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从天堂回到了俗世。😜😜</b></h1> <h1><b> 进入黑山共和国。</b></h1> <h1><b> 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背靠塞尔维亚,面朝亚得里亚海,是个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还略小的山国,人口不到七十万,还多说了点,北京人口为2170万。早在1910年建立了独立国家黑山王国,经过一战二战冷战内战,2006年独立为黑山共和国。</b></h1><h1><b> 弯弯曲曲的山路,汽车在群山中盘旋,美景在眼前闪过。</b></h1><h1><b> 黑山拥有欧洲最南端的科托尔峡湾,独享亚得里亚海73公里长的海滩,还有欧洲最长最深的塔拉峡谷。</b></h1><h1><b> 黑山地方虽然不大,自然风光却多得不成比例。我们紧赶慢赶的去了科托尔,布德瓦,塔拉大桥,首都波德戈里察。</b></h1><h1><b> 一个个的说吧。</b></h1> <h1><b> 科托尔古城有两项世界遗产,古城与教堂是文化遗产,峡湾与群山是自然遗产。</b></h1><h1><b> 科托尔古城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来自希腊的伊利里亚人最早定居于此。后来多个不同国家入侵占领过这个古城。公元1185--1371年由塞尔维亚王朝统治时为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从十五世纪起到1945年,是科托尔的黑暗时期,政权更迭,数次地震,黑死病爆发,让这座城市几乎从地图上消失。坚强的科托尔人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才有了今天这样规模的科托尔古城。</b></h1> <h1><b> 古城背靠高耸的圣约翰山,九世纪时沿着山开始建造近五公里的城墙,十四世纪成型,十八世纪形成现在的规模,其建筑成本不输欧洲的豪华宫殿。就是这条欧洲现存最完整的长城,作为最坚固的防线抵御过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年老体衰的我们没有了爬欧洲长城的勇气,留下了遗憾。古城墙图片为下载照片。🙏🙏🙏</b></h1> <h1><b> 科托尔古城呈三角形,一共有三座城门。建于1555年的西门,邻海门;建于1540年的北门,邻河门;建于13-18世纪的南门,古蒂茨门。我们进的邻海门。 </b></h1><h1><b> 该图为下载照片。🙏🙏</b></h1> <h1><b> 邻海门是主城门(景点标号1),距今五百多年,城门上的城徽随着统治者的更迭而变换。现在的标志是铁托时期的。1944年11月21日,铁托帅军夺回古城,留下一句名言,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休想拿走! 这句话刻在了城徽的条石上。仔细看能看见吧!</b></h1> <h1><b> 城墙上威尼斯的标志,飞狮。它的存在证明古城的一段历史,曾被威尼斯共和国统治。</b></h1> <h1><b> 科托尔的导游发给我们一张中文标识的古城地图。然后开始带我们一点点的走起来!</b></h1><h1><b> 科托尔古城的格局是典型的中世纪城镇布局,若干个广场由细长的街巷串联,一个套一个,不停的往前走,或者转遍古城,或者原地打转。导游带着我们转了主要景点,自由活动时我们基本小范围的原地打转了!</b></h1> <h1><b> 穿过邻海门,进入第一个广场,这已经是古城最大的广场了,叫军队广场。这座钟楼(景点标号44)是古城里的地标建筑,建于1602年,经过几次重建,最终定居于此。</b></h1><h1><b> 钟楼下面黑色的三角形立柱,名位耻辱柱,是中世纪用来惩处犯人的。</b></h1> <h1><b> 从军队广场到达面粉广场。在这个小广场一转身,三栋古建,最早的十四世纪,晚点的十七世纪,都是某某宫殿,(景点标号37、38、39)走过科托尔历史档案馆(景点标号49),来到了主教辖区(景点标号60),或译为圣特里芬广场。</b></h1> <h1><b> 圣特瑞风大教堂,又译圣特里芬大教堂(景点标号21)。这是黑山共和国仅有的两座双塔教堂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亚得里亚海沿海最老最漂亮的宗教建筑,高高的钟楼曾经是老城的地标,为海上的水手指路。教堂内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b></h1><h1><b> 圣特里芬是有历史记载的三世纪的一名传教士,受迫害而殉道。天主教和东正教都有纪念他的教堂,科托尔的教堂最著名是因为他的遗体就埋葬在这里,又是科托尔的守护圣徒。</b></h1><h1><b> 注意左塔1166,右塔2016,注明的是年代。</b></h1> <h1><b> 就是这样的巷子把大大小小的广场串联起来了!</b></h1> <h1><b> 海事博物馆(景点标号36)坐落在城镇中心的一座18世纪(1732年)的巴洛克宫殿里,介绍科托尔悠久而光荣的航海历史。</b></h1> <h1><b> 走过海事博物馆,驻足于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池旁(景点标号57),卡拉姆帕纳喷泉建于十七世纪末,是当时城里唯一的淡水泉眼,城里家家的女人们来此打水并闲聊,东家长西家短,插科打诨再长舌,致使这里有了一个不雅的名称--谣言广场。距离太近,没留下照片。</b></h1><h1><b> 这个广场的名字让人感到科托尔人的三观很正啊!👍👍</b></h1> <h1><b> 在迷宫般的小城中闲庭信步,下一个转角也许遇见更大的惊喜,也许发现又回到了原点!</b></h1><h1><b> 来到了教堂广场。</b></h1> <h1><b> 科托尔古城历史上曾被不同宗教不同种族的政权所统治,因此就有了不同的宗教建筑的并存。教堂广场上相邻的两座教堂。</b></h1><h1><b> 东正教的圣尼古拉教堂(景点标号22)。 古城内78%的居民信奉东正教,于1902年兴建了这座教堂。</b></h1> <h1><b> 相邻的基督教堂,圣卢卡教堂(景点标号23)。这是古城里面最古老的建,建于1195年。整个建筑混合了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教堂内保存下来了十三世纪的壁画。教堂在十七世纪改做东正教堂,因此里面有两个祭坛。一百年以前,所有去世的教徒都可以葬在教堂的地下。这也是历经数次大地震整个科托尔唯一没有倒塌的建筑。</b></h1> <h1><b> 穿过一条条细长的小巷,两旁直立的墙面,每一块墙砖都传递出远古的信息,每一座建筑里面都有着绵长不绝的人文故事……我们行走在古城里,穿越在历史中。</b></h1> <h1><b> 最后记下来的是法国剧院(景点标号46)。建于1810年,1904年后改为市政厅。</b></h1> <h1><b> 回到来时的邻海门。导游小姐导游的任务完成了!</b></h1> <h1><b> 科托尔古城里面的餐厅,我们在那吃了一顿可口的午餐。整个巴尔干半岛中国餐厅极少,顿顿西餐,尤其是我这不吃海味的,替代品就是各种鸡排,委屈了,我的中国胃!😩😩</b></h1> <h1><b> 古城里的猫很多,有一个专门的猫博物馆。为什么呢,这么多的猫,应该有故事吧?🤓🤓</b></h1> <h1><b> 科托尔峡湾是一个狭长的峡湾,从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往内陆延伸32公里,峡湾两边高山耸立,峡湾水深宽阔,自古就是天然良港。科托尔古城位居最里面,城边的码头就可以停泊大型游轮,下船就进城,实在是方便。深邃的水面好似高峡平湖,实在没法跟波涛汹涌的大海联想起来。具体位置谷歌地图上一目了然,实在是上帝的眷顾,如此得天独厚。(三张图片均为网络下载)</b></h1> <h1><b> 短短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彻底转晕了,留下这几张照片,记住了那时那地那人。😍😍</b></h1> <h1><b> 前往布德瓦的路上。</b></h1> <h1><b> 布德瓦是黑山共和国亚得里亚海三大城市之一,是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新城中也是高楼林立,现代酒店挺多,交通也很方便。</b></h1> <h1><b> 布德瓦老城源于中世纪,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现在我们看到的老城是地震后重建的,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h1><h1><b> 布德瓦比科托尔更袖珍,城里有几处教堂,海边有一段残存的城墙,我们直奔城外的一处海滩,从那里眺望古城倒也另有一番情趣。</b></h1><h1><b> 全世界的老城好像都一样,布满了餐厅,纪念品商店,民宿。靠旅游来发展,大概也就得这样吧!不过人家做的特别好的就是没有大拆大改,仅仅是建筑的用途变了而已。</b></h1> <h1><b> 这里是罗马帝国大墓地遗址。</b></h1> <h1><b> “布德瓦舞蹈家”的雕塑坐落在礁石上,是这座海滨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从这里眺望古城。</b></h1> <h1><b> 慷慨激昂的讲演者。</b></h1> <h1><b> 象形石,T? π ?</b></h1> <h1><b> 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黑山海岸线后,古罗马文明对布德瓦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里的多数老建筑是由威尼斯人设计的。</b></h1> <h1><b> 圣伊凡教堂。坐落在城堡北侧,是建于十七世纪的天主教堂,其高耸的塔楼是布德瓦老城的地标建筑。</b></h1> <h1><b> 海角圣玛利亚教堂,坐落在城堡西侧,是布德瓦最古老的教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40年,教堂建筑是拜占庭风格。</b></h1> <h1><b> 圣三一教堂,建于1805年的意大利风格的东正教堂,教堂正面以红白条纹的砖石装饰而成,顶上三个编钟。</b></h1> <h1><b> 一段段残存的古老城墙,镌刻着布德瓦的沧桑。右手城墙边有楼梯可以进到城墙博物馆,据说可以登高或远看或俯瞰,海景与老城共收眼底。还可以参观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和豪华的图书馆。时间紧迫,我们赶在巍峨的城墙下照了几张相,留下一双“大长腿”,自我美哉去了!😜😜</b></h1> <h1><b> 布德瓦的海滨沙滩。张张图片勾画出人生百态,任你想象,可美好,可肆意,可悠闲,可浪漫……</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布德瓦是黑山旅游业的支柱,记录显示2007年夏季,该城接待了超过330,000 名游客 。到目前为止,布德瓦是黑山境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布德瓦海岸长达11,310 米的沙滩,同这座城市巨大的文化遗产、优美的建筑物和令人兴奋的夜生活一起帮助布德瓦成为了黑山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转载)</font></b></h1> <h1><b> 离开布德瓦,从山上俯瞰布德瓦全景,再见!</b></h1> <h1><b> 前往塔拉大桥途中美景,目不暇接。</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塔拉峡谷位于黑山中部,峡谷长82公里,为黑山最长的峡谷,深1300米,也是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在峡谷中穿过。峡谷周围被茂密的松树林包围,旁边是深邃清澈的湖泊。塔拉峡谷以天然美景而成为著名观光旅游胜地。(转载)</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目标简单明了--塔拉大桥!</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塔拉大桥(Đurđevića Tara Bridge)横跨 欧洲 最深的峡谷——塔拉大峡谷,大桥于1937年至1940年间修建,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大桥长365米,桥到河面149米,主桥拱114米,桥距塔拉河河面172米,有5个桥拱,在其完工之时,为 欧洲 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塔拉大桥旁的雕像,这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游击队长少校老虎原型的雕像,碑文上写着:"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博日达尔祖季奇中尉, 生于1915年 ,1941牺牲"。(转载)</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为英雄和英雄母亲点赞!💐💐💐</b></font></h1> <h1><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至今仍在使用中。</b></h1> <h1><b><font color="#b04fbb"> 塔拉河谷大桥连通了桥两头的小村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大桥非常壮观,从近处根本看不去其壮观之态,远观或是从空中观看或是从桥下向上看,就会深切的体会到其宏伟之势。</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站在桥上眺望远处风光,向下看是流势凶猛的塔拉河,向上看是白云悠悠,向四周环望,可以看见青山和躲在青山下的小小村庄。青山、绿水、白云、大桥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转载)</font></b></h1><h3><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Durmitor National Park)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国家公园始建于1952年,始终保留原生态格局,令人敬佩,让人羡慕。</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 我们长途奔袭,冒雨游览,只为这座桥!啊,朋友,再见!</font></b></h1></h3> <h1><b> 离开塔拉大桥,前往黑山首都的途中看见中国援建的桥梁工程。这大概就是黑山的南北高速公路吧。</b></h1> <h1><b> 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一个城市中的乡村,一个乡村中的首都!关于这座城市最早的记载始于1326年,1945-1992年名为铁托格勒,其在前南的地位挺高,二次大战中基本全毁,仅存土耳其钟楼,一座清真寺和几处房屋。</b></h1><h1><b> 波德戈里察虽然承担了黑山三分之一的人口,走在街上却没有见到很多人。</b></h1> <h1><b> 这是一家穆斯林餐厅,这顿午餐众口一词的给予了高评价,就我这种爱吃牛羊肉的人来说,更是大快朵颐的好时机啊!</b></h1><h1><b></b><b> 回来以后特想仿制一次,无奈配料不明,总觉得缺点味道,最后全汆了丸子!😜😜</b></h1> <h1><b> 据说这是奥斯曼帝国时代的碉堡。很疑惑这个说法,城市都被炸平,被震倒,它能保留下来?徐老师给了答案,这是2007年的复制品耶!谢谢徐!🙏🙏🙏还是会英语好啊,我的英语太早的还给老师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b></h1> <h1><b> 1910年,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1860-1918年)正式称王,为黑山第一任国王。</b></h1> <h1><b> 波德戈里察的街道上时不时的就会出现一两座人物雕像,是什么人物没记清楚,但是黑山人民尊重历史的态度却让人肃然起敬。</b></h1> <h1><b> 现在的波德戈里察已经重建为一座新城,全城面积 1/7被辟为公园和游乐设施 ,又被称为游乐城。新城中兴建了剧院,博物馆,总统府等现代建筑,与古老的建筑遗址和乡村风格的老城比肩齐聚,和谐共存。</b></h1> <h1><b> 这应该是一座纪念碑吧,下面的碑文除了年代,啥都不认识。</b></h1> <h1><b> 波德戈里察的老城,古老的石桥,城堡的废墟,默默的矗立在原生的位置上,无声的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在无限想象中温柔着现代的时光。</b></h1> <h1><b> 老城中仅存的古老清真寺,和伊斯兰风格的民居。</b></h1> <h1><b> 波德戈里察大街上行人很少,整个城市透着安静,没有一点大城市的喧闹,很舒服。感觉有点像北京怀柔的杨宋镇,很现代很安静,很宜居。管中窥豹,一家之言。😜😜😜</b></h1><h1><b> 我觉得如果把杜布罗夫尼克比作天堂,那黑山就是人间的世外桃源。</b></h1><h3></h3> <h1><b> 美国有家杂志撰文这样形容黑山共和国: 它拥有如时光倒流般的中世纪村落,是欧洲最新最有味道的旅游点。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可以见到未经雕琢的天然国家公园和历经沧桑的中世纪历史古城。我们一一走过,眼见为实,不虚此行。</b></h1> <h3><b> 2018.6.4.黑山共和国科托尔古城,海滨古城布德瓦。</b></h3><h3><b> 2018.6.5.黑山共和国塔拉大桥,首都波德戈里察。</b></h3><h3><b> 这次的美篇整理起来比较困难。用朋友的话说是编辑无能了吧!因为到过黑山共和国的人相比那些热门旅游国家与城市来说,真可谓寥寥无几。越是这样越想整得明明白白,等到以后坐在摇椅慢慢看也清楚啊!努力了,结果并不理想,以后再不断完善吧!</b></h3><h3><b>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部分照片由小王子,山山提供,再次一并谢过!</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