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林鸮

秋叶

<h3>  2018年7月30日我们来到了呼伦贝尔乌奴耳乡,为拍草原花季的乌林鸮。</h3> <h3>  蓝天白云,绿草牛羊。处处都是屏保的画面。</h3> <h3>小镇一角</h3> <h3>小镇一角</h3> <h3>  一早我们踏着霞光赶往林区</h3> <h3>  霞光、平流雾把草原妆扮的非常美丽,可我们无暇顾及这美景,只期盼着乌林鸮的出现。</h3> <h3>  等待……</h3> <h3>  等待……</h3> <h3>  一天不见它的踪影,我的摄影器材都没拿出来。傍晚在返回的途中发现几只普通秋沙鸭,简单观察后,拿出设备冲了过去,在河滩小心谨慎地一点点靠近,并按下快门。又改写了拍鸟一天不动设备的记录。</h3> <h3>  这是一大五小的秋沙鸭,小鸭子已长大了。</h3> <h3>  悠闲自在还有一只鹬鸟做伴。</h3> <h3>  同行的鸟友们赶来,还是惊吓了它们,开始向下游飞去。</h3> <h3>  早霞伴我去林场</h3> <h3> 在林场管护站认识了山东老乡,他介绍这鸟长年在这一带活动,有时两只一起站在路边的架子上。这让我们踏实了许多。大家都期待它能时隔两天再次出现。</h3> <h3>  乌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乌林鸮为大型鸮类,体长56-65cm,头大,无耳簇羽,面盘显著,呈圆形,淡灰色,其上被有同心的暗色圆环和新月形白斑。上体暗灰褐色,具暗色和白色斑点;下体白色或灰白色,具宽阔的褐色纵纹。 乌林鸮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飞翔迅速无声,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鸟和中型鸟类,如鸡类等。</h3><h3> 乌林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 <h3>  等待了两天,它终于在傍晚6点40分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光线开始快速减弱。但是大家总算看到拍到了它。</h3> <h3>  乌林鸮和所有种类的猫头鹰一样,有一双好眼睛,但视力再好也难以企及厚厚雪被下的老鼠。乌林鸮得天独厚,它们不仅拥有一双好眼睛,还拥有特别灵敏的听觉,能听到白雪下面啮齿类动物发出的细微声响,从而准确定位猎物的位置。乌林鸮的灵敏听觉是从哪里得来的呢?</h3><h3> 特殊武器:奇特的大面盘。</h3><h3> 正是因为乌林鸮拥有这么一套猫头鹰中最先进最灵敏的“雷达定位系统”,冬季藏在厚厚积雪下的猎物哪怕是发出轻微的响声,都很难逃过它们敏锐无比的耳朵。<br></h3> <h3>  天气预报不好,可林场早上的天气不错。</h3> <h3>  好像几天没来,有点不好意思。早上它在等我们。</h3> <h3>  正是因为乌林鸮拥有这么一套猫头鹰中最先进最灵敏的“雷达定位系统”,冬季藏在厚厚积雪下的猎物哪怕是发出轻微的响声,都很难逃过它们敏锐无比的耳朵。 除了拥有精确超灵敏的“雷达定位系统”,乌林鸮还随身携带着“消音器”。乌林鸮身上蓬松柔软的羽毛,既能保暖,又不会与空气摩擦产生噪声,而其两翼最外侧的初级飞羽梳子状的边缘还可消减气流扰动的声音。因此,当乌林鸮从天而降准备捕猎时,猎物很难察觉到它<br></h3> <h3>  乌林鸮的体形虽然大于雪鸮,其体重却只有雪鸮的3/4,甚至1/2(乌林鸮一般重1~1.5千克,雌鸟最大体重近2千克)。这是为什么?其实,乌林鸮的大体形是靠蓬松的羽毛撑起来的。</h3><h3> 成年乌林鸮每天能吃下的啮齿类动物的数量惊人,其重量最多可达自身体重的1/3。<br></h3> <h3>  顽皮的动作,接下来的几天又不知到那云游了。</h3> <h3>  八天的时间就要结束,乌林鸮你还能出现吗?</h3> <h3>  等待</h3> <h3>  我们走之前它总算是又来打了个招呼。</h3> <h3><b>注:几张画面双飞的是后期创作,两张片子合成的。</b></h3> <h3>  再见乌奴耳!美丽的夕阳是对我们的挽留,也希望能来看看这里的秋、冬之美,看看乌林鸮雪下逮鼠的功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