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
为纪念辽宁化工学校65届同学毕业50周年,我们建立了全校的微信群,在建群的过程中,全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为了能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的微信群里来,大家都在努力的去寻找、去联络、去沟通,使我们化校微信群的队伍在不断的壮大,在很短的时间里,人员就达到了92人,实现《百人团》的目标指日可待。<br></h3><h3>这些文字和照片记录了我们在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和我们所经历过的社会变革,在创作过程中,我征求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可以说这是集思广益后集体的创作,很多珍贵的照片,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奉献出来的,再次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h3> <h3>辽宁化工学校全貌</h3> <h3><b><font color="#010101">《化校情缘》
时光回到65年,
12月3号这一天。
地点就在沈阳站,
南候车室的门前。
人群如潮在候车,
男男女女小青年。
身背行李手拎包,
还有家长来陪伴。
这是化校新学生,
去到学校把书念。
原来校址在六药,
为了备战已搬迁,
搬到凤城弟兄山。
为了理想和信念,
远离父母和家园。
校园座落张家沟,
有条草河在西边。
河水清澈能见底,
还有小鱼在里面。🐠
盛夏之时来游泳,
碧波荡漾如神仙。
闲来偶尔来垂钓,
鱼儿虽小也解馋。🐟
校园三面都是山,
西面远处弟兄山。
山上风景特别美,
树木繁茂很壮观。
春暖花开好时节,
梨树花开白雪般。🌸
秋天到了有野果,
山梨核桃任你选。
如果你的运气好,
遇到蘑菇一大片。
刚到校园很艰苦,
没有水来没有电。
用水要到小河取,
洗脸刷牙在河边。
电灯要靠发电机,
晚上九点就停电。
寝室里面特别冷,
一道火墙立中间。
头上热来脚下寒,[快哭了]
思念家人难入眠。
被窝里面偷偷哭,[大哭]
一会儿哭成一大片。[流泪]
有时也会讲故事,
讲个秀才把你骗。
一次炕头着火了,🔥
大家一起灭火险。
永华一盆洗脚水,
灭掉大火保平安。
救火声音太嘈杂,,
隔壁女寝受牵联。
来敲门窗大声喊,[咒骂]
救火影响我睡眠。[睡]
最好你们小点声,[嘘]
肃静救火美名传。
不知过了多少年,
两人结婚把手牵。
看来就是前生缘,
任你海角和天边。</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建校劳动大开展,
全校师生总动员。
你和泥来我搬砖,
变成匠人美名传。
我的任务是挑泥,
累得肩疼腰也酸。
后来调到食堂干,
我当上了保管员。
活虽轻来责任大,
保证食品要安全。
学校粮食需外购,
汽车运输路途远。
夏天突然发大水,
汽车陷入河里面。
一声号令如战斗,
老师同学冲上前。
何惧水深流又急,
众志成城能移山。
学校食堂不一般,,
吃饭演出在里面。
生活虽然很艰苦,
仍觉饭菜很香甜。
全是木耳全是肉,
还有茧蛹一大碗。
一到年节就聚餐,[猪头]
早早来到食堂前。
一个羹勺插胸前,
就等开饭一瞬间。
春节晚会很精彩,
大班小班都会演。
话剧里面翻译官,
那是德运在客串。
景春扮的狗腿子,
演的活灵又活现。
《赞歌》唱的很悠扬,
五彩云霞绕耳畔。
一曲大雨落幽燕,
台下掌声连成片。[强]
忆苦思甜《血泪仇》,
句句台词都精典。强]
一句:小孩儿你哭啥?
多年以后挂嘴边。[憨笑]
时间飞快转瞬间,
春暖花开艳阳天。🌸
上课学习已正规,
生活平淡又清闲。
课余生活很丰富,
排球场上笑声传。
老师来自各高校,
球技高超又精湛。
同学水平也很强,👍
小窦大郑肩并肩。
老师同学来竞技,
喝彩之声冲云天。
蓝球更是不简单,
西车马房都赢遍。
凤城去开运动会,
化校健儿奖牌添。[强]
东操场上踢足球,
西边草河浪里钻。
文艺生活很活跃,
革命歌曲红梅赞。
还有当时最流行,
《边疆处处赛江南》。
欢乐幸福的校园,
向往美好的明天。</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时光飞快似流水</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1966年的5月间,
突然来了俩个人,[抓狂][咒骂]
自称哈市来看看。
说我学校太平静,
要搞革命去串联。
霎时学校乱了套,
再也不去把书念。
人人都写大字报,
食堂里面贴满天。
批斗老师和校长,
挂牌剃头随便干。
然后成立红卫兵,
去到凤城来造反。
造反没成被驱赶,
全身而退好惊险。
回到学校又外出,
全国各地去串联。
同学分成两大类,
红色黑色很明显。
红色外出去串联,
黑色在校没事干。
原来本是同根生,
如今待遇不一般。[大哭]
秋去冬至天气寒,
串联归来也不闲。
回到省厅去造反,
定要学校往沈迁。
如果不能答复咱,
人民旅社住没完。
同学住在旅社里,
吃饭住宿都方便。[咖啡]
各班组织战斗队,
分成几派使劲干。[菜刀][敲打]
这兵团来那兵团,
好像回到解放前。
日子一天又一天,
时间到了六八年。
各地纷纷已建革,
返校革命成必然。
此时军人已进校,
军训开始非等闲。
斗私批修做检查,
新帐老帐一起算。
骑驴砸瓦偷鸭子,
上纲上线胡乱编。[傲慢]
斗私批修十个月,
人人检查难过关。
进而开始抓敌人,[骷髅]
老师学生一大片。
戴牌批斗还算轻,
夜里审讯心胆寒。[嘘]
棍棒交加叫声惨,
不是校园似狱间。
一老一小自尽死,
山上一烧化轻烟。
此事以过五十年,
历历在目很感叹。
<br></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思念家人盼团圆,
家书万金常期盼,
来信讲话须谨慎,
有人检查偷偷看。</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忽如一夜春风来,
毕业喜讯传耳畔。
大连本溪分两批,
九号十号离校园。
张家沟里三年半,
酸甜苦辣都尝遍。[咖啡][西瓜]
时间虽短不觉短,
奠定人生的三观。
毕业即将五十年,
人生感悟在心田。
文革是块试金石,
善恶美丑都显现。
同窗友谊不能忘,
患难之交刻心间。
天南海北常思念,
祝愿同学永平安。
今日又建化校群,
好像回到校园前,
回忆往事感慨多,
历历往事都浮现,
难忘清清草河水,
难忘巍巍弟兄山。
难忘朗朗读书声,
难忘老师补衣衫。
人生七十古来稀,
共同举杯来祝愿。
</font></b></h3><h1><b><font color="#010101">祝愿老师永健康,</font></b></h1><b><font color="#010101">祝愿同学情无限。
希望我们常见面,
</font></b><h3><font color="#010101" style=""><b>美好明天更灿烂。</b></font></h3> <h3>原来的火车站</h3> <h3>新修的通远堡高铁西站</h3> <h3>老师假日垂钓</h3> <h3>风华正茂的年纪</h3> <h3>学校学生会全体成员合影</h3> <h3>参加风城学生运动会,载誉归来的化校运动员全体合影留念。</h3> <h3>唐明辉老师和学生会宣传部同学们合影留念</h3> <h3>653班女同学合影留念,好像少了一个人吧?</h3> <h3>在草河岸边留影</h3> <h3>学校广播站全体人员合影</h3> <h3>653班一寝的同学们毕业前,在学校南面的山坡上留影。</h3> <h3>653班女同学合影留念</h3> <h3>652班女同学</h3> <h3>652班同学们在操场上学毛选</h3> <h3>652班同学们在草河桥头留影</h3> <h3>652班同同学们劳动归来。</h3> <h3>草河边留影</h3> <h3>历史的痕迹</h3> <h3>刘红宽同学在食堂前留影,这是我们学校唯一的汽车嘎斯63。</h3> <h3>杨连生校长</h3> <h3>2007年秋,我们去大连看望宋广海书,记和李永锡、包玉忠老师,宋书记还把自己写的怀念化校的诗读给我们听。</h3> <h3>宋书记晚年的照片</h3> <h3>在大连万岁街宋书记家,我们和在大连的老师聚会、合影留念。</h3> <h3>唐敏副校长</h3> <h3>唐敏副校长晚年的照片</h3> <h3>唐校长晚年尽享天伦之乐</h3> <h3>张学忠教导主任</h3> <h3>刘安石老师</h3> <h3>唐明辉老师</h3> <h3>左起:金庆华、胡黎明、唐明辉老师。</h3> <h3>包玉忠老师</h3> <h3>宋云龙老师</h3> <h3>湯德祥老师</h3> <h3>尹正己老师</h3> <h3>吴锦老师</h3> <h3>吴锦老师</h3> <h3>张景涛老师</h3> <h3>祝延魁老师</h3> <h3>祝延魁老师</h3> <h3>陈博文老师</h3> <h3>崔淑芳老师</h3> <h3>徐光复老师</h3> <h3>陈尚勇老师</h3> <h3>陈尚勇老师</h3> <h3>陈淑范老师</h3> <h3>李昆章老师</h3> <h3>张洪海老师</h3> <h3>宋丽萍老师</h3> <h3>宋丽萍老师</h3> <h3>青春靚丽</h3> <h3>2007年9月9日,甘相兰老师参加了化校部分老师和同学们的聚会。</h3> <h3> 2018年8月19日,甘老师和我们在游览虎石台休闲广场。<br></h3> <h3>文海智和陶丽华老师</h3> <h3>陶丽华老师</h3> <h3>李永锡老师</h3> <h3>湯老师有一台上海201的120相机,我们留下的珍贵照片,大部分都是自湯老师的给拍照的,现在回想起来,由衷的说一声:谢谢您,湯老师。</h3> <h3>五位老师是同学</h3> <h3>张国凡老师</h3> <h3>张国凡老师</h3> <h3>曹世德老师</h3> <h3>贡秀珍老师</h3> <h3>李彦华老师</h3> <h3>李清林大夫</h3> <h3>王群年大夫</h3> <h3>和王大夫合影留念</h3> <h3>初司机</h3> <h3>化校团总支和校领导合影留念</h3> <h3>化校解散后,分配到沈阳化校的几位老师。</h3> <h3>原来的食堂已经倒塌,这是在原址上后建的房子。</h3> <h3>2007年9月15日,我们爬上了学校南面山的最高峰,俯瞰化校旧址的全貌。</h3> <h3>蜿蜒草河水,巍峨弟兄山。</h3> <h3>这是我们原来游泳的地方。</h3><h3>曾记得,到中流击水……。</h3> <h3>新加固的草河桥</h3> <h3>新建的草河大桥</h3> <h3>又一次回到学校,在寝室前面留影。</h3> <h3>教师节和老师聚会</h3> <h3>山上的梨树果实累累</h3> <h3>当年洗脸、刷牙、洗衣服的小河,河水依然清澈。</h3> <h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两个日子,</h3><h3>1965年12月3日,我们离开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来到了张家沟,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活。</h3> <h3>1969年6月9日、10日,我们同学分两批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走进了工厂,开始了我们人生的又一个旅程。</h3> <h3>在毕业的前夕,,在学校的食堂门前的操场上,我们全校的师生和全体职工,拍下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毕业照片。</h3> <h3>当你看到这些稚气的脸庞时,还会记得我们这些当年的同学和老师吗?当经历了五十年的风雨,洗尽铅华后的今天,看到这张珍贵的毕业照片,是否会想起我们一同经历过的学习生活?让我们珍惜老师和同学们的友谊,扬起生活的风帆,去拥抱美好的未来。</h3> <h3>2009年6月20日,一百多名老师和同学,在沈阳市府广场集合,毕业四十年后的今天,拍下了这张合影。</h3> <h3>愿我们的生活像这盛开的鲜花一样美丽。</h3><h3>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日我们再相聚。</h3><h3>时光不老,</h3><h3>我们不散。</h3> <h3>让我们同学的友谊地久天长。</h3> <h3>《结束语》</h3><h3><br></h3><h3>来年,就是我们毕业五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我们的老师、同学们都期盼着明年再次相聚。</h3><h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让来年的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心灵盛宴。</h3>