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自然融合的海珠湖

晨曦载曜

<h1>海珠湖公园是休闲的好去处,其走法也简单。它就在3号地铁线大塘站旁边。若你到了大塘,选择去海珠湖公园的出口出站,然后往右前方走100米左右,便遇一桥,汉白玉雕栏 ,桥头石碑上,刻曰“待月桥”,桥那头便是海珠湖公园了。</h1><h1>说起这待月桥,本在瑶溪之上,是瑶溪二十四景之一。星转斗移,时事变迁,瑶溪虽在,但其景大都被毁,具体地址好些也无可考证,且已被繁华的都市所取代。故在建设公圆之际,为追寻旧景,参考了一些史料,将这二十四景依次播迁于此,让美丽的海珠湖风光抹上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h1><h1>清朝时期,有一位叫刘彤的处士,才华横溢,常游历于故乡瑶溪之畔,常借诗以抒发喜爱之情,但其诗大多轶失,幸其好友收集了有关二十四景的诗歌,遗传至今。现在,公园内所设二十四景将相关诗歌都刻于碑石上,以供游人观赏,这待月桥就有诗云:“待月月东升,溪光浩无极。烟村人静时,万物雪霜色。”</h1><h1>走过桥来,迎面可见《播迁瑶溪二十四景序》的石刻,上面写道:</h1><h1>“古瑶头村为番禺河南三十三村之冠,宋代开村,以产陶得名,后埏埴式微,雅称瑶头村。村居颇富溪山之胜,有水南接泉塘,北贯马涌,时曰瑶溪。清季以降,瑶溪沿岸,风物娴美,商肆林立,而村中文士不厌清游。处士刘彤始以会心之景,区别名目成二十四景,又同里崔芹步其雅风撷景入图,皆风流韵事。由是岭表名士,溪岸流连,时时文酒高会,极一时之盛。迨至民国,二十四景仅存七八,唯心慕者不乏。学者黄锡凌重游古迹,并著《瑶溪二十四景寻踪录》,用志不忘。沧海桑田,俊采星驰。今海珠繁茂,物华天宝。文士每兴,画人不鲜。昔日瑶溪景貌,已为新型城市化所替代。虽一水尚存,已非旧时烟景也。适逢园博盛会,将瑶溪二十四景,播迁于海珠湖及湿地吉址,晚增景观,亦存胜迹。使往后来者,得悉先民生息之地境貌,实陶范人文,古为今用。海珠人将此以为各界贤达奉献。是以为序。”</h1><h1><br></h1> <h1>沿着环湖公路逆时针一周,全程2.65公里。</h1> <h1>“浓荫匝四维,赤日行其外。”此句诗本是刘彤用来描绘“樟坪”之景的,但今天借用来形容海珠湖沿岸整体风光也恰到好处。这里树木参天,枝叶扶疏。夏日炎炎,林荫里却凉风习习,犹如长长的绿色空调走廊!</h1> <h1>如果你想认识或是带着小孩去认识树种,那么这里便是好的去处。不同树种都不断地贴有标识,并作有精要的介绍。</h1> <h1>在了解树种的过程中,你一定会获得许多愉悦的体验。比如有一种叫鸡蛋花的树,夏季正是它的花季,其花外围为白,中央为黄,状如打破的鸡蛋,以“鸡蛋花”名之,真的太棒了!还有一种叫风凰木的树,其叶状如凤凰鸟之羽毛,真的很有趣吧。</h1> <h1>海珠湿地是广州市城区重要的生态隔离带,被誉为“广州南肾”,与“北肺”白云山一起构成广州主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这里的海珠湖便是海珠湿地的一部分,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湖岸建有候鸟迁徙的环境监测站。平时常见许多摄影爱好者,架着长长的镜头,在静候林中飞出的佳鸟,好留下其美好身影;也常见鸟们飞掠湖面,落入湖心岛茂密的树林中,似在与游人嬉戏。</h1> <h1>除前文介绍的待月桥之外,瑶溪二十四景大多播迁于此,点缀在这湖光水色、婆娑绿树之间,让这自然美景又增添了浓浓的历史文化色彩,让人们似乎重新回到了过去那美丽的瑶池时光之中,去寻觅古代文人雅士的足迹,领略那动人的画意诗情。</h1> <h1>环湖一周,赏景览胜,如细细品味,非朝夕之功能尽其兴。亭台楼阁,可坐下歇息;曲径栈道,可闲庭信步;有近水平台,可观荷戏鸭;有楹联诗词,可陶情冶性。美哉,海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