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会:一种琐碎的温情与幸福

Hyman

<h3>  8月18日,几个热心同学组织了同学会。我们是98届高中毕业的,同学会算是20周年。<br></h3> <h3>  这次同学会是令人期待的。一来毕业时间长,很多同学多年未见, 20年未见的也不在少数,久别重逢的感觉可想而知。二来预热时间长,几个同学早早就开始张罗,临近1个月,同学微信群也活跃起来,拉人入群、制造视频、翻老照片等,点燃了不少同学的热情。第三人数多,组织的同学决心大,要全年级4个班聚会,能联系的都得联系,失去联系的要找出来,半推半就的要争取,当天180多名同学参加,邀请了以前授课老师,可谓规模空前。<br></h3> <h3> 前一天是七夕节,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下,俨然成了与谁都相关的节日。七夕节还有余味,迎来了同学会,那也带上了更多的喜庆。同学会氛围浓厚,当天聚会选在学校,挂横幅、铺红地毯、穿同样T恤之类的,渲染了节庆的气氛,也安排了不少勾起回忆的内容,比如开班会、饭堂自助餐、开年级会,等等。 当天中午,学校开始就哄哄闹闹了,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点回到当年上学的感觉。同学一见面有些许陌生,20年岁月在脸上、身上还是留下了不少痕迹,特别是一些男同学中年发福,与记忆中的同学音容笑貌,都有或多或少不同,这些自然开始成为话题。聊起来后,同学的陌生感一下就没了,同学还是以前的同学,或者说,就像身边亲人一样熟稔、亲切,即便在旁听到别人说话声,也隐约可辨是哪位同学,随口就能说出名字,或者一经提醒就记起了。<br></h3> <h3>  人就是这么奇怪,本来大家生活在一起,不觉得怎么,一旦离开时间长了、地方远了,反而更为熟悉、亲切,甚至有点记念了。高中同学也就更明显了,毕竟以前生活了两三年,都在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圈子,那里有不少美好的记忆,有激情的青春岁月。即使在大学,课余生活丰富了,但总觉得少了高中那种一回头就能和周围同学闹腾的日子。何况,进入了社会后,面对复杂社会的种种,念起高中同学和那段青春,不管在高中经历过多少不快,那已经算是一方净土。 高中时期,我们都是寄宿的,一起生活两三年。学校所处的大岭镇,是县城的郊区,外出活动少,回家时间也不多,总有很多嬉闹的时间,也有偶尔麻烦同学的时候,比如打饭、打水、借点生活用品等,同学之间就更熟络、亲密、真挚。即使20年了,大家仍能清晰记得,谁暗恋过谁,谁与谁同宿舍,谁睡在谁上铺,谁晚上会打呼噜,诸如此类。 98年那一届高中,县城的学生都安排在县中就读,我们学校只招就近乡镇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也小,生活习惯差不多,穿衣也朴素些,高富帅、白富美的同学都很少。 当年,同学之间谁也没比谁优越多少,至多是些聪明乖巧的同学,老师相对偏爱一些。那时候,我们也刚刚懂事,涉世不深,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下,没有太多的想法,同学关系自然就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即使有点小矛盾,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毕业也就烟消云散了。那些日子,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也是知根知底的,哪个同学是哪个脾性的,大家一说准是八九不离十的。<br></h3> <h3>  当天的聚会,我们走了校园,已认不清出了,但往事还是一桩桩被记起。就这样,我们都沉浸在温情叙旧里,聊一些高中年代可笑的、可憾的人和事,口音还是这样的亲切、熟悉,笑声还是这样真挚、随意。正如在年级会上,那首合唱的《同桌的你》,歌愈久,回忆愈老,印象愈深,歌则愈能动人心。白天聚会意犹未尽,晚上就疯狂起来了,四个班串着喝,能喝的、不能喝的,酒都没少喝,也喝倒了不少同学,包括平时少喝的女同学。老歌也没少唱,能唱的、不能唱的,很多都是在同学一起伴唱中唱完,不少还是在一起嘶喊中唱完,就这样一直闹腾到凌晨3点多,大家才慢慢散去。有些同学还得宵夜才愿离开,好像找个理由呆多点时间。<br></h3> <h3>  在忙忙碌碌的人海里,还有这样一些人,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可能跟你没有任何交集,没有多少牵挂,没有什么负担,甚至名字也记不起,但是,突然某个时刻,大家可以有些共同的回忆,随意的诉说过去的种种,一起回味那段温暖的过去。对于即将迎来不惑之年的我们,何尝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何尝不是一件乐事、美事。我想,这也是参加同学会的意义,是一种琐碎的温情与幸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