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的那份感动

顺其自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手机拍摄】</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题记】所谓市井生活,就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说到底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起居饮食、言语点滴;就是说不完的喜怒哀乐,道不尽的酸甜苦辣。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画面,旨在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去感受质朴与本真的生活态度,这些人,这些事,看似平常不过,抑或千篇一律,却最接地气、生动鲜活、令人感动……</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平凡人的生活】</font></b></h1> <h3>历历在目而又渐渐远去的老屋、土灶、铁锅、水缸、柴火、炊烟……瞬间唤起的是久违的记忆,暮然升腾的是浓浓的乡愁。</h3> <h3>市井多陋室,小民多辛酸,陋室之处,蕴藏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h3> <h3>蜂窝煤、篾笆墙、泥巴地、木板门……这些残存的质朴生活元素看似与现代文明有些违和感,却始终令人充满了亲切感,对往事的缱绻之情也油然而生。</h3> <h3>一壶水一段人生,一碗茶一串故事。生活在市井中的百姓,总是喜欢在茶水中细细品尝自己的百味人生,坦然而又自若的走过生命的经年累月。</h3> <h3>田边地角形成的集市,清新养眼,与钢筋水泥铸就的都市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让人别有一番情愫在心头。</h3> <h3>袅袅的炊烟、鲜红的辣酱、起舞的家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亲切、温馨、生动、接地气的鲜活画面。<br></h3> <h3>岁月似水,总是不以人的意志而不停地向前流淌,这些曾经熟悉而又温馨的画面,终究是与我们渐行渐远。<br></h3> <h3>民以食为天,无论身在何处,市井百姓都始终忘不了千百年来滋养自已的那片热土与粗茶淡饭,忘不了那些弥漫在大街小巷并早已镌刻在心的故乡味道。</h3> <h3>自古俗定而成的集市交易,经久不衰、世代相传,它既是市井生活中最为恒久的经典风景,也是黎民百姓世世代代寻常生活的最美记忆……</h3> <h3>百姓的休闲娱乐,看似简单与平常,又或波澜不惊,这里却蕴藏着都市生活不曾具有的最本真最朴素的幸福与快乐。</h3> <h3>岁月绵长、邻里情深。说不完的张家长,道不尽的李家短,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便是普通百姓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平凡人的感动】</font></b></h1> <h3>破旧、简陋、杂乱、落后、清贫……然而,在这些老人安祥而又知足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又读懂了什么?<br></h3> <h3>老人已近古稀之年,几十个春夏秋冬,都是风里去雨里来,始终用祖传的技艺一日复一日的养家糊口,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却很踏实。</h3> <h3>这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妻日常生活过得艰辛与不易,她们不知花前月下为何物,也未曾有过海誓山盟,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相依为命携手走到了今天……<br></h3> <h3>一双手工布鞋或许并不值钱,但不知凝聚了大妈多少心血。每个赶场日,她都风雨无阻地在这里摆摊,生活虽然清贫,但日子就是这样在平淡与知足之中悄然度过。<br></h3> <h3>军帽、中山装、竹刷把、白胡须……还有那饱经风霜的淡定与从容,给人留下的是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象。<br></h3> <h3>命运让这个四肢残疾的姑娘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最美的年华,但她身残志坚,不屈服于命运,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与艰辛付出赢得了生命的尊严!</h3> <h3>八旬老太生活清贫,牙齿也几乎掉光,而饱经风霜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简单而又朴素的快乐,或许精神的富有远比物质重要,知足常乐这才是生命应有的本真。<br></h3> <h3>每逢赶场日,这位老奶奶都会用自己柔弱的身躯背负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到集市出卖地里收获的农产品,然后再去换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br></h3> <h3>利用暑假帮帮做小生意的父母,从中去体味生活的艰辛与父母的不易,这就是普通百姓家小孩成长的路径和不一样的童年。<br></h3> <h3>一张破桌子,一台缝纫机,这样的场景在市井陋巷并不鲜见。为了生存,她们起早贪黑、日晒雨淋、风雨无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着生活的希望。<br></h3> <h3>如今中高档的发廊比比皆是,如此简陋破败的理发店已不多见,就连那垫脚的破砖头也都是从外面捡来的。因为价廉,依然会有部分街坊邻居前来光顾。<br></h3> <h3>年过半百的夫妻俩,苦心经营着一个简陋的小茶馆,汗水湿透了衣裳,收入也非常的微薄,但他们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艰辛的生活。<br></h3> <h3>九旬老太性格开朗,心地特别善良。她没有读过书,也不懂什么是养生,鲐背之年仍然坚持下地干活、料理家务,不仅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坚持义务打扫村道。临别时还再三挽留我们吃饭,并执意要送我们一些她自种的蔬菜。</h3> <h3>这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所在乡镇遭遇特大洪灾后,冒着烈日在自家小店面前赤膊清淤,在感动之余也多少有点令人心酸……<br></h3> <h3>这是由爷爷奶奶辈组成的抗洪救灾清淤队伍,老人们本应在家尽享天伦之乐,但为了生活,他们却不得不忙活在又脏又臭又累的清淤救灾第一线。<br></h3> <h3>几十载的春夏秋冬,这位老师傅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与放松,经年累月的在这里修锅补盆,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着家人的基本生计。<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平凡人的信仰】</font></b></h1> <h3>千百年来,宗教思想在我国民间受众面广、影响深远。特别是众多来自市井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一心向善,对自然顶礼膜拜,对菩萨与神灵虔诚至极。</h3> <h3>每到寺庙有重要的祭祀活动,这位九旬老人都会独自徒步十余里的山路到此祭拜神灵,虽然已是鲐背之年,仍是仙风道骨、神采奕奕。</h3> <h3>这位大爷因患佝偻症而行走不便,但每年都坚持徒步几公里的山路来到这里,虔诚的向神灵表达着自己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意愿。</h3> <h3>这位身躯佝偻、腿脚有病,早已步入耄耋之年的红衣奶奶,以其惊人的意志和毅力,远道登山而来,为的就是烧香拜佛,为自己的亲人祈福平安。<br></h3> <h3>这位女尼早在豆蒄年华的岁月就远离红尘、遁入空门,转眼之间已是青丝变白发,在晨钟暮鼓的岁月中步入了人生的古稀之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平凡人的快乐】</font></b></h1> <h3>这位老奶奶从未吃过保健食品,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住房也极其破旧简陋,老人不仅已长命百岁,至今身体硬朗、生活自理,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对生活的知足与乐观豁达的心态,这或许是她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h3> <h3>体弱多病、身居陋室,耄耋之年的老太却始终不悔当年的信仰,每当娓娓道来那个年代的激情与过往,刻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h3> <h3>草根文化植根于民,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由此滋润与丰富了市井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h3> <h3>民间庙会源远流长,每到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服装,兴高采烈的参与到盛会之中,尽显平民百姓之风彩。</h3> <h3>百姓的生活虽然简简单单,而笑容却是春风满面。</h3> <h3>广场舞风糜城乡,不仅成为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最爱,而且也是市井生活一道极为靓丽的风景。</h3> <h3>百姓舞台随着时代的变迁演绎着不同的市井人生,呈现给大家的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平民文化。</h3> <h3>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老有所乐,这既是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老人们健康长寿的因素之一。</h3> <h3>她们的人生或许再平凡不过,但她们的笑容却是由内而外并如此的灿烂、如此的打动人心!</h3> <h3>生命犹如一树花开,花开自然会有花谢花落。面对有去无回的短暂人生,谁拥有了内心的淡泊、内心的宁静、内心的简单、内心的知足,谁就真正懂得了生命的真谛,也便拥有了生命的绽放与灿烂……</h3> <h3><b>【后记】市井就是平民百姓生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记忆、他们的乡愁……当我们置身于市井之中,或许才能真正感知到什么才是最真实、最鲜活、最接地气的生活,又或者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