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尊重,叫做“收到请回复”

叶子

<h1><font color="#ff8a00"><b><i>大事看能力,小事看人品</i></b></font></h1> <h3><font color="#ff8a00"><b>“收到”是一种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b></font><br></h3> <h3>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 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妍妍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font color="#ff8a00"><b>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懂得将心比心的人,能够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人品不会差。</b></font><br></h3> <h3><font color="#ff8a00"><b> “收到”是一个承诺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b></font><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font><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ff8a00"><b>“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有契约精神的人,人品不会差。</b></font><br></h3> <h3><font color="#b04fbb"><i><b>“收到”见人品 凡事有交待 </b></i></font> “收到”这件小事,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1.别人通知一件事,回复一下“收到,谢谢。” 2.别人问你一个问题,知道且愿意回答就回答,不知道不愿意就回一下“不了解。” 3.别人邀请你去赴约,想去就同意,不想去就说不愿意,哪怕借口忙也好,装作没看见很不好。 4.别人在你很忙的时候找你,可以先解释一下忙,等到闲下来再说。 5.别人如果想找你闲聊,如果你愿意就说,如果不想也不要忽视,告诉他你有事。 6.别人给你发的消息,你在很久后才回复,请先说声抱歉,再好好聊聊…… <font color="#ff8a00"><b><i>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好的人品。</i></b></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