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家

海 霞

<h3>山东淄博市初三某班位居第二的秦同学,为了当第一名杀死了学习长期班里第一马某同学;江歌事件;湖南省沅江三中一名学生将自己的老师刺死在办公室的杀人案件。 再往前追溯,复旦大学林某饮水机投毒害死了室友黄洋的恶性案件;最令人发指的马加爵连环杀人案,连杀四人,杀人动机仅仅是某同学的一句话,他认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 </h3><h3><br></h3><h3>这些负面消息让我们震惊,无法想象。</h3> <h3>这些事件有个共同点:视生命如蝇,视生命如儿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长期地去培训儿童理解“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真谛。 可是在这些事件中,人却是最不值钱的。 而且造成这些事件的残忍的凶手,恰恰都是受过教育,有些还是所谓的高材生。 </h3> <h3>朋友们一起聊天说起这些事件,矛头直指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存在问题。</h3><h3> 原生家庭构成了一个人的基本人生底色,“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随着年龄越大,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表现各不相同。 </h3> <h3>完美主义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会出现情绪焦虑,行为有强迫性;过度高压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外向性格的会逆反,内向的人会抑郁。 过度溺爱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保护孩子的家庭,独立自主能力不强,安全感缺失。 过度惩罚的家庭,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性格分裂或者老是认为自己不是足够好而自卑;忽略孩子的家庭,孩子或竞争心强或好出头。 拒绝和孩子亲近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冷漠或极度热情;小时候被性侵过的孩子,她总会把责任推给别人。 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将来的亲密感,责任感,非常容易走极端,还有一个受影响的是安全感。 </h3><h3><br></h3><h3>很多岗位上岗都有上岗证,唯一做家长和做夫妻没有上岗证就做父母和做夫妻了。导致家长们的素养参差不齐,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个人素养也是势在必行。</h3> <h3>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学校教育要使人充分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nbsp;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提出: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手段,而应该把学生发展当作根本目的。</h3><h3><br></h3><h3>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转换,指向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因人们认识的不足,评价导向不准确,常常让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落地开花。</h3><h3> 学校依然一味追求排名,功利性让学校教育出现“分数至上”的现象。补课,重复作业,即使学习小三门也是为了考试,学生成为了做作业的机器,成为了分数的代产品。哪里还有发展一说?</h3><h3><br></h3><h3>育种都讲究科学,更何况是育人?</h3><h3> 不同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孩子在学校如果一味的围着分数转,得不到因材施教和正确的引导,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后果可想而知,也是不可预料的。 </h3> <h3>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反过来也影响它们。</h3><h3><br></h3><h3>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h3><h3><br></h3><h3>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积极的社会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功利化的追求,社会教育已经脱离了教育的本真。</h3><h3><br></h3><h3>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因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h3><h3><br></h3><h3>“无处不教育、无处不学习、无处不课程”的多元化时代为教育提供了复杂性,互联网时代又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青少年识别力相对较差,又处于易受影响阶段,家庭和学校教育就至关重要了。</h3><h3><br></h3><h3>我身边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初中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将就考上大学留江苏工作,依然沉迷游戏,去年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h3><h3><br></h3><h3>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选择学习的能力和被负面东西感染的免疫力。</h3><h3> 社会是个大熔炉,是钢是铁是废渣,与炼钢人员、炼钢技术、熔炉温度、自身材料有关。</h3><h3><br></h3><h3>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炼钢的失败。</h3> <h3>可是,曾几何时分数是我们的成长伙伴,金钱和权力成为了我们的成长目标,有些明星还成为了不少青少年崇拜的偶像。</h3><h3><br></h3><h3>各种极端的案例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质疑,如6月20日,甘肃庆阳一个女学生,跳楼轻生事件,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那时我们的国民只是个看客。而今我们的国民成为了怂恿者,我们的良知哪里去了?这对我们当代青少年进行的什么教育啊!</h3><h3><br></h3><h3>社会上部分人世界观、价值观的错位或者缺失,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让我们担忧焦虑。我们的教育在一些人身上反应出来的现象,告诉我们教育已经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远离了教育的本真——爱。</h3> <h3>“教育的根本是爱”,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h3><h3><br></h3><h3>让教育回家,在很多没有人性事件凸现的今天迫切需要。</h3><h3><br></h3><h3>所以,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对家长加强培训,对学校改进评价机制,加强对领导和教师的培训学习,对社会加强监督和再教育,完善终身学习机制。然后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力下,让“教育”尽快顺利回家。</h3><h3><br></h3><h3> 原创于2018年8月19日</h3> <p>微信公众号:海霞专栏</p><p>(文字图片转载:必须经本人同意,否则决不允许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