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光明金刚·万云

<h3>一曲“二泉映月”曾让小泽征尔流泪跪听,是谁将阿炳推向了世界舞台! </h3><h3><br></h3> <h3>1893年的今天,是阿炳(华彦钧)出生的日子。谨以此文来纪念这位传奇的草根艺术家。 </h3> <h3> 草根艺术家阿炳(华彦钧) 杨荫浏等为阿炳录音:《二泉映月》自此广为流传 </h3> <h3>黎松寿在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因年少时喜好二胡,经常得到阿炳点拨。后来,黎松寿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 </h3><h3><br></h3> <h3>有一天,黎松寿在琴房外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曲终,过来一个人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他说这曲子好,还说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原来这位先生就是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 </h3><h3><br></h3> <h3>1950年9月2日,黎松寿夫妇陪同杨荫浏、曹安和两教授找到阿炳录音。当时阿炳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 二泉映月 》并不是效果最好的。 </h3><h3><br></h3> <h3>曲子录完后,杨荫浏轻声问阿炳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阿炳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思考了一会说,“印月”这名字与广东音乐重了,无锡有映山湖,要不叫映月吧,阿炳说,好,你的学问大,就听你的。 </h3><h3><br></h3> <h3>《二泉映月》就这么记录而传唱了下来。 阿炳无锡登台演奏:为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 </h3><h3><br></h3> <h3>  1950年9月25日,是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自己家乡登台演出。 那是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当时是黎松寿扶着阿炳走上的舞台的。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 </h3><h3><br></h3> <h3>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黎松寿夫妇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当时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 </h3> <h3>当时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经久不断,阿炳虽然看不见,但全都听见了,脱下帽子连连向观众点头示意。 小泽征尔:“《二泉映月》,是必须跪着听的曲子” </h3><h3><br></h3> <h3>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世界级的日本指挥家小 泽征尔第二次访问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17 岁的小女孩姜建华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小泽征尔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椅上顺势跪了下去,在场的人无不大吃一惊,小姑娘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 </h3><h3><br></h3> <h3>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也惊呆了,以为他的身体出了什么意外,赶紧拉着他的手想把他扶在座位上。可小泽征尔不肯,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他一直跪着,双膝并立,直到曲终。 </h3><h3><br></h3> <h3>演奏完毕,小泽泪流满面地站起来,对小姑娘姜建华深情地鞠了一躬说:“谢谢你的演奏,要是早一点听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挥乐队演奏它的。”随后又喃喃自语地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