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本保育园的中国宝宝(一)

人生如梦yulan

<h3>这是刘尚轩 一一小朋友。他出生在日本,从出生6个月开始到现在,就接受日本的《儿童早期教育专家七田真博士育儿法》。每个周四学习《日语》周五《英语》。<br></h3> <h3>2018年4月1日,是日本保育园开学的日子。</h3> <h3>2岁跨零的刘尚轩,也参加了入园仪式。<br></h3> <h3>大班的小姐姐们上台表演,他也勇敢地走上台参与。<br></h3> <h3>在日本,保育园或幼儿园入园仪式对每个有新入园孩子的家庭来说,是跟赏樱同样隆重的活动,因为这意味着幼儿踏上社会的第一步。<br></h3> <h3>日本保育园和幼儿园的区别。保育园可以从0岁开始入园,一直到6岁上学前,隶属部门是日本厚生劳动省;幼儿园从3岁开始入园,到6岁上学前,也有各种兴趣班活动,属于儿童教育机构,隶属部门是日本文部科学省。<br></h3> <h3>保育园里最小的孩子有几个月大,最大的是5岁。</h3> <h3>从今年4月1日到现在,宝宝送保育园已经有4个多月了。现在的宝宝是2岁零8个月了。<br><br></h3> <h3>刚送时哭闹着不去,一个月过去了,还在哭闹,可能是语言不通吧,孩子常听的是山东话、内蒙话、普通话。毎周还听早教班的日语、英语两节课,在多种语音的混杂中,最能分的清楚的,还是中国语。</h3> <h3>人们常说小孩子学什么都快,的确是,入园二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和老师、小盆友交流日语了,现在每天入园不哭了,主动要走。<br></h3> <h3>宝宝最喜欢吃这里的饭菜,每天老师标上全吃。值得一提的是,每天午餐,老师们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吃饭。吃同样的饭菜,用同样大号的杯盘,有挑食的孩子,老师会观察,但孩子们看老师吃得香甜的样子,往往会模仿。<br></h3> <h3>由营养师制定一个月的菜谱,都是营养搭配。会提前发布出去。保育园的入口处,有一块宣传板,上面写着今天午餐的菜单。每天家长去接孩子时,能看到橱窗里摆放着的当天午餐真实实物。<br></h3> <h3>每天的午餐,通常是一个菜(凉菜)、一个主菜(或鱼或肉)、一份米饭、一个汤、饭后一份水果。日式面条、意大利面条、中式面条及面包等与米饭搭配,营养师按照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需求,尽量安排不同的食物,大部分的保育园菜式一个月没有重复。<br></h3> <h3>上下午都有吃零食的时间。早上10点,有一杯麦茶,(茶是凉的),小块点心。下午3点,通常一杯牛奶,(牛奶是凉的),几块饼干。或者一个饭团,一碗蔬菜汤。<br></h3> <h3>看到保育园使用的陶瓷餐具的时候,真的很惊讶?人家认为,只要给小孩子讲清楚,碗打碎了就容易割破手⋯,以后就自己注意了。极为重视儿童健康,陶瓷餐具在高温下消毒也不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宝宝使用安全健康。<br></h3> <h3>还有更让人惊讶的事情了,看日本的医生如何给小孩退烧:前些日子,刘尚轩发高烧了,38.6度,去看医生,医生做了一些诊断,说回去吧,打开空调凉的,过几天会好的,第二天高烧到39.4度,孩子抽搐了,急忙打120的电话,(120都是免费的)送到医院,医生耐心检查之后告诉,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发烧只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回去注意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安静就行了。为了降低体温,要给孩子垫上冰枕袋,如果方便的话,脚下也可以垫上冰袋。不开药?医生摇摇头安慰地说:&quot;你的孩子很勇敢,他的身体正在和病毒打仗呢,发烧是在增强身体抵抗力。我们不主张用药,目的就是要增强孩子自身抗病毒的能力。吃药太多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提高孩子身体的免疫力。发烧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过了今晚就会没事了。&quot;只好听医生的话回了家。到了晚上孩子的烧就渐渐退下来了。<br></h3> <h3>还有最能吸引眼球的是:保育园的大门上有中国的航天员图像,忽然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就象回到了中国⋯⋯<br></h3> <h3>入园后,我们接孩子仅仅两次,原因是不会话,老师无法沟通。老师每天要和家长谈论孩子在园里的一些小事⋯⋯<br></h3> <h3>众所周知,日本学前教育一直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但究竟好在哪里。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走入日本的保育园,看看那里的小朋友接受的都是怎样的教育呢?<br></h3> <h3>简朴的环境<br>保育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教室都极为简朴,幼儿的玩具,则是一些硬纸皮、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只见幼儿乐在其中。<br>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br>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br></h3> <h3>条理性 一一所有的包包,都要自己整理<br>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保育园就要求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br>书包、装尿不湿的包、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包的大小也有规定。<br>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br>日本人对垃圾分类极为严苛,精细分类处理而不厌其烦的,这于从小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关的。<br></h3> <h3>每天早上需要给孩子准备的是:尿片4枚(写好名字),换洗衣服3套(写好名字);毛巾2条(一条餐桌擦手用,一条厕所擦手用)、围嘴2条(午餐和间食用)、垃圾袋1个,装脏衣服用袋子1个。<br></h3> <h3>小孩拿包,大人空手<br>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园的时候,手里一律空着,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br>这在中国家长眼里简直难以接受,由家长代劳拿东西倒是普遍现象。<br>而日本家长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br></h3> <h3>反复脱换行头,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br> 保育园有统一的服装,到了保育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br>每天早上,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br> </h3> <h3>在地板上铺褥子午休,换上睡衣,起床后再换衣服,每天多次脱换行头,就是通过这个穿衣服、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帖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就开始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br></h3> <h3>  二楼是2岁班的教室,教室门口是摆放各种用品的地方,孩子把所有东西自己归位。垃圾袋挂好,(每天孩子的尿片是需要装入垃圾袋自己带回家的。这是日本很有趣的地方,垃圾自己处理。)衣服放到抽屉里、尿片放盒子里、2条毛巾各自挂好,围嘴装盒子里,然后你可会欢快地把联络日记交到老师手里。在园里,老师一直教孩子们独立收拾东西,自己穿脱衣服,孩子成长得快。<br></h3> <h3>冬天穿短裤是锻炼毅力<br>日本保育园、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quot;不怕冷,多运动&quot;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br>而日本妈妈们对此的看法是: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br>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br></h3> <h3>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br>日本上保育园、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br>学习的重点居然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他们学会了勇敢、珍惜、努力、坚强等等,也许这些非认知的品质才能帮助他们走得更远。<br>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这的确很令人出乎意料的。<br></h3> <h3>老师总是笑眯眯地,每天每个孩子到教室门口,她总是先蹲下问好,然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br></h3> <h3>了解生命的由来<br> 孩子在生日前,老师预先与他的父母联系,询问名字的由来,还借来孩子自出生以来的照片在班上展览,并请孩子的母亲写信谈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并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br> 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br> 日本人坚信,孩子从小知道尊重生命,长大后才会爱惜生命。而在幼儿期,通过为孩子们过生日、教他们培育动植物等活动,都可以让他们在朴素的惊奇和感动中了解生命,是培养生命尊重的绝佳机会。<br></h3> <h3>从幼儿开始的礼仪教育<br> 孩子在保育园或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象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br> 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礼仪之邦”的确名副其实。<br></h3> <h3>0岁就参加运动会<br>0岁的宝宝就要参加保育园的一切大型活动。<br>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不评名次,培养集体荣誉感,长大后也会有強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br></h3> <h3>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强壮的身体绝对是一个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他不仅会有足够的体力去支撑自己前进,更会在体育锻炼中磨练意志,学会坚持和自我突破。<br></h3> <h3>女孩子踢足球<br>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足球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女孩子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来了。<br></h3> <h3>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br>爬山,看湖,观察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打年糕,开运动会,为社区演出,过园节了,开发表会,去拜寺庙,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br>生命在于活动。<br></h3> <h3>幼儿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br>与日本先进的科技发展相比,日本的保育园、幼儿园没有太多现代化的设备,自然质朴甚至略显简陋的环境似乎有点格格不入。他们最注重的是孩子用眼、鼻、口、耳去感受世界,在与大自然的真实互动中达到身体、语言、交往的综合反应。<br></h3> <h3>日本保育园、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戴上护脖防晒帽,每一个班级会有不同的颜色,以便在户外活动时容易辨清。<br></h3> <h3>日本的整个社会对教师非常的尊重和认可,家长从不会因孩子在幼儿园运动受伤而责备老师,反而因自己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而道歉……<br></h3> <h3>日本更有自己独自的礼仪,吃饭前,一定要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大声说:いただきます。从保育园开始,老师就会告诉孩子,人活在世间,吃的食物,首先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如果没有阳光、土地、水等自然的因素,仅仅靠着人的努力,是无法拥有四季的美味,所以首先感谢自然之神,然后是辛劳的农民,再就是为我们做出食物摆到餐桌的人,一道食物的出台,融入了各种人的付出,如果吃饭前,不知道谢恩,是极为不敬的行为。因此,日本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也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人人都会说完这句话后,才开始动筷子。</h3> <h3>吃完饭也是双手合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意思是:我吃饱了。<br></h3> <h3>这个本子记录着每天的:早餐、晚餐、体温、尿、便、晚上几点睡觉等等,称《联络手帐》 也就是每天的成长记录。<br></h3> <h3>这个联络手册。孩子们人手一册。是保育园和家长联络用的书谏簿。每天家长在送孩子之前需要在联络书谏簿上写好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而保育园则将一天孩子的表现绘声绘色地写在联络书谏簿上,以便让家长了解。<br></h3> <h3>用完后保育园会将联络书谏簿收集起,到年终时会将装裱好的厚厚的一年书谏赠送给家长。当孩子成长到可以读懂这些文字的时候,将是多么难得的回忆。<br></h3> <h3>入园4个多月,小孩学到了很多规矩,很乖,比如:吃饭不撒了,不乱扔了,回到家里每次吃饭,就要大家别说话,把筷子放下,双手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h3> <h3>以前吃饭撒满桌子饭,现在吃饭不撒了,把掉下的饭拣起来吃了。</h3> <h3>入园以来,在老师的教导下,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自己能做很多事了。</h3> <h3>自己买饭,自己端。</h3> <h3>渴了自己喝。</h3> <h3>去超市里,自己选自己喜欢吃的。</h3> <h3>自己结账</h3> <h3>帮妈妈干活儿</h3> <h3>学习识谱</h3> <h3>很喜欢音乐</h3> <h3>自觉主动得学习</h3> <h3>读的什么语?</h3> <h3>跟机器人交流</h3> <h3>经常去喝K歌</h3> <h3>在玩耍中度过,在快乐中成长。</h3> <h3>对于孩子来说,玩耍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玩耍的幼年,是失去光彩的幼年,没有玩耍的童年,是没有快乐的童年。我们应该懂得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成长,对孩子是多么重要,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玩耍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成长进步;这样,他才会不断创新玩法,自由自在地玩,从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不断进步。<br></h3> <h3>さようなら(再见)<br></h3> <h3>在日本的半年里,保育园的见闻给我很多的震撼,如此的教育与其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毋庸置疑,保育园从娃娃抓起的体能素质的教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的保育园为孩子提供的真实质朴的自然环境,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保育园就是使每个小朋友都拥有一颗正直、善良、温柔的内心;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快快乐乐的玩耍中,磨炼出具有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大脑;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学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保育园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每个小朋友,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力和充分发挥每个小朋友的丰富创造力。<br><br>待续</h3>

孩子

保育

日本

入园

幼儿园

老师

家长

每天

自己

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