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云中山情思</h1><h1> 小时候,我不知道云中山,只是听村里人常提一座山叫水背尖。我觉得很好奇,想去。可大人们说我:吃奶的小娃娃,哪能去哩?</h1><h1> 直到我八九岁的时候,村里突然来了一大群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这个平静安祥的小山村,顿时红火了起来。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这群人住到我村,是修去水背尖公路的,他们将来还要在水背尖修建电视转播站,整个工程的名称叫1125工地。也就在这个时侯,听那些人常说叨云中山,说水背尖是云中山上较高的一座山。我一想,这水背尖咋成山上的山了?我有点不懂。</h1><h1> 后来又过了二十年,和我一块儿教书的地理老师,有一次和我提到云中山时,又说,云中山属吕梁山。当时,我又傻眼了,照这么说,那水背尖就成山上山上的山了。她笑了,忙给我解释。毕竟人家是地理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她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咱们都会唱,其中一句“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里的吕梁,就是吕梁山,它是咱山西西部南北走向的一条大山脉,而云中山是吕梁山脉北部的一部分,它在东,管涔山在西。那水背尖就是云中山上的一座高峰。哦,原来我们村就在吕梁山脉北部云中山上的高峰水背尖的脚下。哎哟我的娘呀!才闹饥米(才搞明白)。</h1> <h1> 这群人在我村住了将近两个多月,开山放炮,挖坡凿壁,把村旁秀美的山水折腾了个够呛。站在我村对面的山梁上望水背尖,隐约发现它的山腰间好像来来回回、蜿蜒曲折,缠绕了一条白色的飘带。这就是那新修的盘山公路。果然,不久就通车了。我们山里人,祖祖辈辈出个门,绕山驾梁,凭得就是两条腿一双脚,现在居然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汽车,真是惊奇!不久,村里人便有机会坐上人家工地上的车,上水背尖玩了。我心里也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车,上山玩一玩呢!</h1><h1> 记得是修好公路的第二年,我二年级时。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我们的邢爱云老师,突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六一”节那天,去水背尖玩去哩。我们个个高兴得边跳腾边欢呼起来。那一天早晨,全校一大群孩子由老师们带着,排着队沿着瓦窑沟那条崎岖的山路,一直向水背尖进发。一路欢歌一路笑,真像一群自由的小鸟在蓝天中飞翔,将近一个小时的光景,我们爬上了水背尖。</h1><h1> 站在水背尖上,我忽然感觉身后凉嗖嗖的有风吹来,一下子把刚刚的疲乏好像吹走了。再放眼眺望,觉得自己突然成了巨人,因为,脚底下满是翻滚着波涛的云海,那波浪像刚刚撒落的一团团棉花,极为壮观。在这层波浪的下面,依稀地望见远处的山峦起伏摇曳,那抹抹翠色极为润泽,好像要流了下来,太使人心跳、激动了。我们选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坐下来,老师们组织大家唱歌、表演、做游戏。我印象最深的是邢老师和我们玩丢手绢。不必用手绢,用的是人人手里拿着的,刚刚摘下的一束束山花,五颜六色,格外耀眼。邢老师那时很年轻、很好看,和我们玩得很开心,她输了,唱的歌也很好听。</h1><h1> 玩耍了很长时间,快下午了,累了。正好转播站工地上的一辆大卡车要下山,把我们捎回村里,这是我头一次坐汽车,虽然一路颠簸,但感觉很神气哩。</h1><p><br></p> <h1> 又过了一两年,水背尖上的电视转播站竣工了,人们远望山上,忽然发现一座铁塔耸立起来,直插云天。我心中又想,有机会一定到它跟前看看。然而,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才有了机会。</h1><h1> 那是1977年的秋天,念高一的我刚放秋假,本来是学校安排,让我回村参加生产队的秋收哩。可我爹想我开学后天冷了,没有绒裤穿,非要让我进山里刨药材,卖了,买绒裤,我答应了。我爹告给我,就去水背尖南侧的坡下刨,那里的秦艽又多又粗又长。</h1><h1> 第二天,我一早去了,果然,爹说得准,一上午刨了不少。中午,我饿了,抬起头,拿出干粮正要吃。忽然,不远处水背尖上的铁塔好像就矗立在我的身边。我丢下工具,拿上干粮,边走边吃,一直顺山路走到了铁塔的脚下,我又一次惊奇的叫出了声音。这座铁塔的底部占地,至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全部由三角钢交错搭连而成,共有三个平台,由下到上四个层阶,总高度足有百米以外,站在塔底,仰望塔顶瞬间感到不寒而栗,背心发凉。站了一会儿,吃完干粮,心里好像敞亮了很多,我又回到原地,拼命的刨起来,太阳快下山时,我收拾好东西,回家。可是没料到,我不懂得山上的时辰,站在山顶上看到太阳落山,实际上山下早已是黄昏了。等我下了山,天已经黑了。我赶紧往家赶,紧赶慢赶,回到村里就不早了,吓得我爹我娘,慌忙喊着我的小名,到半路上来接我……</h1> <h1> 又过了几十年,我所工作的学校,每年组织老师们出去旅游。陆陆续续,我走了不少地方。其中也游了不少的名山大川,颇有所感触,诸如雄宏的泰山,奇秀的崂山,峻险的华山以及清凉的五合山。但我从来也没想到过,家乡云中山的秀美与巍峨。那一天,我又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远望云中山,突然间诗情画意在胸中涌动。我立即在手机上草拟两首小诗:</h1><h1> 其一</h1><h1> 水背尖远眺</h1><h1> 影立奇崖顶,心惊铁塔寒。</h1><h1> 松风携鸟吟,林雾伴山眠。</h1><h1> 伸手摘星宿,提足驾洪川。</h1><h1> 悠哉居脚下,福运享千年。</h1><h1> 其二</h1><h1> 镜里才寻旧日颜,</h1><h1> 心牵故土泪潸然。</h1><h1> 半生落寞他乡土,</h1><h1> 看尽千山不是山。</h1><h1> 是啊!在你的身旁,最熟悉、最亲近的,往往可能是你最不在意的,比如父母亲情,比如故乡的山水。因为,你总觉得这些迟早是你的,理应是你的,永远是你的,所以,你就可以熟视无睹,暂时置之不理,但是,当你失去或者远离他们的时候,你才真正懂得了他们的珍贵。但,往往是,晚矣!</h1><h1> 2018.8,30.作于忻州暮耕斋</h1> <h1>云中山情思</h1><h1> 小时候,我不知道云中山,只是听村里人常提一座山叫水背尖。我觉得很好奇,想去。可大人们说我:吃奶的小娃娃,哪能去哩?</h1><h1> 直到我八九岁的时候,村里突然来了一大群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这个平静安祥的小山村,顿时红火了起来。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这群人住到我村,是修去水背尖公路的,他们将来还要在水背尖修建电视转播站,整个工程的名称叫1125工地。也就在这个时侯,听那些人常说叨云中山,说水背尖是云中山上较高的一座山。我一想,这水背尖咋成山上的山了?我有点不懂。</h1><h1> 后来又过了二十年,和我一块儿教书的地理老师,有一次和我提到云中山时,又说,云中山属吕梁山。当时,我又傻眼了,照这么说,那水背尖就成山上山上的山了。她笑了,忙给我解释。毕竟人家是地理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她说:《人说山西好风光》咱们都会唱,其中一句“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里的吕梁,就是吕梁山,它是咱山西西部南北走向的一条大山脉,而云中山是吕梁山脉北部的一部分,它在东,管涔山在西。那水背尖就是云中山上的一座高峰。哦,原来我们村就在吕梁山脉北部云中山上的高峰水背尖的脚下。哎哟我的娘呀!才闹饥米(才搞明白)。</h1><h1> 这群人在我村住了将近两个多月,开山放炮,挖坡凿壁,把村旁秀美的山水折腾了个够呛。站在我村对面的山梁上望水背尖,隐约发现它的山腰间好像来来回回、蜿蜒曲折,缠绕了一条白色的飘带。这就是那新修的盘山公路。果然,不久就通车了。我们山里人,祖祖辈辈出个门,绕山驾梁,凭得就是两条腿一双脚,现在居然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汽车,真是惊奇!不久,村里人便有机会坐上人家工地上的车,上水背尖玩了。我心里也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车,上山玩一玩呢!</h1><h1> 记得是修好公路的第二年,我二年级时。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教我们的邢爱云老师,突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六一”节那天,去水背尖玩去哩。我们个个高兴得边跳腾边欢呼起来。那一天早晨,全校一大群孩子由老师们带着,排着队沿着瓦窑沟那条崎岖的山路,一直向水背尖进发。一路欢歌一路笑,真像一群自由的小鸟在蓝天中飞翔,将近一个小时的光景,我们爬上了水背尖。</h1><h1> 站在水背尖上,我忽然感觉身后凉嗖嗖的有风吹来,一下子把刚刚的疲乏好像吹走了。再放眼眺望,觉得自己突然成了巨人,因为,脚底下满是翻滚着波涛的云海,那波浪像刚刚撒落的一团团棉花,极为壮观。在这层波浪的下面,依稀地望见远处的山峦起伏摇曳,那抹抹翠色极为润泽,好像要流了下来,太使人心跳、激动了。我们选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坐下来,老师们组织大家唱歌、表演、做游戏。我印象最深的是邢老师和我们玩丢手绢。不必用手绢,用的是人人手里拿着的,刚刚摘下的一束束山花,五颜六色,格外耀眼。邢老师那时很年轻、很好看,和我们玩得很开心,她输了,唱的歌也很好听。</h1><h1> 玩耍了很长时间,快下午了,累了。正好转播站工地上的一辆大卡车要下山,把我们捎回村里,这是我头一次坐汽车,虽然一路颠簸,但感觉很神气哩。</h1><h1> 又过了一两年,水背尖上的电视转播站竣工了,人们远望山上,忽然发现一座铁塔耸立起来,直插云天。我心中又想,有机会一定到它跟前看看。然而,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才有了机会。</h1><h1> 那是1977年的秋天,念高一的我刚放秋假,本来是学校安排,让我回村参加生产队的秋收哩。可我爹想我开学后天冷了,没有绒裤穿,非要让我进山里刨药材,卖了,买绒裤,我答应了。我爹告给我,就去水背尖南侧的坡下刨,那里的秦艽又多又粗又长。</h1><h1> 第二天,我一早去了,果然,爹说得准,一上午刨了不少。中午,我饿了,抬起头,拿出干粮正要吃。忽然,不远处水背尖上的铁塔好像就矗立在我的身边。我丢下工具,拿上干粮,边走边吃,一直顺山路走到了铁塔的脚下,我又一次惊奇的叫出了声音。这座铁塔的底部占地,至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全部由三角钢交错搭连而成,共有三个平台,由下到上四个层阶,总高度足有百米以外,站在塔底,仰望塔顶瞬间感到不寒而栗,背心发凉。站了一会儿,吃完干粮,心里好像敞亮了很多,我又回到原地,拼命的刨起来,太阳快下山时,我收拾好东西,回家。可是没料到,我不懂得山上的时辰,站在山顶上看到太阳落山,实际上山下早已是黄昏了。等我下了山,天已经黑了。我赶紧往家赶,紧赶慢赶,回到村里就不早了,吓得我爹我娘,慌忙喊着我的小名,到半路上来接我……</h1><h1> 又过了几十年,我所工作的学校,每年组织老师们出去旅游。陆陆续续,我走了不少地方。其中也游了不少的名山大川,颇有所感触,诸如雄宏的泰山,奇秀的崂山,峻险的华山以及清凉的五合山。但我从来也没想到过,家乡云中山的秀美与巍峨。那一天,我又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远望云中山,突然间诗情画意在胸中涌动。我立即在手机上草拟两首小诗:</h1><h1> 其一</h1><h1> 水背尖远眺</h1><h1> 影立奇崖顶,心惊铁塔寒。</h1><h1> 松风携鸟吟,林雾伴山眠。</h1><h1> 伸手摘星宿,提足驾洪川。</h1><h1> 悠哉居脚下,福运享千年。</h1><h1> 其二</h1><h1> 镜里才寻旧日颜,</h1><h1> 心牵故土泪潸然。</h1><h1> 半生落寞他乡土,</h1><h1> 看尽千山不是山。</h1><h1> 是啊!在你的身旁,最熟悉、最亲近的,往往可能是你最不在意的,比如父母亲情,比如故乡的山水。因为,你总觉得这些迟早是你的,理应是你的,永远是你的,所以,你就可以熟视无睹,暂时置之不理,但是,当你失去或者远离他们的时候,你才真正懂得了他们的珍贵。但,往往是,晚矣!</h1><h1> 2018.8,30.作于忻州暮耕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