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商阳,属手阳明大肠经,别名绝阳。
【取穴位置】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功能主治】
功能: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赤、耳鸣耳聋;热病汗不出、胸中热满、咳喘;晕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牙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出血,高烧等。
【穴位配伍】
配少商、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治中风昏迷;
配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俞、侠溪、步廊、上廉、足三里、气户、周荣、劳宫、涌泉、阳陵泉,治胸中满闷;
配合谷、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治热病汗不出;
配风池、鱼际、液门、肺俞、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阳谷、液门、二间、四渎,治下牙齿痛;
配听会、少冲、中冲,治耳不闻声。<br></h3> <h3>二间,属手阳明大肠经。</h3><h3>
【取穴位置】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2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
目昏,鼻出血,齿痛,牙龈炎,口歪,咽喉肿痛,热病,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腰痛。
【穴位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br></h3> <h3>三间,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h3><h3><br></h3> <h3>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穴位配伍】
配照海、大敦,治便秘;
配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治痢疾;
配外关、人中、太溪,治齿痛;
配鱼际、间使、神门、然谷、肺俞、肾俞,治失音;
配商阳、阳谷、侠溪、厉兑、劳宫、腕骨,治热病汗不出;
配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治瘾疹;
配人中、内关、足三里,治中暑。<br></h3> <h3>阳溪,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腕上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在手腕桡侧,当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腕关节桡侧处取穴。
【功能主治】
功能:清泻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 。
主治: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齿肿痛;热病心烦,癫狂;腕臂酸痛。
【穴位配伍】
配下关、关冲、液门、阳谷,治耳聋鸣;
配少海、液门,治咽喉肿痛;
配阳谷,治目痛赤;
配攒竹、尺泽、间使,治心邪癫狂;
配太白、少冲、通里,治热病心烦渴;
配丰隆、解溪,治偏头痛;
配前谷、后溪,治臂重痛肘挛;
配阳池、肩髃、曲池、腕骨、合谷、鱼际,治手腕无力;
配足临泣、尺泽、中渚、五处,治五指拘挛,伸缩疼痛。<br></h3> <h3>偏历,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处。
【功能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br></h3> <h3>温溜,是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乃气血深聚之处。
【取穴位置】
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功能主治】
头痛、面肿,鼻衄,牙痛,口糜舌肿,吐涎,咽喉肿痛;肠鸣,腹痛,泄泻;癫狂,痫证,吐舌;疟疾,疔痈,四肢肿,肩臂痿痛不举,伤寒,颈痛等。
【穴位配伍】
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
癫疾:温溜、仆参。
狂仆:温溜、液门、京骨。
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肠鸣而痛:温溜、陷谷、复溜、阳纲。<br></h3> <h3>下廉,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功能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br></h3> <h3>上廉,是手阳明大肠经常见腧穴之一。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功能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 肩周炎,网球肘,脑血管病后遗症,肠鸣腹痛等。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配下廉,治食泄、小便难黄;
配曲泉、中封、水分,治夹脐痛;
</h3><h3><br></h3> <h3>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能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br></h3> <h3>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能主治】
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穴位配伍】
配合谷、外关,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配合谷、血海、委中、膈俞,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昆仑、太溪、阿是,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合谷、血海、三阴交,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br></h3> <h3>肘髎,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1寸,当肱骨边缘处。
【功能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br></h3> <h3>手五里,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功能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
【穴位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br></h3> <h3>臂臑,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
【功能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单用此穴灸,可以改善麦粒肿。
【穴位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br></h3> <h3>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
【功能主治】
功能: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
主治:1、中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2、西医: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穴位配伍】
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背及肩臂肿痛;
配臂臑,治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
配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治半身不遂;
配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治隐疹;
配支沟、足三里、手三里,治瘰疬。
</h3><h3><br></h3> <h3>巨骨,属手阳明大肠经。</h3><h3>
【取穴位置】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功能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穴位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br></h3> <h3>天鼎,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颈侧面,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化痰、清咽利膈。
主治:1.中医:咽喉肿痛,不得息,暴喑,气哽,喉中痰鸣,食饮不下,瘿气,瘰疬等;2.西医: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扁桃体炎,喉炎,舌骨肌麻痹症。
【穴位配伍】
配合谷、间使,治暴暗;
配气舍、膈俞,治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
配臑会、合谷、足三里、天突、天容,治瘿气。<br></h3> <h3>扶突,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功能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穴位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br></h3> <h3>迎香,属手阳明大肠经。</h3><h3>
【取穴位置】
位于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能主治】
中医: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肿,面部如蚁走感,丹毒,荨麻疹等。
西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穴位配伍】
配人中、上星、太渊,治鼻塞不闻香臭;
配上星、肺俞、风池、风府、风门,治多涕;
配囟会、合谷、太冲,治鼻渊;
配上星、合谷、神门、肺俞、心俞、尺泽、囟会,治鼻息肉;
配合谷、上星,治鼻衄;
配太阳、上星、攒竹、睛明、合谷、委中、肝俞、行间,治目赤肿痛;
配水沟、风池、支沟、合谷、曲池、委中,治丹毒;
配合谷、陷谷,治面部如蚁行感,面浮肿;
配下关、翳风、上星、攒竹、人中、颊车,治面痛。<br></h3> <h3>口禾髎,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位置】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功能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穴位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