格调精美,庄严殊胜、寺内威严的佛像、栩栩如生的石刻尊者,院内走动黄衣、红衣的喇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站在山下看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菩萨顶。</h3> <h3>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文字来自百度)</h3><h3> 寺院内没有拍照,全寺建筑的壮观恢宏,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h3> <h3>  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听说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游人如织,看到的全是人的背影!</h3> <h3>  “灵峰胜境”四字为康熙皇帝所题。其中 “峰”字的写法与现行汉字有所不同,一是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写成了“峯”;二是“峯”字下部的“丰”,由三横变成了两横。传说康熙到五台山寻找已出家的父亲,相见不相认的情况下,把峰字少写一横,表示相见不相认的遗憾!</h3> <h3>  站在菩萨顶,山下的景色一览无余。</h3> <h3>  五台山的气候变化快,前几分钟还是阳光高照,瞬即风雨欲来,两人难得有一个合影,虽然效果不好,也拿出来晒一下。</h3> <h3>  清顺治皇帝所写的归山诗,我觉得有点半文半白的感觉,写出了大自然的美好,也写出了自己做皇帝的无可奈何之情。</h3> <h3>  显通寺的记忆最记得这坐金光闪闪的铜殿了。</h3><h3> 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9尺,深8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听说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文字来自百度)</h3> <h3>  显通寺内这座白色的无量殿也让人记忆深刻。 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仿木结构,面宽28.2米,进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雕刻精湛,是中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外檐砖刻斗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殿内供有无量佛。殿内保存的《华严经》字塔,属稀世珍宝,塔是由长5.7米、宽1.7米的白绫组成一幅七层宝塔图像,回栏曲槛,斗栱华檐,白绫上用蝇头小楷写《华严经》八十卷,共有600043字,它是康熙年间苏州人许德兴用十二年的时间写成的。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文字来自百度)</h3> <h3>  显通寺的钟楼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它建在通往圆照寺、菩萨顶、罗睺寺和塔院寺的枢纽位置上,地处台怀镇寺庙群的核心位置,不仅起着号令全五台山所有寺院的作用,也成了显通寺坐镇台怀、领袖全山的醒目标志。二层中间的阁内梁上,吊着一口9999.5斤重的大铜钟,听说是五台山最大的钟,钟表刻佛经一部,字有万余,字体端正,清晰可辨,是五台山众寺庙中最大的一口铜钟,曰幽冥钟。在钟楼正面的石券门洞额上有“震悟大千”4个楷体金字,意思是幽冥钟的钟声可唤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昏暗迷惑。</h3> <h3>  显通寺和塔院寺原来是一个寺院,到清代才分开,所以站在钟楼可以近距离的看到白塔全貌。</h3> <h3>  最后一站是罗睺寺,时间已经到下午六点了,我只记得大雄宝殿背后在的大藏经阁院内有名的“开花现佛”了。</h3><h3> (百度一下:殿内正中砌高台一座,成正方形,边长3.6米,高1米。砖台正中,装一木制圆盘,上刻水浪图案。水浪之上,站立18罗汉,盘外塑24诸天。圆盘正中,装木制莲花1朵,高达丈余,花心里又伸出一支花蕾,伸入二层楼内。莲花由8片莲瓣组成,合围于外。花心内背靠背、面朝外塑着4尊佛。寺僧讲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弥勒佛。(或为四尊阿弥陀佛)木盘下设活动机关,经人操纵,绳索牵动,莲瓣或开或合,开时现莲中四佛,谓之“开花现佛”。开花现佛,名闻遐迩。前来朝山的善男信女,若能见到莲中佛像为之大幸。)</h3> <h3>  看了大半天的寺庙建筑,眼中只有红色和黄色了,这两种颜色是整个五台山寺院的主色调,随手拍寺院的大门,也是这两种色彩的组合,它们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的感觉。</h3> <h3>  白天的行程让人感觉有点累,但这部佛教情境体验剧《又见五台山》又让身体累的我们感觉到了一次心灵的洗涤。</h3><h3> 五台山景区外面,专门建造了一个剧场叫“风铃宫”,这里可以容纳1600名观众,有200米长的大舞台,舞台是多维度、可旋转、现代光电学应用得天衣无缝的地方。<br></h3><h3> 90分钟演出过程中,180个演员通过一直在旋转的舞台演绎了人生百态。绮丽的旋转虚幻空间,近200米长的舞台阔度构成了此剧视觉亮点。观演时观众可以走着看、转着看、闭着眼睛看,从室内情境体验区穿梭到360度全景旋转舞台区,经历人生百态和佛祖点化 。 剧场和观众融为一体,演出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让我感悟到佛教在中国不仅仅是信仰,更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一部分。无论你信不信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与佛教相关的行为。同时我们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我们要感恩生活,感恩生命!</h3><h3><br></h3><h3> </h3> <h3> 五台山最后一站:万佛阁,也叫五爷庙,这是五台山香火最旺,也是许愿最灵的寺庙。第二天刚好是初六,又是农历七月初一,早上六时整,寺门外和院内已是熙熙攘攘,挤满了信徒和香客,空气中满是浓烈的燃香味。</h3><h3> </h3> <h3>  我们也随着涌动的人潮,虔诚地点灯、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国泰民安、父母身体安康、小孩学业有成、自己平安顺利!</h3> <h3>  五爷庙出来,又见白塔,白色的巨塔已与五台山的山水已融为一体,我想他是接受了山水精华的供养,凭借无量无边的愿力向更高处生长,昂起脖颈与苍天对望,它不再陈列了百世的标本,而是鲜活了千年的生命。 </h3><h3> 匆匆太匆匆,再见,五台山,再见白塔,有一天,我还会回来,和你细细地静静地交流。</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