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安砂革命老区,留下“安砂红军渡口”、“安砂苏维埃政府旧址”、安砂革命烈士陵园,安砂寨山石头城。四处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镇关工委建议组织革命后代,重游此地,让青少年不忘历史;让青少年再次进:行思想教育;让青少年领略到今天九龙溪畔的美好景观,安砂人民幸福安宁,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为建设新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贡献自已的才智和力量。</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安砂红军渡口</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时间: 1932年1月至1934年8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地点: 安砂九龙溪畔,溪边两大榕树的拱桥下。</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参战部队及单位: 东南游击队,东北游击队;</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安砂苏维埃政府;</font></h3><h3><font color="#39b54a">红军三十六师107、108二个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红军独立七团一营三连,二营,三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红七军的十九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主力红九军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红军桥特点: 用杉木,“长尾”,祠庙匾牌,群众门屏,店面门板,铺钉成的二米宽,一百米长的桥,也叫红军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过渡目的: 红军过渡消灭敌人、红军过河去小陶、红军过河北上、红军过河去江西中央根据地。</font></h3><h3><font color="#39b54a">红军渡口战斗过程:</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一) 、1932年1月17日,游击队长胡明才,李魁元率领部队配合红军三十六师一举消灭卢兴帮,驻水碓,马安石的二个连。</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二)、1932年1月18日,红军三十六师,107、108二个团,先行部队在安砂河背,安砂渡口交火大战。活抓敌军汪营长,俘获官兵160人,缴获枪支,子弹等战利品。</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三)、1934年6月,红军独立七团一营三连和安砂苏维埃政府铺设浮桥--“红军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四)、1934年7月16日,红军九团护送红七军6000多人北上,通过此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五)、1934年7月20日,主力红军九军团率领4000多人,经安砂通过此桥去小陶。</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六)、1934年8月20日,红十九师和红九团军,红独立七团二,三营往返安砂,通过此桥返回江西中央根据地。红军三天三夜通过此桥。共进安砂九次。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七)、1934年8月.23日红七团一营三连北撤,群众拆回板材。</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安砂苏维埃政府旧址</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时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 1 月至1934年9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地点: 安砂九龙溪畔,和平街,19号右侧。</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参战部队:</font></h3><h3><font color="#39b54a">1.红军独立七团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2,红七军团的十九师。</font></h3><h3><font color="#39b54a">3,红军九团。</font></h3><h3><font color="#39b54a">4,安砂苏区赤卫队。</font></h3><h3><font color="#39b54a">目的意义: 安砂是通往中央苏区的重要水路枢纽,打开通道。攻打永安,扫清永安北路外围敌人。</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事件经过与结局:</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一)、1934年4月初,独立七团按照上级指示,指导成立了安砂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队部。区政府设在三角坪。建立了“一区三乡”。组建武装赤卫队员120多人,掀起打土豪分田地革命高潮。</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二)1934年,8月23日,红军撤离后,逃离的敌人和土豪劣坤及各种反动势力趁机卷土重来。搜捕,洗劫苏维埃干部,赤卫队员。三十五位忠诚志士壮烈牺牲。</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安砂革命烈士陵园</font></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安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安市安砂镇安砂村钱廪山北侧山麓。1934年夏秋,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红军撤离安砂后,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坤卷土重来,红色政权遭到破坏,安砂苏维埃区乡干部群众和赤卫队队员惨遭敌人杀害,其中罗瑞珍、陈朝敬、张腾辉等35位同志牺牲。1977年9月为缅怀先烈,鼓励后人。安砂镇人民政府在现址上建造安砂镇革命烈士陵园。安砂镇党委、政府政府于2011年7月重修安砂革命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在安砂革命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一座,高9米。碑两面分别书写着“安砂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在纪念碑后设有英烈榜,榜上镌刻有包括参加红军后英勇牺牲的烈士58名和解放后为祖国建设、护林扑火牺牲的,总烈士数65名。1985年12月,安砂革命烈士陵园被永安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安砂革命烈士陵园被永安市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font><br></h3> <h3><font color="#010101">钱廪山石头城</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安砂钱廪山石头城,位于永安市安砂镇政府对面,因沿山顶一圈建有由石块垒成的城墙,当地人又叫它为寨山。这座城寨,清道光年间修的《永安县志》称它为“钱廪山石头城”。钱廪山石头城周长700多米,城内面积达120亩。寨墙由不规则石块垒成,靠城内一面高1-2米,靠城外一面高3-4米,依山势而建,蜿蜒宛若长城。 钱廪山石头城乃为防匪患而建,在安砂解放前夕的1949年,农历六月初七,清流江瑞强股匪洗劫安砂;九月廿四日,该股匪又侵占安砂,曾说这两次清流股匪来安砂时,他们都曾上山逃进石头城内,躲过劫难。”钱廪山是土山,不产石头,垒寨墙的石头纯从山下送上去,工程浩大,令人不由对古人惊人的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而今,这儿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场所。</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我们重游了安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学习烈士精神。广大青少年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争做时代先锋,共创明天美好未来的红色后代,争做中华新时代的革命接班人。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资料来源: 【景点碑文】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安砂文化站] </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 【建安博客】 </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