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美国,大提顿、黄石、邮轮与阿拉斯加国家冰川公园为此行三道主菜。</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大提顿国家公园一路北上,由南入口进入黄石。</p><p class="ql-block">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90万公倾分布于怀俄明、爱达荷、蒙大拿三个州。奇景。大自然神笔千万年来契而不舍,以无机物、菌落和藻类为顔料,为世人绘制其杰作。面对约90万公顷的巨幅画面,仼何语言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有人说黄石就是一块调色板。我觉得它确实不象莫奈,也不象毕加索,就叫它黄石画吧,独树一帜。有机会一睹真容的可凭借各自不同的目光扫描和解读那片魔幻之地吧。</p><p class="ql-block"> 又有幸与十几位或熟知、或初识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及挚友相伴、劳顿舟车,寓悦其中。</p><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末 </p> <h3>好来坞派拉蒙电影公司用作影片片头的提顿山峰,对于年愈古稀的人来说,并不佰生。这块“大提顿国家公园”醒目牌匾,似乎向过往车辆里的人们招呼:此地便是你的追寻,下车吧。于是,车停路边,人自散开釆风去。</h3> <h3>实际上派拉蒙电影公司的片头logo(提顿山峰)与我们现场看到的并不一样,应该是观察点不同的缘故。</h3>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公路边看提顿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却不成气候(不会被称作雪山),主峰约4190米,因影揚名,故名山仰止、驻足留涟者络绎不绝。</p> <h3>虽已奔六、奔七,且有一圈的年龄落差,仍乃亲近的同事和密友:才情俱佳、为人师表的姐妹三人行。</h3> <h3>未必能辨夫唱妇随亦或妇唱夫随,同为师出名门之理工高材,无所谓呀。(旅友摄影)</h3> <h3>名师伉俪:资深才子+资深才女。(张淯清老师摄影)</h3> <h3>年纪轻轻、事业有成好朋友甜美的三口之家。</h3> <h3>此行,虽gentlman祘是少数,然而威武不凡哦。</h3> <h3>蛇河水流经整个大提顿,山、水相连,清清净净。那如镜的水面,怕是提顿山脉顾影自赏永远的依赖。</h3> <h3>偶见舢板悠然而来、飘逸而去。此情此景,悦目舒心,良久,乃离去。</h3> <h3>“科考”刚过,新科秀才与长辈同行。尽管硕大墨镜当前,然而不妨碍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滴!哦?</h3> <h3>年轻、功力不凡情同姐妹的老师们,每一年的辛苦奉献,都能做出丰硕、过硬的工作成果,得到社会和家长、学生甚至行业同仁们的由衷赞美。</h3> <h3>舒心融洽,游兴正浓。</h3> <h3>一群浦江之边的睿智儿女,嘻乐于提顿蛇河畔,让此地山水草木凭添了不少活力和光彩。</h3> <h3>留涟忘返?时间到点统统得上车走人:By bus,驶往黄石公园。</h3> <h3>据说这里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从大提顿去黄石的公路,忽然堵车严重,肇事的果真是一头慢条斯理行走在公路上的野牛,法律规定人车必须要让牛,不准鸣号,不准驱赶,于是这头牛老大俨然就成了风光超模,它的尊容到底能钻进多少相机和手机里将无法估量。我们这台车里就至少20多台手机和相机抢着接纳它呢。(胡颖老师摄影)</h3> <h3>(胡颖老师摄影)</h3> <h3>行车缓慢,一路辛苦带着的300mm镜头终于堪了大用:拍到了远处山坡上的鹿。对于我们匆匆路过的人来说眼福菲浅啊,激动了好一阵。(胡颕老师摄影)</h3> <h3>(胡颖老师摄影)</h3> <h3>野生的鹿群哦,全拜托了胡颖的眼明手快和她那沉重的相机。(胡颖老师摄影)</h3> <h3>Artist Point是观赏黄石下瀑布区的最重要地点,相对于上瀑布区,这里的瀑布水流落差达到90米,约为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两倍。游客选择景点以此为重,也因为当年众多画家在这里作画多幅呈递联邦议会,让全体议员门极为惊呀,终于大笔画了一个圈,把跨三个州90万公顷地圈起来并同意法定取名“黄石国家公园”。(胡颖老师摄影)</h3> <h3>下瀑布视频与照片互相参照,是否可以增加一些现场感觉?(视频摄影:赵敏老师)</h3> <h3>这个视角可能是拍摄到下瀑布水流流程最长的点。已尽力了。</h3> <h3>瀑布沿着艺术家点的这个黄石V形峽谷倾泄而下,虽有从上到下达90米的落差,然而我们在高处望去,不少摄影爱好者均感觉所拍照片远比不了现场看上去险峻壮观、气势磅礴,所以那些画家竟用画卷就可以说服国会议员立法设立公园保护区,对此,叫人油然而生敬意。看着那被水流切割后的火成岩断面美丽的色彩,这就是让当年艺术家、议员先生们为之倾倒的原由?</h3> <h3>连续三张V形峽谷写真,是否得以加强记忆和感受。</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由此步入大棱镜区域,与大提顿国家公园相比,黄石,好像是另一个世界。</h3> <h3>进入公园温泉区域,不时可见这种树木的残枝,不难想像:温度70~90摄氏度的高温水,长年累月的溢出、漫延,使周边植被的生存难以为继。保护区内,既使是这样的枯枝,也不允许人工打理,完全让其自然降解。也就是说,无论动物、植物、地貌、水源,任何自然界的东西,都不允许人类去干与它们自然存续或消失的因循规律。我以为:这是黄石之旅向我们揭示的重要理念。(胡颕老师摄影)</h3> <h3>黄石公园的彩色锅地区,处处有冒着蒸汽的温泉,这名叫Silex Spring(硅石泉),中间深蓝色的是泉眼,水清而深,且不断的湧出并流向别处。</h3> <h3>“豆浆池”边集成笑靥,哪怕身后沸腾翻滾的热浪袭人:强光背景加上遮阳帽,人脸部是乌黑的,视觉效果也就免为其难了。恐怕是走马看花、匆忙赶路式旅游常见的无奈。</h3> <h3>这里的蒸汽特别汹湧浓烈。</h3> <h3>(周萍老师拍摄)</h3> <h3>Grand Prismatic Spring(大棱镜温泉)这是个约100米左右直径、全球排名第三的大温泉,每分钟湧出2000公升7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水。湖绿色的泉水在橙红色的土壤包围中有如一块巨型宝石般。走近了,身边24mm镜头相机无法容纳整个湖面入镜,特别惦记起远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广角镜头来了,后悔药没用啊。</h3> <h3>用引入视频来顶替广角镜的功能。(周萍老师摄影)</h3> <h3>无愧于“镜”的称谓:蓝天白云山峦绿树落在地面的倒影:惊艳纷呈的镜中花。</h3> <h3>奔6奔7人士平日工作繁忙,难得聚首,找准时机摆pose的愿望看来不亚于年轻人。</h3> <h3>一般身历其境者,走在长长的木质人行步道,都会小心翼翼,生怕万一脚落到旁边终年被水浸泡的橙红色土层会沉陷下去。可偏会有人(陈慧珍老师)不顾可能弄脏崭新漂亮的旅游鞋,执意探索那个红土质地:原来那是非常坚硬的土层。她告诉大家说。</h3> <h3>左边就是发现脚下土质是坚硬的有识女士。</h3> <h3>或粗犷浓烈、或细若游丝、色彩斑斓却无以名状的图案和条纹,我想称之为黄石画,因为绝无仅有。</h3> <h3>阳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红壤,修长蜿蜒步道上未知国籍的男女老少倾慕者,那幅缺了飞鳥走兽、繁花草木的画面,你还会觉得有遗憾吗:我已经一楞楞的挪不动脚步了,再多一点什么,就不是黄石画啦。</h3> <h3>面对美景,顾南望北,各美各的。依我看,还是面对镜头有较高的性价比,一“键”双鵰哦,美女与美景一并收纳入镜,不好吗。(旅友摄影)</h3> <h3>这是绿松石池,由于水温低于60度,故少有蒸汽縈绕。</h3> <h3>每几十分钟(55~90分钟,据统计自十九世纪被发现至今,喷发间隔在延长)喷发一次的老忠实间歇喷泉,从未失约过到访者。不仅因而得其名old faithful也是因此成为旅行者喜欢的景点。</h3> <h3>每次喷发持续约4分钟左右。喷发高度32~56米,喷发量1.4~3.2万升。在地下22米处的水温为118摄氏度。(此图为从百度下载)</h3> <h3>(此图为从百度下载)</h3> <h3>喷泉有时与云彩联手打造气势。</h3> <h3>这里的云彩,亦常气度不凡。</h3> <h3>到访高山湖区:黄石湖。</h3> <h3>黄石湖边,集合着一群优秀的上海女儿。</h3> <h3>替一双摄影发烧友在湖边留影,这活可不好随便揽哦。(右:胡颖;左:张淯清。)</h3> <h3>湖光偏舟, 老外的玩法比我们多些。</h3> <h3>何为至清至纯的天然水,答案在此。</h3> <h3>将图片放大、再放大,清波荡漾至清至纯哦。看官不妨试试,感觉黄石湖水的洁净。</h3> <h3>探索若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这里的热泉特点是喷发不太有规律,但却是最活跃的喷泉区。每年会出现新的喷发点,也有旧的喷发点被堵死。很多泉坑有浓厚的色彩,如同瓷砖一般。</h3> <h3>象瓷砖板吗?(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那块天蓝色池,艳。只需具备些许水彩或水粉画经历的,都不难记起调色板的长相。黄石公园的调色板说,此刻是印证无疑。(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请勿以为它们是死水,每一块泉水池都是活水啊。(黄全京老师摄影)</h3> <h3> 我们这次走过黄石的几个地方:下瀑布及峽谷、大棱镜区、黄石湖、老忠实泉、诺里斯区,大约占了黄石公园1/10的面积,然而为具黄石公园代表性的典型景区。</h3><h3> (北美邮轮及冰川旅行第一集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